内容简介
《方法的逻辑:教育科学中的质性研究(第3版)》将提供该领域中全部的常识与基础,什么是质性研究?如何成为一名质性研究者?*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有哪些?质性研究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如果你对质性研究很熟悉,《方法的逻辑:教育科学中的质性研究(第3版)》将深入思考质性研究与教育者的未来。如何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质性研究?如何通过质性研究训练,提高我们的创造力和审辩思维?如何在知识激增的信息时代,理解数据背后的深意?
作者简介
玛里琳·里奇曼,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估教授。她是社会化媒体及互联网应用达人,并成为美国*早使用在线教育形式讲授质性研究方法的推动者。她同时也是全球诸多学校、私人企业及政府部门的咨询顾问。
目录
第一部分 传统与影响
第1章 质性研究领域介绍及概览
定义和范例
背景和历史
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基本比较
混合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的关键因素
其他问题
第2章 学习如何成为一名质性研究者
基本观点
你想成为一名质性研究者吗
质性研究的话题和问题
着手开始
第3章 质性研究领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伦理行为:定义和背景
与伦理行为相关的主要原则
标准的问题
一般科学团体所认为的不当行为
质性研究领域中的不当行为
质性研究者所要面对的特殊问题
研究弱势参与者
制定和执行标准
面对审查委员会可能遇到的问题
第4章 设计自己的研究:五种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民族志:研究文化
扎根理论:将理论置于环境中
我们的生活经验:作为哲学和方法的现象学探究
个案研究:研究特别案例
叙事研究方法
第5章 设计自己的研究:其他研究方法
混合方法
自传式民族志
女性主义研究和女性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和批判理论研究
质性研究的一般方法
选择一种研究方法或取径
第二部分 收集、组织和分析资料
第6章 社交媒体、网络和技术
什么是社交媒体或社会网站
技术的进步
硬件种类
隐私、伦理道德和知情同意
使用工具的方法
第7章 开始质性研究
二十问
我的博士生活
第8章 反思性和主观性
个人旅程
自我的角色
反思性
自我觉知和成长
第9章 文献综述的作用与功能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和新研究之间的连接
文献综述的重要性
质性研究中的理论
文献综述的来源
文献综述的步骤
该领域中的例子
处理信息的实用建议
第10章 通过访谈了解他人
个人访谈
深度访谈
焦点小组访谈
在线访谈
关于访谈的一些特殊问题
面对面访谈清单
第11章 通过观察和其他技术了解他人
在自然场景中观察
已有材料、你的材料与即将撰写的材料
图像和视觉信息
第三部分 整合
第12章 从材料中获取意义
介绍
什么是质性研究的材料
什么时候开始分析资料
获取意义:主题或叙事
对中心主题进行分析
叙事分析
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分析技术或步骤
怎样转录资料
如何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分析
哲学立场
用电脑进行资料分析
其他问题
第13章 如何表达你的观点
第一步
撰写和呈现质性研究报告的指导大纲
撰写质性研究选题报告
第14章 判断与评价
个人标准
他人的观点
第15章 思考未来
充分发挥创造力
敢于冒险
对质性研究学位论文的探索
确定是否“足够好”
赶上知识激增的步伐
获得信息的更多途径
政治与质性研究
持续成长,但保持怀疑态度
社交媒体——在此停留
新的概念
广泛接受
理论与实践
质性研究刊物
后记
专业词汇表
精彩书摘
互联网工具
互联网一旦流行,那些创造性的人开发各种有效工具只是时间问题。开始时,网络浏览器只是为了检索信息。第二代浏览器Web2.0开发出来之后,设计者们又开发了各种工具,有些_[具我会在下面提及。但是很可能在本书出版的时候,有些工具已经被废弃,被其他新开发的工具所取代。你可能对这些工具都很熟悉,也经常使用。但是,你可能从未想过如何将这些工具用于质性研究——作为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工具或者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去研究。
尽管Web2.0不是使用技术的工具,但它能帮助分享信息及在线合作等网络应用。使用Web2.0建立的网站能帮助用户检索信息,并提供诸如更大的存储空间和软件使用等功能。用户可以在社群媒体对话中彼此交流与合作。Web2.0在2004年由蒂姆·奥赖利(Tim O'Rcilly)第一次提出,它允许进行软件开发,终结了用户需使用不同网站获取不同功能的情况。2010年在柏林(Insights Qualitativos,2010)召开的会议讨论了质性研究用于在线社团、焦点小组、博客、民族志和社交媒体平台的方式。网络浏览器Web3.0目前正在研发。这个新版本有望更简单、更快捷地搜索影片,你也可以设想它会成为个人助理。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有些可怕,据说你使用的网络越多,你的浏览器就越了解你,也更能针对你的需要。也许从本书中也能看到这种迹象。我知道亚马逊似乎了解我喜欢什么书,因为我已经买过或者找过很多书。正如我所说的,这个Web3.0的版本也不会是完美的。
这些工具是怎么来的呢?他们是由各种各样的人开发的。有些人有创意,但没有技术能力,所以必须有软件开发商来支持他们。用来称呼这些工具的术语叫应用程序(APP),代表应用软件。应用程序的设计是为了帮助用户满足某些特殊需求。应用程序的类型和数量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增加。应用程序可以下载到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或者其他手持设备上。
由于应用程序的范围太广,用有意义的方式组织这些工具相对有些困难。有些应用程序太新,我都没机会使用。就绝大部分而言,这些应用程序都是方便用户、免费或廉价的,能给人提供彼此互动的方法,可以共享彼此的信息或者找到彼此。因此,这些应用程序都有某些部分能被质性研究者所用,研究者利用它们探索新的领域。
最近出现了云计算。云计算(始于2007年)使用户能够通过网络(使用云方式)使用诸如文字处理之类的共同应用。你可以在谷歌上免费试用。云端服务(iCloud,始于2011年)是一个存储并可以进入的空间,你可以在里面存放照片、音乐、书籍和从苹果公司的设备上下载的文件。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直到2011年10月去世,都在努力通过采用云端服务提高苹果公司在互联网中的地位。这个特点使用户能够“将互联网智慧融人苹果设备”(Manjoo,2011,p.G5)。
还有一类工具的设计的概念是要通过面部特征来识别人。你可能有些朋友或家人失去了联系,面部识别软件能帮你找到他们。这些影像可以从哪里获得呢?有些人会直接在脸书上贴照片,也有人用照片分享或幻灯片分享技术。YouTube上有很多照片。
面部识别软件是一个应用软件,能通过数字影像或视频图像识别人。2011年,脸书在网站平台上增加了这个软件,引起了大量关于侵犯隐私的负面回应。
……
前言/序言
自17世纪第一批移民在普利茅斯岩落户开始,在中学提供免费的公共教育一直是美国的目标。自那时起,教育不仅是每个独立州的责任,也是当地学区的责任。因为有了托马斯·杰斐逊的帮助,才创造了公立学校系统。19世纪末,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免费的公共教育。随着20世纪70年代人权运动的开展,美国联邦政府在学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但如今,学校却面临校园暴力、滥用毒品和酒精、成绩下降,特别是少数族裔成绩不良等诸多挑战。
多年以前,我以一名一年级老师的身份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之后我离开课堂,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阅读障碍者诊疗所(reading clinic)工作。正是因为后来的工作经历,我开始考虑对学生进行研究。尽管我的教育训练、教育背景以及研究经历都出自量化研究,但是几年以后,我却开始进入质性研究领域,因为我意识到对于学校以及教育的诸多方面我都不甚了解。其中一些我感兴趣的问题是无法简单地通过实验和测量来回答的。我意识到,质性研究应该在教育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本书讨论的主要是质性研究。
如果你是一个学教育的学生,你有责任,也应该有机会去影响我们的学校。其中一个方式就是找出需要研究的问题。质性研究策略能够给你提供机会深度审视这些问题,并且清晰地了解某一特定情境中正在发生的情况,知道如何改变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质性研究之所以特别吸引我,是因为它能带给我统计和数字所无法产生的洞察力。我希望你能同的尝试。此外,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也激发研究者去思考更多的东西:网络学习文化,真实性和保密性以及隐私等问题;使用云计算的新的信息分类方式等。推特催生出来的政治运动和各类人群也有待研究。
我并不想误导你们,然而,很多教育学院依然期望你能精通科学的方法。不过,从你读到这本书开始,你就需要考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了。早期情况
尽管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已有一百多年,但最初涉猎这种方法的教育领域研究者却是受到自然科学和心理学领域的影响。在波格丹和比克伦(Bogdan,Biklen,1992)关于教育研究的基础一书中的第一章,对这段历史的描述有很多细节,还附有很多有趣的照片。这些方法本质上仍然倾向于量化研究,使用了假设检验和概括的方法。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类学家才真正开始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Spradley,1979)。有研究者(Lincoln & Guba,1985)认为,应该在自然场景而非实验室中进行研究,他们称之为自然主义探究(naturalistic inquiry)。但是最初教育研究的模式本质上还是实验性的。学生还是要精通行为科学和统计方法。大部分研究课程和项目都被科学方法所主宰。
我曾经说过,质性研究在教育领域是新生事物,但到2011年已经有了很大改变。20世纪90年代的学者、出版社、学术刊物和政府机构都开始认真地对待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手册》(Th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1994)就是开路先锋。佐治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在1992年举行了第一次质性研究兴趣小组(QUIG)会议。他们还建立了一个邮件群发系统(Listserv),至今仍十分活跃。
方法的逻辑:教育科学中的质性研究(第3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