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造价工程师培训教材——建设工程计价,在2013年版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全书共分为六章:1 建设工程造价构成,2 建设工程计价方法及计价依据,3 建设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预测,4 建设项目发承包阶段合同价款的约定,5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合同价款的调整和结算,6 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编制和竣工后质量保证金的处理。
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审委员会
第一章 建设工程造价构成
第二章 建设工程计价方法及计价依据
第三章 建设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预测
第四章 建设项目发承包阶段合同价款的约定
第五章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合同价款的调整和结算
第六章 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编制和竣工后质量保证金的处理
参考文献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硬核”到近乎有些“冷峻”。它几乎没有使用任何花哨的插图或口号式的激励文字,全篇都浸润在严密的逻辑推导和密集的专业术语之中。这对于那些依赖“轻松学习法”的读者来说,可能会造成巨大的阅读压力。我记得我在看“设备安装工程造价”那一章时,简直感觉像是在啃一块无比坚硬的石头。书中对于不同类型设备的基础安装定额取费的逻辑,那种层层递进的分解和计算公式的推导,需要极高的专注度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但一旦你咬下这块“硬骨头”,你会发现收获是立竿见影的。例如,它对“二次结构和非标准构件的造价取费”提供了一套自洽的分析模型,这比市面上那些简单粗暴的“比例法”要高明得多。它强迫你将每一个独立的造价要素都视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们堆砌起来。这种训练,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复杂工程项目进行成本预测的敏感度。
评分这本书,坦白说,拿到手里的时候,我心里是打鼓的。毕竟“备考2018”这个时间戳,放在现在这个节点看,多少有点历史的厚重感了。我本来是冲着那个“造价工程师2017教材”的权威性去的,希望能找到一套扎实的理论基石。然而,当我翻开《建设工程计价》这部分内容时,立刻意识到,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知识点罗列”。它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的残卷,虽然招式已经不是最新的,但内功心法部分,却是千锤百炼的真谛。比如,关于定额的理解和运用,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剖析定额编制的底层逻辑,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哪个数字对应哪个项目。我记得尤其深刻的是,它对于“市场价与计划价的博弈”这个概念的阐述,那简直是把造价工程师这个职业的核心矛盾都给揭示出来了。作者没有回避现实操作中的灰色地带,而是用一种近乎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去解构这些复杂的经济关系。对于一个刚踏入这个行业,对“计价”二字还停留在PPT阶段的新人来说,这种深层次的理论武装是无价的。它强迫你跳出“套定额”的思维定势,去思考成本控制的本质。虽然2018年的案例可能已经过时了,但那些关于风险分析和合同条款陷阱的警示,至今看来依然是历久弥新的真知灼见。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初看之下,绝对称不上“现代精品教材”的典范。它那种略显陈旧的字体和略微泛黄的纸张,让人感觉像是直接从某个老旧的图书馆书架上“抢救”下来的资料。但正是这种“不修边幅”,反而彰显了一种务实到极致的匠人精神。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解析部分。很多市面上的辅导书只是简单地把规范条款搬抄过来,然后加几句解释。这本书不一样,它居然深入到了规范起草时的背景考量和不同条款间的内在联系。举个例子,在处理“暂列金额”和“工程预备费”的界限问题时,书中用了一个非常精妙的对比图表,清晰地勾勒出两者在风险性质和使用范围上的本质区别。这种对细节的钻研,体现了作者对行业标准的敬畏,也为我们这些后来者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如果你只是想应付考试,这本书可能显得有点“重”,但如果你是想成为一个真正能驾驭复杂工程项目的造价专家,这种对规范根源的深挖,绝对是避无可绕的必经之路。它教会我的不是“怎么算”,而是“为什么要这么算”。
评分如果说市面上大多数造价书籍都在教你如何“准确地画图”,那么这本《建设工程计价》则是在教你如何“战略性地布局”。它对于“工期索赔”和“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的系统性分析,让我对工程管理的全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在处理这些动态因素时,没有采用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保守策略,而是提供了一套前瞻性的风险对冲方案。比如,在讨论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时,书中提出的多级价格锁定机制和预警模型,结合了当时(2017年前后)的宏观经济背景,显得非常贴合实际。我尝试将书中的某些风险控制模型应用到我目前手上的一个小型改造项目中,发现它能极其有效地提前识别出潜在的成本超支点,甚至能为谈判桌上争取更有利的条款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持。这本书虽然在时间上显得略微滞后,但它所构建的思维框架和对造价核心原理的深刻理解,已经超越了任何特定年份的规范限制,成为我案头不可或缺的“内功心法”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对历史案例的引用和解构,尽管已经是几年前的材料,但其背后揭示的管理哲学却从未过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转移”时,引用的那几个经典案例分析。它不是简单地陈述某个项目最终的结算结果,而是详细梳理了从招标文件编制到合同谈判过程中,哪一方在哪些条款上占据了优势,又是如何通过精妙的造价描述来固化这种优势的。这种“幕后解析”的角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造价工作远不止于工程量和单价的简单乘法,它更是一场高智商的博弈。书中对于“暂估价”和“工程联系单”对最终造价影响的论述,用非常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这些“小动作”如何累积成巨大的合同风险。对于一个需要长期与甲方、设计方周旋的实战人员来说,这种“洞察人性与合同”的智慧,比任何最新的软件操作指南都更有价值。
评分老公觉得很棒
评分京粉,一直在京东购物。这试卷与书籍也都买了。愿京东助我考试通过。
评分从外观看来这本书是比较糟糕的,到处都是胶,里面内容还没看,最好是没问题
评分买错了,以为是课本?
评分还不错,用了一段时间了,考试用书,没有错误就好,纸张都是一样的
评分就一个塑料袋子包装,书也没用塑封,脏兮兮,角也折了,京东该改进一下了
评分买了一堆。质量不错,发货速度也快。。??
评分京东物流特别快,自营的商品质量也非常好,遇到搞活动的时候买特别划算!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