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

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J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
  • 育儿指南
  • 美国儿科
  • 儿童健康
  • 亲子关系
  • 0-3岁
  • 婴幼儿喂养
  • 早期教育
  • 儿童疾病
  • 新手爸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362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367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育儿书,它还记录着一个女性不寻常的成长旅程以及在这个旅程中丰厚的产出。看大J投给“奴隶社会”的文章时,我哭了。同为母亲,很难想象面对孩子的不幸,她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不过,她的文章处处散发着面对困境时由内而外的智慧、温暖和光芒。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被照耀。

李一诺

公众号“奴隶社会”共同创始人

前麦肯锡全球合伙人、盖茨资金会中国区负责人

从怀孕到现在,我为人母已将近1年,大J和她的“大J小D”,是我成长为母亲这个人生重要的阶段中,贴心的陪伴和帮手。和很多妈妈一样,不管我们来自哪里,有什么样的故事,面对新生的宝贝,都会有各种紧张和困惑,大J不仅给了我们答案,也给了我们信心和温暖。在她的这本书中,你不仅能读到育儿必需的经验和知识,还有满满的母爱。

陈一佳

纽约路透社主持人、财经评论员、三橙传媒创始人

在小D出生后困难的100多天中,大J和先生始终陪伴在女儿身边。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表现得异常冷静,并始终坚信女儿可以渡过难关,而小D最终真的度过了危险期。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大J和先生常常流着眼泪互相鼓励对方,NICU所有的医生和护士也陪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因为他们,医生和护士更加相信爱和希望的力量。希望等小D长大后,我可以告诉她父母为她做的有关爱的故事。

Vivien Yap(小D的主治医生)

医学博士、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儿科助理教授

纽约长老会医院儿科主治医生助理

很庆幸,在早产儿事业的道路上又多了一位同行者。6年来,我在早产儿公益路上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大J是海外优秀妈妈的代表,她不仅践行着科学育儿的理念,同时奉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普及西方先进的育儿方法,以及推翻那些伪科学的育儿法,真诚地感谢她为我们带来的知识的盛宴。衷心希望这本书也能为您在育儿的道路上带来一丝温暖。

倪明辉

《早来的天使》《早产儿家庭指导手册》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温暖的育儿公众号“大J小D”上挑选父母关注度和点击量较高的文章集结而成。这些文章是公众号创立者大J,通过跟早产女儿的儿科医生、大运动康复师、精细动作康复师、喂养和语言康复师、认知老师和营养师等,多次、反复、深入交流后得到的经验,其内容科学前沿、操作性强,无论对于早产宝宝还是正常宝宝的养育,都具有非常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我们将这些文章按照日常护理、喂养与睡眠、辅食添加、疾病防治、早教启蒙、运动发展、规则与管教、早产儿护理、辣妈奶爸等主题进行分类,并进行系统的完善和精心的设计,让本书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作者简介

大J,英文名Jessica,曾是知名外企的高级经理,经公司外派来到美国。女儿小D(英文名Dorothy)因为在妈妈子宫内受到感染,于第28周早产。为此,大J开始了全职妈妈的生活。
小D因为早产,在纽约有一个专业的医生团队来帮助她,包括儿科医生、大运动康复师、精细动作康复师、喂养和语言康复师、认知老师和营养师。在跟医生和康复师长期的接触中,大J学到了很多科学的育儿知识,她把这些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写成文章,并促成了微信公众号“大J小D”的诞生。

很多妈妈的评价“大J小D”公众号是“走心的育儿公众号”“有温度的育儿公众号”等。至今该公号已运行一年多,粉丝量将近50万,受到了广大父母的喜爱和支持。


目录

Part 1日常护理篇

——给宝宝科学、周到的呵护

01打造宝宝的“黄金盔甲”——免疫力 / 002

02天气转凉,给宝宝穿多少才正好 / 006

03你带宝宝是不是带得太干净了 / 010

04到底要不要给宝宝把屎把尿 / 014

05宝宝夏天在家是否应该光脚 / 017

06为宝宝选好人生的第一双鞋 / 019

07宝宝什么都放嘴里吃,这样好吗 / 023

08宝宝容易受惊吓怎么办 / 026

09到底该不该用安抚奶嘴 / 031

10宝宝爱吃手,到底该不该制止 / 035

11用对方法,让刷牙不再是战争 / 038

12为宝宝塑造漂亮的头形 / 042

13宝宝到底需要枕头吗 / 046

Part 2喂养与睡眠引导篇

——宝宝吃好、睡好,才能身体好

01“厌奶”到底是怎么回事 / 050

02如何科学判断奶量 / 055

03美国营养师教我看懂生长曲线 / 058

04美国儿科医生谈婴儿营养补充剂 / 061

05宝宝1岁以后到底该喝配方奶还是牛奶 / 065

06宝宝爱抱睡,放下就醒怎么办 / 068

07如何应对宝宝的第一次分离焦虑 / 071

Part 3辅食添加篇

——为宝宝学习吃饭打下基础

01美国喂养康复师帮我重新解读辅食添加原则 / 076

02美国喂养康复师指导6~7个月宝宝辅食喂养要点 / 080

03美国喂养康复师指导8~9个月宝宝辅食喂养要点 / 085

04美国喂养康复师指导10~11个月宝宝辅食喂养要点 / 089

05宝宝手指食物全攻略 / 092

06宝宝不能吃盐,但只是不加盐就行了吗 / 098

07宝宝1岁后,怎么吃才营养均衡 / 101

08宝宝6~24个月吃喝方面的里程碑 / 105

09吃饭时状况频出,该教宝宝餐桌礼仪了 / 110

10如何让宝宝学会用勺子吃饭 / 114

11如何避免餐桌上的战争 / 117

Part 4常见疾病防治篇

——父母懂得多,宝宝生病少

01美国儿科医生推荐的家庭必备幼儿常用药 / 122

02为什么在冬季宝宝容易反复感冒 / 125

03流感高发季节,如何让宝宝防患于未然 / 128

04关于发烧,比体温更重要的4个问题 / 132

05巧用加湿器,预防宝宝呼吸道疾病 / 135

06宝宝患感冒时,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 / 138

07宝宝打疫苗应该避免的5大误区 / 142

08如何轻松应对宝宝腹泻 / 145

Part 5早教启蒙篇

——帮助宝宝开启最佳的人生开端

01宝宝1岁内认知能力发展里程碑 / 150

02我从美国的音乐早教班学到了什么 / 155

031岁以内宝宝的语言启蒙 / 159

04聪明的宝宝会玩,聪明的父母会教 / 162

05巧用角色扮演游戏化解育儿难题 / 167

06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 170

07智商高的宝宝一定聪明吗 / 174

08你会给宝宝选择幼儿园吗 / 177

09家长会不会提问,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 181

10如何保护宝宝脆弱的专注力 / 186

Part 6规则与管教篇

——爱与规矩并行,让宝宝成为更好的自己

01如何管教1岁以内的宝宝 / 190

02孩子无理取闹背后的秘密 / 193

03孩子总是说“不”,怎么办 / 197

04我的宝宝被“欺负”了怎么办 / 202

05宝宝打人,你管得不对才是大问题 / 206

06倔强孩子是“绩优股”,关键要看父母如何去引导 / 210

07爱孩子就要先学会跟他好好说话 / 214

08terrible two——孩子的第一次独立宣言,你听懂了吗 / 218

Part 7运动发展篇

——四肢发达,头脑才会更聪明

01核心肌肉群——宝宝发育问题的根源 / 224

02宝宝过了1岁还不会走路,怎么办 / 228

03不要盲目纠正宝宝的“青蛙腿” / 232

04“W”形坐姿对宝宝有害无益 / 236

05如何帮助宝宝练习抬头 / 239

06如何帮助宝宝练习翻身 / 243

07如何帮助宝宝练习爬行 / 246

08到底什么是肌张力异常 / 251

09手巧才能心灵——精细动作发展的重要性 / 255

Part 8早产宝宝护理篇

——致早来的天使,相信奇迹会发生

01美国NICU医生送给早产儿妈妈的3句话 / 262

02美国医生谈早产儿妈妈最不愿提的脑瘫 / 265

03为什么要使用矫正月龄 / 269

04宝宝在NICU的日子,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问题 / 272

05早产宝宝出院后注意事项 / 277

Part 9辣妈奶爸篇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01幸福妈妈的秘诀——找到自己的舒适状态 / 284

02请不要叫我家庭主妇,因为我是全职妈妈 / 288

03生孩子后,女人的正确打开方式 / 292

04一位早产儿妈妈的自我修养 / 297

05我是如何做到一个人带娃,弄个公众号还没发疯 / 300

06我如何将“猪一样的队友”培养成“超级奶爸” / 305

附录一我们的第一年 / 309

附录二我们的第二年 / 314

后记以爱之名——“超级奶爸”是怎样炼成的 / 319


精彩书摘

以爱之名——“超级奶爸”是怎样炼成的

小D刚一出生,大J就开始看各种育儿书籍。我也不甘落后,开始关注各种育儿论坛,阅读育儿书籍。但是我发现,有太多的文章讨论如何调整妈妈的心态,对爸爸这个很重要的角色却只字不提,甚至还有某个早产妈妈论坛谢绝男士加入。网上还有一个传言:“妈妈生,外婆养,爸爸回家就上网。”现在,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除了会上网以外,还会做很多育儿方面的事情。想知道我这个“超级奶爸”是如何炼成的吗?

聪明地分担妈妈的工作

小D刚出院那段时间,大J几乎包揽了所有的事情,因为她不放心,觉得我帮不上忙。结果她越来越忙,我也越来越达不到她的标准。后来我和大J坐下来做了一项关于日常带孩子的价值流分析。

我们把一天当中需要为小D做的所有事情都罗列出来,一起讨论哪些是必须由大J做,而且对小D来说是增值的(比如给小D读绘本,做康复等);哪些是大J不必做但又不得不做的(比如洗奶瓶、倒垃圾等);哪些是既不增值也不必需的(比如重新布局家居,以减少来回跑动的时间,把需要的东西变得触手可及等)。然后,大J的任务就是做那些必须由她来完成且对小D最重要的事情,而我会在上班之前和下班之后去做那些不增值但又必须做的事情,来缓解大J每天的压力。

技能get——转变思想,能力不强意愿补,有了意愿,就更容易进入角色。

设置Daddy’s Day(父女日)

自从有了小D,我每次都跟同事说:“After having a baby,working days are my weekends,and business trip is my vacation.(自从有了宝宝,工作日对我来说就是周末,出差对我来说就是休假。)”然而对于全职妈妈而言,每天都是工作日,而且全年无休。

为此,我和大J约定,每个周末将其中一天设置为Daddy’s Day。这一整天,大J可以完全不用照顾小D,去过“单身生活”,去跑步、练瑜伽、逛街、约朋友吃饭等。当然,前提是大J必须接受周末的小D邋遢一点儿,辅食吃得少一点儿,家里乱一点儿。但收获的却是精神满满、心情大好的妈妈。Happy Mom,Happy Baby。妈妈快乐,宝宝才快乐,这对小D是非常有益的。而从我的角度来看,通过Daddy’s Day,我更能体会大J作为全职妈妈的艰辛,同时也可以享受一段父女的亲密时光。

技能get——经过一段完全没有退路的父女时光,我才发现,以前那些我觉得无法胜任的事情,其实完全可以做到。态度决定能力。

陪伴质量远比陪伴时间更重要

由于工作原因,我时常需要出差。平时即使不出差,我看到小D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以至于每次我看到小D都会惊呼她的进步之大,大J就会在旁边冷冷地说:“好像她不是你的孩子一样,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后来我想,既然我陪伴小D的时间有限,那我就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更专心地陪她玩、陪她疯。在出差期间,我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跟小D视频,给小D读她最喜欢的绘本,或者唱歌给小D听,而大J会在屏幕那边和小D一起做手势来呼应我。虽然每次只有10~15分钟的时间,却是一段特别亲密的家庭时光。

技能get——如果我每天只有1个小时用来陪伴小D,这1小时只占我一天的1/24,但对小D来说,这却是爸爸陪她的100%。既然这样,我还有什么理由在陪她的时候玩手机、想工作呢?

如今我这个奶爸已经上岗两年多了,我有时会想,如果我能钻到小D的脑子里,问她爸爸是什么?我猜小D的答案是,爸爸是个大玩具。小D每次看到我,都会拿起我的手指来回端详,然后冷不丁地放进嘴里啃起来;她还会含情脉脉地看着我,用手轻轻摸着我的脸,突然抢走我的眼镜;当我把她高高举起时,她会咯咯大笑,接着一注口水就流到了我的脸上……

我也许永远无法做到像大J一样细致入微地照顾小D,但我时刻明白,爸爸在孩子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在成为奶爸的路上努力着,并且会继续努力下去。当小D第一次对着我叫“爸爸”时,我就深深地意识到,“超级奶爸”不是负担,而是一份甜蜜的责任。

小D爸爸


前言/序言

前 言

在我人生的前30年,我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己的文字会变成铅字。我从小文笔并不好,毕业后进入一家知名外企工作,每天都用英语回复邮件和做PPT。那时的我从来不曾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学霸”,而且学习的内容竟然是如何育儿。

这一切都源自女儿小D的降临,她太着急想看这个世界了,在我怀孕28周时就早早出生了。她出生时没有自主呼吸,左右脑都严重出血。当时医生问我们是否要放弃治疗,我们说“不”。从那一刻起,我们的人生就改变了。

我辞职做了全职妈妈。小D肌张力异常,一开始认知、运动和语言发展都有延迟,还有很多其他问题也因为早产而被放大了。很庆幸,我们在纽约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医疗团队。对于育儿路上的问题,我不满足于只知道答案,而是想弄清楚每个育儿结论背后的原因。我们与病魔抗争的过程,就像游戏中“打怪”的过程,把这个妖怪打跑了,下一个妖怪又来了。在我们带着小D一路“打怪”的路上,我发现自己竟然也可以和身边的父母分享育儿经验和心得了。

在小D1岁生日时,我写下了一篇文章《我们这一年》,当时只发在朋友圈,想告诉很多还不知道我们故事的朋友们。机缘巧合,这篇文章被一个公众号“奴隶社会”所转载,之后我们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祝福,也认识了好多早产儿父母,他们告诉我,我们的故事给了他们很多鼓励。那时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文字的力量竟然这么大,原来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要用心写,一样可以打动人。

两个月后,我创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大J小D”。刚开始只有几百个人关注,而且都是之前认识的早产儿妈妈们。我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小小的目标——写满20篇育儿文章。如今,这个微信公众号已经成立一年半,我写了近400篇原创育儿文章,关注我的妈妈们也达到几十万人,不仅包括早产儿妈妈,还有更多健康宝宝的妈妈和很多备孕、怀孕的朋友。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一切都太不可思议。记得小D刚出生时,我每天都在哭,觉得上天不公平,为什么我的孩子是早产儿?对于我们一家三口能否挺过来,我当时完全没有信心。但是现在我们做到了!当初选择做全职妈妈时,很多人为我感到可惜,觉得我不应该在事业的上升期就这么全身而退。现在回头看这两年的生活,我觉得自己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得多。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每个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踏踏实实过好当下才是根本。

我想告诉所有即将打开这本书的朋友们,请不要把这本书当成一本教科书,而是把它当成一位普通妈妈自我学习的笔记和成长经历的分享。每个人都不是天生就会当妈妈,但每个妈妈都会因为孩子的到来而变得更好。

大J     

2016年10月于纽约 

推荐序

大J是妈妈,小D是孩子,一大一小,变成了我们的主角——“大J小D”。

时光飞逝,认识大J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她从一名在海外生活和工作的普通妈妈,变成今天的网络育儿达人。她在自创的微信公众平台“大J小D”上写下一段段文字、一篇篇文章,记录下她在育儿路上的点点滴滴。她在辛苦养育孩子的同时,坚持每天更新育儿科普文章,这一点真的令我感动并为她感到骄傲。

从早期的日常育儿记录,到后来的辅食、教育等主题,“大J小D”公众号上的文章变得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有深度。粗略看下去,早产儿专题、养育专题、疾病专题、教育专题、运动发展专题.....那些看似很大的主题,在大J的笔下都变得既短小又干练,阅读起来毫无障碍,文章的成熟度也越来越高。大J真正成长为一名红遍网络的科普达人妈妈。

本书集合了“大J小D”公众号上众多文章的一部分。细细读来,有很多精华存在其中,让妈妈们阅读起来感到既轻松又实用。比如,谈到“脑瘫”的问题时,大J巧借美国医生之口,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便让很多事实真相浮出水面,没有过于复杂的解释,没有长篇大论的分析,轻轻松松,一目了然。又比如,在谈到孩子感冒咳嗽的问题时,她只用了三段剖析,就教会妈妈们如何观察孩子的症状、精神状态和呼吸次数,而这些正是家庭育儿观察的重点。再比如,针对感冒引起的鼻塞问题,她给出了具体的措施,比如使用吸鼻器、薄荷膏等方法,这些实用的小技巧成为很多妈妈的护理利器。

本书不仅在疾病预防方面写了很多妈妈们关心的问题,在早期教育方面,大J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美国的早教理念。比如谈到音乐早教时,我们了解到美国医生很擅长用音乐对小婴儿进行治疗,而这种音乐疗法在中国尚处在萌芽阶段。在早教班,美国早教老师的多种感知刺激,再次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所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东西方,这个观点都深深刻在家长的心中。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便可以让家长们从烦恼中解脱。大J通过身边的一些事例,向妈妈们传达了很多科学育儿的资讯,让妈妈们从简单、朴素的道理中明白自己作为家长应该做的“正确的事”。

很庆幸,在早产儿事业的道路上,我又多了一位同行者。6年来,我在早产儿公益路上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大J是海外优秀妈妈的代表。她不仅践行着科学育儿的理念,同时奉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普及西方先进的育儿方法,以及推翻那些伪科学的育儿方法,真诚地感谢她为我们带来的知识的盛宴。

衷心希望这本书能为育儿道路上的你带来一丝温暖。

《早来的天使》《早产儿家庭指导手册》作者  

倪明辉(小好爸)



《育儿的艺术:从新手父母到从容担当》 一本帮助您安心、自信地迎接并养育健康快乐宝宝的实用指南 您是否正怀揣着初为人父母的喜悦与憧憬,同时也伴随着一丝忐忑与茫然?是否在面对宝宝的每一次啼哭、每一次微笑时,心中都充满了爱,却又渴望找到最科学、最贴心的方法来回应?《育儿的艺术:从新手父母到从容担当》正是为你而准备,它将是你育儿旅程中最可靠的伙伴,为你铺就一条充满智慧与温暖的成长之路。 这本书并非空泛的理论说教,也不是生硬的指令集合,而是一本真正贴近中国家庭育儿习惯、深度融合现代科学育儿理念的实用工具书。我们深知,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的育儿环境也各有不同。因此,本书旨在为你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可操作的育儿框架,帮助你理解宝宝的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养育技巧,并在实践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育儿信心。 核心理念:科学关怀,与爱同行 本书的育儿理念,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但绝不冰冷刻板。我们强调的是“科学关怀”,是将最新的育儿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用爱与智慧去解读宝宝的需求,用耐心与同理心去回应宝宝的成长。我们相信,育儿是一门艺术,更是一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 内容亮点,全面覆盖育儿的每一个阶段: 第一部分:孕育生命的准备与期待(为宝宝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孕期营养与健康: 详细解析孕期妈妈的均衡饮食原则,推荐适宜的孕期运动,并提供应对孕期不适的实用建议。了解不同孕期阶段宝宝的发育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母体健康为宝宝打下坚实基础。 分娩的准备与洞察: 涵盖分娩方式的选择、产前准备清单、以及如何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我们提供关于疼痛管理、阵痛应对、以及产后恢复的科学指导,帮助准父母们以更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生命。 母乳喂养的智慧: 从初次哺乳的技巧、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到处理常见的哺乳问题,本书为你提供全方位的母乳喂养支持。我们还探讨了混合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科学选择,确保宝宝获得最佳的营养。 新生儿的黄金期: 详细介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如何安抚哭闹的宝宝,以及建立规律作息的重要性。我们会带你了解宝宝的睡眠模式,并提供有效的助眠方法,帮助新手父母度过最初的挑战。 第二部分:婴幼儿期的科学照护(从吃、睡、玩到宝宝的全面发展) 喂养的艺术: 母乳喂养进阶: 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理解宝宝的吸吮信号,了解如何判断母乳是否充足。 辅食添加的科学指南: 详细介绍不同月龄宝宝的辅食添加原则、食物选择、制作方法以及过敏预防。从单一食材到多样化搭配,循序渐进地引导宝宝接受各种食物。 奶瓶喂养的要点: 选择合适的奶嘴,掌握冲调奶粉的比例和温度,以及如何进行奶瓶喂养的卫生管理。 识别与应对喂养困扰: 针对喂养量不足、挑食、偏食等问题,提供专业的分析与解决方案。 睡眠的奥秘: 睡眠周期解析: 了解宝宝的睡眠周期,区分浅睡和深睡,以及如何根据宝宝的月龄调整睡眠模式。 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提供科学的哄睡技巧,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以及如何引导宝宝独立入睡。 应对睡眠问题: 针对夜醒频繁、入睡困难、分离焦虑等常见睡眠问题,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洗护与健康: 日常洗护全攻略: 包括洗澡、换尿布、口腔护理、指甲修剪等每一个细节的科学方法。 疫苗接种与疾病预防: 详细解读国家推荐的疫苗接种计划,讲解常见婴幼儿疾病的症状、预防与家庭护理。 居家安全须知: 从厨房到浴室,从客厅到卧室,为你一一剖析居家环境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为宝宝打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空间。 玩耍与启蒙: 不同月龄宝宝的游戏选择: 根据宝宝的认知和运动发展阶段,推荐丰富多样的亲子游戏,激发宝宝的潜能。 感官发展与认知启蒙: 如何通过触觉、听觉、视觉等游戏,促进宝宝的早期认知发展。 运动发展的重要性: 鼓励宝宝进行爬行、站立、行走等运动,促进其大运动能力的发展。 第三部分: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与挑战(从学步期到学龄前) 语言发展的里程碑: 了解宝宝的语言发展规律,掌握如何通过亲子互动、绘本阅读等方式,有效促进宝宝的语言能力。 情绪管理与社交能力: 帮助宝宝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规则意识与行为引导: 建立积极的亲子沟通模式,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宝宝的行为,培养其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 学习兴趣的培养: 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化的方式,为宝宝的未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游戏中的学习: 强调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提供各种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游戏建议,让学习与玩乐相结合。 解决常见的行为问题: 例如咬人、打人、不听话等,提供科学、温和的解决方案。 第四部分:父母的成长与支持(成为更从容、更智慧的父母) 理解并应对育儿的压力: 探讨新手父母可能面临的心理挑战,如焦虑、疲惫、自我怀疑等,并提供积极的应对策略。 夫妻在育儿中的角色分工: 鼓励父母共同承担育儿责任,建立良好的夫妻沟通模式,共同成长。 寻求支持与建立育儿社群: 鼓励父母积极寻求家人、朋友、专业人士的帮助,建立自己的育儿支持网络。 自我关怀与放松: 强调父母的身心健康是高质量育儿的基础,提供实用的自我调节和放松方法。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强调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如何通过互动建立深厚的亲子情感。 本书的独特之处: 本土化视角: 充分考虑中国家庭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育儿观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科学严谨的态度: 融合国内外最新的育儿研究成果,以科学的态度解读每一个育儿问题。 实用操作性强: 提供大量具体、可操作的技巧和方法,让你能够立即应用于日常育儿实践。 温暖的陪伴感: 以一种鼓励、支持、理解的语调,陪伴每一位新手父母走过育儿的挑战与喜悦。 图文并茂: 丰富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案例,让育儿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 《育儿的艺术:从新手父母到从容担当》是一本让你从“手忙脚乱”走向“从容自信”的育儿宝典。它将是你理解宝宝、关爱宝宝、教育宝宝最得力的助手。翻开这本书,你将发现,育儿不仅是责任,更是一场充满发现与惊喜的美妙旅程。让我们一起,用爱与智慧,绘制出宝宝最美好的成长画卷!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西方先进的育儿理念很感兴趣,所以当看到《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这本书时,就立刻被吸引了。读完之后,我的感受只有一个字——“值”。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新生儿护理到青少年教育的方方面面,而且每一个部分都写得非常深入和透彻。我尤其喜欢关于“玩中学”的理念,它强调了玩耍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如何通过高质量的陪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让我意识到,育儿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更是为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游戏和活动建议,让我在和孩子玩耍的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这本书就像一本育儿宝典,随时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帮助。

评分

这本《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真的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一直以来,育儿这件事都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我总是在各种信息碎片和焦虑中打转,不知道哪个才是正确的方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一张清晰的地图,而且这张地图是由一位经验丰富、值得信赖的向导绘制的。书里关于睡眠训练的部分,简直是我的救星。我曾经为宝宝的睡眠问题夜不能寐,尝试了各种方法,效果甚微,还搞得自己心力交瘁。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非常科学且人性化的方法,强调的是理解宝宝的信号,而不是强行改变。我按照书中的指导,耐心地与宝宝一起调整作息,惊喜地发现,宝宝的睡眠质量真的在稳步提升,我也终于能得到一些高质量的休息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育儿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次共同成长的旅程,需要耐心、理解和爱。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棒,一点都不枯燥,充满了温暖和鼓励,让我在育儿的道路上不再感到孤独无助。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我育儿路上的“定心丸”!我常常被社会上各种育儿观念轰炸得晕头转向,一会儿说要精养,一会儿又要放养,让我无所适从。但是《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平和、专业的态度,拨开了我心中的迷雾。它强调的是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这让我耳目一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正面管教的内容,它不是一味地惩罚和批评,而是教导我们如何通过沟通和引导,让孩子理解规则,学会自我管理。这比我以前那些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要有效得多,也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生动有趣,让我能更好地代入情境,理解其中的道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焦虑裹挟的妈妈,而是能够带着智慧和爱,去陪伴孩子成长的引导者。

评分

我一直都认为,育儿这门学问,最重要的是科学和理性。《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这本书,恰恰完美的结合了这两点。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套非常接地气的育儿指南。我特别欣赏书里关于辅食添加的部分,它详细讲解了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入各种食材,并且非常注重过敏预防。这对于我这个新手妈妈来说,简直太实用了!我再也不用对着琳琅满目的辅食产品感到茫然,而是能够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为他准备营养均衡又美味的食物。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宝宝疾病预防和常见问题的处理,比如发烧、咳嗽、腹泻等等,都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让我在面对这些小状况时,能够更加镇定和自信,而不是一味地恐慌。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怎么做”,更是关于“为什么这么做”,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和理解我的孩子,如何做出最符合他健康成长的决策。

评分

作为一个对育儿知识有着极高追求的读者,《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这本书绝对没有让我失望。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那样,只停留在浅显的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分离焦虑”的章节,它详细分析了宝宝不同阶段的分离焦虑表现,以及家长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平稳度过这个时期。这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及时了!我的宝宝最近正处于一个分离焦虑的高峰期,我之前一直很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本书给了我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让我能够理解宝宝的行为,并且有针对性地去安抚和引导。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真诚,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聊天,没有丝毫的距离感。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强烈推荐。很多落地实用的建议和方法,准备看完了给婆婆也看看。当然大家也需要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评分

挺好的,物美价廉,京东方便,常买他家的,6.18便宜

评分

书很不错,有很多不一样的理念

评分

看推荐购买的,还没仔细阅读

评分

搞活动做到400-300,还是很划算的

评分

这个活动真优惠,买了好多

评分

趁着做活动买的,要囤货,也要囤书!加油,多买买买!

评分

书很厚,已看目录,很好。希望在育儿路上的问题能在书中找到更好的方法!

评分

不能容忍自己都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