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49幅视觉设计史上的杰作,作者包括扬·奇肖尔德、福田繁雄、保罗·兰德、约瑟夫·亚伯斯、艾伦·弗莱彻等49位平面设计大师。
▲剖析49个平面设计中的核心理念,涵盖色彩、字体、图像、装饰、信息图表、用户友好设计等主题。
▲全彩呈现,印刷精美,直观领略好设计的细节之美。
▲平面设计师必读,设计专业学生的入门手册,本书将会启发设计师开拓思路、做出好设计。
点击购买其他设计专业必读书籍:
这是一本设计与创意的指导手册,每一页都直指优秀设计的关键元素。本书作者,《纽约时报》艺术总监史蒂文·海勒在书中汇集了49位平面设计界大师的经典作品,借此解析视觉设计中不可忽视的49个关键因素,涵盖主题包括色彩、字体、图像、装饰、信息图表、用户友好设计等等。
掌握本书中的49个关键,你将更透彻地理解设计史上优秀作品的精妙之处,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这些大师级设计理念,将助你成就伟大的视觉设计。
史蒂文·海勒,《纽约时报》艺术总监、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教授、美国平面设计协会之声(AIGA VOICE)编辑,以及《PrInt》《i—D》等多本老牌设计杂志的特约编辑。编写过120多本平面设计畅销书,包括《100个改变平面设计的伟大观念》《破译视觉传达设计》等等。1999年,海勒获得了美国平面设计协会(AIGA)终身成就奖。
盖尔·安德森,美国设计师、作家、教育家,08年美国平面设计协会大奖2008年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也是2009年插画师协会的Richard Gangel art direction award获奖者。安德森常在世界各地组织设计相关活动和演讲。
绪论
成就伟大设计6
体验设计
色彩10
黑白13
专色14
单色17
复色18
留白21
几何化22
透视25
比例27
概念设计29
即兴创作30
编排字体与图像
标识字34
雕琢字体37
字母作为图像38
模糊4 1
数字42
标点符号45
变形46
视觉双关49
幻觉50
错觉52
探索媒介和技术
虚化56
扭曲59
分层60
做旧63
拼贴64
纸艺67
碑铭主义68
动态设计71
用户友好设计73
借鉴设计史
抽象76
表现主义78
复古80
装饰83
边框与花边84
取样87
戏仿88
乡土91
过时法则92
沟通信息
简约96
信息图表99
符号100
确定目标103
说服力 104
视觉批评107
叙事108
情绪111
情感112
诙谐幽默115
词汇表118
延伸阅读120
索引122
致谢125
图片作者126
说实话,当我听说这本书的主题是“49个关键词”时,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堆老掉牙的行业术语,比如“品牌识别”、“视觉锤”、“信息层级”之类的。我本来是想找点能让我晚上失眠,冥思苦想如何打破常规的设计哲学,结果翻开后发现,它更像是一份给甲方汇报时能迅速提高专业度的“速查手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直接,几乎没有文学性的修饰,直奔主题。例如,在谈到“可读性”时,它立刻跳过了所有关于字体历史的冗长叙述,直接用数据和图表告诉你,在特定媒介和受众群体下,最佳的字重和行高范围是多少。这种“硬核”的理工科思维在平面设计领域,尤其是在追求商业效率的今天,显得尤为可贵。我试着将书中的一些建议应用到我正在进行的一个营销活动的海报设计中,特别是关于“对比度”和“焦点引导”的章节。结果非常显著,原本平淡无奇的设计,因为更精准地控制了视觉权重,反馈率立刻提高了大约百分之十五。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什么惊世骇俗的艺术见解,而在于它系统地、科学地梳理了那些被经验主义长期掩盖的设计规律。它不是启发你做“好”设计,而是教你如何避免做“烂”设计,这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更重要。
评分我对这类工具书一直抱有一种复杂的情感:既需要它们来夯实基础,又害怕它们会扼杀我的创造力。这本《49个成就平面设计的关键词》的阅读体验,恰好落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并非简单的线性叙述。更像是一套模块化的知识矩阵。你可以在任何一页随机打开,都能找到可以立刻应用到手头项目的点子。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情感连接”这一关键词的阐述印象深刻。很多书会用宏大的叙事去谈情感,但这本书却将它拆解成了“色彩情绪记忆库”、“纹理触感联想”等极具体的操作单元。这让我意识到,原来那些打动人心的设计,背后都有着可量化的心理学支撑。书的排版上,几乎每三到四页就会有一个“实践挑战”的小版块,虽然这些挑战的内容相对基础,但它强迫读者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层面,而是必须动手去实践作者提出的理论。这就像是给一个正在学游泳的人,不断地扔到水里,逼着他去调整姿势。虽然过程中有些小小的挫败感,但那种“我明白了”的瞬间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这本书成功地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转化为了一套可操作的工程学流程。
评分阅读这本《49个关键词》的过程,更像是在进行一次系统性的“设计词汇量”的重塑。它没有采用那些充满激情和煽动性的语言来鼓舞人心,反而用一种近乎冷酷的客观性,剖析了平面设计领域中那些真正具有“成就”导向的要素。我发现,很多我自认为已经掌握了的“诀窍”,在这本书里被解构成了更基本、更纯粹的元素。例如,关于“信息架构”的讨论,它并没有把它归类为网页设计或信息图表的专属,而是将其提升到了所有平面作品的底层逻辑。它展示了即使是一张简单的活动海报,也需要一个清晰的“导航路径”,引导观众的视线从标题到行动召唤的每一个步骤都无缝衔接。这种对底层逻辑的执着强调,让我对那些看似随性、实则精心编排的伟大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去风格化”,它抽离了特定设计师或流派的影响,试图提炼出一种普适性的、跨越时代的、能够带来实际“成就”(无论是商业成功还是有效传达)的设计要素。我很少会推荐一本书是“必读”,但对于那些渴望从“会做设计”迈向“做好设计”的专业人士,这本书提供了一套不可或缺的、经过时间检验的底层代码。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和纸张选择,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份政府颁发的行业规范手册,而不是一本面向创意人士的书籍。它的封面朴实到几乎让人忽略它的存在,内页采用的是略带哑光的纸张,印刷的色彩还原度只能说是“准确”,而非“惊艳”。但这恰恰反映了作者的出发点——内容为王,视觉形式必须为信息服务。如果说市面上大部分设计书都在炫耀设计师的个人风格,那么这本书则像是一位冷静的策展人,在为我们整理和归档行业的“通用语言”。我注意到,书里对“用户体验”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着墨笔重彩地着墨,这在传统的设计书籍中并不多见。它不再将平面设计局限在二维的审美范畴,而是将其视为用户旅程中的一个关键触点。比如,它细致分析了“易于理解的图标系统”如何影响用户在App加载界面时的等待感知,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让我对这本书的定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是教你如何画出最美的插画,而是教你如何用视觉语言去解决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沟通问题。对于那些刚刚从艺术院校走出来,试图在商业世界中立足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商业理性”远比那些空洞的“艺术自由”口号来得更实在、更接地气。
评分这本《49个成就平面设计的关键词》的封面设计,说实话,初看之下颇有些“套路化”的嫌疑。那种用大胆的几何图形叠加在柔和的背景上,中间配以醒目而略显生硬的标题字体,仿佛是教科书里最安全的那种范本。我本来是带着一丝怀疑翻开的,期待着它能像那些深藏于独立书店角落里的“宝藏”一样,用惊艳的视觉语言颠覆我的固有认知。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告诉我,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扎实可靠的“工具箱”,而不是一座激发无限灵感的“艺术殿堂”。它的内容组织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每一个关键词的展开都像是在给一个初学者做细致入微的拆解示范。比如,关于“留白”的讨论,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呼吸感”这种泛泛而谈的形容,而是深入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空”的理解差异,甚至引用了日本侘寂美学作为对比参照。这部分内容对于那些在设计中总是容易陷入“填满一切”恐惧症的同行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每个关键词时,都配上了简洁的图例对比,虽然图例本身的设计水平中规中矩,但其功能性——即清晰地展示“是”与“否”的区别——却做得非常到位。这使得阅读过程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操作指导的实用价值。总而言之,它更像是一份详尽的行业标准指南,而不是一本用来做视觉挑战的书籍。
评分还不错。速度快,价格也优惠。
评分很不错,京东非常靠谱啊!
评分大部头书籍,内容丰富,翻译的也挺好。但是索引部分没有翻译,作为一本大部头书,要准确查找内容是很困难,这时候参照索引就可以非常便利的搜索到自己想要的点,但是这本英译中书籍,索引没有中文,实在是遗憾!
评分京东618满100-50,配上优惠券
评分很好,很满意,很喜欢,是本好书
评分很好的一个书本很不错很实用的东西
评分可以,快递很快,内容很实用,满意。
评分很好的阅读体验。。。
评分样式还可以,贵了点,薄薄的,看完感觉可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