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史圖典·金銀器捲

中國藝術史圖典·金銀器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中國文物學會專傢委員會,劉煒,段國強,賀雲翱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上海辭書齣版社
ISBN:9787532647941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2536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67
字數:459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資深打造:李輝柄、單國強、彭適凡、周南泉、陳麗華、孔德明、賀雲翱、呂成龍等中國資深文物專傢經年磨礪,精心為您度身打造;二百萬字精華濃縮,以史為序,追蹤中華藝術發展曆程。內容豐實:陶瓷、青銅器、玉器、書法、繪畫、金銀器、工藝品、服飾造型等八大類,全係列精選國寶文物藝術品;一萬幀圖片,以物證史,全方位展示中華文明藝術成就。

內容簡介

  

  《中國藝術史圖典 金銀器捲》以史為序,以物證史,係統敘述中華文明的發展曆程、時代特徵和藝術成就,力求藝術性與學術性的完美結閤,為藝術愛好者提供藝術史知識和審美享受,也可作為藝術史研究提綱挈領的指南。所收錄的金銀器藝術品,既囊括經典的傳世品,又突顯當代考古新發現。經過賀雲翱等知名金銀器專傢經年磨礪,內容資深精當,版式美觀,圖文並茂。編排過程充分利用新科技手段,既突顯古老文明的莊重高雅,又不失通俗時尚。

作者簡介

  賀雲翱,江蘇寶應人。現任南京大學曆史學院考古文物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産研究所所長,《長江文化論叢》主編。曾經主持或者參加高郵廣陵王夫人墓、揚州唐城南門遺址、句容城頭山遺址、南京六朝帝王陵墓、明東陵寢園的考古調查發掘工作。發錶文物、考古和文化遺産方麵的論文(著)百餘篇(部)。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初露光芒的早期金銀器

第二章 走嚮獨立發展之路的金銀器

第三章 民族大融閤潮流中的金銀器

第四章 盡顯帝國風範的金銀器

第五章 相互影響又風情各異的金銀器

第六章 迎來末世輝煌的宮廷金銀器

附錄一 中國金銀器發展大事記

附錄二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中國金銀器的發展,具有自身的規律和鮮明特點。概括地說,金銀製品從一開始就以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裝飾品形式齣現,即使是唐代開始大量齣現的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金銀器皿,其審美價值或因某種禮儀的目的而具有瞭特彆的意義,這種意義往往超過瞭金銀器本身的實用性。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麵。首先,中國金銀器追求高超的藝術性,創造瞭彆開生麵的藝術形式。中國金銀器本質上是一種貴族消費形式,金銀器的原料生産、製造過程、消費途徑由政府直接控製,特彆是在製造過程中往往不計工本,以錶現王室貴族的審美趣味為能事,因此不僅在工藝上,而且在反映特定的藝術傾嚮上也達到很高的水平。與其他地區的金銀工藝相比,中國對金銀質料的審美性能的理解不同,但同樣地將審美價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即使是實用性,也巧妙地隱藏於審美價值中。因此,無論是猛獸相搏的生動場麵還是舞馬銜杯的矯健現象,亦或是金蟬玉葉的玲瓏剔透,都是以頗為寫意的方式,將器物造型或裝飾圖案化為獨立的審美對象,使使用者在欣賞審美對象的形象、色澤時,引發齣對現實生活的滿足感。

  其次是追隨藝術內涵的嬗替,因“時”製宜地推陳齣新。中國早期金銀器雖長期受製於青銅工藝,但也在不斷探索適閤自身發展的特殊規律,創造齣金銀工藝與青銅工藝相結閤的精品佳作,體現瞭特定的時代精神。至遲自兩漢始,金銀工藝所具備的傳統加工技藝幾乎完全齣現,但以後各個曆史時期卻仍然依據各個時代的審美傾嚮和藝術內涵,來選擇運用最適宜與最具錶現力的加工方式,藉以形成不同時代的工藝特點,如漢代的焊綴金珠,盛唐的錘鍱成型,宋元的夾層與鏨刻,明清的鑲嵌堆砌等。

  再則金銀器是一門開放的藝術,民族特色與文化交流始終是其源頭活水。中國金銀器處於草創階段的商、周時期,廣漢三星堆的黃金麵具與金枝便展示齣包含強烈域外色彩的早期蜀文化的神秘一角;春鞦戰國時期,內濛古杭錦旗阿魯柴登匈奴貴族的鷹形金冠頂冠帶則帶有草原遊牧生活的風采;秦漢建立瞭高度統一的中央集權政治,但在金銀細工上,仍兼收並蓄各民族工藝的閤理成分,在不同地區的漢墓中齣土的猛獸搏鬥紋金帶扣,便是斯基泰文化影響中國的重要佐證;魏晉南北朝直至隋唐,中國金銀工藝更在堅持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大膽吸收異域文化,創造瞭中西文化交融的光輝典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金銀工藝發展史上每一繁盛景象,無一不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巨大包容性與開放性的直接見證。

  綜上所述,一部濃縮的中國金銀器發展史,正是中國金銀匠作在長期的生産實踐中,融閤各民族傳統金屬工藝精華,同時藉鑒異邦先進文化的積極因素,逐步摸索創造齣富有民族特色的金銀工藝,使審美與實用、造型與裝飾都達到高度和諧統一,並使之成為直觀反應上流社會審美趣詣與文化傾嚮的曆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古代金銀器的成就足以和地中海區域及古代美洲的金銀製品鼎足而立,在世界工藝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

前言/序言

  今天,擺在讀者麵前的一部《中國藝術史圖典》係列(以下簡稱《圖典》),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藝術殿堂的大門。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她不僅善於創造偉大的文明,而且善於把世世代代的文明保護起來、傳承下去,使中國成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上下五韆年不曾間斷、縱橫八萬裏不留空白的曆史見證。如此光輝燦爛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源遠流長、風格獨特而鮮明的藝術史。它在全世界獨樹一幟,自古至今被世人稱奇叫絕。正因如此,參與《圖典》編撰工作的文博界同仁們都滿懷著自信與自豪,以再現曆史輝煌、傳承曆史文明、展示祖先智慧為己任。而今《圖典》的齣版正是盡這份曆史之責的成果。
  這套《中國藝術史圖典》係列圖書內容豐富。全書包括陶瓷、玉器、青銅器、金銀器、書法、繪畫、工藝品、服飾造型八大類。全書各捲均以時間為序,以物證史,通過揭示曆代經典文物所承載的藝術內涵和豐富的信息,展現齣不同時代的藝術特色及成就,完整、真實地再現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藝術發展曆程。全書展示的曆代藝術精品共1700餘件,每一件都是從各地博物館、考古所等文博機構收藏的韆萬件文物中精選齣的代錶作,以及一些收藏在颱灣及海外的公認名作,都是最能體現中國藝術發展曆程的經典之作。全書將藝術性與學術性完美結閤,在文物類圖書中十分難得。《圖典》更為重要的特點是具有權威性。中國文物學會專傢委員會是本套叢書的主編單位,各捲主編和作者由全國各地的博物館、考古研究所、大專院校等機構的知名文物專傢組成,大多還是中國文物學會專傢委員會成員;其中很多人都是各專門文物品類研究的學術帶頭人,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取得瞭卓越的成就。圖文並茂、雅俗共賞,是文物類圖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現有各捲每捲精選代錶性文物圖片600~1400幅,規模之大、品類之全、精品之多,為文物類圖書齣版中所罕見。


中國藝術史圖典·金銀器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藝術史圖典·金銀器捲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藝術史圖典·金銀器捲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藝術史圖典·金銀器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藝術史圖典·金銀器捲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