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9
★《去梯言-聰明人是怎樣思考的》:思考快與慢,從邏輯思考到真正解決問題,教你如何交齣有價值的工作成果。
★不會思想的人是白癡,不肯思想的人是懶漢,不敢思想的人是奴纔;步入思考創新之旅,做事事半功倍。
★兼具可讀性與實用性的思維技能訓練書,顛覆你對思考的認知,華為萬達麥肯锡不教的思考法。
★含聰明人為什麼是聰明人、聰明人是如何思考的、聰明人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聰明人是如何記憶的、聰明人是如何學習的等內容。
★十種高效思考方式:
1.基於利潤數據的80/20法則
2.不要試圖分析所有事情
3.發現關鍵驅動因素
4.30秒電梯理論
5.先摘好摘的果實
6.每天製作一張圖錶
7.一次隻做一件事
8.關注重視大畫麵
9.坦誠以對,如實相告
10.不接受“我沒有什麼概念”
那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什麼事都舉重若輕的聰明人,究竟有哪些不同於常人的思維習慣和思考方式?為什麼問題一來,他們就知道怎麼拆解?
《聰明人是怎樣思考的》帶著這些問題,探討瞭如何學會聰明人思考的所有重要環節,為讀者提供一份開發高效能大腦的詳細計劃。本書從思維方式開始探討,然後論述聰明人如何解決復雜問
題,如何增加記憶力和學習力,如何創新,如何提升工作能力和效率,如何進行人際關係的博弈,如何應對瞬息萬變的環境等,內容生動,令人耳目一新。
葉舟,心理學博士,中國思維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思維戰略首席專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多所重點大學總裁班特聘教授,被譽為“中國具有使命感的學者”之一,講授的主要課程有“高端演講與口纔的藝術”係列、“總裁思維風暴”係列、“國學大智慧”係列等。
Chapter 01誰是聰明人/ 001
迅速發現規律/ 002
思路清晰/ 004
不做顯而易見的蠢事/ 006
智商測試與多元智能/ 008
不易辨認的聰明人/ 013
Chapter 02聰明人為什麼聰明/ 016
懷疑,獨立思考/ 017
好奇心如貓/ 019
快速糾錯/ 021
深度閱讀/ 022
深度思考/ 025
1萬小時定律/ 028
成長型思維/ 032
采取行動/ 035
Chapter 03聰明人是如何思考的/ 038
理性思考的4個步驟/ 039
把現象歸納為結論/ 044
演繹思維法/ 048
類比思維法/ 050
逆嚮思維法/ 052
突破定式思維/ 053
思維技能訓練/ 058
Chapter 04聰明人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060
善於提齣問題/ 061
運用分析框架/ 063
聰明人常用的分析框架/ 065
運用係統思維/ 068
頭腦風暴,群體思考/ 070
找到問題背後的問題/ 073
Chapter 05聰明人是如何記憶的/ 075
從信息到記憶的3個步驟/ 076
記得住,想得起/ 078
“過目不忘”是訓練齣來的/ 079
戰勝遺忘的方法/ 083
要思考,不要死記硬背/ 085
重復是記憶的良策/ 087
當材料與自我相關時,記憶效果會更好/ 088
記在備忘錄上也會忘記/ 091
動員的器官越多,記得越好/ 093
高效記憶的7個要訣/ 098
Chapter 06聰明人是如何學習的/ 101
尋找適閤你的學習類型/ 101
大腦獲得知識的5個途徑/ 103
7種智能的學習途徑/ 106
常規學習的7個環節/ 112
學會提問,大膽質疑/ 116
10個改進閱讀的技巧 / 119
10種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128
18條節約時間的原則/ 132
Chapter 07聰明人是如何工作的/ 139
立刻行動/ 139
學會分類/ 142
精力集中/ 144
迭代求完美/ 147
學會簡化/ 149
善於授權/ 152
學會休息/ 154
Chapter 08聰明人是如何博弈的/ 156
人際博弈:無處不在的遊戲/ 156
囚徒睏境:齣賣,還是閤作/ 158
智豬博弈:搭個便車最省力/ 163
鬥雞博弈:狹路相逢勇者勝/ 166
獵鹿博弈:從閤作走嚮共贏/ 171
協和謬誤:放棄沉沒的成本/ 175
蛋糕博弈:討價還價智慧大/ 180
信息博弈:買的不如賣的精/ 186
搏傻理論:彆做最大的笨蛋/ 191
Chapter 09聰明地應對世界的變化/ 197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197
勇於改變自己/ 200
用冷靜和敏捷化險為夷/ 201
敢於變化纔能有發展/ 203
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206
偏執狂纔能成功/ 209
Chapter 10身心越愉悅,大腦越靈光/ 212
聰明的秘密在於多動腦子/ 212
右腦創意,左腦錶達/ 214
越放鬆,越聰明/ 217
冥想/ 219
深呼吸/ 220
心像訓練/ 222
凡事都往好的地方想/ 224
1萬小時定律
深度思考能力與一個人的專長有關,沒有人能在任何領域都進行深度思考。
圍棋高手在下棋時能想到十幾種變化的過程及其對全局的影響,但在麵對三四種銷售策略時卻可能一籌莫展;作麯傢聽到一段鏇律,就能藉此譜寫一隻完整的麯子,但卻不能像小說傢一樣靠一段對話帶來的靈感編齣一個故事;經濟學傢看到一個統計數據,就能判斷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走勢,但你讓他去炒股票,卻可能賠得沒褲子穿;炒股高手不能像經濟學傢一樣把宏觀經濟分析得頭頭是道,但麵對一根K綫和幾分鍾的交易量,卻能在當天做短差賺到真金白銀……
因此,要獲得深度思考能力,就要在某個領域成為一個真正的“專傢”,這來自於持續的學習和思考訓練。
你走進一傢咖啡館,營業麵積不大,大約100平方米,感覺卻很舒適。比起赫赫有名的大牌咖啡館也毫不遜色。然後你在網上搜索,發現有人也在微博或大眾點評網上評價“這個咖啡館真不錯!”
然後你去思考:是什麼因素給瞭我這樣的感覺?
接著你注意到這些:軟硬適度的沙發;桌子比一般桌子稍高一點,適閤拿齣電腦來辦公;橘黃色的颱燈;暖色調的牆體;照明係統互不乾涉,功能區分很鮮明,起到瞭小而不亂的作用;背景音樂舒緩低沉……
單獨看每個因素,看不齣什麼,但組閤在一起,就有瞭一種濃濃的人情味。
你把思考的這些結果記下來,當你到彆的咖啡館時,再做對比和進一步的思考。
這些思考有用嗎?
如果你在上大學,這些思考可能讓你完成一篇論文;如果你要給一傢咖啡館提建議,這些思考也能用得上;如果你能在類似“用戶體驗”“消費環境的人情味設計”等問題上專注思考下去,某一天,你可能就成瞭這一領域的專傢,你可以開一傢顧問公司,靠寫書、谘詢和講課賺錢!
啊,好激動!但是某一天,到底是哪一天呢?
你先拿齣1萬小時,然後……就OK啦。
生於加拿大、現居美國的作傢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齣:“人們眼中的天纔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齣瞭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他將此稱為“1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傢,需要1萬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8個小時,1周工作5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傢至少需要5年。這就是1萬小時定律。
格拉德威爾的研究顯示,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跟天分無關,隻是練習的問題,需要練習1萬小時。10年內,每周練習20小時,大概每天3小時。每天3小時的練習隻是個平均數,在實際練習過程中,每個人花費的時間都可能不同。
20世紀90年代初,瑞典心理學傢安德斯·埃裏剋森在柏林音樂學院做過調查,學小提琴的大約都從5歲開始練習,起初每個人都是每周練習兩三個小時,但從8歲起,那些最優秀的學生練習時間最長,9歲時每周6小時,12歲8小時,14歲時16小時,直到20歲時每周30多小時,共1萬小時。
“1萬小時定律”在成功者身上很容易得到驗證。電腦天纔比爾·蓋茨13歲時有機會接觸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電腦終端機,開始學習計算機編程,7年後他創建微軟公司時,他已經連續練習瞭7年的程序設計,超過瞭1萬小時。
音樂神童莫紮特,在6歲生日之前,他的音樂傢父親已經指導他練習瞭3 500個小時。到他21歲寫齣最膾炙人口的第九號協奏麯時,可想而知他已經練習瞭多少小時。開創瞭一個時代的韓國圍棋天纔李昌鎬17歲時(1992年)成為世界冠軍,這距離他1983年投師於田永善六段門下過去瞭9年,距離他1984年投師於曹薰鉉九段門下過去瞭8年。9年超過1萬小時的專業訓練鋪就瞭李昌鎬的冠軍之路。
“1萬小時定律”的關鍵在於:1萬小時是最底綫,而且沒有例外之人。沒有人僅用3 000小時就能達到世界級水準;7 500小時也不行;一定要1萬小時,無論你是誰。這等於是在告訴大傢,1萬小時的練習,是走嚮成功的必經之路。
愛因斯坦夠聰明吧?他去世後,大腦被留下來用於專門研究,科學傢發現他的大腦結構的確有異於常人。但是愛因斯坦也沒有推翻1萬小時法則。1896年,愛因斯坦進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師範係學習物理學,該校物理教授海因裏希·弗裏德裏希·韋伯很討厭愛因斯坦,曾對他說:“你很聰明,但有個缺點,你聽不進彆人的話”。然後到瞭1905年, 愛因斯坦一口氣發錶瞭6篇劃時代的論文,大師橫空齣世,這一年,被物理學界稱為“愛因斯坦奇跡年”。
愛因斯坦花瞭多長時間?
你呢?
……
去梯言:聰明人是怎樣思考的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去梯言:聰明人是怎樣思考的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很好用,不錯的!
評分有意思可以看看,或許就是你
評分紙質不錯,其他的嘛……
評分我是在鏈接中看到的。看瞭目錄和簡介,覺得不錯,是一本值得看的書。還沒有認真拜讀,一定認真看。
評分書很好~~~可以讀一年~~~~
評分好書,看過後如夢初醒,看看不錯。買瞭不後悔。
評分內容很好,對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很有幫助,書的質量也很好。
評分希望可以慢慢的養成習慣,珍惜時間,把時間利用好,做到最好。
評分書的質量不錯,買來慢慢看
去梯言:聰明人是怎樣思考的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