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注新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杨逢彬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6562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598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3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论语新注新译》是坐11年冷板凳细细磨出来的成果。如果不是科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两倍时间也难完成。 杨树达先生总结以“zui博zui精”著称的王念孙、引之父子释读古书的名篇,例如释“终风且暴”之所以成功,乃得力于“审句例”——在浩如烟海的同时代文献中网罗类似结构的词句,予以归纳模拟。本书欲在注《论语》诸书基础上更上层楼,只能不畏艰险,披沙拣金,通过“审句例”来向王氏父子的考证名篇看齐。
作者简介
杨逢彬,长沙人,钟叔河先生说他“是一个有理想家气质的做学问(to philomathes)的人”。师从北大中文系郭锡良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所著《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获王力语言学奖、广东省优秀图书奖。编有《积微居友朋书札》等。
目录
卷首的话…………………………………………………………… 1导 言……………………………………………………………… 1例 言……………………………………………………………… 1学而篇第一………………………………………………………… 1为政篇第二 ……………………………………………………… 16八佾篇第三 ……………………………………………………… 43里仁篇第四 ……………………………………………………… 65公冶长篇第五 …………………………………………………… 78雍也篇第六……………………………………………………… 105述而篇第七……………………………………………………… 130泰伯篇第八……………………………………………………… 148子罕篇第九……………………………………………………… 162乡党篇第十……………………………………………………… 189先进篇第十一…………………………………………………… 206颜渊篇第十二…………………………………………………… 225子路篇第十三…………………………………………………… 238宪问篇第十四…………………………………………………… 263卫灵公篇第十五………………………………………………… 293季氏篇第十六…………………………………………………… 314阳货篇第十七…………………………………………………… 327微子篇第十八…………………………………………………… 348子张篇第十九…………………………………………………… 363尧曰篇第二十…………………………………………………… 380附 録大中华文库论语前言 …………………………………… 390“严夷夏大防”抑或“重君臣大义” …………………………… 408论语 “何有于我”解 ………………………………………… 422也谈 论语 中的“人”与“民” ………………………………… 433论语 疑难词句考证索引 …………………………………… 463后 记…………………………………………………………… 470
精彩书摘
卷首的话 着者之撰写本书,志在创作一部如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那样的传世之作。着者深知,在《论语译注》已经问世近一甲子的今日,如果这部书的水准较之《论语译注》不能有显着提高,断不能“藏之名山,纳于大麓”。但着者限于才学,未必能做到这一点;只能力争做到在最见功力的古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的疑难词句上求得较大突破,方庶几达此目的。但须声明,凡所考证,绝非为了矜奇炫博,与众不同,而一以求真求实为指归。且不论本书之考证多是在前人见仁见智的考证中论证孰正孰误,即使如“何有于我哉”(7.2)“未知,焉得仁”(5.19)之少数考证,差可谓之一空依傍而别出心裁,但其初衷也无不是求真求实。着者的理想是,将词语考据变成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艺术品。为达此目标,真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从2004年初开始写作到出版共十一年有余,真正是“十年磨一剑”!有时为写一千字的考据文字,得花费半个月,看过的资料多达十几万字。 如今,着者既然敢于把这本小书呈献出来,当然是自认为至少已经初步达到了“名着”或“传世之作”的标准。其结果无非有二:一是实至名归,那么读者之购得此书,确实物超所值,着者至感欣慰;一是口惠而实不至,则不自量力,或欺世盗名之诮,不敢辞也。读者其评判之! 如何才能在《论语》的疑难词句上求得较大突破呢?只能见贤思齐——向清代高邮王氏父子和着者祖父杨树达先生的最令人称道最令人信服的考据范例看齐。古书疑难词句的释读,学术界公认做得最好的,当属清代高邮王念孙、引之父子,学界称之为“最博最精”,这几乎是没有疑义的。 以下两例即是高邮王氏父子的代表作,公认为历代词句训释的巅峰之作。前一篇考证的是《诗经·邶风·终风》,后一篇考证的是《老子》第三十一章。 家大人曰:“《终风篇》:‘终风且暴。’《毛诗》曰‘终日风为终风。’《韩诗》曰:‘终风,西风也。’此皆缘词生训,非经文本义。‘终’犹‘既’也,言既风且暴也。……《燕燕》曰:‘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北门》曰:‘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小雅·伐木》曰:‘神之听之,终和且平。’(《商颂·那》曰:‘既和且平’)《甫田》曰:‘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正月》曰:‘终其永怀,又窘阴雨。’‘终’字皆当训为‘既’。”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五,又见《经传释词》,后者文字与此稍有不同 《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释文》:“佳,善也。”河上云:“饰也。”念孙案,“善”“饰”二训皆于义未安。……今按“佳”当训“隹”, 字之误也。隹,古“唯”字也(唯,或作“惟”,又作“维”)。唯兵为不祥之器,故有道者不处。上言“夫唯”,下言“故”,文义正相承也。八章云:“夫唯不争,故无尤。”十五章云:“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又云:“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二十二章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皆其证也。古钟鼎文‘唯’字作‘隹’,石鼓文亦然。 ——王念孙:《读书杂志·志余上》 陈寅恪先生称誉笔者祖父杨树达先生为“当今文字训诂之学第一人”(拙编《积微居友朋书札》),又称誉先祖父为“汉圣”,以赞誉他治《汉书》的炉火纯青。下文是杨树达先生《汉书窥管》中的最为得意之作: 《金日磾传》:“赏为奉车,建驸马都尉。”王念孙曰:“‘车’下有‘都尉’二字,而今本脱之。《百官表》云:‘奉车都尉掌御乘舆车,驸马都尉掌驸马。’《艺文类聚·人部》十七《御览·仪式部》三引此并作‘赏为奉车都尉,建驸马都尉’。” 树达按,此因下“都尉”二字省。《艺文》《御览》引有“都尉”二字,乃二书补足之耳。举《儒林传》《王莽传》及《三国志·魏志·董卓传》之类似文字为证。《儒林传》云:“上于是出龚等补吏,龚为弘农,歆河内,凤九江太守。”“弘农”“河内”下各省“太守”二字。《王莽传》云:“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凡九祭酒。琅琊左咸为讲《春秋》,颖川满昌为讲《诗》,长安国由为讲《易》,平阳唐昌为讲《书》,沛郡陈咸为讲《礼》,崔发为讲《乐》祭酒。”讲《春秋》、讲《诗》、讲《易》、讲《书》、讲《礼》下各当有“祭酒”二字,因下“讲《乐》祭酒”字而省,与此句例正同。又《翟方进传》云:“其左氏则国师刘歆,星律则长安令田终术师也。”“刘歆”下省“师”字,与此亦略同。”《魏志·董卓传》云:“以暹为征东,才为征西,乐为征北将军。”“征东”“征西”下各省“将军”二字,亦袭此句法。王说知其常而不知其变也。 ——杨树达《汉书窥管》卷七,又见该书《自序》 着者在本书162例考证中选取四例篇幅较短且结构简单让人一目了然的考证文字,列于下方,让读者比较上列三篇而后判断,看看能否稍得其神韵? 其一: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7.1)“窃比于我老彭”,应为“窃比我于老彭”。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作“窃比我于老彭”。按,何晏《集解》引包咸说:“老彭,殷贤大夫,好述古事。我若老彭,但述之耳。”细玩文义,似更像解说“窃比我于老彭”。我们全面考察了《论语》《左传》《国语》《孟子》四部古籍中1081例“我”字(《左传》747例,《国语》220例,《孟子》162例,《论语》52例——“窃比于我老彭”的“我”除外),未见有“我”直接修饰人名者。“我”如需修饰人名,该人名前必须有一表示称谓的名词,如“我小君文姜”(《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我小君哀姜”(《僖公二年》)“我先大夫子驷”(《襄公二十二年》)“我先大夫婴齐”(《昭公九年》)“我高祖少皞挚”(《昭公十七年》)。相反,“比我于老彭”这种结构则是很常见的。如“既生既育,比予于毒。”(《诗经·邶风·谷风》)“尔何曾比予于管仲?”(《孟子·公孙丑上》)“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庄子·内篇·人间世》)“何事比我于新妇乎?”(《吕氏春秋·审应览》)因此,我们认为,“窃比我于老彭”应该是较为可信的。 其二: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2)“于……何有”与“何有于……”皆为《论语》时代的习语,前者表示“对于……有何难”,是“不难之词”,如“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雍也》)后者注《论》诸家或解为“不难之词”,或译为“……我做到了哪些呢”。其实,它表示的是“……又算个什么”“……又算得了什么”。例如:“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吉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于诸游?”(《昭公元年》)“将夺其国,何有于妻,唯秦所命从也。”(《国语·晋语四》)“君若不鉴而长之,君实有国而不爱,臣何有于死,死在司败矣!惟君图之!”(《楚语下》)“君有短垣,而自逾之,况蛮、荆则何有于周室?”(《吴语》)“人情非不爱其子也,于子之不爱,将何有于公?公喜宫而妒,竖刁自刑而为公治内。人情非不爱其身也,于身之不爱,将何有于公?”(《管子·小称篇》)“于子之不爱,将何有于公”“于身之不爱,将何有于公”的意思是:“他连自己儿子都不爱,主公您又算个什么”“他连自己身体都不爱,主公您又算个什么”。余类推。皇侃《义疏》:“若世人皆有此三行(按,指前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则何复贵有于我哉?”也正是这个意思。 其三: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13.15)“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的句读存在争议。孔安国注:“事不可以一言而成。如知此,则可近也。” 现代注《论》诸家多从之,而在“若是”后点断。这没什么道理。“若是其”为当时习语,其后通常接形容词,表示“如此……”“像这样地……”,如《孟子·梁惠王上》:“若是其甚与?”《梁惠王下》:“若是其大乎?”《庄子·则阳》:“其于人心者若是其远也。”《荀子·仲尼》:“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汏也。”《王霸》:“若是其固也。”《强国》:“损己之所不足,以重己之所有余,若是其悖缪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吕氏春秋·季秋纪》:“贤固若是其苦邪?”《韩非子·难四》:“知之若是其明也。”《五蠹》:“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以上诸“若是其”都可译为“如此……”“像这样地……”。因此我们认为朱熹所说“以‘若是’绝句,恐不词也”是正确的(中华书局《论语集释》917页)。“几”训“近”:《尔雅·释诂》:“几,近也。”《周易》:“月几望”,《诗经》:“维其几矣”。这句话应当译为“说话不能像这样地不留余地”。下文“几乎”,训“近于”,与“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相呼应。“几乎”成为副词,是后代语言发展所致。 其四: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17.5)“吾其为东周乎”这句话有两解。第一解为何晏《集解》:“兴周道于东方,故曰‘东周’。”皇侃《义疏》、邢昺《疏》、朱熹《集注》皆从之。邢《疏》云:“如有用我道者,我则兴周道于东方,其使鲁为周乎!”持第二解者为戴望《论语戴氏注》、刘宝楠《论语正义》。戴氏曰:“如有用我者,当继文武之治,岂犹为东周乎?”据前说,是用疑问语气表示肯定,当直译为“我这儿大约就是东方之周吧?”据后说,则是用反问表示否定,应直译为“我难道只是复兴一个东周吗?”我们赞同前说。因为先秦“其为……乎”句式都是用疑问语气表示肯定,表示“该会是……吧”,而非用反问表示否定。例如:“高伯其为戮乎?复恶已甚矣。”(《左传?桓公十七年》)——沈玉成译:“高伯恐怕要被诛戮的吧?”(见沉着《左传译文》,下同)“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襄公二十一年》)——沈译:“您得了罪过,恐怕是不聪明吧?”“其御曰:‘殿而在列,其为无勇乎?’”(《定公十二年》)——沈译:“殿后而呆在队列里,恐怕是缺乏勇气吧!”“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哀公元年》)——沈译:“二十年以后,吴国的宫殿恐怕要成为池沼了。”“从者曰:‘君不命吾子,吾子请之,其为选事乎?”(《国语·鲁语上》)“晏子对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田氏乎?’”(《晏子春秋·内篇问下》)试比较:“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左传?昭公三年》)这一对比,尤能说明“其为……乎”句式是用疑问语气表示肯定。 将我们的四例考证比较上列王氏父子和杨树达先生的三例考证,不难看出,王氏父子和杨树达先生的考证是一空依傍独辟蹊径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的,而我们的考证除其二“何有于我哉”差可谓之“一空依傍独辟蹊径”外,其余三例都是在前人见仁见智的考证中论证孰正孰误的。由此可见,尽管我们有了较为先进的语言学理论作指导,有了电脑检索手段,但我们的功力以及体现学术功力的上述考证范例较之高邮王氏和杨树达先生的上列成功范例,尚有差距。但差足自喜并可告慰读者诸君的是,就以上所列四例考据的准确度或者说可信度而言,较之上列高邮王氏和杨树达先生的三例考释,大约也在伯仲之间。而考释的准确度、可信度,相信是读者最为关心的。如前所言,我们这里所选取的四例只是篇幅短小结构简单的,在本书的162例考证中,与以上四例处于同一水准不下二三十篇。一部书中出现如此多的精湛篇什,在同类着作中是极为罕见的(王氏之后,此类考据如凤毛麟角,如杨树达先生之《汉书窥管》,其极少数也);何况,这些篇什是集中出现于一部三十来万字的以“译注”这一大众化形式呈现给读者的小书。因此,我想,这部书对文史哲研究者爱好者无疑是值得一读的。 当然,着者的老师郭锡良先生两次对该书的审读和孙玉文、蒋冀骋、卢烈红等同窗、友人对本书的肯定(具见《后记》)也是着者敢于将之呈献给广大读者的原因之一。 至于我们“向高邮王氏父子和杨树达先生的考据范例看齐”的详情,以及读者可能关心的其他问题,在《导言》中,我们将做或详或简的介绍。 ……
前言/序言
论语新注新译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论语新注新译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论语新注新译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论语新注新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用户评价
评分
☆☆☆☆☆
凑单入一本,图书活动还是挺给力的
评分
☆☆☆☆☆
发货很快,包装很好,没有破损,宝贝质量很好,性价比高
评分
☆☆☆☆☆
在看了,都说是解释论语的书籍中最好的一本
评分
☆☆☆☆☆
关注这本书很久了,趁打折及时出手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别人推荐的书,是正版,译注也很详细,真的很不错,京东真没让人失望过
评分
☆☆☆☆☆
京东活动期间叠加书券,400-200-100,价格便宜书又好,快递又快,挺满意的
评分
☆☆☆☆☆
正在看学而篇,昨天晚上下单,傍晚到的。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论语新注新译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