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白先勇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08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955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47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学生 艺术爱好者 昆曲爱好者 艺术推广机构
  ◆白先勇全面自叙与昆曲的因缘故事,深度解析自己为何挚爱昆曲、全身心投身制作青春版《牡丹亭》。读懂他与昆曲的故事,就等于读懂了昆曲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精选白先勇与文化人士、学者的访谈对话,谈笑风生之间,洞悉当今的昆曲文化事业和生存环境;与余秋雨、许倬云、李文儒等人精彩访谈,碰撞出思想火花,读之令人深思启发。
  ◆首次收录英美重要媒体对青春版《牡丹亭》的精彩剧评七篇,作为跨文化交流所引发的另一种解读,角度新颖。
  ◆首次展现御用摄影师许培鸿的大量未公开剧照、精彩幕后照片,四色精美印刷,多维度展示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学”理念。

内容简介

  《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一书全面收录白先勇先生关于昆曲的随笔,以及与昆曲相关的精彩访问与对谈。自2004年起,白先勇策划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开始巡演,至2012年共演出200场,成为这一阶段著名的文化现象,有力推动了昆曲在中国社会以及欧美的传播。在这一期间,白先勇形成并表述了其独有的昆曲理念,不仅在众多访谈中披露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过程、深入的文化,还提出了“昆曲新美学”的概念。本书作为白先勇先生推广昆曲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现了与昆曲的因缘与感想、收获与得失,以及制作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记》的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白先勇,当代作家,青春版《牡丹亭》制作人。广西桂林人,白崇禧之子。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湾。中学毕业后入台南成功大学,一年后进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1960年与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国,在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于加州大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树犹如此》等。2004年后,以青春版《牡丹亭》的巡演为契机,推动大陆昆曲的传播与发展。近年来致力于大学昆曲教育的发展,相继在北京大学、苏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推动昆曲课程的建立。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白先生所提供的是什么呢?他提供的是艺术化了的人生方式。……昆剧这样的艺术就是我们几百年来直到今天甚至今后,中国人要自我确认的时候,所要拉住的精神缆绳。——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

  白先生本人的魅力是不能忽视的。很多学生排队找他签字。《牡丹亭》能够做成这样,跟他个人的号召力和魅力有关,文化界很多人主动帮他忙。《牡丹亭》的舞台、美术、服装、化装都是一流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叶朗

  昆曲这个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剧种,发展至今历经了多次兴盛衰落。可以说,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使昆曲再次出现了复兴的局势,这的确是一种很有意味的文化现象。——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

  总制片人,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名誉教授,国际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在谢幕的时候,观众持久站立,掌声雷动,他宣称自己是“世界上zui幸福的人”。假如你也在那儿,你就有幸能够见证白先生实现他的终生梦想——复兴古典艺术并把它带给西方观众。《牡丹亭》的巨大成功有其历史性的意义,它不仅呈现了一部几近被遗忘的中国文化遗产的瑰宝,而且把这部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巨作推向全球普罗大众。——美国《圣巴巴拉独立报》

  《牡丹亭》是介于莎士比亚的爱情喜剧和《睡美人》轻歌舞剧之间的一种戏剧。重要的是它连演三天,非常考验观众的耐心。但是又非常值得去看,它总会让人返回来,期待着下一本会发生什么。——英国《每日电讯报》

目录

惊变
我的昆曲缘由——忆梅兰芳与俞振飞/13
我的昆曲之旅——兼忆一九八七年在南京观赏张继青“三梦”/15
游园惊梦二十年——怀念一起“游园”、一同“惊梦”的朋友们/23
惊变——记上海昆剧团《长生殿》的演出/27
附:沉醉后的欢聚——白先勇与昆剧界人士谈《长生殿》(陆士清)/35
让《牡丹亭》重现昆曲风华/43
认识昆曲在文化上的深层意义——访“传”字辈老艺人/45
昆曲的魅力?演艺的绝活——与昆曲名旦华文漪对谈/50
与昆曲结缘——白先勇对话蔡正仁/57
文曲星竞芳菲——白先勇对话张继青/69
绝代相思长生殿?文学与历史的对话——白先勇对话许倬云/78
《牡丹亭》和文化美学——白先勇对话余秋雨/87
昆剧中的男欢女爱——在香港大学的演讲/106
青春梦上
牡丹亭上三生路——制作青春版的来龙去脉/127
《牡丹亭》还魂记/131
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在北京的演讲/137
姹紫嫣红?青春再现——在中国海洋大学的演讲/141
姹紫嫣红开遍——青春版《牡丹亭》八大名校巡演盛况纪实/157
牡丹一百——青春版《牡丹亭》百场演出感言/164
《牡丹亭》西游记/168
英伦牡丹开/172
昆曲的普及教育/183
至高的文化使命/185
面对世界——昆曲与《牡丹亭》/187
姹紫嫣红两百场——青春版《牡丹亭》第二百场庆演感言/192
“儒生”岳美缇/196
青春版《牡丹亭》的总导演汪世瑜/199
曲终人不散——《圆梦:白先勇与青春版〈牡丹亭〉》序/205
青春梦下
一个是“美”,一个是“情”——白先勇访谈录/217
关于《牡丹亭》的青春问题——李文儒访白先勇/236
中国和美国:全球化时代昆曲的发展——白先勇对话吴新雷/248
昆曲新美学
琴曲书画——新版《玉簪记》的制作方向/292
昆曲与中国抒情诗的传统——从平面到立体/295
传统与现代——从青春版《牡丹亭》及新版《玉簪记》的制作讲起/314
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学:从《牡丹亭》到《玉簪记》——陈怡蓁专访白先勇/332
昆曲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白先勇、叶朗对话昆曲传承/340
青春念想——央视《面对面》访谈/348
像保存青铜器一样保存昆曲——央视《文明之旅》访谈/363
附录一
守护余秋雨/379
在春天里观看春天樊曼侬/386
青春版《牡丹亭》的三重意义在“白先勇的文学与文化实践暨两岸艺文合作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王文章/389
昆曲是一个仍然充满生命力的传统——致中国文化部孙家正部长杨祖佑等撰白先勇译/392
十年辛苦?十年有成李婷/394
附录二
来自一个女孩的梦之泉,长达九小时耳眼销魂的歌剧体验,牡丹将要绽放史蒂芬?韦恩撰陆云雅译/407
一门精致的艺术迈克尔?茨威巴赫撰陆云雅译/411
被祝福的回生《牡丹亭》十月八日,星期天,上演于鲁伯欧剧院伊利莎白?施威兹撰陆云雅译/415
《牡丹亭》:妩媚女鬼以处子之身还魂伊斯嫚?布朗撰陆云雅译/417
沈丰英和俞玖林:“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唐纳德?胡特拉撰陆云雅译/419
《牡丹亭》:中国戏剧的高雅精美令DavidDougill如痴如醉大卫?道吉尔撰黄璇译/421
昆曲《牡丹亭》:苏州昆剧院安?奥索莉欧撰黄璇译/423
青春版《牡丹亭》二百场演出全纪录/429
后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陈均/433

精彩书摘

  姹紫嫣红两百场
  ——青春版《牡丹亭》第二百场庆演感言
  二〇〇四年五月二日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以来,迄今将近八年,十二月八、九、十日三天即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歌剧厅举行第二百场庆演。这朵艳冠群芳的牡丹,花中之后,一路绽放盛开,八年间吸引了三十多万观众,遍游海峡两岸、大江南北、美国欧洲。在这程漫长的昆曲之旅中,我们也曾经历狂风暴雨,险境环生之时,但终幸赖天意垂成,总有善心人士出现,扶持一把,渡过难关。天助人助,青春版《牡丹亭》所传布的昆曲佳音,才能绵绵不绝,响彻华人世界,远播重洋异国。
  八年,两百场,青春版阶段性的使命可以说大致已经完成:青春版《牡丹亭》把成千上万广大的青年观众召唤回剧院,观赏昆曲艺术,重新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化。培养一代年轻观众,是我们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首要宗旨,表演艺术,尤其像昆曲这种高雅艺术,没有知识青年的参与,就不会有青春生命,也就没有发展前景。因此,走进校园,是我们出发的第一步。这些年,我们跋涉千里,在海峡两岸、美国西岸二十九所重点高校巡回演出。北至兰州大学,南至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这些都是昆曲不曾出现过的地方。我们曾经三进北大、两进南开、二进北师大。令人感动的故事大都发生在这些校园巡演期间。十多万的大学生观众,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从未看过昆曲,观赏过青春版《牡丹亭》以后,许多学生发觉原来我们传统文化中竟有如此高雅精美的表演艺术,因此而改变了他们对传统戏曲的一些偏见。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一个天寒地冻的冬夜,零下九度,北大百周年纪念堂刚演完青春版《牡丹亭》下本大团圆,两千多学生情绪沸腾到极点,深夜十一点多钟,还有数百人依依不舍,排长龙等着要跟我说这样一句话:“白老师,谢谢你把这样美的东西带给我们!”我深为这些青年学子的由衷之言所感动。我是多么希望所有的华裔青年,一生中至少有一次蓦然发觉我们传统文化之美,因而受到启发,摒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疏离与冷漠,重新认识我们辉煌的过去。对自己的过去没有正确认识,如何能计划将来?
  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上演时,人民日报的记者,一位年轻女士来采访我。采访完毕,她要我与她合照,同事把等在门外的她的先生一同邀了进来。我们三人合影完毕,她有点激动的告诉我,原来她与她先生本是北大同学,彼此并不熟悉,但是二〇〇六年,青春版《牡丹亭》二进北大,两人去观看,同时受到《牡丹亭》中生死不渝的爱情所感动,因而结成连理,我为这一对璧人衷心祝福。这样的牡丹“姻缘”,我知道起码有三对。是汤显祖《牡丹亭》中的至情至性,数百年来,勾动了无数青年男女的一颗“春心”。“情”与“美”是昆曲,尤其是《牡丹亭》中不可抗拒的两大原动力。
  现在,看昆曲在高校中几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有一位北大学生在网上这样写道:现在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青春版《牡丹亭》的,一种是没有看过的。
  培养青年演员,是我们另外一项重要宗旨,是一种奇妙的因缘使我选中了苏州昆剧院小兰花班成员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主要骨干。二〇〇三年起,我力邀昆曲大师张继青、汪世瑜进行传承工作,把一块块璞玉琢磨成器。小兰花班中生、旦、净、末、丑各就其位,加上苏昆原来中生代演员,终于把汤显祖的扛鼎经典名著撑了起来,搬上舞台,大放光芒。这八年来,我带领青春版《牡丹亭》剧组南征北讨,远渡重洋,转眼将临第二百场隆重庆演。其间我们可以说是“休戚与共,祸福同当”。大家都为青春版《牡丹亭》尽了一己之力。眼看着小兰花班由青涩稚嫩的幼苗,抽发成长为一株株婀娜多姿、丰神俊朗的“奇花异草”,我为他们耀眼的成绩感到骄傲、欣慰,但也曾为他们个别遭受到的挑战、挫折、挣扎、奋斗而担心、着急。小兰花班现在已经脱颖而出,可以独当一面了。如果更进一步,得到政府的大力栽培,给予机会把他们排演的剧目送到世界各国巡演,不但可能把他们训练成国际级表演者,亦可将我们的文化瑰宝推到世界各国。
  把昆曲艺术推介到国外,尤其是西方世界,是我们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另一项要务,西方国家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只止于京剧,西方人士很少人知道比京剧早几百年还有昆曲的存在。二〇〇六年,青春版《牡丹亭》赴美西巡演一个月,造成极大轰动,对美国学术界产生了不小的“文化震撼”,舆论界认为是自梅兰芳一九三〇年赴美巡演以来,中国传统戏曲对美国文化界产生极大的一次冲击。二〇〇八年,青春版《牡丹亭》赴欧巡演,在伦敦及雅典都得到当地观众热烈反应。英国泰晤士报破例一星期连续两篇剧评,一边倒的给予肯定赞扬。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也因此在音乐系开设了昆曲欣赏课程。英美学术界、文化界认识到中国昆曲艺术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课程。
  有不少戏曲学者专家,如吴新雷、黄天骥等教授曾撰文评论,青春版《牡丹亭》作为一个成功的昆曲范本,重要的原因在于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得比较融洽。我们一开始便厘定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重要原则,“尊重古典但不因循古典,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在昆曲的传统基础上,发挥创意。我们制作出来的是一出既传统又现代的昆曲。一方面保存了昆曲的古典美学,又加入了现代舞台的创新元素,反映出二十一世纪人的审美观,因而能引起广大现代青年观众的共鸣。上海戏剧学院昆曲专家叶长海教授认为在他看过所有的《牡丹亭》演出版本中,青春版《牡丹亭》极能表现汤显祖原著的精神,这是对青春版《牡丹亭》很高的评价。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努力使四百年前汤显祖的扛鼎之著——《牡丹亭》,在二十一世纪的舞台上又还魂一次,恢复其青春亮丽的原貌。
  青春版《牡丹亭》是海峡两岸的艺术家、文化人共同打造的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这些年来,我极怀念的是青春版《牡丹亭》的原创团队,大家在一起孜孜矻矻、日夜切磋的情景,那是脑力的激荡,智慧的冲撞,大家的创造精神都释放出来了。当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各地灿烂发光的时刻,大家都有一种完成一件精美无比的艺术品的成就感。我自称是“昆曲义工”,其实我是义工队的大队长,参与青春版《牡丹亭》制作的艺术家大多也是义工,他们都为复兴昆曲大业,做出了无私无偿的贡献。
  青春版《牡丹亭》能够走得这样远,还有一群幕后英雄一直在支撑着我们。我们推广昆曲,激发了许多企业家的文化使命感,无论他们在中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大陆还是美国,他们心中一样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份热切的关爱与期望。他们对青春版《牡丹亭》慷慨赞助,亦是希望能够把我们的文化瑰宝——昆曲,保留下来。对他们的善意与热情,我们深深感激。
  在青春版《牡丹亭》第二百场庆演的前夕,我的心情虽然兴奋但感有忧虑。青春版《牡丹亭》八年二百场,其本身的使命基本完成,可是昆曲的复兴道路仍然非常漫长而崎岖。昆曲是我们这个民族表演艺术的至高成就,需要全民族共同协力去保护、推广与弘扬,就像保护我们的文物:青铜器、宋瓷和古字画一样。
  ……

前言/序言

  十年辛苦不寻常
  ——我的昆曲之旅
  白先勇
  我的一生似乎跟昆曲,尤其是昆曲中国色天香的《牡丹亭》结上了一段缠绵无尽的不解之缘。小时候在上海,偶然机会看到了梅兰芳与俞振飞珠联璧合演出《牡丹亭》中一折《游园惊梦》,从此: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这几句戏词,衬着笙箫管笛,便沁入了我的灵魂深处,再也无法祓除。第二次看昆曲表演受到莫大震撼是在一九八七年,又在上海,三十九年后重返大陆,赶上上海昆剧团最后一天演出全本《长生殿》,由上昆当家生旦蔡正仁、华文漪担纲。我记得那晚戏一落幕,我不禁奋身而起,喝彩鼓掌,兴奋之情,不能自已,我深深受到感动。没想到,经过“文化大革命”,昆曲噤声十年,居然又在舞台上浴火重生。那晚上昆的戏演得精彩,大唐盛世,天宝兴衰,一时尽在眼前,但我不仅是为上昆的表演者喝彩,而更令我激动的是昆曲,我们中华民族美学成就最高的表演艺术,经过“文化大革命”暴风雨的摧残,一脉香火,竟然还在默默相传,这是一枚何等珍贵的文化火种!昆曲无他,得一“美”字,辞藻美、舞蹈美、音乐美、人情美,这是一种美的综合艺术,是明清时代最伟大的文化成就之一。
  “我们这样了不起的艺术,绝对不能让它衰微下去!”那晚看了《长生殿》后,我如此动心起念。
  然而昆曲的颓势仍然无法遏止。第一线的演员老了,观众年龄层愈来愈高,昆曲舞台呈现也逐渐老化,虽然“文化大革命”后,昆曲恢复了表演,然处在整个急速求新望变的大环境中,昆曲生命仍然脆弱,处处受到生存威胁,这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面临的危机,如何将传统与现代衔接,使得我们有几千年辉煌历史的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舞台上,重放光芒,这是每个关心中国文化的人不得不深思的一个命题。昆曲的振衰起敝,应该只是整个中华文艺复兴的一幕序曲。
  但我们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昆曲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渐渐消沉下去。于是海峡两岸,一群对中国文化有热忱、对昆曲更是爱护有加的文化精英、戏曲精英,由我振臂一呼,组成一支坚强的创作队伍,大家众志成城,于二○○三年四月起,经过整整一年的筹备训练,终于制作出一出上中下三本九小时的昆曲经典:青春版《牡丹亭》。这是一项海峡两岸的文化人、艺术家,共同打造出的巨大文化工程,事后看来简直是项“不可能的任务”。然而一开始我们的态度却是严肃的,我们不是在“玩”戏,而是认真地试图将汤显祖这出十六世纪的经典之作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再度“还魂”,在二十一世纪的舞台上重放光芒。我们希望能借着制作一出经典之作,培养出一批青年演员,接班传承,将青年观众,尤其是高校学生,召唤回戏院,观赏昆曲,使他们重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最后的目的当然希望恢复昆曲本来青春亮丽的面貌,所以我们将之称为青春版的《牡丹亭》。我们的大原则是:尊重古典而不因循古典,利用现代而不滥用现代,古典为体,现代为用,是在古典传统的根基上,将现代元素,谨慎加入,使其变成一出既古典,又现代的艺术精品。回归“雅部”,是我们整个昆曲美学走向。明清时代,昆曲本属雅部,本就是一项有文人传统的高雅艺术,因为昆曲原产于昆山,受吴文化孕育而成,先天就有江南文化中最精致、最典雅的成分。我们跟苏州昆剧院合作,也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因为苏昆成员,大多属姑苏子弟,天生就有吴文化的基因,而他们的语言带有苏州腔,也就是昆曲的本色了。
  我们理想甚高,抱负很大,但执行起来,困难重重,远超预期,未来结果如何,也实难预料。后来青春版《牡丹亭》制作成功,演出轰动,一半天意,一半人事。青春版《牡丹亭》的确是许多因缘际会凑在一起,天意垂成。首先选中男女主角俞玖林、沈丰英这一对金童玉女,似乎前定。但邀请汪世瑜、张继青来指导两位青年演员,则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首先,我推举汪世瑜做青春版《牡丹亭》的总导演,就是一项关乎成败的决策。中国戏曲传统,本来没有导演制,戏都是老师傅“捏”出来的。这些老师傅本身就是资深演员,“捏”出来的戏,当然都合乎昆曲法则。然而当今的导演制,导演多为话剧导演,并不熟悉昆曲四功五法,其所发挥只有在舞美道具上,导出来的戏也未必是一出正宗昆曲。汪世瑜是巾生魁首,师承周传瑛,饰演柳梦梅,潇洒飘逸,由汪世瑜做总导演“捏”戏,最恰当不过,此外,导演组还加入了翁国生、马佩玲,都是浙昆资深昆曲演员,我们的导演群,阵容坚强。请出张继青训练沈丰英,是一项关键性的决策。张继青是昆曲旦角祭酒,唱功沉厚,身段规范严谨,对杜丽娘一角的诠释,有独到见解,她的《寻梦》一折,无人能及。由张继青手把手精心磨炼出来的杜丽娘自然起步高。张继青的《寻梦》师承姚传芗,于是“传”字辈老师傅的姑苏风范,透过汪世瑜与张继青,便传承到俞玖林和沈丰英身上——这便是我们标举的正统、正宗、正派的昆曲表演传统。但力邀张继青、汪世瑜跨省跨团参加《牡丹亭》团队,我曾下足功夫,费尽唇舌。
  二○○三年至二○○四年春,这一年魔鬼营式训练,早九晚五,有时还开夜班,替青春版《牡丹亭》打下了根基。排练的场地是一座还没盖好的大楼(现在的苏州万豪酒店),当时尚未装上门窗,冬日寒风凛凛,四面来袭。我裹着鸭绒大衣,在排练场“督军”,跟排练人员一起足足吃了一个月的大肉包子,眼看着青年演员在数九寒天穿着单薄戏衣,在寒风中拼命练功,流汗流泪,终于把一出九个钟头的大戏,淬炼成形。张、汪两位老师傅严格把关,对于演员的要求,一丝不苟。看了青春版《牡丹亭》的排练,我对昆曲艺术又增加了十二万分的敬佩。这是一种极高难度的表演艺术,其美学成就,无出其右。昆曲载歌载舞、无歌不舞,是把歌唱与身段融合得天衣无缝的表演。西方歌剧有歌无舞,芭蕾有舞无歌,这两种表演艺术的精髓,昆曲兼而有之。
  筹备的一年,青春版《牡丹亭》台北的创作组也没有空过一天。在我和樊曼侬召集下,编剧组成员有华玮、张淑香、辛意云三位学者专家,密集开会,磨了五个月,把剧本整编完成。我们的原则是只删不改,把原剧五十五折删减成二十七折,围绕着“情”的主题设计出“梦中情”(上本)、“人鬼情”(中本)、“人间情”(下本)。所谓“不改”,只 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啊路兔兔圖考慮考慮吐吐吐吐吐too

评分

听过白先勇的牡丹亭,甚是难忘。所有想买这本书一读。国粹是要传承的。书值得一读。

评分

白先生大作原来没有拜读过。作为大名鼎鼎的作家,期待精彩!

评分

非常喜欢白先勇的文字

评分

先看的红楼梦,又买的这个

评分

看过青春版牡丹亭以后一直想读这本书。深入了解白先勇和他作品的背后

评分

一如既往的白先生的好文笔

评分

好书。

评分

一如既往的白先生的好文笔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