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昆明的前世今生》按街道、分板块片区,以道路、单位和建筑物为载体,将发生在其间的古往今来的时、空、人、事,编写成相关故事,并以此来介绍昆明的前世今生。这种体例,是一种尝试。但愿读者认可。昆明的前世今生浩如烟海,《昆明的前世今生》肯定是挂一漏万,还有谬误之处也会存在。不尽人意者,还望各方多多包涵。为了叙述上的方便,笔者将昆明主城分为两部分加以介绍:一是老城,指原环城马路(今一环)内之地,包含明代砖城在内;二是新城,指一环以外的主城区。
作者简介
李永顺,云南马关人,云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1960年昆明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任教于云南师大附中(原昆明师院附中),直至退休。期间,曾在云南师大历史系和中文系、云南民族学院等高校兼任本科、专科课程,讲授世界近代史、中国通史。在职期间,曾担任过云南省史学会常务理事,昆明市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曾被聘为云南省、昆明市教科院(原教研室)顾问、专家组成员。曾参加国家考试中心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工作。
退休后,创办云南西点文化学校,任董事长、校长。现为云南西点文化学校顾问。
目录
开场白
昆明城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昆明城名的变迁
二、“昆明”城名来历的推测
三、昆明城池有多大?
南诏拓东城在哪里?
大理国鄯阐城有争议
中庆城又怎么样?
明朝的昆明砖城
清代将城又南扩
民国昆明城池变化多
当今昆明坝子全是城
昆明老城的前世今生
一、引言
老城的概念
三坊、十八铺、三堆、十三坡
二、昆明老城主要横向(东西向)街道的前世今生
(一)拓东路·金碧路·西坝路
“昆明第一街”的桂冠该谁享有?
拓东路的身世
东站·昆明东大门
南诏王官今何在?
岔街·历史文化长廊
真庆观
绿洲大酒店
状元楼
古幢公园·昆明市博物馆
拓东体育场
西南联大最早的落脚点
昆明最早与世界接轨处
塘子巷
上智·六中·锦程·地铁站
得胜桥与“云津夜市
金碧路的变迁
金马坊和碧鸡坊·昆明形象
金碧公园变昆华医院
鸡鸣桥和两个新村
昆明首触近代化的地方
从司马巷走出的”中国歼-10之父
在旧河道上筑起的新街——西坝路
弥勒寺
云南白药
创库
(二)东风东路·南屏街·东风西路
东风路、南屏街的街道档案
高高的银桦树
上世纪50年代的昆明十大建筑
迎宾、游行大道
昆明饭店
东风东路17号的前世今生
从“滑铁卢”转身的昆明邮电大楼
工人文化宫·东风广场·检阅台
震庄
南太桥及其他
南屏沧桑
两个昆百大.N个昆百大
钟楼大钟哪儿去了?
中华小学已远去
它是“阿斗”?
昆明军事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
城中心的古村名
它的前世已尽,今生未临
云南艺术剧院
永远逝去的东风商店
龟脚变龟背
……
昆明新城的前世今生
不结束语
主要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昆明的前世今生》:
岔街·历史文化长廊
很多城市有直街、横街,但岔街则颇为鲜见。然而,昆明就有条岔街。此岔街在哪儿,由哪儿岔往哪儿?
岔街在省体育馆后门的对面,是由拓东路通往环城南路的一条街道。原是一条呈“L”型的小街道,现几经改造,已成一条宽敞的大道,是昆明老城由城东通向城南的捷径。为何取名岔街?据《昆明市地名志》称:唐朝南诏时期,拓东城在附近设驿道,此街当时是驿道旁的岔道,用以联系官渡以南各地。明代,成为昆明通往滇南和贵州的岔路口。后来,岔道两旁住上了人家成了街道。清代起,将这一街道称为“岔街”。改革开放前,岔街重修,长516米,宽9米,沥青路面。街两旁的房屋多为钢混结构的五六层的居民住宅。昆明织布厂、昆明汽车坐垫厂、民政福利厂、昆明12中等单位均在岔街上。如今改造成双向3车道水泥路,除了昆12中依然存在于此岔街上之外,原来的单位都变成了高楼大厦,变成“岔街一号”大超市和住宅小区,如铁路局工程处岔街小区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个“官渡区吴井街道历史文化长廊”。
这个文化长廊,是利用岔街经金汁河通往和平村的老滇越铁路米轨旧址建成的。长廊中央为一平台,种植有花草,上面有若干块石碑,介绍昆明本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平台的两侧是人行道,道旁也种植有花草树木。长廊尽头,还有一些建筑物,供行人休息聊天。
建筑此长廊的吴井街道办事处和党委,在人口的石碑上说明了他们的意图“昆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人物荟萃,敢为人先,弘扬昆明精神,推进和谐发展,追求卓越未来。”长廊一共展出了昆明市区域范围内发生的重要历史事实和事件18项,昆明籍历史名人14位。18项历史事实和事件为:龙潭山人、青铜奇葩、金马碧鸡、滇王归汉、拓东建城、云南行省、明代龟城、永历入滇、滇越铁路、水电鼻祖、重九起义、护国首义、中共特支、长征途中、抗战基地、西南联大、民主堡垒、云南起义。14位历史人物为:郑和、杨一清、兰茂、傅宗龙、担当(唐泰)、钱丰、陈荣昌、缪嘉蕙、杨振鸿、顾品珍、唐淮源、吴澄、聂耳。
石碑介绍内容简练,文字流畅,用词准确,便于记忆。在长廊中走一遍,让人学到不少知识,了解昆明方志,受益匪浅,确实起到了让人爱祖国、爱家乡的作用。
看后,笔者联想:已经废弃或将要废弃的原米轨铁路,在昆明城中为数不少。若都能像这一文化长廊一样利用起来,开辟成各种各样的“文化长廊”,那该多好啊!既增添了昆明市的文化元素,又让昆明人有了更多的游览胜地。把这些“文化长廊”有机地连接起来,游一天也可能游不完。让人们在“文化长廊”中欣赏风景、陶冶情操、休闲娱乐、品尝美食,该多美呀!说不定,今日的“米轨文化长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百年后又是一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像法国巴黎塞纳河边的卖报小摊一样。
真庆观
真庆观是元、明、清三朝昆明古城道教圣地,也是昆明地区道教的祖庭之一,而且是主城区内最大的祖庭。
真庆观山门开在拓东路上,门牌为拓东路82号。它实际上处于白塔路与拓东路的交叉路口,而且其坐北朝南的“真身”全在白塔路上。
真庆观,原址据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在滇池地区的屯兵居住之所。作为道教祖庭,始建于元代,原名真武祠,含山门、紫薇殿、老君殿。
明朝永乐17年至洪熙元年(公元1419-1425年),由黔国公敬王沐晟及地方绅士捐资兴建都雷府。长春真人刘渊然的弟子蒋日和主持扩建。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明仁宗皇帝下旨更名为“真庆观”。取“真则真武所居,万人瞻仰;庆则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之意。清光绪7年(公元1881年),由云南盐商集资兴建盐隆祠作盐业公馆。真庆观自明正统以后,明代嘉靖以及清代康熙、乾隆、光绪各朝都有修葺和扩建。最后,形成三组彼此毗邻的建筑,占地面积为4万平方米。
民国36年(公元1947年),昆明市市长曾恕怀颁发保护真庆观的公告。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2月,重新成立昆明市道教会,真庆观成为市道教会驻所。
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真庆观被工厂、单位和居民占用,宫观殿堂岌岌可危,人们几乎忘却了真庆观的存在。
新世纪之初,春城昆明春和景明,百业兴盛。云南省、昆明市和盘龙区各级人民政府为保护文物古迹,决定重修真庆观道观古建筑群。具体工作由盘龙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
前言/序言
昆明的前世今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