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山左学术丛书之四:清代山东刻书史(套装上中下册)

儒学与山左学术丛书之四:清代山东刻书史(套装上中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桂艳 著
图书标签:
  • 儒学
  • 山东学术
  • 清史
  • 刻书
  • 地方文献
  • 文化史
  • 学术史
  • 山东历史
  • 丛书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3490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794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儒学与山左学术丛书之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039
套装数量:3
字数:17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欲知清代山东刻书之历史,不能不以此书为根据。欲知中国刻书之历史,亦不能不以此书为骨干。——杜泽逊


  

内容简介

  

“儒学与山左学术丛书”之四:《清代山东刻书史》以清代山东的刻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上溯宋元明,下及民国,是第一部全面梳理山东刻书史的专著。以时间为序,逐府逐县考察。以官刻、家刻、坊刻三大刻书系统为主,旁及宗教机构、民间组织等刻书,对每一部书的版本信息、行款版式、题序跋等内容准确记录,加以考证。对重要刻书者的刻书特点和贡献予以归纳。展示了山东刻书的全貌,中国刻书业的繁荣情况也可见一斑。

《清代山东刻书史(套装上中下册)》虽名为《清代山东刻书史》,但对清以前及民国的刻书均有涉及,以期明确认识清代刻书对前代的继承及对後世的影响。山东刻书的范围,包括山东人及外地人在山东地区刊刻的书,亦包括山东人在省外所刻书。

作者简介

唐桂艳,女,1970年3月出生,山东龙口人,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研究馆员,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版本目录学、山东刻书史、山东藏书史。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参编《易庐易学书目》等近20部。主持《安邱赵氏模鬯阁藏书考》、《清末山东书局刻书考》等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内外现存清宫天禄琳琅书的调查与研究》、国家重修清史项目《清人著述总目》、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马国翰及其〈玉函山房辑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通志堂经解〉版本学研究》及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等十余项。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成果出版说明

前言
凡例
第一章 清以前山东刻害概述
第一节 明以前山东刻书概述
第二节 明代官刻
一、省级衙门刻书
(一)巡抚刻书
(二)布政司刻书
(三)按察司刻书
(四)清吏司刻书
(五)盐运司刻书
(六)运河道济宁分司刻书
二、孔府刻书
(一)刻家谱
(二)衍圣公孔胤植刻书
三、各地官刻
(一)济南府官刻
(二)充州府官刻
(三)青州府官刻
(四)登州府官刻
第三节 明代家刻
一、济南府家刻
二、东昌府家刻
三、登州府家刻
四、莱州府家刻
五、青州府家刻
六、充州府家刻
第四节 明代坊刻
第五节 明代藩府刻书
一、德藩刻书
二、衡藩刻书
三、鲁藩刻书
四、汉王府刻书
五、新乐王府刻书
六、高唐王府刻书
第六节 清以前山东刻书的特色及历史地位
一、清以前山东刻书的特色
二、清以前山东刻书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清前期(顺治至乾隆)山东刻书
第一节 清前期山东刻书概述
一、清前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二、清前期的学术文化状况
……
第三章 清中期(嘉庆至咸丰)山东刻书
第四章 清後期(同治至宣统)山东刻书
第五章 清代山东刻书的余波
第六章 清代山东刻书的特色及社会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综合索引
後记

前言/序言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山东是圣人之乡,文物之邦,文化底蕴深厚。
  据文献记载,山东刻书始於五代初,青州所刻《王公判事》当是已知的山东最早的刻本。郫城和凝是我国历史上刻印自己集子的第一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的商标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商标,也是山东宋代流传下来的唯一印刷实物。郫州汶阳穆修将家藏唐本韩柳集镂版刷印数百部,带到京城大相国寺出售,以广流传,是已知山东有意识以刊版进行文献传播的第一人。山东的金刻本有一定数量,但多数是道书,且大都未见流传。滨都道人王一兴所刻的《栖霞长春子丘神仙墦溪集》三卷,在现存的金刻本中,可谓鲁殿灵光。宋神宗元丰八年,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曾纂修《家谱》并刊行,此为孔氏刻谱之始。正大四年,阙里孔氏曾刻过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十二卷,可惜原本早佚。蒙古马乃真后元年,阙里孔氏又据以重雕,刀法凝重苍劲,字画精美,为蒙古时期雕版印刷的上乘之作。蒙古太宗九年,莱州掖城道士披云真人宋德方主持刊刻《玄都宝藏》。元东平丁思敬於大德八年在南丰州刻宋曾巩《元丰类稿》,版式宽大,字画精整,为元刻本之上乘。
  明代是山东刻书的发展期,刻书数量大幅增加,三大刻书系统基本形成。官刻52种,家刻364种,藩府刻书38种,以明後期刻书为主。开始形成世家大族刻书的特色,如淄川毕氏、新城王氏、临朐冯氏。但也呈现出各地刻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承接明代的刻书发展趋势,清代山东刻书达到了极盛,刻书数量达4000余种。按照版刻特点,清代刻书可划分为三期:顺治至乾隆四朝为清前期,嘉庆、道光、咸丰三朝为清中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为清後期。
  清前期,政治上逐步稳定,经济上渐趋繁荣,出现了康乾盛世。清代学术也经历了由清初的明达体用到清中叶的乾嘉学术两个时期。特别是乾嘉时期,山东以经学为中坚,视小学为门径,形成了大批颇具学术价值的考据训诂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山东刻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得清前期的山东家刻最为丰富,有757种。各府中,以济南府刻书为最多,青州府次之,充州府居第三。兖州府的刻书主要为孔氏刻书,出现了孔贞喧、孔尚任、孔继涵、孔继汾等重要刻书人物。登州府刻书仅38种,是青州府的五分之一,与清初此地的于七起义有关,加之海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刻书数量。在刻书内容上,集部书有473种,占百分之六十三,盖系王士禛主盟全国诗坛所致。史部、子部、经部大体相当。经部书以充州府所刻为最多,与孔继涵、孔广森、孔广林的经学研究成果不无关系。在时间分布上,康熙277种,年平均刻书4.5种,乾隆370种,年平均刻书6.2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期的社会稳定形势。
儒学与山左学术丛书之四:清代山东刻书史(套装上中下册) 丛书总览与清代山左学术研究的脉络 《儒学与山左学术丛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探究山东地区自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传播、地方学术传统的形成、以及在特定历史阶段所展现出的学术面貌与文化贡献。本丛书收录的诸种著作,聚焦于山左(今山东省)学者的思想动态、学术流派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其在经学、史学、理学等核心领域所取得的独特成就。通过对大量一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丛书力求还原清代及更早时期山左学派在全国学术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本丛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不仅关注了孔孟故里作为儒学源头的精神传承,更着眼于在历代王朝更迭与社会变迁中,山左学者如何回应时代挑战,如何继承与创新儒学传统。丛书的每一卷,都聚焦于一个具体的研究领域,如特定的思想家、特定的学术流派、或是某一特定文化现象,共同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山左学术图景。 侧重于思想史与学派谱系的考察 丛书中的多部著作深入剖析了清代山东的儒学发展脉络。例如,对朱子学在山东的接受与地方化过程的探讨,以及对乾嘉学派在齐鲁大地产生的深刻影响,构成了研究的主干。学者们细致梳理了如王引之、侯方玉、孙芝 স্থাপত্য等重要人物的学术谱系,辨析了他们在经学考证、训诂校勘上的贡献与争议。 其中关于“经学”的研究尤为精深。清代经学是显学,山东地区继承了明代遗风,在对“四书”、“五经”的注疏、义理的阐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丛书中的相关篇目,详细考察了山东学派在汉学与宋学之间的张力与调和,揭示了他们如何试图在义理与考据之间寻求平衡。这不仅仅是学术方法的探讨,更是当时知识分子如何处理“道统”与“治统”关系的一种思想实践。 再者,丛书关注了山左地区在史学、地方文献整理方面的成就。清代以来,山东地方志的编修、地方史料的搜集,积累了大量珍贵史料。丛书中的研究,往往能从这些地方性成果中发掘出具有全国意义的学术线索。这种地方性与全国性的结合,是本丛书区别于一般通史研究的关键所在。 关注教育体制与文化传播的载体 理解清代山东的学术成就,离不开对其教育和社会结构的考察。儒学教育在地方社会的根基深厚,书院和义学的兴衰直接影响了学术人才的培养与知识的传播。《儒学与山左学术丛书》中,有篇幅专门探讨了清代山东地方精英如何通过这些教育机构,将学术思想渗透到社会结构之中,培养出代代相传的学者群体。 此外,丛书的研究也涉及了儒学之外的其他文化现象,如文学、诗词、以及民间信仰与儒学思想的交融。这种广阔的视野,使得山左学术研究不再局限于狭隘的经学范畴,而是将其置于整个社会文化生态中进行考察,展现了清代山东知识分子群体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研究方法与文献基础 本丛书的研究方法立足于扎实的文献考订,大量运用了地方志、家谱、私家著述、以及历代科举录等稀缺材料。学者们通过对这些“零散”但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文本进行细致的比对和重构,力求还原清代山东学术研究的真实面貌。其严谨的考据精神,体现了当代史学研究对“史料实证”的坚守。 总而言之,《儒学与山左学术丛书》是一套集思想史、学术史、文献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体系,它以清代山东为核心地理坐标,深入挖掘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地域板块的学术贡献与文化精神。它为我们理解清代学术的全景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区域视角与深度剖析。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段评价: 拿到这套书,第一感觉就是分量十足,厚实精美的装帧让人爱不释手。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明中叶的学术流变,但这本书的某些侧面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启发。特别是其中关于不同时期印刷技术对文本传播影响的论述,让我对当时知识分子获取和研读古籍的实际情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过去总觉得宋元以来的刻本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但读到作者对清代山东一些特定地域性刊刻活动的细致梳理时,才发现其中蕴含的学术潜力远超想象。那些看似微小的地域差异和地方学派的互动,实际上构成了整个文化图景中不可或缺的基石。我尤其留意了其中关于一些地方性注释和校勘活动是如何影响主流儒家经典的诠释路径的。这套书无疑为我们理解区域文化与国家主流学术之间的复杂张力,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观察窗口。那种扎根于地方实践的学术史叙事,远比空泛的理论探讨来得更加鲜活有力,也更具可信度。

评分

第三段评价: 从一个纯粹的文本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物证”的视角。我们常常在故纸堆中与文字搏斗,但文字的物质载体——即刻本——才是我们理解知识传播的真实媒介。这套书显然深谙此道,它不仅仅是在记录“谁在何时刻了什么书”,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些刻本是如何被使用和被重新解读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特定学派的著作在地方学堂中的普及情况的探讨。这种自下而上的视角,打破了以往只关注京师或科举核心区域的传统史观,展现了知识生产在地方精英群体中的活力。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宋代理学在不同省份的演变,但通过这本书对清代山东学派的了解,我得以反思,在不同历史时期,知识的“下沉”和“固化”是如何通过物质手段实现的。阅读体验上,行文流畅,逻辑严密,即使是面对大量书志数据,也能保持清晰的脉络感。

评分

第五段评价: 坦白讲,我原本对区域性的学术史研究抱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总担心其深度和广度难以与通史性的研究比肩。然而,这套著作彻底颠覆了我的成见。它的深度挖掘是令人震撼的,通过对清代山东地方官府、书坊乃至私人藏书楼的系统梳理,构建起了一张详实而立体的知识生产与消费地图。书中对不同版本在社会阶层中的流传差异的分析,尤其发人深省。这不仅仅是一部刻书史,更是一部清代山东社会的文化消费史和教育史的缩影。读完之后,我清晰地认识到,任何对某一时期思想流派的断代研究,如果脱离了其载体的物质基础,其论断的坚实度都会大打折扣。作者的严谨考证和流畅叙事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平衡点,使得这部专业书籍即便是对跨学科的学者而言,也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启发性。它教会我,在研究“学问”时,不能忘记研究“做学问的物质条件”。

评分

第二段评价: 这套书的整体学术气度是宏大的,但其魅力恰恰在于对细节的执着挖掘。我个人对传统文献的整理与考订颇有心得,因此对书中涉及的刻本版本流传脉络的梳理,给予了高度评价。作者在梳理过程中,展现了惊人的耐心和细致的眼力,许多原本在大型书目中一笔带过的版本,在这里被赋予了鲜活的历史背景和学术定位。比如,书中对某一批次儒学著作的版式特点和用纸考究,让我联想到同期江南地区的一些做法,从中可以窥见不同地域间在文化生产上的异同与联系。坦率地说,这类专业性极强的著作,如果叙事稍有不慎,很容易沦为枯燥的目录汇编。然而,作者成功地将版本考证融入到历史叙事之中,使得每一块砖石的发现都服务于理解清代山东学术生态的整体构建。对于任何一位从事明清史或版本学的研究者而言,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其参考价值之高,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

评分

第四段评价: 阅读这套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深入地方文化腹地的探险。它成功地将“学术史”这个宏大的概念,分解成了无数个可触摸、可感知的“刻印事件”。我最近的研究方向集中在清代士人对古典文学的再阐释上,而这本书中关于地方性诗文总集或地方志中对学术人物的评价和收录方式,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侧面证据。尤其是对某些被主流史家忽视的边缘性学者的关注,体现了作者的史识与格局。这种对“地方性”的珍视,使得全书的论述不再是单向度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网络结构。它迫使读者跳出原有的知识框架,去思考在信息流通相对不便的古代社会,地域间的学术互动是多么依赖于这种实体性的刻本交换。对我来说,它是一部关于“信息网络构建史”的生动案例,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知识权力分配的理解。

评分

不错

评分

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

评分

为朋友代买的,填几个字赚京豆。为朋友代买的,填几个字赚京豆。为朋友代买的,填几个字赚京豆。为朋友代买的,填几个字赚京豆。为朋友代买的,填几个字赚京豆。为朋友代买的,填几个字赚京豆。为朋友代买的,填几个字赚京豆。

评分

搞个活动就让我买一堆书,我是真愿意捧这个场,现在搞个活动还要强卷,搞些噱头,完全不如以前实在了。

评分

有价值的好书,活动时买的。

评分

参考书目,全集合本,配送快。

评分

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

评分

为朋友代买的,填几个字赚京豆。为朋友代买的,填几个字赚京豆。为朋友代买的,填几个字赚京豆。为朋友代买的,填几个字赚京豆。为朋友代买的,填几个字赚京豆。为朋友代买的,填几个字赚京豆。为朋友代买的,填几个字赚京豆。

评分

有价值的好书,活动时买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