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陕西汉唐墓葬美术研究》从陕西地区汉唐墓葬考古出土的壁画、画像石、陶俑等美术遗迹和遗物出发,探研该地区汉唐时期墓葬美术的地域风格、文化意蕴和礼仪制度,揭示在文化交融、思想碰撞影响下的墓葬美术状貌。
作者简介
范淑英,陕西西安人。曾先后获得南开大学历史学学士、北京大学考古学硕士和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学位。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十余年,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美术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在《考古与文物》《唐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四川文物》《美术》等刊物和会议论文集发表论文20余篇。2013年获得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入选首批“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陕西省级项目三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二项。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汉代墓室壁画天象图的类型与文化溯源
陕北地区汉画像石风格来源考
陕北汉画像石墓门上的玄武图像——文化含义及其地域特点
北朝隋唐时期墓葬中的联珠纹装饰
唐金乡县主墓出土陶俑探析
远国归款与带刀宿卫——唐墓壁画胡人仪卫图像解读
唐代妇女发髻命名方式初探
唐代女性障蔽首服兴废考
隋唐墓室壁画和墓志中龙虎图像配置的秩序性
后记
前言/序言
《陕西汉唐墓葬美术研究》是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中国美术考古学教学部分成果的汇编。论集中的论文包括一般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篇幅长短不限,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内考古出土的墓葬美术资料。
近些年来,在美术史研究领域,“墓葬美术”的提出是一个学界瞩目的现象。巫鸿先生在《古代墓葬美术研究》一书的前言中,对中国的墓葬美术进行了如下概括:“墓葬美术是从中国远古至近代历时最久、植根最深的一个礼仪美术传统,无论是时间的持续还是地域的伸延都在美术史中无出其右。它也是考古信息最为丰富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系统,其内涵包括了建筑、器物、绘画、雕塑、装饰、葬具、铭刻书法以及对死者身体的处理。”①这句话概括了墓葬美术的礼仪特征、包含内容以及与美术史和考古学的密切联系。
从墓葬美术的内容来看,其研究对象主要是考古发现的墓上和墓内的美术资料。古代凶礼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对死者的丧、葬、祭等烦琐的礼仪制度和法令,在这一完整的过程中使用的艺术品极为丰富。丧葬艺术涵盖了中国古代围绕着死者丧葬、祭祀等礼仪活动所需进行的艺术制作。但是随着丧葬、祭祀仪式等过程的结束,一些艺术品离开了原来的场域,另一些艺术品由于焚祭等原因已经消失,因而难以了解古代丧葬艺术品的全貌。
基于考古发现而提出的“墓葬美术”概念,是从探析实物资料人手,深入研究丧葬艺术的特征、性质、功能与审美。考古发现集中于陵、墓和陵园、墓园内的墓葬美术品,包括墓葬建筑及其装饰(如壁画、帛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棺椁等殓葬用品、随葬明器三大类。其中随葬明器种类繁杂,主要有人物俑和动物模型(也包括地上的神道石刻)、镇墓驱邪用品(如镇墓兽、铅人、镇墓瓶、镇墓石以及用于镇墓驱邪的铜镜)和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墓碑、墓志等。除此之外,墓内随葬的还有生活用品。
一般来说,墓葬美术品的制作历时较短,具有即时性特点,加之明器提供了相对准确的年代,可以看作是认识当时艺术状貌的第一手材料。另外,墓葬美术品直接服务于丧葬活动和丧葬礼仪的需要,因而具有极强的功能性,而功能性是中国古代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除了即时性、功能性之外,中国古代墓葬美术还具有鲜明的持久性。在中国历史上,由于灵魂观念的作用和孝道的崇尚,一直盛行厚葬习俗,这就使得墓葬美术不但能够持久地传承,而且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成为一个可以持续研究的领域。
目前,就一个区域内的墓葬美术进行综合、全面研究尚未开展。本论文集虽然立足于陕西省考古发现的墓葬美术遗迹和遗物,但也仅是选择其中艺术价值较高的壁画、石刻、墓俑等进行研究,对陕西省汉至唐的墓葬美术进行局部探讨,并未对这一地区的墓葬美术全貌进行综合性分析,远远不能揭示陕西这一考古大省60余年来墓葬美术的考古成果。加之编者和作者学识有限,文中难免有错讹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陕西汉唐墓葬美术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