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百家讲坛zui年轻主讲人、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姜鹏新力作
古人重视“修身、齐家”,有深刻的道理。一代名臣霍光,尽管为大汉帝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因持身无术、齐家无方,而导致其身后霍氏家族的夷灭。古往今来,总有很多人,取得一点小成绩、一点小成功,便目中无人、骄横不法。论成就,试与霍光相比如何?连霍光这样的大人物,缺乏修身、齐家的功夫,都会遭受这么严重的后果,更何况是普通人。
本书从应用历史学角度讲述了《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全面总结了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历史典籍,全面总结了宋代之前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规律和经验,是中国自宋代以后帝王们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法则、提高治理国家能力的教科书,有益的是,它的影响力在今天不仅超出了史学研究范畴,还为当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说这是一部政治教科书,一部经世哲学,涵盖了历史乱局中的政治智慧。历史书绝不是休闲读物,既可以汲取丰富的管理智慧,还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总结政治经验,提炼管理智慧,提升领导力。姜鹏以别具特色的行文以及新颖独特的视角,层层剖开其中要义,解读历史真相。
正如作者所言:前辈尝云,历史学家不负责预言未来。然而人们之所以需要历史,正是因为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满怀疑虑。历史似乎能让我们预知一些确定性。因此,某种对历史的理解,也往往投射着某种对未来的理解。
作者简介
姜鹏,汉族,浙江宁海人。200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专门史方向,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领域:思想文化史、中国传统史学、《资治通鉴》研究。2012年和2013年在央视《百家讲坛》分别主讲大型系列节目《汉武帝的三张面孔》和《三国前史:一个傀儡的力量》。著有《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三国前史:一个傀儡的力量》等作品。
目录
第一讲昌邑王真相
一、贪玩的少年
二、如何看待昌邑王
三、王吉的忠告
四、刘贺的举措
第二讲新旧权威面对面
一、官僚群的反应
二、霍光出拳
三、昌邑王被废
四、昌邑事件的启示
第三讲都是太太惹的祸
一、汉宣帝立后
二、许皇后之死
三、皇后与太子
四、霍氏门风
第四讲能屈能伸的汉宣帝
一、汉宣帝与霍光
二、不学无术的霍光
三、腹背受敌的霍氏
四、霍氏夷灭
第五讲施恩不言真君子
一、丙吉与汉宣帝
二、丙吉“暴露”
三、明哲保身的张安世
四、物忌太盛
第六讲不战而屈人
一、老骥伏枥
二、“柔”字诀
三、“柔”字诀的升华
四、“静”字诀
第七讲帝王的三大素质
一、帝王的“仁”与“明”
二、龚遂治渤海
三、仁而无断的汉元帝
四、帝师之死
第八讲问题人物
一、郅支单于之死
二、陈汤功过的争论
三、陈汤的才与德
四、陈汤难题
第九讲红颜祸水
一、“寡人有好色之癖”
二、赵飞燕与班婕妤
三、女人与政治
四、皇子风波
五、《资治通鉴》为什么用野史
第十讲抱错大腿的尴尬
一、贾捐之求官
二、朱博与傅喜
三、靠山是冰山
第十一讲亡汉老妇人
一、玉玺的故事
二、王政君与王氏家族
三、侄子与外甥
四、历史的评价
第十二讲天下为公
一、傅商封侯
二、贤臣遭黜
三、“帝太太后”
四、权力的“公”与“私”
第十三讲汉哀帝与董贤
一、政治家看“断袖”
二、丞相反对皇帝
三、王嘉之死
四、爱之适足以害之
第十四讲专添麻烦的管理者
一、王莽的改名癖
二、混乱的货币改革
三、招怨匈奴
四、做怎样的理想主义者
第十五讲成大事者不图小利
一、性格与眼界
二、昆阳大捷
三、忍杀兄之仇
四、反面教材
第十六讲光武帝待人
一、心降铜马
二、延见马援
三、包容名士
四、令德不终
第十七讲名臣风骨
一、正色立朝的宋弘
二、廉洁自律的孔奋
三、刚正不阿的董宣
第十八讲逆向思维的运用
一、汉武帝的捕盗法
二、光武帝的捕盗法
三、赵翼的心结
四、早慧的汉明帝
第十九讲与皇帝做亲戚
一、樊氏门风
二、谦退的帝舅
三、阴氏兄弟让爵
四、阴兴交友
第二十讲知行合一的难度
一、马援的名言
二、诫人不诫己
三、马援的诫侄书
四、老不知止
第二十一讲邓太后的秘密武器
一、太后政治
二、重视文化的皇太后
三、文化与后宫竞争
四、礼让为国
五、邓太后的历史贡献
第二十二讲杨震立身与齐家
一、杨震却金
二、杨震的教育理念
三、杨震的后人
四、正色立朝
第二十三讲跋扈将军的人生跑道
一、“跋扈将军”的由来
二、父子异趣
三、“跋扈将军”的膨胀
四、“跋扈将军”的终点
精彩书摘
一、贪玩的少年
汉代历史上有一位非常有意思的皇帝,因为在位仅二十七天就被废了,所以没有正式的帝号。他之前在昌邑国(今山东省境内)做诸侯王,史书上一般都称他为“昌邑王”。这位昌邑王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期间最短的皇帝之一了。他为什么在位仅二十七天就被废?说来话长,得先从昌邑王为什么能继位说起。
之前向大家介绍过,汉武帝之后由霍光辅佐汉昭帝执政,但汉昭帝不寿,年纪轻轻二十三岁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子嗣。霍光和大臣们必须商议、推选皇位继承人,几番讨论后,最终选择了昌邑王。昌邑王名叫刘贺,那一年他十八岁。从身份上讲,他是汉武帝的亲孙子,也是汉昭帝的侄子;他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从身份、辈分的角度考虑,选择昌邑王继承皇位当然是合适的。既然霍光和大臣们选择了他,又为什么短短二十七天就把他废了?其中当然大有文章。废皇帝是大事,何况是一个新立才二十七天的皇帝。霍光必须充分说服大家,让大家相信之前的选择是错误的,昌邑王根本不适合当皇帝。所以我们的故事可以从史书如何描绘昌邑王的为人开始。
《资治通鉴》卷二十四糅合了相关史料,向我们介绍了从昌邑王被立直至被废的过程。其中对于昌邑王为人的介绍,《资治通鉴》一上来就说:“在国素狂纵,动作无节。”在昌邑国做诸侯王时,一向狂妄、放纵,行为举止没有节制。这是史学家常用的以先入之见引导大家的方法。你还根本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人,他先给你一个负面评价,让你脑子里对这个人物没有好印象。
接下来《资治通鉴》举了个具体例子来说明昌邑王的荒诞、放纵。首先是说这个人贪玩,喜欢游猎。曾有一次到下属的一个县里游玩,大概是因为乘骑的马比较好,撒开缰绳让马狂奔,不到半天时间跑了两百里路。古代的马,一般情况下每天跑两百至三百里已经不错了。刘贺骑的马肯定比一般马强,但小半天就跑两百里,也够这马受的。更重要的是安全问题,这么急驰的马,人要一不下心从马上摔下来,后果大概不比今天的严重车祸轻。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年轻的刘贺不仅贪玩,而且喜欢追求刺激。这类情况不止一次两次,而是时有发生,刘贺非常享受这种生活。
刘贺手下一些年长的官员们,把这些情况看在眼里,心里挺着急。作为小王爷老这样下去不行啊,他得好好学习,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诸侯王,哪能这么玩下去呢?更何况,这种玩法缺乏基本的安全保障,万一出个差错,他们也担待不起。所以就有官员不停地给他提意见,劝他别再这么胡闹下去了,得改改性子。《资治通鉴》选录了两位官员的劝谏词,其中一位叫王吉。王吉批评刘贺太喜欢骑马奔驰了,在王吉看来,刘贺骑马奔驰的频繁度,已经到了“口倦虖叱咤,手苦于箠辔”的地步了。整天介骑马狂奔,光吆喝这马,嘴皮子都磨出茧了。两只手不停地挥舞马鞭、控制缰绳,没得肩周炎吗?大夏天烈日暴晒,要骑马狂奔;大冬天寒风凛冽,还是要骑马狂奔。倒算得上风雨无阻,持之以恒。但这样对身体很不好啊,更关键的是,这不是王爷的正经事啊!那王爷的正经事是什么呢?王吉说:“明师居前,劝诵在后,上论唐虞之际,下及殷周之盛,考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焉发愤忘食,日新厥德。”(《资治通鉴》卷二十四)总而言之一句话,得好好学习!以仁者、圣人为榜样,学习治国的道理,这才是王爷的正经事。
除了王吉之外,还有一位叫龚遂的,也经常给刘贺提意见。龚遂的个性比王吉更直接,多次当面数落刘贺,批评他贪玩不爱学习。而且龚遂还是个感情非常丰富的人,对着刘贺苦口婆心地教育,经常说着说着自己就说哭了,对刘贺的不学好太痛心疾首。龚遂对刘贺说,你看看你身边都是些什么人哪,都是些狗头军师,光会哄你玩,作为王爷你不能老跟这些人在一起,你得跟爱学习、学习好的人在一起!
那么刘贺是如何对待这些意见的?仔细阅读史书,我们会发现,刘贺对待王吉、龚遂两人所提意见的态度,是非常有意思的。从中我们也能捉摸出一些刘贺的性格特征。听到王吉的意见之后,刘贺还专门下了道命令,做了番自我检讨:“寡人造行不能无惰,中尉甚忠,数辅吾过。”(《资治通鉴》卷二十四)汉代的诸侯王,都可以自称为寡人,不像后世,寡人成为皇帝的专称。刘贺说,检点自己的行为,的确有懒于学习的毛病,中尉(王吉的官职)是个非常忠心的人,多次直言规谏,纠正我的错误。认完错之后,刘贺还命人给王吉送去五百斤牛肉、五石酒、五束干肉,作为直言规谏、忠心辅导的奖赏。大家看他这态度,是要改过自新了吧?不,认错归认错,行为上来了个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史书上称他:“其后复放纵自若。”(《资治通鉴》卷二十四)以前怎样,以后还是照样来。
那对于龚遂的意见呢?龚遂不是让他别老跟会玩的人在一起,得找些爱学习的人一起学习嘛?一开始刘贺还真听了,专门找了十个品行端正的人陪伴在身边。但只过了短短的几天,刘贺实在受不了了,在他看来整天跟这些人在一起,除了学习,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好玩的都不能玩,那多没劲!于是又把这十个人给赶走了。综观刘贺对待意见的态度,我们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八个字来概括:勇于认错,坚决不改!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昌邑王刘贺。
……
齐家与治国 姜鹏解读 资治通鉴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