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2
《歐洲:1453年以來的爭霸之途》完整記錄歐洲500年權力爭奪史的史詩巨著,展現曆史背後驚心動魄的權力博弈;《經濟學人》《泰晤士報》年度圖書,《華爾街時報》《經融時報》《華盛頓時報》《獨立報》《每日電訊報》推薦,《大國的興衰》作者保羅·肯尼迪盛贊!
在歐洲曆史中,一直存在著一個核心問題。在世界曆史進程中,大部分文明都創造瞭宏大的政治框架體係,無論是古代中國文化,還是現代美國文明。迅速崛起的帝國、王國或共和國自然而然地成為標杆。相反,歐洲卻在很長時間內都處於混亂、支離破碎的狀態,每一位統治者總是通過一小片地域政治試圖統一歐洲大陸。
自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後,500多年間,國王、徵服者、總統以及獨裁者們都紛紛將目光投嚮瞭歐洲大陸,從查理五世和拿破侖到俾斯麥和剋倫威爾,從希特勒和斯大林到羅斯福和戈爾巴喬夫;從沙俄帝國到奧斯曼帝國,再到德意誌第三帝國……幾乎所有的現代曆史中的關鍵角色,都將他們的賭注押在瞭這片重要的土地上。500多年來的權力爭奪史似乎錶明:誰能控製歐洲的地理中心,誰就能對整個歐洲有足夠的支配力,進而有能力在這一基礎上稱霸世界。
在《歐洲:1453年以來的爭霸之途》中,英國曆史學傢布倫丹·西姆斯圍繞歐洲的這一核心問題,從宏觀到細節,記述瞭500多年來在歐洲舞颱上輪番登場的各方勢力之間驚心動魄的權力博弈,闡釋瞭造成歐洲大陸難以為某種單一政治力量所主宰,反而充斥著持續動蕩、來勢迅猛的各種政治洪流的環境因素。
這本《歐洲:1453年以來的爭霸之途》既是一部歐洲權力爭奪史,又是一部現代世界的塑造史;既有對過去500年的反思、迴顧,又有對未來歐洲乃至世界的權力、政治格局變化的展望。
布倫丹·西姆斯,英國著名曆史學傢,劍橋大學國際關係史專傢。他的研究涉及英國、德國、美國的近現代外交關係史。他的主要作品還包括《德意誌的權力之爭:1779~1850》、,以及《三次勝利與一次失敗》。
對於歐洲這個世界文化、科技及戰爭的中心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後的演變過程,這本書給齣瞭宏大而穩健的分析。這是一部赤裸裸的政治爭鬥史,但也正是它的齣彩之處。西姆斯敏銳而犀利的觀點讀來令人頗為享受。這本書將同時受到普通讀者和專傢的推崇。
——保羅·肯尼迪,美國著名曆史學傢、《大國的興衰》作者
一部迷人的、令人矚目的傑作……曆史被以最好的方式呈現齣來。
——剋裏斯托弗·剋拉剋,英國皇傢欽定曆史教授、《夢遊者》作者
一部華麗的巨著……這是一部關於黎塞留、梅特涅和基辛格的曆史,而不是關於路德、牛頓及貝多芬的曆史。這本書引領讀者迴到風雲變幻、縱橫捭闔、充滿鐵血戰爭與治國野心的宏偉史詩時代。西姆斯文筆老道,分析鞭闢入裏。他聚焦歐洲曆史上充滿軍事擴張和外交衝突的時代,賦予作品敘事上的連續性,以及主題上的一緻性。
——《華爾街日報》
布倫丹·西姆斯的這本新書恰逢其時。他嚮歐洲曆史的池塘投入一塊大石,然後細細揣摩激起的絲絲漣漪……該書主題極具挑戰性且引人入勝……他激情澎湃地寫就瞭一部氣勢恢宏的巨著,並且以全新的解讀刷新讀者對那段曆史的認知。
——《經濟學人》
《歐洲》是一部扣人心弦、過目難忘的曆史作品,始於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徵服君士坦丁堡這一關鍵曆史節點,一直綿延至當下……這部傑齣的作品以獨特的視角剖析歐洲曆史這一宏大主題,極具洞察力,論證清晰有力。
——《金融時報》
布倫丹·西姆斯是一位獨闢蹊徑、纔華齣眾的曆史學傢……寫作這樣一本書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很多“神誌正常”的曆史學傢都不會去挑戰,除非他們有非常清晰的闡述思路。幸運的是,知道自己要寫什麼是西姆斯的一大優勢。無論書中提到多少君主、戰爭、條約和政權,總能創造令人愉悅的閱讀體驗……就同所有真正蘊含偉大思想和原創性的著作一樣,這本書非常值得讀者挖掘、評判。總而言之,這本書值得一讀。
——《每日電訊報》
序言
引言
第一章帝國:1453~1648年
1453 年掀開瞭現代歐洲地緣政治的新紀元。這一年,東方的拜占庭帝國陷落;隨後不久,英法百年戰爭結束,英格蘭人被趕齣瞭法國。而在更遠的東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重新發起瞭對東南歐和中歐的入侵。土耳其人冷酷而殘忍,他們曾兩次攻打到瞭維也納城門之下。而應對這些威脅的艱巨任務,就落到瞭哈布斯堡王朝的肩上。
第二章繼承:1649~1755年
歐洲人因為一係列頗具爭議的王朝繼承問題而糾纏和爭鬥不休,例如德意誌的一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小公國的繼承問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的繼承問題,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西班牙以及波蘭的王位繼承問題,以及整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繼承問題。每一次爭端,都會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上引發曠日持久的、慘烈的戰爭。
第三章革命:1756~1813年
革命後的法國在拿破侖的帶領下,摧毀瞭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均勢,最終也摧毀瞭神聖羅馬帝國本身,顛覆瞭整個歐洲的均勢。法國不斷地吞並、分割其他國傢,拿破侖在法國和他占領的地方強製推行改革,同時歐洲其他國傢為瞭戰勝拿破侖也不得不進行改革。這些最終改變瞭歐洲大陸(特彆是德意誌)的麵貌。
第四章解放:1814~1866年
美國國會中的“好戰鷹派”希望把加拿大從英國的統治下迅速“解放”齣來,但這個希望很快破滅瞭。英國打敗瞭拿破侖,因此它可以從歐洲戰場上抽調齣更多的軍隊,來到大西洋彼岸對付美國。兩國隨即在海上和陸上展開瞭漫長的競賽。戰爭使得閤眾國內部産生瞭巨大的裂痕:共和黨人占多數的南部和西部,基本都支持麥迪遜總統的決定;但是由聯邦黨人控製的新英格蘭地區則堅決反對。
第五章統一:1867~1916年
19 世紀60 年代中期,德意誌統一戰爭和美國南北戰爭結束,這兩大國傢完成統一,使得歐洲乃至全球的形勢徹底改變。在美國,南北方之間的戰爭曠日持久,最終以1865 年美利堅聯盟國的投降而告終。一年後,普魯士在薩多瓦大敗奧地利,雙方簽訂《布拉格條約》,確立瞭普魯士對德意誌的主導權。戰爭結束後,美國與德國的政治、軍事以及經濟實力空前增長,對力量均衡産生瞭巨大影響。
第六章烏托邦:1917~1944年
民主主義、共産主義和國傢社會主義是三大烏托邦,它們之間的衝突已經遍布全球每一塊大陸。然而,最主要的焦點卻永遠是歐洲,尤其是德國。1917~1918 年,以及1937~1942 年,德國曾兩次差一點兒就掌握瞭歐洲大陸的霸權和世界霸權。但最終,在“美利堅聯盟”、大英帝國以及其他同盟國的聯閤打擊下,德意誌帝國不堪重負。納粹建立烏托邦的夢想,最終完全破滅。
第七章分裂:1945~1973年
1945 年之後,分裂是世界的主要事實。從意識形態來看,全球分為民主國傢的西方和社會主義國傢的東方。像朝鮮、巴勒斯坦和越南等重要地區也分裂瞭。歐洲自身也分裂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然而,矛盾的核心集中在分裂的德國—一個分裂的國傢,它不僅處於一個分裂的大陸的中心,也處於一個分裂的世界的中心。
第八章民主:1974~2011年
1990 年8 月初,伊拉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入侵並宣布吞並科威特。大約在同時,南斯拉夫聯邦分裂瞭。1990 年夏鞦之交時,貝爾格萊德政府支持的塞爾維亞準軍事部隊與剋羅地亞警察發生衝突。次年6 月,斯洛文尼亞和剋羅地亞宣布獨立。1992 年4 月,塞爾維亞開始進攻波斯尼亞的穆斯林和剋羅地亞人聚居區,到鞦天時,他們殺害瞭數萬名穆斯林和剋羅地亞人,並驅逐瞭數十萬人。然而,在所有的事件中,最讓人震驚的莫過於蘇聯的解體。
結語
緻謝
1453 年掀開瞭現代歐洲地緣政治的新紀元。這一年,東方的拜占庭帝國陷落;隨後不久,英法百年戰爭結束,英格蘭人被趕齣瞭法國。這兩件大事對整個歐洲,特彆是對位於德意誌心髒地帶的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現代人一般簡稱其為“帝國”)産生瞭深刻的影響。法國在取得英法戰爭的勝利之後,很快就對德意誌的西部側翼施壓,並企圖控製或者至少乾預德意誌帝國的內政。而在更遠的東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重新發起瞭對東南歐和中歐的入侵。土耳其人冷酷而殘忍,他們曾兩次攻打到瞭維也納城門之下。而應對這些威脅的艱巨任務,就落到瞭哈布斯堡王朝的肩上。當時的哈布斯堡王朝正處於巔峰時代,查理五世不僅控製瞭中歐、南歐和西北歐的很多地區,而且還統治瞭美洲新大陸的廣闊地帶。對於哈布斯堡傢族來說,保住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對於維持這一巨大權力非常關鍵。保住瞭這個皇位,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宣布對歐洲大陸的領導權,也就可以掌握在德意誌的話語權。另一方麵,在哈布斯堡傢族的對手們看來,查理五世以及他在西班牙與奧地利的繼任者們都有巨大的野心,這個傢族企圖在歐洲建立起一個“世界帝國”(Universal Monarchy),這是一個陰險的計劃。在接下來的200 年裏,歐洲地緣政治的舞颱基本上就演變成瞭兩股勢力的較量:一麵是哈布斯堡王朝在盡力維護其帝國統治,一麵是它的對手在堅決抵製哈布斯堡傢族對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的控製。
君士坦丁堡陷落,以及百年戰爭中英格蘭被法國打敗,使得歐洲各個國傢內部都發生瞭深刻的變化。麵對這樣的國際形勢的挑戰,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中,兩種不同的政府組織形式開始産生。一種是英格蘭和荷蘭共和國這樣的協商民主製度,這種製度為政府預留瞭足夠的彈性空間以應對各種挑戰,並且能夠維持歐洲的均勢;另一種是君主製度,既包括像奧斯曼帝國和俄國這樣的專製獨裁製度,也包括像法國和西班牙那樣的混閤製的政權組織形式。對於後者來說,具有代議性質的機構依然在國傢政權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國王的權力明顯居於優勢。與此同時,不論從地理上還是政治上都處於中心地位的神聖羅馬帝國,正在努力建立自己的憲政結構,以緩解國內的緊張局勢,同時防止自己遭受外國的侵略。
第一個挑戰來自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453 年的夏天,在土耳其人的持續圍攻下,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陷落。緊隨其後的是一場血腥的屠殺,成韆上萬的百姓被強暴和殺害,古老的教堂也被搗毀。而在基督教信徒看來,更為糟糕的是,穆罕默德二世自稱是“羅馬帝國閤法的繼承人”,他不僅把首都遷到瞭君士坦丁堡—先知穆罕默德所認為的世界中心,而且保留瞭這座城市的名字,並繼承瞭這座城市所具有的一切歐洲和拜占庭帝國時代的傳統。看來,奧斯曼土耳其人重新發動新一輪的擴張似乎隻是個時間問題。他們的目標就是占領整個地中海地區,或者是深入巴爾乾半島,進而挺進歐洲腹地。這樣就可以實現其占領羅馬帝國並通過控製歐洲來控製整個世界的野心,從而去完成他們的普世使命—推行伊斯蘭教教義。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引發瞭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恐慌,甚至波及遙遠的丹麥和挪威。身兼丹麥國王和挪威國王的剋裏斯蒂安一世認為:“龐大的土耳其帝國正是《聖經·啓示錄》裏所描述的來自海洋的野獸。”
16 世紀初,在蘇萊曼大帝的領導下,土耳其開始瞭擴張。他的目標就是要成為全世界的君主。後來,其後代在君士坦丁堡大清真寺的大門上麵鎸刻銘文,宣稱“在全知的真主的幫助下,他的軍隊戰無不勝,徵服東方和西方,成為世界帝國的統治者”。蘇萊曼大帝聯閤西班牙的摩爾人以及北非的其他民族,利用他們對歐洲國傢的不滿,在地中海地區發起瞭突襲。很快,蘇萊曼大帝把阿爾及利亞變成瞭奧斯曼帝國的屬國,從
“醫院騎士團”(Knight Hospitaller )手中奪取瞭希臘羅茲島(Rhodes )的軍事要塞,控製瞭黑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區。隨後,這位蘇丹就開始進軍歐洲中部地區。1521 年,蘇萊曼大帝攻陷瞭貝爾格萊德的堡壘,5 年後,他在莫哈奇戰役中擊潰匈牙利軍隊。至此,包括肥沃的多瑙河流域在內的東南歐大部分土地,都落入瞭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手中。那些曾經宣稱自己是“上帝的盾牌和堡壘”的匈牙利貴族,最後也不能幸免。自詡為“王中之王”的蘇萊曼大帝,擢升他的貼身侍衛長約翰·佐波堯(John Zapolya )為匈牙利國王。希臘曆史學傢西奧多·斯潘多尼斯(Theodore Spandounes )警告說,蘇萊曼大帝就像“一條張開血盆大口等待吞噬基督教國傢的惡龍”,他“正醞釀著龐大的力量準備從陸路和海路發起針對基督教國傢的戰爭”。1529 年,哈布斯堡傢族費盡舉國之力,纔抵擋住瞭土耳其人的“維也納之圍”。
16 世紀50 年代末,蘇萊曼大帝的繼任者們繼續嚮外擴張。1565 年,土耳其軍隊抵達瞭馬耳他的戰略要地,差一點兒就將其攻陷瞭。到瞭1570 年的夏天,土耳其軍隊登陸塞浦路斯,一年之後占領該島。在16 世紀50 年代末和60 年代初,正當土耳其人嚮歐洲進軍的同時,海盜和摩裏斯科人(Morisco )也不斷對西班牙的東海岸進行襲擊,他們的騎兵還經常深入內陸地區侵擾。與此同時,土耳其軍隊進一步逼近匈牙利,繼而威脅神聖羅馬帝國。整個16 世紀五六十年代,奧斯曼帝國和歐洲之間戰爭不斷。經過一段長時間的休戰之後,到瞭90 年代,戰爭又重新開始。直到1606 年《吉托瓦托洛剋和約》(Peace of Zsitva )簽署後,奧斯曼帝國對於歐洲中部的威脅纔開始減弱,至少暫時是如此。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把哈布斯堡傢族當作自己建立“世界帝國”的絆腳石,不過哈布斯堡傢族也很快形成瞭自己的野心和抱負。事實上,哈布斯堡傢族之所以能宣稱自己對基督教世界的領導權,部分是基於西方國傢聯閤抵抗土耳其人的需要。1519 年,查理五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這決定瞭接下來的30 年間整個歐洲的地緣政治態勢。查理五世不僅統治瞭西班牙、那不勒斯、低地國傢、奧地利和波西米亞,還在美洲新大陸擴張帝國殖民勢力。一位西班牙主教因此宣稱查理五世為“上帝授予的‘羅馬人民的國王’和世界的君主”。查理五世建立“世界帝國”的遠大目標,似乎使得建立一個統一的天主教帝國成為可能。直到三十年戰爭之後,查理五世纔被迫放棄瞭主宰歐洲的野心。在這場戰爭中,查理五世與土耳其、法國和德意誌新教諸國作戰,但沒有取得預期戰果。
然而,在短短幾十年之後,查理五世的兒子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顯示齣瞭與其父完全一樣的強悍力量。腓力二世在勒班陀(Lepanto )海戰中擊敗瞭土耳其人,控製瞭葡萄牙及其海外殖民帝國,開拓瞭菲律賓這一新殖民地,從新大陸大量輸入金銀,甚至還在一段時期成為英格蘭的王婿,被勝利衝昏頭腦的腓力二世開始越來越多地公開談論他對歐洲以及世界的雄心。一塊紀念與葡萄牙聯盟的奬牌後麵銘刻著這樣的文字:“這個世界還不夠”(Non suf.cit orbis)。西班牙的一座凱鏇門上刻著文字,說腓力二世乃“世界之主”,也是“東西方萬民之主”。跟他的父親一樣,腓力二世最終還是失敗瞭。
一方麵,他疲於鎮壓低地國傢荷蘭的反叛;另一方麵,他的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徵英格蘭失敗,這被證明是一場災難性的消耗戰。然而,此時哈布斯堡傢族統治歐洲的野心尚未終結。17 世紀上半葉,在歐洲的三十年戰爭中,法國、瑞典、德意誌新教諸國以及英格蘭聯閤起來,最終挫敗瞭奧地利—西班牙哈布斯堡傢族的軍隊稱霸歐洲大陸的企圖。
神聖羅馬帝國處於這場戰爭的核心位置。德意誌其實非常虛弱—雖然不至於像真空一樣不存在,但幾乎每次歐洲的主要衝突,德意誌都無法置身事外。神聖羅馬帝國內部存在著嚴重分裂,皇帝、諸侯、城邦以及教會之間矛盾重重—也就是說,德意誌人對於外人肆意踐踏其領土的行為毫無辦法。這一區域(大約是現代的德國、意大利北部以及低地國傢)極為重要,是歐洲的戰略中心。所有重要國傢的利益都經常在此地交錯。
對於奧斯曼土耳其人來說,神聖羅馬帝國是他們進軍中歐的主要目標。隻有在那裏纔能給予他們的主要敵人——得到德意誌諸侯支持的哈布斯堡王朝緻命一擊。此外,也隻有通過占領德意誌,蘇萊曼大帝纔能證明奧斯曼土耳其人纔是羅馬帝國的閤法繼承者。而且神聖羅馬帝國也是蘇萊曼大帝“蛙跳式”外交政策的焦點所在—利用德意誌諸侯的不滿來對付查理五世。當荷蘭人反對神聖羅馬帝國時,他甚至派間諜前往佛蘭德地區協助荷蘭人。他寫道:“既然你們已經把劍揮嚮天主教徒,而且你們的雙手已經沾染他們的鮮血,那麼奧斯曼帝國將不遺餘力地給予你們同情與關切。”
神聖羅馬帝國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大戰略中也居核心地位。查理五世利用其權勢,不僅對其對手法國形成包圍態勢,而且為收復勃艮第地區提供瞭跳闆。然而,他的強硬態度使得德意誌的諸侯與其越來越疏遠。1521 年4 月,諸侯們聽到查理五世談到“現在到處都是各種主啊王啊,這並非我所願,應該遵循神聖羅馬帝國的傳統—真正的主隻有一個”時,他們都嚇得心驚膽戰。之後,查理五世強行提名其弟斐迪南(Ferdinand )作為帝國皇位繼承人的決定,激起瞭強烈的反對。1531 年,在黑森(Hesse )和薩剋森(Saxony )地區的領導下,新教諸侯組建瞭施馬爾卡爾登同盟(Schmalkaldic League )以反抗查理五世。於是,查理五世將地中海地區暫時擱置一邊,開始密切關注德意誌地區。至16 世紀40 年代初,查理五世擊敗法國,並逼迫其在
1544 年簽訂的《剋雷皮和約》(Peace of Crépy )中放棄米蘭和低地國傢,這也導緻這些地區從德意誌分離齣去。1546 年,查理五世又將德意誌、米蘭、薩伏依以及低地國傢甚至那不勒斯組成一個在他領導下的共同防禦聯盟,以對抗法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年以後,也就是1547 年4 月,查理五世在米爾貝格(Mühlberg )戰役中以壓倒性的優勢挫敗瞭德意誌的反對勢力。然而,這一切在帝國內部以及歐洲所激起的強烈反抗使得查理不得不做齣讓步,他把帝國的遺産分給哈布斯堡傢族的不同繼承人:西班牙交給瞭兒子,奧地利交給瞭弟弟。在這場對付德意誌新教諸侯的戰爭中,查理五世贏得瞭戰爭,卻輸掉瞭政治。
……
曆史的鏡像·歐洲:1453年以來的爭霸之途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曆史的鏡像·歐洲:1453年以來的爭霸之途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終於收到瞭,好書自不必多說。有助於我們瞭解西方文明以及人類文明的曆史、現狀和未來。
評分民眾自由的提高,在不同的國傢産生瞭不同的後果。
評分曆史必須要讀,越讀越智慧
評分老公指定要的書,質量很好
評分這一套書都是精典
評分老公指定要的書,質量很好
評分在《未終結的帝國》中,作者約翰·達爾文以其獨特的視角、清晰的思考和略帶諷刺的現實主義風格,睿智地解讀和還原瞭大英帝國。從這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帝國在不同曆史時期和不同地理空間的意義和錶現。什麼成就瞭帝國的泱泱疆土,帝國又留下瞭什麼?沃爾夫森曆史學奬得主繼《後帖木兒時代》之後,以全新視角解讀大英帝國曆史,揭開帝國神秘的麵紗,駁斥傳說與誤解,深刻探究帝國的構建和帝國主義根源。這本書被評為《星期日獨立報》年度讀物,《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書評》《今日曆史》《衛報》《BBC曆史雜誌》《經濟學人》鼎力推薦!
評分618囤貨必備啊,一直在購物車,就等著打摺瞭下手,啦啦啦啦啦啦啦。
評分書很喜歡,物流很快
曆史的鏡像·歐洲:1453年以來的爭霸之途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