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8
《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完整记录欧洲500年权力争夺史的史诗巨著,展现历史背后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经济学人》《泰晤士报》年度图书,《华尔街时报》《经融时报》《华盛顿时报》《独立报》《每日电讯报》推荐,《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盛赞!
在欧洲历史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核心问题。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文明都创造了宏大的政治框架体系,无论是古代中国文化,还是现代美国文明。迅速崛起的帝国、王国或共和国自然而然地成为标杆。相反,欧洲却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混乱、支离破碎的状态,每一位统治者总是通过一小片地域政治试图统一欧洲大陆。
自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后,500多年间,国王、征服者、总统以及独裁者们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欧洲大陆,从查理五世和拿破仑到俾斯麦和克伦威尔,从希特勒和斯大林到罗斯福和戈尔巴乔夫;从沙俄帝国到奥斯曼帝国,再到德意志第三帝国……几乎所有的现代历史中的关键角色,都将他们的赌注押在了这片重要的土地上。500多年来的权力争夺史似乎表明:谁能控制欧洲的地理中心,谁就能对整个欧洲有足够的支配力,进而有能力在这一基础上称霸世界。
在《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中,英国历史学家布伦丹·西姆斯围绕欧洲的这一核心问题,从宏观到细节,记述了500多年来在欧洲舞台上轮番登场的各方势力之间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阐释了造成欧洲大陆难以为某种单一政治力量所主宰,反而充斥着持续动荡、来势迅猛的各种政治洪流的环境因素。
这本《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既是一部欧洲权力争夺史,又是一部现代世界的塑造史;既有对过去500年的反思、回顾,又有对未来欧洲乃至世界的权力、政治格局变化的展望。
布伦丹·西姆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专家。他的研究涉及英国、德国、美国的近现代外交关系史。他的主要作品还包括《德意志的权力之争:1779~1850》、,以及《三次胜利与一次失败》。
对于欧洲这个世界文化、科技及战争的中心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的演变过程,这本书给出了宏大而稳健的分析。这是一部赤裸裸的政治争斗史,但也正是它的出彩之处。西姆斯敏锐而犀利的观点读来令人颇为享受。这本书将同时受到普通读者和专家的推崇。
——保罗·肯尼迪,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大国的兴衰》作者
一部迷人的、令人瞩目的杰作……历史被以最好的方式呈现出来。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英国皇家钦定历史教授、《梦游者》作者
一部华丽的巨著……这是一部关于黎塞留、梅特涅和基辛格的历史,而不是关于路德、牛顿及贝多芬的历史。这本书引领读者回到风云变幻、纵横捭阖、充满铁血战争与治国野心的宏伟史诗时代。西姆斯文笔老道,分析鞭辟入里。他聚焦欧洲历史上充满军事扩张和外交冲突的时代,赋予作品叙事上的连续性,以及主题上的一致性。
——《华尔街日报》
布伦丹·西姆斯的这本新书恰逢其时。他向欧洲历史的池塘投入一块大石,然后细细揣摩激起的丝丝涟漪……该书主题极具挑战性且引人入胜……他激情澎湃地写就了一部气势恢宏的巨著,并且以全新的解读刷新读者对那段历史的认知。
——《经济学人》
《欧洲》是一部扣人心弦、过目难忘的历史作品,始于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这一关键历史节点,一直绵延至当下……这部杰出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剖析欧洲历史这一宏大主题,极具洞察力,论证清晰有力。
——《金融时报》
布伦丹·西姆斯是一位独辟蹊径、才华出众的历史学家……写作这样一本书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很多“神志正常”的历史学家都不会去挑战,除非他们有非常清晰的阐述思路。幸运的是,知道自己要写什么是西姆斯的一大优势。无论书中提到多少君主、战争、条约和政权,总能创造令人愉悦的阅读体验……就同所有真正蕴含伟大思想和原创性的著作一样,这本书非常值得读者挖掘、评判。总而言之,这本书值得一读。
——《每日电讯报》
序言
引言
第一章帝国:1453~1648年
1453 年掀开了现代欧洲地缘政治的新纪元。这一年,东方的拜占庭帝国陷落;随后不久,英法百年战争结束,英格兰人被赶出了法国。而在更远的东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重新发起了对东南欧和中欧的入侵。土耳其人冷酷而残忍,他们曾两次攻打到了维也纳城门之下。而应对这些威胁的艰巨任务,就落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肩上。
第二章继承:1649~1755年
欧洲人因为一系列颇具争议的王朝继承问题而纠缠和争斗不休,例如德意志的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小公国的继承问题,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继承问题,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西班牙以及波兰的王位继承问题,以及整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继承问题。每一次争端,都会在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引发旷日持久的、惨烈的战争。
第三章革命:1756~1813年
革命后的法国在拿破仑的带领下,摧毁了整个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均势,最终也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本身,颠覆了整个欧洲的均势。法国不断地吞并、分割其他国家,拿破仑在法国和他占领的地方强制推行改革,同时欧洲其他国家为了战胜拿破仑也不得不进行改革。这些最终改变了欧洲大陆(特别是德意志)的面貌。
第四章解放:1814~1866年
美国国会中的“好战鹰派”希望把加拿大从英国的统治下迅速“解放”出来,但这个希望很快破灭了。英国打败了拿破仑,因此它可以从欧洲战场上抽调出更多的军队,来到大西洋彼岸对付美国。两国随即在海上和陆上展开了漫长的竞赛。战争使得合众国内部产生了巨大的裂痕:共和党人占多数的南部和西部,基本都支持麦迪逊总统的决定;但是由联邦党人控制的新英格兰地区则坚决反对。
第五章统一:1867~1916年
19 世纪60 年代中期,德意志统一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结束,这两大国家完成统一,使得欧洲乃至全球的形势彻底改变。在美国,南北方之间的战争旷日持久,最终以1865 年美利坚联盟国的投降而告终。一年后,普鲁士在萨多瓦大败奥地利,双方签订《布拉格条约》,确立了普鲁士对德意志的主导权。战争结束后,美国与德国的政治、军事以及经济实力空前增长,对力量均衡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六章乌托邦:1917~1944年
民主主义、共产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是三大乌托邦,它们之间的冲突已经遍布全球每一块大陆。然而,最主要的焦点却永远是欧洲,尤其是德国。1917~1918 年,以及1937~1942 年,德国曾两次差一点儿就掌握了欧洲大陆的霸权和世界霸权。但最终,在“美利坚联盟”、大英帝国以及其他同盟国的联合打击下,德意志帝国不堪重负。纳粹建立乌托邦的梦想,最终完全破灭。
第七章分裂:1945~1973年
1945 年之后,分裂是世界的主要事实。从意识形态来看,全球分为民主国家的西方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东方。像朝鲜、巴勒斯坦和越南等重要地区也分裂了。欧洲自身也分裂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然而,矛盾的核心集中在分裂的德国—一个分裂的国家,它不仅处于一个分裂的大陆的中心,也处于一个分裂的世界的中心。
第八章民主:1974~2011年
1990 年8 月初,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入侵并宣布吞并科威特。大约在同时,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了。1990 年夏秋之交时,贝尔格莱德政府支持的塞尔维亚准军事部队与克罗地亚警察发生冲突。次年6 月,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1992 年4 月,塞尔维亚开始进攻波斯尼亚的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聚居区,到秋天时,他们杀害了数万名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并驱逐了数十万人。然而,在所有的事件中,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苏联的解体。
结语
致谢
1453 年掀开了现代欧洲地缘政治的新纪元。这一年,东方的拜占庭帝国陷落;随后不久,英法百年战争结束,英格兰人被赶出了法国。这两件大事对整个欧洲,特别是对位于德意志心脏地带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现代人一般简称其为“帝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法国在取得英法战争的胜利之后,很快就对德意志的西部侧翼施压,并企图控制或者至少干预德意志帝国的内政。而在更远的东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重新发起了对东南欧和中欧的入侵。土耳其人冷酷而残忍,他们曾两次攻打到了维也纳城门之下。而应对这些威胁的艰巨任务,就落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肩上。当时的哈布斯堡王朝正处于巅峰时代,查理五世不仅控制了中欧、南欧和西北欧的很多地区,而且还统治了美洲新大陆的广阔地带。对于哈布斯堡家族来说,保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对于维持这一巨大权力非常关键。保住了这个皇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宣布对欧洲大陆的领导权,也就可以掌握在德意志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在哈布斯堡家族的对手们看来,查理五世以及他在西班牙与奥地利的继任者们都有巨大的野心,这个家族企图在欧洲建立起一个“世界帝国”(Universal Monarchy),这是一个阴险的计划。在接下来的200 年里,欧洲地缘政治的舞台基本上就演变成了两股势力的较量:一面是哈布斯堡王朝在尽力维护其帝国统治,一面是它的对手在坚决抵制哈布斯堡家族对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控制。
君士坦丁堡陷落,以及百年战争中英格兰被法国打败,使得欧洲各个国家内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的挑战,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两种不同的政府组织形式开始产生。一种是英格兰和荷兰共和国这样的协商民主制度,这种制度为政府预留了足够的弹性空间以应对各种挑战,并且能够维持欧洲的均势;另一种是君主制度,既包括像奥斯曼帝国和俄国这样的专制独裁制度,也包括像法国和西班牙那样的混合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对于后者来说,具有代议性质的机构依然在国家政权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国王的权力明显居于优势。与此同时,不论从地理上还是政治上都处于中心地位的神圣罗马帝国,正在努力建立自己的宪政结构,以缓解国内的紧张局势,同时防止自己遭受外国的侵略。
第一个挑战来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453 年的夏天,在土耳其人的持续围攻下,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陷落。紧随其后的是一场血腥的屠杀,成千上万的百姓被强暴和杀害,古老的教堂也被捣毁。而在基督教信徒看来,更为糟糕的是,穆罕默德二世自称是“罗马帝国合法的继承人”,他不仅把首都迁到了君士坦丁堡—先知穆罕默德所认为的世界中心,而且保留了这座城市的名字,并继承了这座城市所具有的一切欧洲和拜占庭帝国时代的传统。看来,奥斯曼土耳其人重新发动新一轮的扩张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他们的目标就是占领整个地中海地区,或者是深入巴尔干半岛,进而挺进欧洲腹地。这样就可以实现其占领罗马帝国并通过控制欧洲来控制整个世界的野心,从而去完成他们的普世使命—推行伊斯兰教教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引发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恐慌,甚至波及遥远的丹麦和挪威。身兼丹麦国王和挪威国王的克里斯蒂安一世认为:“庞大的土耳其帝国正是《圣经·启示录》里所描述的来自海洋的野兽。”
16 世纪初,在苏莱曼大帝的领导下,土耳其开始了扩张。他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全世界的君主。后来,其后代在君士坦丁堡大清真寺的大门上面镌刻铭文,宣称“在全知的真主的帮助下,他的军队战无不胜,征服东方和西方,成为世界帝国的统治者”。苏莱曼大帝联合西班牙的摩尔人以及北非的其他民族,利用他们对欧洲国家的不满,在地中海地区发起了突袭。很快,苏莱曼大帝把阿尔及利亚变成了奥斯曼帝国的属国,从
“医院骑士团”(Knight Hospitaller )手中夺取了希腊罗兹岛(Rhodes )的军事要塞,控制了黑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随后,这位苏丹就开始进军欧洲中部地区。1521 年,苏莱曼大帝攻陷了贝尔格莱德的堡垒,5 年后,他在莫哈奇战役中击溃匈牙利军队。至此,包括肥沃的多瑙河流域在内的东南欧大部分土地,都落入了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手中。那些曾经宣称自己是“上帝的盾牌和堡垒”的匈牙利贵族,最后也不能幸免。自诩为“王中之王”的苏莱曼大帝,擢升他的贴身侍卫长约翰·佐波尧(John Zapolya )为匈牙利国王。希腊历史学家西奥多·斯潘多尼斯(Theodore Spandounes )警告说,苏莱曼大帝就像“一条张开血盆大口等待吞噬基督教国家的恶龙”,他“正酝酿着庞大的力量准备从陆路和海路发起针对基督教国家的战争”。1529 年,哈布斯堡家族费尽举国之力,才抵挡住了土耳其人的“维也纳之围”。
16 世纪50 年代末,苏莱曼大帝的继任者们继续向外扩张。1565 年,土耳其军队抵达了马耳他的战略要地,差一点儿就将其攻陷了。到了1570 年的夏天,土耳其军队登陆塞浦路斯,一年之后占领该岛。在16 世纪50 年代末和60 年代初,正当土耳其人向欧洲进军的同时,海盗和摩里斯科人(Morisco )也不断对西班牙的东海岸进行袭击,他们的骑兵还经常深入内陆地区侵扰。与此同时,土耳其军队进一步逼近匈牙利,继而威胁神圣罗马帝国。整个16 世纪五六十年代,奥斯曼帝国和欧洲之间战争不断。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休战之后,到了90 年代,战争又重新开始。直到1606 年《吉托瓦托洛克和约》(Peace of Zsitva )签署后,奥斯曼帝国对于欧洲中部的威胁才开始减弱,至少暂时是如此。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把哈布斯堡家族当作自己建立“世界帝国”的绊脚石,不过哈布斯堡家族也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野心和抱负。事实上,哈布斯堡家族之所以能宣称自己对基督教世界的领导权,部分是基于西方国家联合抵抗土耳其人的需要。1519 年,查理五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这决定了接下来的30 年间整个欧洲的地缘政治态势。查理五世不仅统治了西班牙、那不勒斯、低地国家、奥地利和波西米亚,还在美洲新大陆扩张帝国殖民势力。一位西班牙主教因此宣称查理五世为“上帝授予的‘罗马人民的国王’和世界的君主”。查理五世建立“世界帝国”的远大目标,似乎使得建立一个统一的天主教帝国成为可能。直到三十年战争之后,查理五世才被迫放弃了主宰欧洲的野心。在这场战争中,查理五世与土耳其、法国和德意志新教诸国作战,但没有取得预期战果。
然而,在短短几十年之后,查理五世的儿子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显示出了与其父完全一样的强悍力量。腓力二世在勒班陀(Lepanto )海战中击败了土耳其人,控制了葡萄牙及其海外殖民帝国,开拓了菲律宾这一新殖民地,从新大陆大量输入金银,甚至还在一段时期成为英格兰的王婿,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腓力二世开始越来越多地公开谈论他对欧洲以及世界的雄心。一块纪念与葡萄牙联盟的奖牌后面铭刻着这样的文字:“这个世界还不够”(Non suf.cit orbis)。西班牙的一座凯旋门上刻着文字,说腓力二世乃“世界之主”,也是“东西方万民之主”。跟他的父亲一样,腓力二世最终还是失败了。
一方面,他疲于镇压低地国家荷兰的反叛;另一方面,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格兰失败,这被证明是一场灾难性的消耗战。然而,此时哈布斯堡家族统治欧洲的野心尚未终结。17 世纪上半叶,在欧洲的三十年战争中,法国、瑞典、德意志新教诸国以及英格兰联合起来,最终挫败了奥地利—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军队称霸欧洲大陆的企图。
神圣罗马帝国处于这场战争的核心位置。德意志其实非常虚弱—虽然不至于像真空一样不存在,但几乎每次欧洲的主要冲突,德意志都无法置身事外。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存在着严重分裂,皇帝、诸侯、城邦以及教会之间矛盾重重—也就是说,德意志人对于外人肆意践踏其领土的行为毫无办法。这一区域(大约是现代的德国、意大利北部以及低地国家)极为重要,是欧洲的战略中心。所有重要国家的利益都经常在此地交错。
对于奥斯曼土耳其人来说,神圣罗马帝国是他们进军中欧的主要目标。只有在那里才能给予他们的主要敌人——得到德意志诸侯支持的哈布斯堡王朝致命一击。此外,也只有通过占领德意志,苏莱曼大帝才能证明奥斯曼土耳其人才是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而且神圣罗马帝国也是苏莱曼大帝“蛙跳式”外交政策的焦点所在—利用德意志诸侯的不满来对付查理五世。当荷兰人反对神圣罗马帝国时,他甚至派间谍前往佛兰德地区协助荷兰人。他写道:“既然你们已经把剑挥向天主教徒,而且你们的双手已经沾染他们的鲜血,那么奥斯曼帝国将不遗余力地给予你们同情与关切。”
神圣罗马帝国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大战略中也居核心地位。查理五世利用其权势,不仅对其对手法国形成包围态势,而且为收复勃艮第地区提供了跳板。然而,他的强硬态度使得德意志的诸侯与其越来越疏远。1521 年4 月,诸侯们听到查理五世谈到“现在到处都是各种主啊王啊,这并非我所愿,应该遵循神圣罗马帝国的传统—真正的主只有一个”时,他们都吓得心惊胆战。之后,查理五世强行提名其弟斐迪南(Ferdinand )作为帝国皇位继承人的决定,激起了强烈的反对。1531 年,在黑森(Hesse )和萨克森(Saxony )地区的领导下,新教诸侯组建了施马尔卡尔登同盟(Schmalkaldic League )以反抗查理五世。于是,查理五世将地中海地区暂时搁置一边,开始密切关注德意志地区。至16 世纪40 年代初,查理五世击败法国,并逼迫其在
1544 年签订的《克雷皮和约》(Peace of Crépy )中放弃米兰和低地国家,这也导致这些地区从德意志分离出去。1546 年,查理五世又将德意志、米兰、萨伏依以及低地国家甚至那不勒斯组成一个在他领导下的共同防御联盟,以对抗法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年以后,也就是1547 年4 月,查理五世在米尔贝格(Mühlberg )战役中以压倒性的优势挫败了德意志的反对势力。然而,这一切在帝国内部以及欧洲所激起的强烈反抗使得查理不得不做出让步,他把帝国的遗产分给哈布斯堡家族的不同继承人:西班牙交给了儿子,奥地利交给了弟弟。在这场对付德意志新教诸侯的战争中,查理五世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政治。
……
历史的镜像·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历史的镜像·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读书,读好书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如雨果说的: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考在火上一样,渐渐地融化.一般,它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是有句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好书,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帮助.不仅是我,可能读好书的人都会感觉到这一点.总而言之,读好书,会带来很多益处.
评分非常有价值的书,我认真看了一周多. 里面很多引用了当时决策人和媒体的原话和评论,有助于理解当时的场景.
评分封面很精美,包装的很好。但是里面的铅字看着有点累,可能是字体或者排版问题。总体是非常好的书。
评分无论是平凡还是富足,生活都应该平静且喜乐,优雅不是作秀,是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都能体现出从容、美好。愿你也能,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美好而精致。
评分非常好看.值得推荐.这次购物很开心
评分书还没看完,不过京东发货快,品质好,包装精美那是一如既往的。
评分大部头制作好书,待人细细品味
评分《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细究“一战”爆发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评分一整套有十本,买全了,不同的角度看看历史和现实挺好的,值得推荐
历史的镜像·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