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青年读者、大中学生、教育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1 著名学者、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新力作;一部温暖心怀、又激发思想、指引前路的作品。
作者饱含着生命的激情,探寻社会的前路,求索生命的真谛,为广大青年朋友开启了广阔的精神空间。他追问大学教育的精神和本质,认为一流的大学就是要成为民族的精神堡垒和新思想、新文化、新学术的发源地;他对志愿者和公益活动的意义进行解答,提倡“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大生命观,并对当代青年的生存现状、身份认同和历史走向提出理解和思考。在当下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盛行,人们沉迷于物质追求、执着于个人小小悲欢的时代背景下,钱先生提出“脚踏大地、仰望星空才是人生命的状态”。
钱先生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十多所名校讲述这些问题,深受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几乎场场听众爆满,很多人站在走廊上聆听先生的声音。
《二十六篇》是一部写给青年的书,准确地说,是写给那些正在创造与追求社会进步和人生意义的青年的书。作者饱含着生命的激情,探寻社会的前路,求索生命的真谛,为广大青年朋友开启了广阔的精神空间。作者在序言中写及这些年他同青年们“在相濡以沫中寻求生命的意义与快乐”,这是这部作品*为特别的色彩。
内容简介
这是当代著名学者、深受广大青年欢迎的钱理群教授新作品。全书由钱先生近些年来对大学生、研究生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的精彩讲演26篇(外加1篇长序)整理而成。这些讲演不仅着眼于青年成长、成熟、成为时代精英所需要的材质、训练和应注意的实际问题,而且着眼于建设现代化国家和美好人生所需要的家庭建设、学校教育、社会秩序、体制和文化传统,作者以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精密观察、对中国社会历史的精深研究和对理想的瞩望,直面真问题,提出真见解,视野广阔,正心培本,对各界读者都有启益思维、解除蔽惑、开阔视野与心怀的作用。全书语言亲切,流畅,坦诚,富有激情,处处闪烁着思想、智慧和人格的光芒。
作者简介
钱理群,当代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l939年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他以对20世纪中国文学和社会的深刻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对20世纪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总结和反思,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重视。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周作人传》、《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丰富的痛苦》、《大小舞台之间》、《1948:天地玄黄》、《学魂重铸》、《话说周氏兄弟》、《与鲁迅相遇》、《语文教育门外谈》、《生命的沉湖》、《我的精神自传》、《活着的理由》、《梦话录》、《我的家庭回忆录》、《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岁月沧桑》等。钱先生是北京大学学生评出的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名列首位),也是1980年代以来中国具有深刻影响力、受关注程度极高的人文学者之一。
精彩书评
钱理群,一个堂吉诃德式的理想主义学人。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得到海内外的重视与尊重。钱理群近年来关注教育问题,多有撰述并为此奔走。他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批判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
——凤凰读书
目录
我与青年(代序)
漫说大学之大
寻找失去的“大学精神”
读书,为了健康地、快乐地、有意义地活着
我们为何读书,如何读书?
“我们”中的“我”,“我”中的“我们”
沉潜十年
学术的承担
跟北师大古文字学研究生聊天
和即将去农村的师范生谈心
承担,独立,自由,创造
和当代大学生谈巴金和他们那代人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和我们这代人受的教育
“我们”是谁
我们需要农村,农村需要我们
为生命给出意义
我的两个提醒
一百块钱,又多轻,又有多重
奥运会后的思考
和志愿者谈生活重建
社会公益活动的根扎在哪里?
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演讲
如何建立“文化身份自信”
如何看待“80后”这一代人
当今之中国青年和时代精神
我所知道的部分中国青年的新动向
青年朋友,你们准备好了吗?
精彩书摘
我与青年[1]
代序
青年对我的意义
我的第一本随笔集的题目是《人之患》,这是陈平原先生为我命名的,意思是我的最大特点,就是“好为人师”。这是确实如此的:作为“教师”的钱理群,比作为“学者”的钱理群更为重要;也有人评价说,钱理群的讲课比钱理群的文章更吸引人。其实,我的文章与讲课,都是以青年为对象的。我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心灵的探寻》,扉页上就写着一行字:“本书献给致力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改造的青年人。”差别仅在于写书时,青年是预设读者;讲课时就直接面对青年人,自然更容易激发热情,也就更动人了。
青年不仅是我的学术研究与教学的对象,更是参与者。很多熟悉我的学生与朋友都知道,我的写作是开放式的:我每有一个新的写作计划与构想,就喜欢和年轻人交流。每一个来访者,一坐下来,我就滔滔不绝地谈我的这些新想法—顺便说一点,我和任何人的谈话,谈的都是精神性的话题,在这个意义上,我更是一个精神的存在,这构成了一个特色,但也是一种片面性。这样的和青年人的无拘无束的交谈,其实也是对我的思考的一个整理与提升过程,而年轻人 也总会对我的设想提出种种问题与意见,这也就深化了我的思考,他们也在无意中参与了我的思想与学术的创造。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与来访者交谈,我的思考也就越来越成形,这才着手写成讲稿。这又是一个更为系统、自觉的交流,通过课堂讨论与课后作业,学生就更有深度地参与了我的学术研究。最后根据讲稿整理成书时,我总是大量地引述学生的观点,有人在看我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心灵的探寻》时,就发现我很少引用学术名家、大家的论述,却不断引述学生作业里的一些创见。我始终认为年轻人(包括本科学生)对于文学常有新鲜的感悟,尽管仅是思想的闪光,但却极具启发性;我把他们的零星发现引入自己的论证体系,就不但给我的著作增添活力,而且对他们的思考也是一种提升:这是真正的共同创造。这几乎成了我的研究方法与习惯,我的每一本学术著作都尽量吸收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并郑重说明。我可以说时刻在关注学术的新发展,每一次发现学术新著、新人都兴奋不已,总是忍不住要引述他们的新创造,以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同时也使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处于学术前沿。我希望自己的重要研究,都具有集大成的意义;当然,这都是建立在个人的独立研究基础上的,引用时的选择也是出于自己的眼光与判断,并且有所改造与发挥。
这样的两大特点——以青年人为对象,以及青年人对我的学术研究的参与,也决定了我的学术的叙述方式与语言风格。我因此自觉采用“演讲体”和“谈话风”的学术文体,追求表达的真诚、坦率,语言的畅达,情感的强度与生命的温度,力戒艰深与纠缠、晦涩。我始终期待自己的学术,能够走出学院,不局限于学术界,而能走向青年,走向普通读者。
青年对我的影响,当然不限于学术研究与教学,更是渗透到了我的生命本体。很多人都对我的身体与精神始终保持着某种青春活力感到惊奇,这或许和我的某些气质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奥秘还在我始终保持着与青年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到了晚年,我已经不可能深入了解社会,就只能借助于青年志愿者这样的群体的帮助。我在一篇文章里回顾我们之间的交往历史时,这样写道:“我心里只存感恩之心,仿佛命运特意眷顾我,让我晚年能够接触到这么多的好人,青年朋友。他们都给了我无尽的生命力量。我这个‘老宅男’正是通过他们,才与现实世界、底层社会保持了或一程度的精神联系;也正是他们不断吹送来的新鲜的生命气息,让我不停地思考,保持了思想的活力。”这里提到了“感恩之心”,这是确实的;更准确地说,我与青年的交往,是一种双向的需要与支援,从不是单向的给予。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谁也离不开谁;但同时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谁也不依附于谁。这样的平等与互助,是我所向往的。
[1] 2014年12月20日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举办的读者见面会上的讲话。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正版正版正版正版,不错,到货很快
评分
☆☆☆☆☆
论述精当辨证,涉猎资料广博,一窥建国初知识分子心态的必读之作。
评分
☆☆☆☆☆
挺不错的,适合年轻人收藏
评分
☆☆☆☆☆
就喜欢京东正版图书。送货快。快递员服务好!!!!!!
评分
☆☆☆☆☆
收到了京东物流就是这么快
评分
☆☆☆☆☆
关于过去的不错的描述,可以反思
评分
☆☆☆☆☆
很好的书,京东就是快,值得信赖
评分
☆☆☆☆☆
喜欢的书。终于入手。
评分
☆☆☆☆☆
趁着有活动,囤了一些杂7杂8的货,其实,也不见得都能用上,就是拼单,这是病,必须治。还有,囤的更多的是图书,希望有生之年,能把这些个书看完,有可能看完吗?初步感觉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