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NO
目錄
序
導言
宗旨
涉及範圍
環境
第一章 印度洋的早期海上貿易
概覽
海上技術和貿易的起源
各地區的差異
造船技術
帝國、政府和季風
中東和南亞的市場
其他市場
漁民、水手和商人
第二章 商業帝國主義
概覽
奢侈品、日用品和海上貿易的性質
南亞的興起
伊斯蘭帝國與中華帝國的影響
帝國之外
東南亞貿易與東非貿易的繁榮
印度洋諸世界
第三章 商業時代:1450-1700
概覽
墨守成規的時代
本土貿易的黃金時代
歐洲的地理大發現
葡萄牙的影響
如此多的歐洲人
以海為生者
第四章 從商業到工業資本主義
概覽
傳統貿易時代沒落瞭嗎?
商業革命
商業資本主義——一體化還是變化?
資本主義的勝利?
水手、商人和港口
新、舊旅行者
20世紀
結論
參考書目
索引
地圖
1.季風和植物
2.地貌和雨量
3.公元前670年的亞述帝國
4.阿赫門尼德帝國(波斯帝國)
5.亞曆山大帝的亞洲帝國
6.約1100年的穆斯林世界和中國
7.8 至14世紀的東南亞
8.10 30年的印度
9.14 世紀的東非貿易
10.約1580年在印度洋的葡萄牙人
11.16 世紀晚期歐亞大陸的帝國和國傢
12.18 世紀歐洲人的主要居住地和工廠
13.17 57年的印度
14.18 15年的印度洋區域
譯後記
精彩書摘
《印度洋史》:
無疑,最早階段的文化吸收和傳播是民族遷徙的結果。開始於100000年前的遷居澳大利亞浪潮,標誌著整個大陸的當地原住居民吸取瞭新的思想和技術。中東則反映齣過去數韆年間,直到現在不斷有一層層的民族文化,代錶瞭遷徙而來的許多民族。在東南印度,長期以來相信這裏是遷徙而來的許多無名民族之結閤,而其巨石器時代的技術和文化形態,曾在歐亞許多地區發現過,雖然這一觀點目前尚有爭論。④在東南亞,大約10000年以前說澳亞語係的民族的遷徙,導緻農業和航海技術的傳播,最終影響瞭從東非直到波利尼西亞等地,那裏也有澳亞語民族定居。
中亞是從歐洲經中東、南亞直至東亞的民族遷徙大源泉地之一。在公元前第三韆年,印歐語係的草原民族馴服瞭馬匹,發展瞭弓箭,改善瞭農業和冶金技術。前二者的進步使他們較鄰人在軍事上取得優勢,這些鄰人包括具有精巧文明的美索不達米亞、印度河流域及中國的黃河流域。阿卡德人、古廷人、伊拉姆人、阿摩裏人、赫梯人和剋塞特人等從四周的高山上猛衝直下,到達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肥沃平原地區,而另一些則滲透到印度河流域。其他一些具有和在美索不達米亞及中亞各民族同樣技術的人民——他們也許是從中亞沿商路而來——並於公元前第二韆年時控製中國的文明中心黃河流域。
在中東,從中亞來的入侵者,時常還有從阿拉伯半島的貧瘠草原北上的遊牧民族參加進來。這些說閃米特語的民族和中亞入侵者一樣,被及時吸收進中東文明的主流之中。這兩股入侵者移植其氏族權利觀念和氏族軍事技術於舊文明之中,使其重新獲得活力,並給予這些區域最早的帝國以思想上和技術上的動力。許多入侵者曾暫時控製過美索不達米亞,最初是阿卡德的薩爾貢,他於公元前2350年在尼羅河以外的中東地區建立瞭第一個區域大國。隨後,許多遊牧部落的人融閤於中東文明主流中,建立瞭一批小國和獨立的亞文化,而後來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所繼承。
當此早期,從中亞來的入侵者取得輝煌成就時,他們所建立的國傢都曇花一現,他們也迅及失掉自己的集團及語言標誌。由閃米特人建立的王朝同樣也是短命的,但是這一民族在數韆年之久中不斷持久滲入,直到閃米特語取代瞭這一地區的古老語言。閃米特定居者也留給中東兩種互相聯係又互相區彆的文化傳統——即定居的農人和遊牧的牧民。
在公元前第一韆年,亞述的崛起和地中海範圍的腓尼基貿易帝國的建立,刺激瞭中東文化和技術的擴張。此前,埃及文化影響瞭利凡特和希臘諸島的各民族,但是,當公元前第一韆年時,美索不達米亞和腓尼基的文化和技術,尤其是書寫文字和算術,被齣現於希臘和意大利的諸社會采用和改進。
接著,到公元前第5世紀,希臘文明影響著從意大利到利凡特的許多地中海民族,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還在中東建立瞭新的模式和風格。當波斯的阿契美德王朝摧毀瞭亞述,建立瞭一個包括希臘在內的帝國,對希臘的商人、雇傭軍、工匠和學者敞開中東腹地後,情況尤其如此。希臘商人的殖民地奪取瞭波斯占領下的埃及的外貿,並嚮東前進把他們的思想和文化帶到波斯人的祖居地以及遠至印度河一恒河平原。希臘人成功地把他們的文化和思想傳播到中東,無疑和公元前第一個韆年發生於地中海和南亞的長途貿易的擴張有關。貿易是經濟繁榮的産物,這一繁榮刺激瞭新的財富和權力中心的成長。希臘文化為新齣現的城市文化提供模式,並為整個中東的顯貴提供瞭可自由吸收、改進時新的精緻形式。舊文化形式依然存在於群眾和顯貴之中,但在從利凡特到印度河流域的城鎮中,上流社會卻模仿希臘模式。在東非,當公元前第一韆年時,至少有兩個主要的文化交互影響過程在進行著。一個肯定是和大陸上的貿易發展相聯係的,並在一定程度上和穿越紅海的短程貿易發展相聯係。另一個則是和主要的民族遷徙相聯係。
……
前言/序言
肯尼思·麥剋弗森的《印度洋史》是1993年鞦我受“印度曆史研究會”邀請在印度訪問時購得。我在國內似乎還未見到過有關印度洋史的著述。歸來後慢慢讀來,覺得這是一本深入淺齣、有其特點、可讀性強的好書,應該把它介紹給中國讀者。另一方麵又認為書中雖多處提到中國,但對自古以來中國人在印度洋上的活動以及對印度洋的認識與瞭解反映的遠遠不夠。因此想,除瞭將此書譯成中文外,還應寫點文章或書之類的,介紹中國人與印度洋的關係。我曾經編輯過《中國載籍中南亞史料匯編》上、下(上海古籍齣版社1994年),知道漢文載籍中有關印度洋的記述還是很多的,責無旁貸地應把它們集錄成書。後來如願以償,小書《中國人與印度洋》(河南大象齣版社1997年)已問世。剩下的隻是把書譯成中文的問題瞭。非常幸運的是,得到瞭商務印書館的大力支持,終於使美好的願望能夠實現。
由於印度洋處在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是溝通亞洲、非洲、大洋洲的交通要道,所以作者把它寫成一本跨國界、洲際的區域史書。作者藉鑒瞭費爾南·布羅代爾的《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但該書的時空跨度又超過瞭《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以不長的篇幅闡述瞭整個印度洋世界的前天、昨天和今天。全書由“印度洋早期的海上貿易,商業帝國主義,1450-1700的商業時代,以及從商業到工業資本主義”四個章節組成,把從遠古到20世紀90年代人類與印度洋之間關係的發展史,環印度洋各國之間的貿易史,以及殖民主義侵略印度洋史都概括瞭進去。讀瞭這些篇章可以瞭解到:印度洋是世界各大洋中最早的海運中心,印度洋區域又是世界城市文明的故鄉,在公元後的幾個世紀裏,跨印度洋的海上貿易網絡和文明有過驚人的繁榮;15世紀前已形成包括東非、中東、南亞和東南亞在內的一個穆斯林占統治地位的商業體係,它是一個自我完善的經濟製度,歐洲人的到來起初隻不過在傳統貿易世界中取得一席之地,19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在印度洋地區建立瞭歐洲領土帝國,從而破壞瞭印度地區人民的傳統貿易聯係;20世紀隨著世界政治形勢和經濟狀況的發展變化,賦予印度洋區域人民的是新的使命和新的作為。通過這些敘述,讀者會對印度洋世界有瞭較係統的認識。
全書不僅構架得當,而且還主題突齣。作者牢牢抓住海上貿易這一主渠道,來描繪韆百年來印度洋區域的發展變化。
其中首先使我們領悟到人類與海洋的關係。海洋是周邊人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人類可以駕馭海洋,利用它,開發它,使海洋為人類服務。印度洋周邊的人民正是如此操作的。作者在其篇目中列有“漁夫、水手和商人”,“海上作業者”,“水手、商人和港口”等章節,用以說明是這些勞動者開拓和維係瞭海上貿易的網絡。正是這些勞動者發現瞭印度洋特有的季風規律,並在航行中進一步運用它。還是這些勞動者創造瞭一個包容一係列經濟和文化實體的自給自足印度洋“世界”。之後歐洲人的到來破壞瞭它的平衡。
其次,作者用的手筆強調瞭海洋對人類的重大作用,即海上貿易與文化交流之相互影響的關係。作者認為海上貿易是印度洋地區各種本土文化的交流手段和觸媒,是海上貿易給予瞭前近代世界印度洋獨特的人類特徵。早在5000年之前,海上貿易跨越印度洋,把亞、非兩洲緊密聯係起來,促進瞭文化與技術的傳播和交流。而海上貿易的更大功能還在於使無形貨物——思想跨越印度洋,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正是伴隨著海上貿易嚮各方傳播,嚮印度洋沿岸的本土文化滲透,導緻各種文化形態的混閤,形成瞭從東非到西太平洋沿岸的各種文明的復閤體。這一切促進瞭世界性的文明在亞非的成長。
印度洋史 [The Indian Ocean: A History of People and the Sea]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印度洋史 [The Indian Ocean: A History of People and the Sea]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印度洋史 [The Indian Ocean: A History of People and the Sea]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