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0
经济活动并非全部集中于一个地点,也不是零散分散于各处。相反,它们在各个区位、地区或国家间不平等地分布。尽管如此,在某种程度上,经济活动会因为一个国家的资源特点、经济体制(平衡各种形式的递增报酬)以及运输成本而形成集聚。作为现代集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的经典文献,本书有别于其他集聚理论文献之处在于,并非结合某个领域(如产业的集聚)对集聚现象加以研究,而是从一般性的角度研究集聚行为并提出了一个普遍适用的分析框架,进一步解释了在不同形式的递增报酬和不同类型的运输成本之间的权衡问题,并首次对企业和家庭集聚成群的经济学原因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释。本书探究了各种形式的集聚(从全球到本地)形成的经济原因。第二版融合了空间经济学以及经济地理与城市经济学的新研究成果,并暗示当下社会几个主要的经济发展趋势。需要注意的是,经济集聚的概念是真实世界非常鲜明的情况。本书立足于现代经济学,同时借鉴了地理学与区域科学的概念和思想,从而使得本书适用于广大的读者群,包括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区域规划人员和其他科学工作者,也可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科书。
藤田昌久,日本学士院会员,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所长。在20年的终身教授生涯中(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京都大学和甲南大学任教),他为空间经济学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藤田教授作为作者或者共同作者出版过三本著作:《空间发展规划》(1987年);《城市经济理论》(1989年,该书作为城市经济学研究生教材一直沿用至今);《空间经济学》(1999年,与克鲁格曼、维纳布尔斯合著,这本书也定义了新经济地理学领域)。
雅克-弗朗斯瓦·蒂斯,计量经济学会与国际区域科学学会会员,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和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经济学教授。曾在《美国经济评论》、《计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杂志》、《国际经济评论》、《管理科学》、《经济史探索》以及《经济地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曾与他人合著《产品差异化的离散选择理论》、《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不平等》,与藤田教授合著《集聚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和区域增长》(2002年)。
★两位杰出的区域经济学家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在集聚经济学中的研究,这本出色的书阐明了在文献中的不同流派都依赖于一个共同的定义集聚经济学的原理。同时作者也表明,这些原理如何帮助人们理解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尽管这本书的理论性非常强,但是作者采用清晰、典型的案例来解释理论。这是一本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研究生多年来的必读书。
——StevenBrakman,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
★由藤田昌久教授与雅克一弗朗斯瓦·蒂斯教授合著的《集聚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和区域增长》,将区域与城市经济学近200多年来的研究完美地整合在一起。高校研究生和研究工作者采用它作为学习资料超过十年。这本全新的修订版依旧在一个统一的视角下,整合了蓬勃发展的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我毫不怀疑这一修订版将会启发所有对集聚经济学感兴趣的人。
——GillesDuranto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这本书的第一版是作者多年研究凝聚的精华,第二版更加精彩。集聚这一概念在城市区域形成、产业结构和国际贸易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藤田昌久教授与雅克一弗朗斯瓦·蒂斯教授巧妙地考察这些领域的相关问题,他们的分析非常明晰,评论也富有洞察力。这是一本值得强烈推荐的书。
——ElhananHeplman,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藤田昌久教授与雅克-弗朗斯瓦·蒂斯教授提供了一个详尽而又严密的关于城市集聚的解释,它采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考察城市形成的基本经济动因。第二版经过全面更新,关注了空间经济学与国际贸易交叉方面越来越重视的问题。这本书也将成为该领域内标准的参考书。
——RobertHelsley,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 集聚与经济理论
1.1 引言
1.2 运输成本仍然起作用吗
1.3 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1.4 我们为何要观察集聚现象
1.5 空间和经济学的关系
1.6 本书的内容安排
第一部分 空间经济学基础
2 空间经济中价格机制的坍塌
2.1 引言
2.2 分配问题
2.3 空间不可能定理
2.4 异质空间和外部性
2.5 如何进行空间经济建模
2.6 总结
附录
3 杜能模型与地租的形成
3.1 引言
3.2 可分行为的区位
3.3 城市地租
3.4 总结
4 报酬递增和交通成本:空间经济的基本权衡
4.1 引言
4.2 外部报酬递增的微观基础
4.3 规模经济下的城市规模
4.4 城市间贸易
4.5 市场的竞争与空间组织
4.6 总结
5 城市和公共部门
5.1 引言
5.2 作为公共产品的城市
5.3 政治影响下的辖区数量和规模
5.4 总结
附录
第二部分 城市区域结构
6 交流的外部性与城市空间结构
6.1 引言
6.2 集聚和空间外部性
6.3 城市:企业和雇员的空间相互依赖
6.4 单中心城市
6.5 多中心城市
6.6 城市就业的分散化
6.7 总结
附录
7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城市中心的形成
7.1 引言
7.2 垄断竞争条件下城市中心的形成
7.3 寡头竞争和企业集聚
7.4 消费者搜寻与零售店的集聚
7.5 要素投入中心的形成
7.6 总结
附录
第三部分 要素移动和产业区位
8 垄断竞争下的产业集聚
8.1 引言
8.2 中心一外围模型
8.3 中心一外围模型的福利分析
8.4 城市地区与企业和消费者集聚
8.5 空问发展的钟形曲线
8.6 上下游产业的协同集聚
8.7 总结
附录
9 市场规模与产业集群
9.1 引言
9.2 垄断竞争下的贸易
9.3 本地市场效应
9.4 企业异质性
9.5 一般均衡中的本地市场效应
9.6 产业集群
9.7 总结
第四部分 城市体系、区域增长及企业跨国化
10 回到杜能模型:空间经济中的城市形成
10.1 引言
10.2 多样化偏好下的城市形成
10.3 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部门的共同集聚
10.4 城市体系的出现与结构-
10.5 总结
附录
11 全球化、增长和供应链地理
11.1 引言
11.2 区域增长和知识溢出
11.3 集聚与增长
11.4 全球化与境外生产转移
11.5 企业的空间分散化
11.6 跨国化的替代策略
11.7 总结
参考文献
城市化是空间不均匀的一个极端事例。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人类聚居和土地利用的强度存在巨大的空间差异,这一事实导致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城市的存在。
在历史上,大约7000年前伴随着农业剩余的增加,在地球上的一些地方出现了城市。城市的存在今天已被视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在19世纪欧洲的某个小角落出现城市增长之前的几个世纪里,城市的重要性呈现缓慢的但稳定的增加。技术进步对于农业剩余的产生是必要的,如果没有农业剩余,城市的出现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直到今天也是如此。除了技术创新,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分工导致专业化活动。在这方面,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之间似乎达成了共识,认为“报酬递增”是城市出现的最关键因素。历史证明,城市提升了贸易、产业和政府管理的效率,使其达到了人口分散时不可能实现的水平。亚当·斯密以苏格兰高地农民为例从反面验证了这个观点,由于没有分工,苏格兰农民不得不自己去完成各种不同的工作以维持生计。当“报酬递增”的作用得到认知时,城市就会成为放大个体选择的“经济乘数”。
尽管数据是零星的、不完全值得信赖并难以横向比较,但仍然清楚地反映了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变革的进程。欧洲的城市人口比例1300年为10%,1800年为12%,提高非常缓慢(Bairoch,1985)。这一比例在1850年约为20%,1900年约为38%,1950年为52%,现在已经接近75%。可以看到城市人口的爆炸性增长。美国的城市化率1800年为5%, 1950年增长到60%以上,现在接近77%。日本的城市化率1800年为15%,1950年为50%,现在约为78%。全球城市人口比例从1950年的30%增加到1995年的45%。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08年,地球将达到一个看不见的但重要的里程碑: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半数的人口(33亿人)将居住在城市里。”此外,向巨大城市集中的趋势仍在持续。1950年,只有纽约和伦敦2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0万。1995年,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已增加到15个。2012年,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已有26个,前五名均分布在亚洲。最大的城市是东京,人口超过3700万人,比第二大城市雅加达多1100万人。
早期的城镇伴随着农业剩余的产生在世界各地出现,一旦城市出现,劳动的社会分工就出现了,人口聚居增大时,劳动的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总是可以城市化进程中发现规模经济的影子,无论是在商业活动还是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法院、医院、大学)。工业化以前的城镇人口主要是居住在城镇的大地主,还有商人和工匠。例如,土地所有权的集中使得地主可以居住在远离土地的地方,催生了城市的形成,地主的消费需求又吸引了工匠和商人,工匠们提供不可贸易的商品和服务,商人则带来远方的奢侈品(Cantillon,1755)。然而,更重要的是工业化以前的城镇也是市场集散地,为周边农村区域提供各种服务。
集聚经济学 城市、产业区位与全球化(第二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集聚经济学 城市、产业区位与全球化(第二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很好的书。
评分外边的纸箱搞坏了,里边还行。
评分书不错,就是公式太多
评分买了很多书,每本都是经典,读经典收获就是多,很喜欢
评分好书,值得一读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经济活动并非全部集中于一个地点,也不是零散分散于各处。相反,它们在各个区位、地区或国家间不平等地分布。尽管如此,在某种程度上,经济活动会因为一个国家的资源特点、经济体制(平衡各种形式的递增报酬)以及运输成本而形成集聚。作为现代集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的经典文献,本书有别于其他集聚理论文献之处在于,并非结合某个领域(如产业的集聚)对集聚现象加以研究,而是从一般性的角度研究集聚行为并提出了一个普遍适用的分析框架,进一步解释了在不同形式的递增报酬和不同类型的运输成本之间的权衡问题,并首次对企业和家庭集聚成群的经济学原因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释。本书探究了各种形式的集聚(从全球到本地)形成的经济原因。第二版融合了空间经济学以及经济地理与城市经济学的新研究成果,并暗示当下社会几个主要的经济发展趋势。需要注意的是,经济集聚的概念是真实世界非常鲜明的情况。本书立足于现代经济学,同时借鉴了地理学与区域科学的概念和思想,从而使得本书适用于广大的读者群,包括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区域规划人员和其他科学工作者,也可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科书。
评分正在阅读,应该不错!!!!!!
评分经济活动并非全部集中于一个地点,也不是零散分散于各处。相反,它们在各个区位、地区或国家间不平等地分布。尽管如此,在某种程度上,经济活动会因为一个国家的资源特点、经济体制(平衡各种形式的递增报酬)以及运输成本而形成集聚。作为现代集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的经典文献,本书有别于其他集聚理论文献之处在于,并非结合某个领域(如产业的集聚)对集聚现象加以研究,而是从一般性的角度研究集聚行为并提出了一个普遍适用的分析框架,进一步解释了在不同形式的递增报酬和不同类型的运输成本之间的权衡问题,并首次对企业和家庭集聚成群的经济学原因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释。本书探究了各种形式的集聚(从全球到本地)形成的经济原因。第二版融合了空间经济学以及经济地理与城市经济学的新研究成果,并暗示当下社会几个主要的经济发展趋势。需要注意的是,经济集聚的概念是真实世界非常鲜明的情况。本书立足于现代经济学,同时借鉴了地理学与区域科学的概念和思想,从而使得本书适用于广大的读者群,包括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区域规划人员和其他科学工作者,也可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科书。
集聚经济学 城市、产业区位与全球化(第二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