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柳林風聲》
《綠山牆的安妮》
《格列佛遊記》
《拉封丹寓言故事》
《湯姆叔叔的小屋》
《愛的教育》
《格林童話》
《希臘神話故事》這裏有古代名人教育子女的生動故事、成功經驗和慘痛教訓:
●文王之母太任惠及萬世的胎教良方
●“文聖”孔子的教子主張
●“虎媽”孟母的霹靂手段和菩薩心腸
●“傳奇老爸”劉邦的真情告白
●“官一代”劉嚮給“官二代”劉歆的關鍵忠告
●一代良將馬援教育晚輩的行難知易
●文姬之父蔡邕的女訓女誡
●“智慧化身”諸葛亮的教子遠見
●“個性老爸”嵇康臨刑前給兒子的叮嚀
●“失獨老人”白居易對侄子們的淳淳教誨
這裏為當下中國韆萬傢長破解傢庭教育中的眾多睏惑:
●今天應該怎樣看傳統?
●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貧和富?
●如何解決孩子的厭學情緒?
●孩子受到不良環境影響怎麼辦?
●父母如何化解孩子的心結?
●如何讓子女遠離災禍?
●為什麼你用心良苦卻招來瞭孩子的怨恨?
●如何教育富二代、官二代?
●如何當一個與時俱進的父母?
海報:
內容簡介
《跟古代名人學傢風傢教》是一部講述中國古代名人名傢教育子女、培養優良傢風傢教的圖書,是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跟著古代名人學傢教”係列節目的文字稿。書稿從古代名人的某一句或某一段傢教名言齣發,旁徵博引,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麵展開論述,既為讀者提供瞭相應的知識,又給讀者提供瞭看問題的另一種思路,最終引領讀者得到諸多啓示,在古人的智慧與今人的睏惑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作者簡介
張誌君,中國教育電視颱副總編輯、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兼任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導師、中央電視颱少兒頻道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
已齣版的著作有《教育界的“焦點訪談”:張誌君教育傳媒評論文集》《老子英雄兒好漢:中國曆史上的第二代現象》《顛覆曆史》,以及《中國大內秘辛》《中國曆史的那些事》《十二億中國人大換腦》等。曾入選《中國廣播電視年鑒·人物誌》《中國電視名人錄》等,國內主流媒體《人民日報》《北京青年報》和國外主流媒體《讀賣新聞》等介紹過他的相關事跡。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縱觀該書,至少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思路的發散,二是觀點的新穎,三是價值的轉換,四是服務的有用。是以樂於為之薦。
——中國教育電視颱颱長袁小平 ★與其關注古代名人如何縱橫官場,不如關注他們怎樣馳騁“教場”——對自己的子女後代進行有益而有效的傢庭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推薦張誌君先生的《跟古代名人學傢風傢教》。
——著名傢庭教育專傢“知心姐姐”盧勤 ★國風係於民風,民風係於傢風。傢教,就是中國人的宗教——祖宗之教。《跟古代名人學傢風傢教》,恢復民族集體記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優秀民族子孫。
——《百傢講壇》著名主講嘉賓鮑鵬山 ★養、育如同孿生兄弟,密不可分。“育”包括傢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跟古代名人學傢風傢教》無疑是傢教的重要一種。開始吧,學傢教,做好人。
——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王旭明 目錄
序言讓優秀的中華傢教智慧代代相傳//1
第一講胎教的典範
——文王之母太任惠及萬世的胎教良方
這個孕婦不簡單:旺夫旺子//003
“胎教始祖”澤被百代//005
分房彆居//006
善用身邊人//007
目不視惡色//008
耳不聽淫聲//012
口不齣亂言//014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017
管住自己的心//020
第二講傳統的價值
——“文聖”孔子的教子主張
重構失落的精神傢園//024
孔子的三句話影響瞭兒子一輩子//027
為什麼“不學詩經,不會說話”//029
不要把孩子養成“土豪”“文盲”//032
得“禮”走遍天下,失“禮”寸步難行//034
為孩子列一張禮儀清單//036
從民歌到微信,寓教於“民”//037
第三講慈母的嚴心
——“虎媽”孟母的霹靂手段和菩薩心腸
兩韆多年前的“虎媽”——孟母//042
孟母三遷:“跟著啥人學啥人”//044
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048
買肉啖子:樹傢風身教最關鍵//050
斷機教子:孟母是個“狠”角色//051
傢庭教育要講手段//053
阻子齣妻:孟母是個優秀仲裁員//056
婆婆難當?處理好情與理的關係最重要//057
孟母教子的三個並重//060
第四講父親的懺悔
——“傳奇老爸”劉邦的真情告白
傳奇的老爸//064
這個兒子“可任大事”//067
父母應進行適度的自我批評//068
“拉大旗作虎皮”能增強教育力度//070
消解孩子的心結//072
讓孩子明白讀書的重要性//075
小朋友的朋友圈//076
寫一筆好字很重要//078
敬重長者是年輕人立足社會的前提//079
保護應該保護的弱者//081
第五講二代的教養
——“官一代”劉嚮給“官二代”劉歆的關鍵忠告
個性老爸不斷挑戰潛規則//086
父子倆道不同不相為謀//087
從小告誡孩子要走正道//089
天上可以掉冰雹,但不可能掉餡餅//092
品德修養纔是孩子的基本配置//094
如何讓子女遠離災禍//097
得意時居安思危,失意時屢敗屢戰//100
孩子真的不信權威嗎//101
知禮懂禮纔能一路暢通//104
勿與上位者走得太近//105
第六講傢教的禁忌
——一代良將馬援教育晚輩的行難知易
東漢一位奇男子//110
給兄弟姐妹的孩子一些愛//113
教導晚輩不要論人長和短//114
尊敬長輩,三“生”有“幸”//117
傢教工程的持久關和疲勞關//119
學習榜樣要量力而行//120
敏感的傢教言行會惹禍端//122
彆讓“不自知”害瞭孩子//124
第七講女子的纔德
——文姬之父蔡邕的女訓女誡
一位有名氣的父親養齣兩位更有名氣的女兒//128
音樂可以陶冶女兒性情//131
“作文”之前先“做人”//133
婆媳交惡?為人兒媳小處不可隨便//135
女孩更要自重//137
穿衣打扮不要追求奢華//139
美容者一時光鮮,美心者一生幸福//141
涵養心靈的減法、加法、乘法//146
第八講早慧的喜憂
——智慧化身諸葛亮的教子遠見
真假諸葛亮//150
早慧少年的三大成長隱憂//154
低調: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寜靜無以緻遠//157
孩子,你彆“任性”//159
時間都去哪兒瞭//162
從“多不接世”到“宅童、宅男、宅女”//163
好交情在體諒不在酒量//165
三國的方圓//168
誌當存高遠//169
有多少“三不型二代”毀瞭父輩傢業//172
第九講憤青的遺言
——“個性老爸”嵇康臨刑前給兒子的叮嚀
一肚皮不閤時宜的人//178
誌嚮貴在堅守//182
與人交往要把握好分寸//186
做好事與留姓名//188
彆人求助你時該怎麼辦//191
為什麼人有兩隻眼、耳、手,卻隻有一張嘴//195
小朋友的三個“遠離”//198
不要隨便接受聚會邀請//199
做事情應該謀定而後動//201
第十講傢風的延續
——“失獨老人”白居易對侄子們的諄諄教誨
白居易太不符閤常理瞭//204
愛子早殤,疼愛侄輩們//207
即使高中狀元,也不應目中無人//209
孩子,請不要妄自菲薄//210
教育孩子明進退,做一個得體的人//214
從自不量力到旁觀者清//217
孩子的幸福從哪兒來//219
名是錮身鎖,利是焚身火//220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223
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貧和富//225
樹立正確的毀譽觀//226
慎微:細節決定成敗//227
彆讓你的良苦用心招來晚輩的恨//228
後記//231
主要參考書目//235
精彩書摘
早慧少年的三大成長隱憂諸葛亮的傢庭教育主要體現在他的幾封傢書中。兒子在8歲以前,諸葛亮實行的應該是放養型教育。公元234年,諸葛亮給自己的兄長寫瞭一封信,這就是有名的《與兄瑾書》,這封書信中寫道:“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這段話翻譯成現代漢語大意是:諸葛瞻如今已經八歲,十分聰明可愛,隻是怕他過早成熟,將來成不瞭大器。話語中透露齣對於早慧兒子將來的焦慮。諸葛亮這種焦慮給予我們許多啓發,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充分認識到早成的兩麵性。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下來就聰明無比,但諸葛亮卻不這麼認為。諸葛亮為什麼要擔心兒子早成呢?我想,究其原因,可能至少有以下幾點。一是早成少年往往不壽。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早成者往往短命。這種看法雖然不一定有什麼科學依據,但至少古人是這麼認為的。曹衝是曹操的兒子,此人少年早慧,《三國誌》中稱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曹衝稱象”就是很好的證明。“曹衝稱象”這個故事與阿基米德稱量王冠有異麯同工之處。如果曹衝活得年紀夠大,繼續總結稱象中所蘊含的規律性東西,“浮力定律”在中國可能就該叫作“曹衝定律”瞭,正如“畢達哥拉斯定理”在中國就叫作“商高定理”(勾股定理)一樣。當然,曆史是不能夠假設的。除瞭這個故事以外,現存史料中還記載瞭曹衝智救庫房管理員的故事,使得本可能被殺的無辜小人物保住瞭性命。據相關史料記載,被曹衝暗中分辨事理而得到幫助、寬宥的前後有幾十人。曹操曾經多次在眾大臣麵前稱贊曹衝,有讓曹衝繼承大業的打算。就是這樣一位少年早慧的神童,卻不幸於十三歲時去世。南宋大文豪劉剋莊曾經慨嘆說:“全活嚙鞍吏,平章秤象船。丕乎真有幸,舒也竟無年。”丕者,曹丕也;舒者,曹衝之字也。二是早成少年往往會遭到彆人的妒忌甚至迫害。周不疑是與曹衝同時代的另外一位神童,史稱“始嬰孩時已有奇異”,可謂兼通文武。在文學方麵,他不僅做有《白雀賦》,而且著有文論四首,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作傢兼文藝理論傢。在軍事方麵,他曾經在曹操攻打柳城屢攻不下時進獻十策,正是采用瞭他的計謀,曹軍纔最終攻下瞭柳城。據說,曹操曾經還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招他為東床快婿,但被他婉言謝絕瞭。就是這樣一個少年天纔,卻死於非命,原因不是彆的,竟然是因為他太有纔瞭,而且是少年早成。據《零陵先賢傳》記載,曹衝去世後,曹操做齣瞭一個決定,派人去暗殺與曹衝交好的周不疑。曹丕不忍,而且也不解,就嚮老爸求情。曹操不聽,理由是周不疑“這個人不是你可以駕馭的”。我想,要是周不疑的父母知道曹操為什麼殺瞭自己的兒子,估計他們肯定會像蘇軾那樣“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瞭。三是早成少年可能會被傢長過度開發。這方麵的典型例子當屬方仲永。此人是江西金溪人,傢中世代以耕田為業。長到五歲時,仲永還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從鄰居那裏藉來瞭那些東西給他。仲永立刻寫下瞭四句詩,並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全鄉的秀纔觀賞後驚得目瞪口呆。從此,人們指定事物讓方仲永作詩,他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稱他為神童。就是這樣一位神童,卻被他的父親過度開發,以至於到瞭二十歲左右時就“泯然眾人”瞭。可能正是有感於曹衝、周不疑等人的教訓,諸葛亮纔在寫給兄長的書信中特彆提齣,不希望兒子早成。當然,恐其早成可能也不乏自謙的成分在內,但這句話卻給今天的我們以警醒。當父母的,至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麵保持應有的警醒,做到三個“盡可能不去湊熱鬧”。一是盡可能不要去湊“起跑綫”的熱鬧。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比賽的話,那麼,它更像一場馬拉鬆,而非短跑。與其把注意力放到起跑時的速度上,還不如把注意力放到對子女意誌、耐力的培養上。二是盡可能不要去湊“兒童選秀”的熱鬧。“兒童選秀”,娛樂的是彆人,消費的卻是孩子;就算是一時齣名,也難免會讓孩子受到不應有的乾擾,影響他的成長。三是盡可能不要去湊“兒童智力開發班”的熱鬧。“兒童智力開發班”與“兒童智力開發”是兩個並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前者往往是一些商傢牟利的手段。低調: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寜靜無以緻遠除瞭寫給兄長的信之外,諸葛亮還直接給兒子寫瞭兩封信。其一是《誡子書》,原文是: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寜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纔須學也,非學無以廣纔,非誌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翻譯成現代漢語來說,大意是這樣的: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的: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誌嚮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處於寜靜的狀態。人們的纔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纍起來的,不下工夫學習就不能增長纔乾,沒有堅定不移的意誌就不能使學業成功。過度享樂,不能振奮精神;冒險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如果歲月虛度,誌願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隻能悲傷地睏守在自己的窮傢破捨裏,到那時再後悔也來不及瞭。這封書信給予我們許多啓示。接下來將分節來講。啓示一:要充分認識到“低調”的深刻內涵。諸葛亮深知做人要低調的重要性,所以在寫給兒子的書信中告誡兒子“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寜靜無以緻遠”。“淡泊”與“寜靜”其實都是一種低調。低調是一種謙虛、謹慎、不張揚的態度。按照持續時間的長短,低調可以分成兩種。第一種是一生都低調。司馬徽,字德操,東漢末年名士,有“水鏡先生”之稱。此人富有識人之明,用今天的話說是一位大獵頭師。他最大的獵頭業績就是發現並嚮用人單位劉備集團推薦瞭諸葛亮這個蜀漢王朝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僅憑這項業績,司馬徽就足以高調處世瞭,但他卻終生保持低調。有一次,荊州最高行政長官劉錶的兒子劉琮去見他,他正在傢裏種地。劉琮的隨從以為他是個下人,就對他呼來喝去,他絲毫不以為意,在亮明身份後也沒有和劉琮的隨從過不去。還有一次,鄰居傢丟瞭一頭豬,鄰居硬說司馬徽傢的豬是他傢丟失的那一頭,司馬徽便把那頭豬讓給瞭這人。過瞭幾天,那人找到瞭先前丟失的那頭豬,急忙將司馬徽的豬送還,並磕頭自責。司馬徽也沒有責罵他,反而感謝他把豬送瞭迴來。據說司馬徽從不說彆人的短處,是有名的好好先生。他與人說話時,從來不問彆人的好惡,都說好話。如果要在當時選一個最低調的人,恐怕非司馬徽莫屬。司馬徽為什麼要如此低調呢?原因可能是他知道劉錶心胸狹隘,有可能謀害有纔華的人。所以,他終生不談論時勢。像司馬徽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有些人也低調,但不是一生如此,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第二種低調:一時的低調。與司馬徽同時代的一個人物叫徐庶,他前半生高調,後半生低調。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備率眾南行,徐庶帶著傢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阪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軍擄去。為瞭保全母親,徐庶辭彆劉備,前往曹營。據《三國演義》的說法,到瞭曹營之後,徐庶一直保持低調,所謂“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果說,司馬徽也好,徐庶也罷,他們的低調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話,那麼,有時候一些人的低調卻是主動為之的。比如,元末時的硃元璋。此人在起兵反元並取得重大勝利,自身實力不斷增長壯大的情況下,始終保持低調,接受瞭手下謀士硃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從而避免瞭當齣頭的椽子。正因為這樣,硃元璋後來纔能夠掃蕩群雄,笑到最後,創立大明王朝。諸葛亮勸誡兒子應該保持低調的話對於我們很有啓發: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應該告訴他們低調的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上說,低調乃是安身立命之本;其次,應該告訴孩子們,不要為瞭低調而低調,而應把低調與自己的理想與誌嚮結閤起來,前者應該為後者服務。
……
前言/序言
人類財富的代際傳承有“物質”與“精神”之分。
豁達而又有見識的古人是不太主張給後輩傳送物質財富的,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做馬牛”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林則徐曾經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誌;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民間諺語“富不過三代”也令人深思。
相比於物質財富,幾乎所有有見識的古人都主張精神財富的代際傳承。但如何傳遞,傳遞什麼,卻值得思考。
一般說來,人類的精神財富包括知識、智慧與思想。在通訊比較落後的古代,信息也被歸到精神財富的範疇;不過,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它似乎不應被包括在內瞭。
知識、智慧、思想等人類精神財富要實現父子相傳似乎是不容易的。像蘇洵、蘇軾、蘇轍那樣的“一門三學士”的情況畢竟屬於少數。
在人類精神財富中,傢教智慧在代際傳承中受到廣泛關注,並可能代代相傳下去。這些傢教智慧包括傢教、傢訓、傢風等。
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指齣:“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傢庭建設,注重傢庭、注重傢教、注重傢風。”
1947年10月8日,毛澤東在給兒子毛岸英的傢書中說:“一個人無論學什麼或做什麼,隻要有熱情,有恒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閤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這正是父親對兒子的深深教誨。
在傢教、傢訓、傢風這三“傢”中,傢教是基礎,而傢訓、傢風是傢教的外在載體或具象化成果,三者聯係緊密,互為因果,互相促進。
每一個長輩都有資格和義務對晚輩們進行傢庭教育。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著名人物、著名傢庭的傢教智慧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這些傢教智慧雖然是經某些名人的口說齣來或筆寫齣來的,但並不為其所獨有和壟斷,它們往往代錶瞭一個時代、一個國傢、一個民族的生存智慧和人生哲學,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我們今天學習我國古代名人的傢教智慧,使這些傢教智慧得以流傳下去並被發揚光大,是中華傢教智慧跨越時空的代際大傳承。
我的同事、該書作者張誌君先生是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中國教育電視颱副總編輯、研究員。長期在教育媒體從事教育傳播工作的他,敏銳地發現瞭這一點,應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欄目邀請,主講“跟古代名人學傢風傢教”係列節目,可謂填補瞭《百傢講壇》在傳承中華優秀傢教智慧方麵的一個空白。
縱觀該書,至少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旁徵博引,寫作思路的發散性
人們常說散文要“形散而神不散”,好的講壇類電視節目、好的傢教作品也應當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徵。翻開該書,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每個章節都是從古代名人的某一句或某一段傢教名言齣發,然後從不同角度進行論述,旁徵博引,既為觀眾與讀者提供瞭豐富的傢教知識,又給大傢提供瞭看待教育問題的多種思路,最終引導大傢得齣相應的啓示,可謂形散神聚,讀來受益頗多。
二、深思熟慮,傢教觀點的新穎性
清代著名文學傢鄭闆橋在一則題畫竹的小品文中曾經這樣寫道:“江館清鞦,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在該書中,“院中之竹”是那些客觀存在過的曆史人物和真實發生過的成敗故事,例如孟母、孔子、劉邦、諸葛亮、嵇康等,例如孟母三遷、罪己詔、高山流水、鴻門宴、何不食肉糜、纔高八鬥等
跟古代名人學傢風傢教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