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导言 实践理性批判的理念
第一部 纯粹实践理性要素论
第一卷 纯粹实践理性分析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原理
第一节 定义
注释
第二节 定理一
第三节 定理二
系定理
注释一
注释二
第四节 定理三
注释
第五节 任务-
任务二
第六节 任务二
注释
第七节 纯粹实践理性基本法则
注释
系定理
注释
第八节 定理四
注释一
注释二
一 纯粹实践理性基本原理演绎
二 纯粹理性在实践应用中的一种拓展权利,这种拓展对于思辨应用中的理性本身乃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 纯粹实践理性对象的概念
有关善恶概念的自由范畴表
纯粹实践判断力范型
第三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动机
纯粹实践理性分析论的批判性阐释
第二卷 纯粹实践理性辩证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辩证论概论
第二章 纯粹理性在决定至善概念时的辩证法
一 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
二 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的批判扬弃
三 纯粹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的结合中实践理性所占的优先地位
四 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之一——灵魂的不朽
五 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之二——神的存在
六 概论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
七 如何才可能思想:不用扩展思辨认识,同时就可以在实践观点下扩充纯粹理性?
八 出于纯粹理性需要的信念
九 人类认识能力与其实践本分的巧妙配合
第二部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
结论
索引
译后记
从装帧上来看,依然是商务印书馆朴素求实的风格,不花哨,我喜欢,无缺损,正版新书,内容还没有看,但也是经过了解才决定购买,
评分商务馆的正版书,好评。
评分好书值得买,国内翻译比较好的版本
评分《实践理性批判》作者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一个不太富裕的小手工业者家庭,自幼养成了一种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道德情操。8岁时他进入本城的一所学校,在那里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为其日后的哲学研究和科学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740年,16岁的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6年因家庭经济措据当了9年的家庭教师,1755年完成学业,在其母校哥尼斯堡大学谋得了一个教职,除讲授物理学、哲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770年,他由讲师升任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并一直保持这一职位至退职。18世纪80年代,他曾两次出任哥尼斯堡大学校长。他终身未娶。1804年2月12日,于故乡去世。
评分康德
评分但是康德所追求的道德原则是一条普世的实践法则,它具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特性。他认为惟有遵循普世法则,人类才会实现自身的天赋自由和自身目的性,人类社会才能真正地不断进步并趋向完美,大自然的隐秘的目的也因此才能真正得以实现。而因为这样的道德法则之产生不能以经验为根据,故只能立足于纯粹理性自身的立法和实践能力。
评分不好读啊
评分经典推荐,特别喜欢,必读必读
评分哲学著作经典,必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