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帝國:海洋爭霸的時代(1400-1900)

深藍帝國:海洋爭霸的時代(1400-1900)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韓] 硃京哲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5-10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57647
版次:1
商品編碼:11693119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0
字數:160000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深藍帝國:海洋爭霸的時代(1400-1900)》國內第1本完全以海洋為主題,講述近代世界曆史的著作。亞洲視角,顛覆西方中心主義。書中特彆強調歐洲航海建立瞭強權秩序,帶來瞭殖民和傷害。而中國和亞洲,非洲目前的“一帶一路”設想就是要恢復印亞的和平往來,矯正500年以來的霸權秩序。
  《深藍帝國:海洋爭霸的時代(1400-1900)》除瞭講述霸權曆史,作者生動地介紹瞭文化、人種、物産的交流細節,大量圖片和故事,使本書可讀性很高。

內容簡介

  各個文明的擴張和貿易,崛起與衰落,都和對海洋的控製直接相關。可以說,誰主宰瞭海洋,誰就主宰瞭世界秩序。
  《深藍帝國:海洋爭霸的時代(1400-1900)》講述的正是中國、阿拉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如何進行遠洋航行、並擴張勢力的故事。但作者強調在歐洲海航擴張伴隨著極端的暴力和徵服,給其他文明帶來瞭深重的災難。徵服海洋不但能夠對其他文明取得控製權,同時也客觀上促進瞭人種、物産和文化的空前交流。這是世界曆史中極為豐富和引人入勝的細節。
  海上霸權時代的遺産,不論好的壞的,我們都必須在深刻的反思中承載。

作者簡介

  硃京哲,1960年生於韓國首爾,本科畢業於首爾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係,研究生畢業於首爾大學西洋史專業,在法國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獲得博士學位。現任首爾大學西洋史專業教授。主要研究成果:專著有《曆史的記憶,曆史的想象》《大航海時代》等。

目錄

淺藍的東方,深藍的西方(序) 李永石/ 001
中文版序/ 003
引言:深藍的曆史/ 001
第一章 亞洲的海洋/ 007
繁榮和平的亞洲海洋世界/ 007
鄭和的遠徵:曇花一現的海洋帝國?/ 013
華僑的命運:死亡與財富/ 022
大流散/ 026
朝鮮與世界的“遭遇”/ 032
從公司到帝國/ 037
第二章 暴力橫行的世界/ 045
歐洲的擴張:為瞭尋找伊甸園/ 045
葡萄牙帝國:橫跨三個大陸的海上帝國/ 051
暴力的全球化/ 057
幸運之島/ 063
“發現”美洲大陸?/ 069
巴利亞多利德論爭:良知與偏見的較量/ 075
美洲文明的災難/ 081
瑪琳琦:民族叛徒,還是保護者?/ 085
第三章 船員與海盜的世界/ 093
“沙漠之舟”與海洋之舟/ 093
北冰洋航綫的開拓/ 100
緯度與經度/ 106
船員:最早的無産階級/ 112
船上的生活:紀律與抵抗/ 118
海盜與國傢/ 123
海盜與民主主義/ 132
第四章 殘酷的奴隸貿易史/ 137
奴隸貿易:非洲的災難,還是契機? / 137
非洲北部和東部的奴隸貿易/ 140
白糖與奴隸/ 146
奴隸貿易抽空瞭非洲/ 151
中央航路:地獄之路/ 157
奴隸的國度/ 161
第五章 世界貨幣的循環/ 167
尋找金銀/ 167
全球白銀流入中國/ 174
日本的銀與銅/ 177
人參與白銀/ 183
貝殼貨幣/ 188
消失在鴉片煙霧中的白銀/ 192
第六章 物質與感覺的交流/ 199
文明與味覺/ 199
茶與陶瓷/ 205
色彩的旅程/ 209
作物的旅程:技術與文化的融閤/ 216
“種子島”:亞洲人開始使用火槍/ 225
從槍到刀的迴歸/ 230
第七章 精神文化的衝突/ 237
語言的擴散與滅絕/ 237
拯救母語/ 239
傳教:壓迫與受虐/ 244
日本的基督教傳教/ 253
第八章 生態環境的激變/ 261
復製歐洲/ 261
大海雀、海狸與滅絕/ 264
文明膨脹與森林縮減/ 272
阿育吠陀:印度傳統醫學與西方植物學的融閤/ 276
病菌的交流/ 280
結語 重寫世界史:以希望之名/ 287
參考文獻/ 291



精彩書摘

  最初的世界商人:波斯和亞美尼亞人
  從西亞和印度到中國的福建省,眾多商業民族在海外建立瞭商業網。其中伊朗人的海外擴張雖然在亞洲曆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對我們卻是陌生的。
  伊朗人早在12—13世紀起便開始移居印度,與此同時,商人們在印度各地定居,商業活動開始繁榮。商人們通過波斯灣,將中東地區和東部非洲與印度相連,並進一步嚮東南亞展開擴張。有關商人誇紮·穆罕默德·卡萬·吉拉尼(Khwaja Mahmud Gawan Gilani)的研究錶明,他的傢人和堂兄弟們擔任埃及、麥加和印度各地區的派駐官員後,進行瞭馬匹和武器貿易。研究錶明這雖然隻是傢族式企業,但商業的輻射範圍卻非常遠。
  伊朗籍商人遍布亞洲各地。歐洲人進入亞洲以後,處理商業關係時經常麵對的就是伊朗商人。歐洲人的記錄多將伊朗人描寫成“牢牢抓住伊斯蘭教國傢宮廷的波斯人”和“比任何印度人都傲慢的人”。在印度著名的鑽石産區戈爾康達,伊朗商人在宮廷的庇護下壟斷瞭鑽石産業,並在緬甸和泰國的居留地建成後,擴大瞭伊朗與這些地區的貿易。伊朗商人們在泰國從事金屬锡的生産和齣口。泰國本是佛教國傢,國王為瞭吸引伊朗商人,專為他們建造瞭伊斯蘭教的寺院。由此伊朗商人影響力之大可略見一斑。
  伊朗商人的擴張絕不僅限於貿易層麵,伊朗的政治傢、軍人、學者和文人深入印度和東南亞各國,在文化層麵上亦發揮瞭巨大的影響力。在印度北部的莫臥兒帝國,波斯語成為瞭宮廷和統治階層的用語,波斯美術和文學也成為瞭上流文化。因此,15—18世紀伊朗人大規模且不間斷的移民在亞洲曆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時期既是亞洲諸國的形成期,同時又是海外貿易的擴張期。時至今日,曆史學傢常認為國傢的建設依賴武力,同時是麵嚮內陸的,且與商業活動無關。但最近的研究卻得齣截然相反的結論。例如指齣瞭莫臥兒帝國也並未漠視商業,不僅本國商人大量進軍海外市場,帝國政府為充實國庫,也積極參與瞭國際貿易。
  伊朗人的事例錶明商業與政治、軍事和文化等諸多方麵是緊密結閤的。大流散是亞洲各地區相互影響的重要方式。日後歐洲人闖入亞洲的貿易網,搶占貿易據點,並以此為基礎擴大其在政治、軍事和文化上的支配力,這一切也隻不過沿用瞭過去的方式而已。
  亞美尼亞商人霍夫漢內斯的旅行
  在貿易大流散中,亞美尼亞商人霍夫漢內斯(司祭大衛的兒子)的旅行非常值得關注。這次商業旅行的賬本現藏於葡萄牙國立圖書館手抄本資料保管室。這本44頁的賬本記錄瞭霍夫漢內斯在1681年12月19日至1693年12月6日這11年(譯者注:原文錯誤,應該是12年)間的活動。研究者通過這一資料獲取瞭關於亞美尼亞商人活動及其商業網絡的許多珍貴信息。
  霍夫漢內斯與其他兩名齣資人結成閤夥關係,開始瞭前往印度的商業旅行。在這次商業旅行中,兩名齣資人齣資250拖曼(toman,古波斯貨幣單位),由霍夫漢內斯進行實際的經營。關於利益的分配,他們協商決定霍夫漢內斯得1/4,兩個齣資人共得3/4。實際上,這次旅行更像是一次探險,因為它涵蓋瞭無比廣闊的地域。霍夫漢內斯從伊斯法罕齣發,到達班達爾阿巴斯後又返迴伊斯法罕,之後經由馬赫、喀什噶爾、設拉子等地後重新迴到班達爾阿巴斯。在此之後,他又遊曆瞭蘇拉特、奧蘭加巴德、喀什葛爾等眾多亞洲城市,於1686年抵達西藏拉薩。他在拉薩生活瞭六年,最後途經印度迴到瞭故鄉。
  在這次旅行中,每到一地,霍夫漢內斯都會找到當地的亞美尼亞商人組織,進行商業活動以獲取利潤,然後用獲取的利潤繼續旅行。他所經手的商品種類豐富,有大米、茶、瓷器、英國産望遠鏡、紙張、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各式各樣的布料。在商品交易之外,他還進行貨幣交易。霍夫漢內斯能夠進行如此長途的旅行,與亞美尼亞商業網絡的廣闊性有著極為密切的聯係。在近代之初,亞洲的商業網已經是錯綜復雜瞭。
  鄭和的遠徵:曇花一現的海洋帝國?
  最近針對中國、奧斯曼帝國和莫臥兒帝國等亞洲諸國的研究,均在強調這些國傢都沒有被禁錮在自己的領土內,而是具有強大的海上擴張能力。這其中最具代錶性的是中國明朝初年鄭和的遠徵。鄭和 是齣身於穆斯林傢庭的宦官,他奉皇命在1405年到1433年間七次橫渡印度洋。8韆噸級的大型船舶行駛於整個船隊的中央,2-3萬人分乘60餘艘大型艦船和100餘艘小船,共航行18萬5韆公裏,這是世界史上絕無僅有的大規模海上行動。如果某一天這種大型船隊突然齣現,人們將會切實感受到大明帝國的威嚴。
  特彆是行駛於船隊中央的旗艦,又被稱為寶船、西洋寶船,或西洋取寶船,因運載著賜給各地統治者的物品和各地統治者獻給皇帝的貢品,而有“寶物運送船”之意。最大的寶船長150米,寬60米,按照現在的標準衡量不知是否令人驚嘆,但在15世紀的當時這不僅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船舶,而且比19世紀以前英國海軍中最大的船隻還要大3倍以上。
  鄭和船隊曾到達印度洋沿岸的30個國傢,最遠至非洲東海岸。馬歡是與鄭和同行的阿拉伯語翻譯,航行中他看到瞭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不禁感嘆“這個世界為何如此不同”。鄭和記錄下他曾到過“木骨都束”,雖然無法確定現在這裏為何處(也許是馬達加斯加?),但確信無疑的是該地位於非洲東海岸。在東部非洲基爾瓦阿布紮比清真寺的穹頂內齣土瞭大量中國明代的古瓷器,說明這裏與中國的貿易曾相當活躍。鄭和遠徵中規模最大的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遠徵,在44天中不間斷地航行瞭5000公裏,這種高速航行在當時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目前我們所瞭解的鄭和遠徵就不得不說是一項偉大的航海壯舉,最近一位叫做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的前任英國潛水艇艦長,也是一位業餘曆史學傢,他齣版瞭一部驚世之作。他在書中指齣鄭和在1421年到達過包括美洲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個地區,並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利福尼亞等地建立瞭殖民地,甚至探訪過瑪雅文明,還在亞馬遜流域進行過鑽石交易。在曆時兩年半的時間裏航行瞭數萬公裏,並且到過北極圈和太平洋,這即是孟席斯所謂的完成瞭偉大壯舉的“1421年假說”。部分中國學者接受瞭這種假說,因為這可以為中國的曆史增添光彩,但這卻很難得到他國學者的承認。我個人持保留意見,因為他的主張僅建立在非常間接的推論基礎上,缺少直接證據。當然支撐這一學說的絕定性證據說不定在某一天會突然齣現。
  關於鄭和遠徵一直存在一個疑問,那就是明王朝到底為什麼要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海上探險活動,其目的是什麼?
  遠徵並不是漫無目的的,這與明朝初年皇族間爭奪皇權的鬥爭有一定的聯係。明朝第三位皇帝永樂帝發動曆時三年的內戰,最終從侄子建文手中成功奪取瞭皇位。在南京變亂中曾發生激戰,緻使宮殿全部毀於戰火。據傳建文帝自殺,但他的屍身卻未被發現。因此當時傳言他已逃亡海外的各種流言蜚語盛極一時。鄭和遠徵時聲稱的理由之一正是要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中國史研究的大傢李約瑟認為除要尋找先皇的行蹤外,鄭和的遠徵還有如下六點原因。第一,嚮印度洋各地區的統治者彰顯中國的威嚴。第二,讓各國承認中國的統治權,並嚮中國朝貢。第三,鼓勵中國的海上貿易。第四,搜尋奇珍異寶。第五,勘察海路及沿海防禦等。第六,調查這些地區國傢的實力。
  可事實上中國與印度洋國傢間的商品交換早已存在,再重新主張鼓勵貿易是遠徵的目的有些牽強。遠徵往往被強調是齣於博物學的目的,果然隻是為瞭將斑馬、鴕鳥、長頸鹿等異國動物帶迴皇傢動物園嗎?這種下西洋的目的說也是值得懷疑的。因此,鄭和遠徵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仍舊是一個未解之謎。齣現眾多謎團的原因在於後來明王朝實施海禁政策以後,有意將鄭和遠徵的記錄銷毀瞭。
  然而我們需要考慮鄭和遠徵的性質問題。正如李約瑟所講,一般情況下中國的曆史學傢們主張中國的海外擴張采取的是和平手段。他們強調後期歐洲人在嚮海外擴張時常暴露齣極度的殘忍性、暴力性和基督教傳教的排他性,與此相比較,中國的擴張並不存在武力徵服和剝削,而是包容對方的文化。鄭和一行的目的僅在嚮異國展示中國皇帝的威儀。最近中國常強調鄭和遠徵等海外擴張的曆史事件(試想一下,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主題之一正是鄭和的帆船和中國文明嚮世界的傳播),並著重指齣采用的是和平手段,這與當今中國走嚮世界之意圖是緊密相連的。
  當然事實上在鄭和的遠徵中可以找到和平與寬容,典型證據是1409年鄭和在斯裏蘭卡的加勒(Galle)立下的石碑。鄭和為瞭對此次一帆風順的航行錶示感謝,開展佛事,並樹立瞭紀念碑。碑文刻有中文、泰米爾文和波斯文。中文記錄瞭鄭和在航海人曾經許過願的寺院中禮佛,泰米爾文記錄瞭中國皇帝對印度教毗濕奴神的化身特那伐雷那延那的崇敬,波斯文則頌揚瞭真主安拉和伊斯蘭諸聖。並且記錄瞭嚮佛祖、毗濕奴和安拉各進獻瞭黃金一韆兩、白銀五韆兩和絲綢一百匹等大量的供品。在一塊石碑上用三種文字頌揚瞭三種宗教的神,這應該如何解釋呢?是因為不知道應該相信哪一位神靈而上的保險嗎?不管原因如何,但可以看齣中國沒有要將自己國傢的宗教信仰強加給其他亞洲國傢的意圖,更顯現齣宗教的寬容和實用主義的精神。
  但從整體上看,鄭和船隊不能僅僅說是非暴力與和平的。在第二次遠徵時擊沉瞭十艘海盜船,在三佛齊國抓住瞭海盜頭目陳祖義,將其押送迴中國斬首,並在當地斬殺瞭數韆名海盜。特彆是第三次遠徵時,斯裏蘭卡爆發的武裝衝突事件值得注意。斯裏蘭卡國王亞烈苦奈兒(Alagakkonara)率兵前來討伐鄭和,鄭和成功反擊,抓住瞭國王和朝臣,並押解迴國。不過明廷對他們非常熱情,改立邪巴來那為王之後將他們釋放迴國。針對這一事件李約瑟認為中國強調的是和平手段,但這一事件應視為齣於下次航海安全的考慮。明朝是為瞭在此地區強化中國的影響力,而實施瞭高超的外交手段。因而很難將這一事件看成是單純的和平主義。反而從兩韆名士兵闖入王宮,逮捕國王和朝臣一事來看,鄭和船隊是一支非常有實力的武裝力量。
  那麼基於此,就不應將鄭和遠徵的意圖單純地視為和平外交或彰顯中國皇帝的威儀,而應該看成是為瞭達到某種實際的目標而采取的行動。遠徵的結果是東南亞諸國成為瞭中國的朝貢國,而曾一度是海上強國的、位於爪哇東部的滿者伯夷,在鄭和船隊到來後,其區域盟主的地位被中國取代瞭。中國將馬六甲當成瞭新的盟友,馬六甲與巨港和文萊一樣,過去一直是嚮爪哇朝貢的國傢。此時卻依仗中國,很快成為瞭該地區的霸主。泰國曾設想通過控製馬六甲來抑製中國的海上擴張,但在鄭和的手下卻大傷元氣,不敢再圖謀攻打馬六甲。這些不就是大國在對特定國傢進行保護的同時,通過改變勢力的均衡來控製區域秩序的方法嗎?因此,部分學者主張在這個時代中國業已成為瞭“海洋帝國主義”國傢。
  可是中國卻最終放棄瞭海洋而迴歸到瞭內陸。最重要的是因北方內陸地區一直飽受來自異族的威脅,國傢內部也爆發瞭農民起義,再也沒有能力耗巨資進行南洋遠徵瞭。遷都北京錶明國傢的重心已經轉移到瞭北方。昔日曾主導海洋擴張的宦官勢力在信奉儒傢思想的官員麵前沒落瞭。
  結果導緻瞭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海禁政策的實施。寶船被拆作燃料,船員充當瞭建築工人或普通士兵。甚至鄭和遠徵的記錄都被銷毀。可見這是要將鄭和完全從中國曆史中抹除。中國標榜徹底的孤立主義,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將目光投嚮海外,隻要在國內大力發展農業,以儒傢思想為精神支柱構建國傢體係就可以瞭。中國地大物博,物産豐富,因而不需要從外界購買任何東西。這種態度緻使中國被淹沒在世界史的大潮中。
  華僑的命運:死亡與財富
  直到20世紀60年代還常聽說購買瞭中國華僑曾住過的房子,在修葺時從砸碎的牆壁裏散落齣金子。這是因為原來房屋的中國主人用攢下來的錢購買瞭金子,在傢人不知曉的情況下藏到瞭牆裏,晚年突發疾病,連傢人都沒來得及告訴就去世瞭。似乎生活十分睏窘的華僑們隻相信金子。據說韓國華僑也受到瞭非常殘酷的壓迫,生活艱辛。時至今日東南亞各地的華僑也常遭到剝削,甚至是屠殺。那麼亞洲各地華僑群體在發展進步的同時,遭受殘酷壓迫的曆史原因是什
  麼呢?
  明代以前中國的海上交流非常活躍,特彆是中國南部沿海地區的居民常遷徙到亞洲各地,有時同鄉相聚,從而形成瞭華僑社會。可是15世紀初期鄭和遠徵以後,中國朝廷完全禁止齣海,實施瞭將整個國傢與海洋完全隔絕的海禁政策。這樣華僑群體被割斷瞭與祖國的聯係,就像斷瞭綫的風箏一樣處境淒苦。
  海禁政策是極其殘酷的,未經允許而擅自齣海被發現的話,必會被處以極刑。但中國人是絕對不會完全停止海上活動的。沿海地區居民一有機會就會將目光投嚮海外,並且一直與海外的華僑進行著秘密交易。這樣縱使朝廷實施瞭海禁,在海外還是形成瞭小規模的華僑群體。但在海外貿易遭到遏製的情況下,秘密交易活動很難留下詳實的文字資料,這對曆史學傢們來說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16—17世紀在馬尼拉例外地形成瞭大規模的華僑群體。這個地區的曆史可以告訴我們在亞洲的海洋上,中國與歐洲間發生瞭什麼?
  菲律賓這一國名是根據西班牙王儲菲利普(Felipe)(後來的國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的,由此可知西班牙人欲將菲律賓作為殖民亞洲的跳闆。西班牙人正在找尋與中國進行貿易的安全而便捷的據點,當他們得知在菲律賓的呂宋島上有一個伊斯蘭教國傢存在時,便於1570年引兵來襲。第二年占領瞭該地區,並建立居留地,希望以此為據點與中國進行貿易。與中國開展貿易,需要中國商人和船隻,因此他們積極吸引中國人遷居馬尼拉。中國沿海地區的居民也希望避開朝廷的監管來進行海外貿易,西班牙的政策完全符閤中國人的需求。在短短的30年間,馬尼拉就聚集瞭無數的中國人,形成瞭當時規模最大的華僑群體。但是中國朝廷對百姓的海外遷徙卻漠不關心。
  考察對倭政策便可知曉中國朝廷所持的態度。
  一般情況下,倭寇按活動時期可分為14—15世紀的前期倭寇和
  16世紀的後期倭寇。14—15世紀日本由於戰亂頻發和自然災害導緻糧食供給嚴重不足,沿海地區的人們淪為瞭盜賊。倭患波及瞭北起朝鮮半島和山東半島,南至揚州的廣大地區。最終倭患在明王朝和朝鮮朝的頑強攻擊下得以平息,可在明王朝實施海禁政策以後,倭寇再次捲土重來。但後期倭寇與上個時代的倭寇有著不同的性質。此時資本主義商業網絡已遍布整個東亞,中國國內的各行業也都有很大的發展,並融入瞭這一商業網以謀取利益,周邊國傢的商人也同樣希望與中國進行貿易。可中國仍在固執地堅守著海禁政策和朝貢貿易體係,中國、日本及周邊各地區的商人都想擺脫本國的禁令進行接觸。中方卻將這些人都貼上瞭“倭寇”的標簽,實際上從後期倭寇的情況來看,已不全是日本人,也不百分百是侵略瞭。事實上韓國也有關於所抓獲的倭寇會講韓國語的記錄。特彆是臭名昭著的海盜頭目李麻鴻,又稱林風,他就非常有可能是中國人,他糾結海盜團夥曾圖謀徵服馬尼拉。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官吏訪問馬尼拉,與西班牙官員商討過應對海盜之策。此時中方隻討論瞭鎮壓海盜的協作事宜,對華僑問題則毫不在意。由於定居海外的中國人數激增,西班牙望中方對該地區的中國人進行妥善管理。可中方卻聲明西班牙通過中國商人在進行中國與菲律賓,或菲律賓與其他東南亞地區間的貿易時,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即使利潤增加,中方也絕不會乾預。在這種完全喪失本國政府保護的情況下,國外的僑民有時會陷入非常危險的境地。16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與中國間絲綢貿易的增長,定居菲律賓的中國人也大幅增加。1600年前後往返於中國和馬尼拉的船隻達30多艘,居住在馬尼拉呂宋島的中國人也突破瞭25000名。中國人勢力的過度增長引發瞭與西班牙人間的矛盾,結果導緻在1603年該地區幾乎全部的中國人被屠殺。25000名華僑中僅有500人生還,另有500人逃迴瞭中國,其餘均遭到瞭殺害!
  最讓人吃驚的是,此事發生以後福建的居民再次前往菲律賓。人們會再次前往血腥殺戮之地真是令人費解。中國商船在此停靠,居住在當地的中國人也開始增加,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華僑數量再次達到瞭3萬。然後悲劇又再次發生瞭。和以前一樣,中國朝廷毫不關心,華僑不得不接受西班牙的管理和統治。雙方矛盾再次激化,結果導緻1639年居住在菲律賓的中國人約有2萬名慘遭殺害。
  中國朝廷對海外華僑漠不關心,就連菲律賓境內中國人連續兩次慘遭殺戮也置之不理。中國朝廷的立場是沒有必要保護違反國法,逃往海外的人。在這種形勢下,居住在海外的中國人是無法與齣身於歐洲的商人、主教和軍人競爭的。在擁有強大王權保護的西班牙人,通過國傢與資本的緊密結閤開展有組織商業活動的荷蘭人,抑或是英國的東印度公司麵前,中國商人隻能通過個人的謹小慎微和商業技巧來支撐。可是宗族間的互助或華僑自治團體的保護網也無法避免來自資本主義世界的危機,而且也很難構建起貫通遼闊海域的商業網絡。雖然有一部分中國商人富甲一方,可重要的是他們不能自主建立和運用近代體製,而隻能去參與他人建立的體製。
  近代海外擴張的關鍵取決於國傢采取 深藍帝國:海洋爭霸的時代(1400-1900)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深藍帝國:海洋爭霸的時代(1400-1900)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深藍帝國:海洋爭霸的時代(1400-1900)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深藍帝國:海洋爭霸的時代(1400-1900)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內容不錯,讀瞭有收獲。

評分

看著是正版 正在讀期待後麵的內容

評分

好,值得一讀。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買一堆人物傳記學習,看完在評價

評分

不錯,不錯,兒子很喜歡。

評分

還不錯

評分

寫作方式有點像咱中國人,蠻親切的。

評分

很好的書,開闊一下視野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深藍帝國:海洋爭霸的時代(1400-1900)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