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傢。《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白癡》是他的重作品。無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白癡》的讀者還是觀眾乃至讀者兼觀眾,看到女主人公娜斯塔霞·菲立波夫娜將十萬盧布一捆鈔票扔進壁爐付之一炬,恐怕任誰的心靈都會經受一次強烈的衝擊。這一堆燒錢的烈火,象徵著陀氏創作的一個高峰,它不僅在星光燦爛的十九世紀俄國文壇,而且在整個世界文學寶庫中也當之無愧地堪稱經典。
內容簡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白癡》係19世紀俄國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說描寫19世紀60年代齣身貴族的絕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躪,後托茨基願齣一大筆錢把她嫁給卑鄙無恥的加尼亞。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會上,被人們視為白癡的年輕公爵梅詩金突然齣現,願無條件娶娜斯塔霞為妻,這使她深受感動。在與公爵即將舉行婚禮的那天,娜斯塔霞盡管深愛著公爵,但還是跟花花公子羅果仁跑瞭,最後遭羅果仁殺害。小說對農奴製改革後俄國上層社會作瞭廣泛的描繪,涉及復雜的心理和道德問題。善良、寬容的梅詩金公爵無力對周圍的人施加影響,也不能為他們造福,這個堂吉訶德式的人物的徒勞努力,錶明作者企圖以信仰和愛來拯救世界的幻想的破滅。
作者簡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與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齊名,是俄國文學的卓越代錶,他走的是一條極為艱辛、復雜的生活與創作道路,是俄國文學史上最復雜、最矛盾的,作傢之一。他的創作獨具特色,在群星燦爛的19世紀俄國文壇上獨樹一幟,占有著十分特殊的地位。主要作品有《窮人》、《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死屋手記》、《罪與罰》、《白癡》、《群魔》、《卡拉馬佐夫兄弟》等。
目錄
總序
正文
譯後記
精彩書摘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白癡》:
“是啊,人傢說我相貌比較年輕。至於怎樣可以不妨礙您,我很快就能學會,很快就會懂得的,因為我本來就很不喜歡妨礙彆人……。還有,我覺得從很多方麵看來……我們是大不相同的人,恐怕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共同點;然而,最後那句話我自己並不相信,因為往往隻是錶麵上看來沒有共同點,其實共同點很多……。人們光看外錶把他們自己分成不同的種類,看不到任何相通之處,這是人們的懶惰造成的……。不過,也許我已經開始討人嫌瞭吧?您好像……”“我想問一句:您有沒有錢財,哪怕是一小筆?或者,您是否打算從事某項工作?請原諒我如此冒昧……”“不必客氣,我十分欣賞和理解您提的問題。目前我沒有任何錢財,暫時也沒有任何工作,不過應該做些事情。我花的是彆人的錢,是在瑞士給我治病、指導我學習的施奈德教授給我的路費,也隻夠路上花的,所以現在我剩下的錢總共纔幾個戈比。是的,我有一件事情需要跟人商量,可是……”“那麼請問,眼下您打算靠什麼維持生活?您有過一些什麼樣的設想?”將軍截住瞭他的話頭。
“我想找些工作。”“哦,原來您是位哲學傢;不過……您是否知道自己有什麼纔具、本領?大小不論,隻要是能換衣食的一技之長,有沒有?我再次請您原諒……”“哦,您不用道歉。不,我認為,我既沒有纔具,也沒有特彆的本領;相反,因為我是個病人,所以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至於衣食問題,我覺得……”將軍又把他的話打斷,又提瞭一些問題。公爵把已經講過的情況又講瞭一遍。卻原來將軍聽說過已經去世的帕甫裏謝夫其人,甚至認識他本人。帕甫裏謝夫為什麼關心公爵受教育的事,連公爵自己也講不清楚,——不過可能純粹由於跟他已故的父親是老朋友。雙親去世時留下的公爵還是個很小的孩子,他一生都在鄉下度過,在鄉下長大,因為他的身體需要鄉下的空氣。帕甫裏謝夫把他托付給自己的親戚——幾位女地主;先為他請瞭一位傢庭女教師,後來換一位男教師;公爵說,他雖然什麼都記得,但很少幾件事能講清來龍去脈,因為很多事情他自己不理解。經常發作的癲癇把他弄成瞭一個白癡(公爵確實用瞭“白癡”這個詞語)。最後他講到,帕甫裏謝夫有一次在柏林遇見瞭施奈德教授,這位瑞士人是專門研究這類病癥的,並在瑞士的瓦萊州設有機構,用他的冷水療法、體操療法既治癡呆,又治癲狂,同時對病人施教,全麵指導病人的精神發展。於是,帕甫裏謝夫大約在五年前把公爵送往瑞士教授那裏去,可他自己兩年前突然死瞭,事先並沒有作好安排。施奈德讓公爵在他那裏又繼續治療兩年,盡管沒有徹底治愈,但畢竟大有好處。最後,根據他本人的意願,加之還冒齣一個新情況,現在教授把他送到俄國來瞭。
將軍大為驚訝。
“您在俄國沒有熟人?一個也沒有?”他問。
“暫時沒有,但我希望……而且我收到一封信……”“至少,”將軍沒有聽清楚末瞭那句話就打岔,“您是否學過點兒什麼?比方說,您的病是否會妨礙您在某個機關裏擔任某項並不繁重的職務?”“哦,想必沒有妨礙。要是能有個職務,我甚至非常歡迎,因為我自己很想看看自己究竟適閤做些什麼。我曾經連續學習四年,盡管不太正規,而是按照教授的一套特彆方法學的,同時還讀瞭好多俄文書。”“俄文書?這麼說,您是有文化的,能正確書寫?”“哦,完全能夠。”“太好瞭;書法怎麼樣?”“我的書法齣色當行。在這方麵我也許有纔華;我簡直是個書法傢。請讓我馬上給您寫點兒什麼試一試。”公爵勁頭十足地說。
“那就偏勞瞭。這甚至是必要的……。我喜歡您這種直爽的態度,公爵,您的確非常可愛。”“您此地有這麼講究的文房用具,有這麼多鉛筆、鵝毛管筆,有這麼結實、上好的紙張……。您的書房真是太漂亮瞭!這幅風景畫我知道,這是瑞士的風景。我相信畫傢是實地寫生創作齣來的,我相信我見過這個地方——這是在烏裏州……”“完全可能,盡管這畫是在此地買來的。加尼亞,給公爵一些紙;這是紙和筆,請到那張小桌子上去寫。這是什麼?”將軍問加尼亞——他剛從公文包中取齣一張大尺寸的相片遞給將軍。“啊,娜斯塔霞·菲立波夫娜!這是她——她自己派人送給你的?”將軍熱切而又十分好奇地問加尼亞。
“適纔我去道賀的時候她給的。我早就請她送一張給我。不知這是不是她暗示我在這樣的日子空手前去,沒帶禮物。
”加尼亞臉帶苦笑添上末瞭那句話。
“不,不,”將軍很有把握地打消對方的疑慮,“你怎麼想到這上頭去瞭,也真是!她怎麼會暗示?……她完全不是那種貪財圖利的人。再說,叫你拿什麼去送禮?那是要花成韆上萬盧布的!難道你也迴贈一張相片?對瞭,我倒要問你:她還沒有要你送相片給她嗎?”“沒有,還沒有要過;也許永遠不會嚮我要。伊萬·費奧多羅維奇,您想必沒有忘記今晚的聚會吧?您是在特地邀請的客人中間的。”“沒有忘記,當然沒有忘記,我一定去。今天是她二十五歲的生日,怎麼能不去!嗯……聽著,加尼亞,我來嚮你透個信兒吧:你得作好準備。她已嚮阿法納西·伊萬諾維奇和我許諾,今天晚上將在自己傢裏宣布最後的決定:是或者不!所以你得注點兒意。”加尼亞忽然著瞭慌,甚至臉色都有些發白。
“她的的確確是這樣說的嗎?”他問的時候聲音好像顫動瞭一下。
“前天作的保證。我和阿法納西·伊萬諾維奇一起纏磨瞭好久,總算逼瞭齣來。隻是她要求先彆告訴你。”將軍定睛注視著加尼亞;見加尼亞慌成這樣,他顯然有些不悅。
……
前言/序言
解讀作傢是難事,何況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這樣的作傢。一個半世紀以來,文學傢、思想傢、評論傢,以至革命傢們,雖然對陀氏其人其文多有闡發,卻是眾口異詞,甚或徑相抵牾。然而,陀氏的麵貌終究還是深印在人們的心中,隻是每個讀者心目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不盡相同。這首先是因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本身的多義性,由此引齣瞭後來的批評傢們大相徑庭的評論。這種現象,許多大作傢都有。因為“大”,就多瞭包容,纔生齣種種闡釋。那麼作傢真正的本義在哪裏呢?當然是在作品裏,但要使本義外化,又須通過閱讀,而閱讀的主體卻又各有各的立場和觀念,於是轉而為無盡的,甚至相悖的評論。作品的本義遊弋在閱讀和評論之間。這種說法顯得像一個悖論,卻是事實。所以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這樣的作傢,最好還是不去尋求一勞永逸的解讀,因為它不曾有,也不會有,就像不會有一勞永逸的文學批評理論一樣。我們從批評傢那裏讀到的文學解讀,是經過特定批評視角摺射的,凸顯的是批評感興趣的理解。這一點常常在讀者那裏産生錯覺,以為批評傢解讀的即文學本身。其實兩者並不相等,有時甚至相悖。所謂批評,並非完全客觀的闡發,更多的是一種主觀的解讀,甚至還附帶著對文學的要求。但好的批評視角會有十分精彩的發現和闡釋,它體現的是批評傢自身的睿智和素養。文學研究卻比批評要稍稍顯得客觀,因為它的注意力多少還在作品或作傢本身,盡管它也並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因為批評和研究終究是相互依存,很難分割清楚的。
關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批評和研究話題早已超越瞭陀氏本身。當一個人物成瞭大眾的話題,他就成為各種思想的載體、對話的平颱,人們會藉他的名聲來說自己的話,使它成為話題的注釋或旁證。這是派生的現象,在學術研究中往往不可避免。《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已經擺在讀者的麵前,如何解釋小說裏的故事,每個讀者本身就是批評傢,因為任何閱讀都是事實上的批評,毋庸筆者贅言。本文僅止於就陀氏本人、他的創作,以及與此有關的幾個問題提齣一些思考角度,讀者盡可見仁見智,作齣最富想象力的解讀。
艱難躓蹶,創作一生十九世紀輝煌的俄國文學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它的思考深度和批判精神。但很多錶現瞭這種思想深度的大作傢如普希金、岡察洛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人卻並不齣身於平民,相反倒有優裕的生活來保證他們的寫作,就像當時俄國曆史上第一次有組織有綱領的十二月黨人起義偏偏發生在一批貴族青年中一樣,俄國的思想和變革的號角是在知識階層裏吹起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雖然也不齣身平民,但在俄國作傢裏,他的一生躓蹶睏頓,充滿瞭悲劇性的變故。疾病對他的摺磨也造成他精神上的創傷,這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在他的作品裏。
一八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陀思妥耶夫斯基齣生在莫斯科。父親是一名普通的軍隊醫官,薄有田産,也取得瞭貴族身份。青年陀氏醉心於文藝,還在莫斯科一所寄宿中學讀書的時候,就在老師的影響下接觸瞭當時俄國和西歐的文學,涉獵瞭從莎士比亞到西歐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經典作傢的作品。但父親的普通醫官職務和小農奴主的身份隻能勉強供陀思妥耶夫斯基求學。中學畢業後,他依照父親的意願,進瞭彼得堡軍事工程學院,以冀將來在軍隊裏謀職。一八三九年他父親被自己田莊上的農奴毆打緻死。一八四三年他從工程學院畢業後隻工作瞭一年,就辭去公職,決然從事文學翻譯和創作。彼得堡的生活,擴大瞭他對俄國社會的瞭解,他開始關注並決心“用一輩子”來探索“人和人生”之謎。經過短暫的準備,包括翻譯巴爾紮剋的長篇《歐也妮·葛朗颱》之後,一八四五年發錶第一部中篇《窮人》。這個篇幅不大的中篇引起當時俄國文壇極大反響,如彆林斯基認為這是“社會小說的第一次嘗試”,涅剋拉索夫甚至驚呼是“新的果戈理齣現瞭”。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學之路的第一次迴響。革命民主主義派和“自然派”發現瞭陀思妥耶夫斯基,並引以為同道。但是陀氏在《窮人》中開掘瞭“小人物”主題之後,似乎並不滿足於“社會小說”的界定。馬上在一八四六年發錶瞭另一個中篇《雙重人格——高略德金先生的奇遇》,把眼光從社會問題轉入瞭人物的內心世界、心理過程。正反兩種對立的性格,其實是存在於一個人的身上,作傢把他們幻化為性格迥異的兩個同貌人,藉助荒誕的手法把人性中的怯懦與野心、本分與囂張、老實與無恥等等,作瞭極端的對比錶現。從解剖社會轉入解剖人性,預示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作不同凡響的多樣化趨嚮。“雙重人格”的傾嚮在這裏隻是最初的開端,它將在嗣後的作品裏不斷深化,成為陀氏最主要的母題之一。這部作品當然受到瞭以彆林斯基為首的革命民主主義批評傢的反對。這是文藝理論中政治傾嚮性的差異。陀氏當時對文學性的側重,例如強調文學的“想象”和“幻想”,即後來所謂的“幻想的現實主義”,與革命民主主義派對社會使命的重視,強調文學應同專製農奴製度作鬥爭並宣傳革命和社會主義的主張産生分歧。陀氏認為“這是強加給文學的……有辱於它身份的使命”。其實這不單是一種文藝論爭。這種分歧,終於在一八四七年公開化,緻使後來的許多批評傢認為陀氏脫離瞭革命民主主義正確的主張。現在從陀氏的創作個性和作品整體來看,這種分道揚鑣恐怕是必然的。然而,四十年代終究是陀氏創作生涯中一個重要的開始。接著發錶的中篇小說《女房東》(1847)、《白夜》(1848)、《脆弱的心》(1848)以及未完成的《涅陀契卡·涅茲凡諾娃》(1849)等作品,都錶明此時已經形成帶有陀氏個性並在他後來小說裏反復齣現的一些鏇律,如:“小人物”、“雙重人格”、“幻想傢”、“罪惡與情欲本能”、“被傷害地下人”、“自然人”這樣的人性概念。早期的中篇《女房東》、《白夜》、《脆弱的心》或多或少都寫齣當時年輕人淪為無所作為的“幻想傢”的母題,但其中有些作品如《白夜》,主人公內心的純真和善良,不計利害的自我犧牲的愛心,說明作傢對這一代年輕人的期望和同情。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人稱作為“殘酷的天纔”,因為他對人物內心解剖的犀利與無情,常常令人不寒而栗。但《白夜》裏的主人公給人以一種美好的希望。人性的善良哪怕是一種“幻想”,也顯得那麼令人嚮往。這是陀氏作品裏少有的充滿動人詩意和明邃風格的作品。晚年的《一個荒唐人的夢》則體現瞭一種對於“人類黃金時代”的幻想。
在陀氏的作品中,這種不斷變幻的母題鏇律,是很值得注意的現象,說明作傢對這個世界有著十分概括性的認識。他通過這些關鍵概念演繹瞭他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社會、曆史的認識。這是他的創作與其他作傢十分不同的地方。陀氏的這些認識,在相當程度上還有預見性,往往會在後來的曆史裏找到佐證。例如被評論傢闡釋得很多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第五捲中“宗教大法官”那一節,曆來有種種解釋,但這一節涉及的問題,對於人類、世界、社會秩序、暴力與奴役等等問題的探討,無疑帶著某種寓意的性質。我們習慣於對一個作傢描繪的內容作齣判斷,陀思妥耶夫斯基卻總想留下一點讓人遐想的餘地,包括俄國評論傢定義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復調結構”,正是這種特殊風格的錶現。
獨特創新的小說藝術小說藝術的經典樣式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十九世紀的三百餘年時間裏,經過從塞萬提斯、拉伯雷到司湯達、巴爾紮剋、狄更斯、托爾斯泰等一大批作傢的創新,已經到瞭相當完美的境地。陀思妥耶夫斯基卻使小說的內涵層次有瞭更飽滿的展現,並在經典的小說樣式中添加瞭新的元素,所謂“復調”現象。
曆來小說理論的著眼點,或在小說體裁的限定,如長篇、中篇、短篇;記事體、傳記體、虛構體、書信體,或人物小說、事件小說、傢庭小說、社會小說、曆史小說、哲理小說、抒情小說、紀實小說等;或在構成小說的要素,如:情節、人物、場景、語言、風格、主題等。小說的要素是小說存在的形式,是小說之所以為小說的理由,是小說區彆於其他文學體裁的依據。但小說的價值還取決於它的內涵層次,不同類型的小說有不同的內涵。陀氏的小說卻通常能提供更加飽滿的閱讀層次。不同的讀者,在陀氏作品裏可以找到不盡相同的內涵。這種見仁見智的現象,雖然在其他大作傢那裏也不乏錶現,但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絕對是一種特色。
小說的內涵是分層次的。小說可以在故事情節層次上被閱讀,也稱作事件層次。這是可以用敘述梗概的方式來錶達的那一部分內容。一個年齡不小的小公務員傑武什金和一個苦命的、飽受淩辱的年輕姑娘杜勃羅謝洛娃相愛,而終因周圍世界中人、事和生計的迫促,隻得深受彆離之苦而抱憾終身的故事。主人公善良而軟弱、自尊而無奈、深情而無力的處境,社會與生活對小人物的重壓和摧殘,貧苦情侶在生活重擔下無齣路的狀態等等,這就是陀氏第一部小說《窮人》的故事情節層次。一個讀者,單讀這個感人而痛苦的愛情故事,也可以受到感動。再看另一所謂“偶閤傢庭”的故事。父子、兄弟五人間種種思想的、感情的、物欲的、精神的衝突,在衝突、矛盾,以緻仇視的過程中,引齣一起弑父的案件。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後的長篇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故事情節層次。這個事件對於讀者也一樣有它的吸引力,它顯示瞭一個傢庭悲劇,每個人物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行為的理由。讀者也看到瞭人性的罪惡與奸詐,情欲對人的毀滅力量。這樣的事件,在生活裏是可以得到印證的。許多小說在這個層次上就結束瞭。這類小說被稱作為情節小說,或者事件小說。但陀氏的小說通常還可以進入第二個層次的閱讀。
社會曆史的層次較之情節和故事要更進一步,因為它著眼在與故事相關的社會、政治、曆史的主題,也就是時代的層次。這些主題也許並不具有永恒共通的意義,但它們有著時代的迫切的內涵。不僅促使當代人思考,而且是長久的曆史鑒照。《窮人》在這個層次上錶達瞭社會的混亂和失衡。好人受苦,惡人當道;有活力的青春被毀滅,為非作歹者左右他人的命運,一個是非顛倒的社會,它的齣路在哪裏?誰的罪過?這是十九世紀俄羅斯社會的寫照。對於生活在這個社會裏的人們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所以它會引起彆林斯基等人的驚呼,但它也會引起後來某些社會階段裏人們的共鳴。在《卡拉馬佐夫兄弟》裏,處在這一個層次上的問題錶麵上並不十分顯著,但是作傢從六十年代初開始關注的“西歐道路與俄國方式”的社會變革觀,在這裏得到瞭綜閤性的錶述。作傢在一九六三年發錶的《鼕天記的夏天印象》裏尖銳批判的西方資産者的貪欲與自私、伴隨西方式自由與平等而來的罪惡,在《卡拉馬佐夫兄弟》裏以文學形象作瞭充分的展示。深植在人民土壤裏的宗教意識與文化知識載體的完美結閤,成瞭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目裏的“俄國方式”。這是《卡拉馬佐夫兄弟》這部作品中時代的層次,是當時整個俄國社會都以不同的方式關心著的社會曆史內涵。是當時俄國具有相當迫切性的主題。但這樣的母題,對於中國的讀者來說可能會因為文化宗教背景産生現實的距離,但對今天的俄國社會和文化來說,始終是一個十分引人關注而且一時難於解決的問題。“西歐道路與俄國方式”、“歐洲與亞洲”、“東方與西方”,這些思考從一九一七年以來俄國八十餘年曆史進程中,從來也不曾消停過。俄國方式的宗教影響依然是一種潛在的激流。
個彆的事物走嚮本質的共通,具體的形象趨於抽象的普遍。小說在經過瞭故事情節畫麵、社會曆史含義之後,最後的境界是永恒共通的哲理。它是無數具體故事情節和社會曆史圖像的普遍概括。它不會因事過境遷而失去活力,卻能把錶象指歸到本質。並不是所有的小說都具有這樣的品格,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的著眼點,往往正是在這人性共通的哲理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哲學有相當透徹的瞭解,這從他論述到的哲學傢的數量上可以證明,但他不是哲學傢,作為小說傢,他必然要透過人性來觀察現象的本質。他說過要“在人身上發現人”,所謂“窺視心靈的奧秘”。這是作傢最終的著眼點。如果說一部《窮人》,苦難的愛情是它的情節,善惡的失衡是它的現實,那麼主人公心理的變幻是它最終要探索的奧秘。就像《雙重人格》,情節是一個精神錯亂的小公務員的故事,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精神病人的感覺和體驗。所指社會現實是弱肉強食,強力和擴張對軟弱與安分的排擠,但作傢在永恒的人性層次上要說明的卻是善與惡原本就共存於一體,人性與生俱來有著“雙重”性,魔鬼與天使共居一處乃是人的天性,人性的復雜和變異都來源於此。當然,這一命題在這裏還隻是一個開篇,更深的探究還有待後來的幾部大作品,《罪與罰》中斯維德裏加依洛夫性格裏那種善與惡、崇高和卑鄙的難以想象的結閤,《鬼》裏斯塔夫羅金幻覺裏看到的那個可怕之至的“蜘蛛”,其實就是他內在本性裏惡的幻化。他那種對善惡界限雖然內心清楚,卻行為放浪,淫亂無恥、不斷作惡,兩種相互排斥的思想可以同時宣教,卻並不相信其中任何一種,“我……希望做好事,並從中感到愉快,同時我又希望乾壞事,並且也感到愉快”,終於在無法解決的矛盾裏以自殺瞭結生命。《卡拉馬佐夫兄弟》中伊萬與“鬼”談話,正是一個人身上善因與惡因的交鋒。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裏這類題目有許多,例如“人的社會性與生物性”、“人的非邏輯行為”、“潛在意識與外部行為”、“直覺現象”、“偶然與必然”、“理智與感情”、“誘惑與理陛”、“靈與肉”、“真性情與無個性”等等。總之,他善於把真正人性麵上那一層遮掩物毫不顧惜地揭開,示世人以人類本性的真相。所以永恒共通的層次是陀氏作品中最值得關注的部分。在這個層次上來讀小說,可能具體的情節故事和社會曆史畫麵反倒顯得不那麼重要,因為這時作傢探討的是在抽象共通層麵上的題目,所謂“義主文外”,“秘響旁通”的部分。它們超脫瞭具體的圖像和事件,進入共通的境界,把人身上最最隱秘的部分呈現在讀者的麵前。涉及永恒哲理的層次有許多,人性的奧秘是重要方麵,當然也有超齣人性範疇的命題,如“真實與假象”、“宗教與道義”、“教條式與創造性”、“生命的本質”等等。這些題目的産生,當然並非完全抽象的永恒,而有陀氏自身的曆史限定性,但他所提供的思考角度,至今仍不乏現實意義,所以對陀氏作品的不同層次的內涵,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因為它們都包含著作傢十分獨特的發現。
二十世紀現代主義文學興起,雖然在最初顛覆傳統的時刻,也有一些流派宣告過要把陀思妥耶夫斯基扔進大海,但隨著現代主義文學的深入發展,許多現代主義的代錶人物,卻開始謬托師承,把陀思妥耶夫斯基奉為現代主義的偶像。這是很值得思索的現象。
其實陀思妥耶夫斯基與現代主義雖說也可以強調某些傳承關係,但陀氏終究還是經典小說的代錶。不過他小說裏的創新,的確有十分獨特的個性。十九世紀俄羅斯的小說是以它的思考深度、現實訴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白癡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白癡》係19世紀俄國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說描寫19世紀60年代齣身貴族的絕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躪,後托茨基願齣一大筆錢把她嫁給卑鄙無恥的加尼亞。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會上,被人們視為白癡的年輕公爵梅詩金突然齣現,願無條件娶娜斯塔霞為妻,這使她深受感動。在與公爵即將舉行婚禮的那天,娜斯塔霞盡管深愛著公爵,但還是跟花花公子羅果仁跑瞭,最後遭羅果仁殺害。小說對農奴製改革後俄國上層社會作瞭廣泛的描繪,涉及復雜的心理和道德問題。善良、寬容的梅詩金公爵無力對周圍的人施加影響,也不能為他們造福,這個堂吉訶德式的人物的徒勞努力,錶明作者企圖以信仰和愛來拯救世界的幻想的破滅。
評分
☆☆☆☆☆
陀翁文集,差一本死屋手記
評分
☆☆☆☆☆
小說描寫19世紀60年代齣身貴族的絕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躪,後托茨基願齣一大筆錢把她嫁給卑鄙無恥的加尼亞。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會上,被人們視為白癡的年輕公爵梅詩金突然齣現,願無條件娶娜斯塔霞為妻,這使她深受感動。在與公爵即將舉行婚禮的那天,娜斯塔霞盡管深愛著公爵,但還是跟花花公子羅果仁跑瞭,最後遭羅果仁殺害。小說對農奴製改革後俄國上層社會作瞭廣泛的描繪,涉及復雜的心理和道德問題。善良、寬容的梅詩金公爵無力對周圍的人施加影響,也不能為他們造福,這個堂吉訶德式的人物的徒勞努力,錶明作者企圖以信仰和愛來拯救世界的幻想的破滅。
評分
☆☆☆☆☆
《罪與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深刻富於現實意義的作品。他以犀利的筆觸無情地剖析那個時代俄國的社會現實,深入地觸及社會底層的各個角落,令人窒息地感到,走投無路就是小說的主鏇律。種種社會原因把窮苦無告的人們逼到左右為難、進退維榖的睏境。
評分
☆☆☆☆☆
上海譯文版的世界名著也不錯,以前買瞭好多。
評分
☆☆☆☆☆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傢。《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白癡》是他的重作品。無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白癡》的讀者還是觀眾乃至讀者兼觀眾,看到女主人公娜斯塔霞·菲立波夫娜將十萬盧布一捆鈔票扔進壁爐付之一炬,恐怕任誰的心靈都會經受一次強烈的衝擊。這一堆燒錢的烈火,象徵著陀氏創作的一個高峰,它不僅在星光燦爛的十九世紀俄國文壇,而且在整個世界文學寶庫中也當之無愧地堪稱經典
評分
☆☆☆☆☆
618太劃算瞭,根本忍不住各種擼書,n
評分
☆☆☆☆☆
京東這次活動太給力瞭!摺上二摺,終於又有618的感覺瞭!
評分
☆☆☆☆☆
趁著京東活動,一次買瞭很多書,比在書店買劃算太多,希望自己以後多看看書,從手機中解脫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