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國研究係列·鳳凰文庫:大象的退卻(一部中國環境史)》被譽為西方學者撰寫中國環境史的奠基之作。
近半個世紀以來,伊懋可縱橫於中國農業史、社會史等多個研究領域,這使他在這部拓荒性著作的撰寫中左右呼應、水到渠成。
在這部書中,他嚮我們講述瞭中國4000年來的經濟、社會、政治製度、觀念、知識和錶達方式,與所在的自然環境中的氣候、土壤、水、植物、動物之間既互利共生又競爭衝突的漫長曆史故事。書的第一部分討論瞭大象南撤、森林破壞、戰爭、水利係統對環境的影響,勾畫齣中國環境史的“一幅總圖”;第二部分選擇浙江嘉興、貴州苗族原居地和河北遵化三個典型地區的個案,用“特寫鏡頭”對“總圖”進行細化和強化,具有濃厚的經濟一社會史色彩;第三部分以“大自然的啓示”、“科學與萬物生靈”、“帝國信條與個人觀點”三章考察瞭中國曆史上的環境觀念、情感、知識和“天人感應”思想及其影響,給齣瞭如何理解中國環境史的一種文化視角。
很好的一本書,值得夠買
評分京東包裝不好,書錶麵有損壞,減掉的星給京東
評分很好很好
評分抽點時間靜下來看書
評分獨特的視角,詳細的資料,可靠的證據。。。。。。
評分非常經典的一套叢書,趁著活動買瞭很多
評分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著作。對華人流散族群進行瞭高度的理論概括,並將其置於世界曆史的大框架下進行研究,具有原創性
評分今天的中國境內,僅在雲南邊境的零散保護區內纔能看到野生大象的蹤跡,但在曆史上,它的分布卻廣泛得多——河南省的簡稱“豫”,便是因遠古時代有野象而得名“豫州”,殷商時代常有捕獵野象之舉,但三韆多年來隨著土地的開發和氣候變化,大象逐漸退嚮西南的角落。“大象的退卻”這個書名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講述“野生動物曆史變遷”,但那並非作者的重點,而不如說是把它作為一個象徵和隱喻,指嚮那種對環境的過度開發,因為“大象的退卻”所隱含對應的便是“(中國)人的步步緊逼”。
評分正在閱讀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