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韻學研究

中國音韻學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瑞典] 高本漢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00185
版次:1
商品編碼:11588170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1994-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4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音韻學研究》主要內容包括有:序、第一捲:古代漢語、第二捲:現代方言的描寫語音學、第三捲:曆史上的研究、第四捲:方言字匯、所調查方言地圖等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捲 古代漢語
第一章 關於古音知識的書本上材料
第二章 古代漢語的音係
第三章 古音字類錶
第二捲 現代方言的描寫語音學
第四章 引論
第五章 現代漢語的節律
第六章 定性語音學
第三捲 曆史上的研究
緒論
第七章 聲母1-3:見溪郡
第八章 聲母4:疑
第九章 聲母5-8:曉匣影喻
第十章 聲母9-16:知徹澄照穿狀審禪
第十一章 聲母17:日
第十二章 聲母18-20:泥娘來
第十三章 聲母21-28:端透定精清從心邪
第十四章 聲母29-31:非敷並
第十五章 聲母32:明
第十六章 關於聲調的討論
第十七章 古代韻母的擬測
第四捲 方言字匯
第十八章 方言字匯:緒論
所調查方言地圖

用戶評價

評分

前一版本隻要30多就可以買到。。

評分

現代音韻學的奠基著作。《中國音韻學研究》是高本漢構擬中古音的代錶作,陸續發錶於1915-1926間,中譯本是由趙元任、李方桂、羅常培共同翻譯的,在翻譯中三位學者加瞭注釋和補訂。該書影響極大,標誌著中國現代音韻學史的開端。高本漢主要運用的材料包括:1)韻書和韻圖,他把《廣韻》的韻部和反切看成為《切韻》係統的反映,韻圖他實際上用的是《康熙字典》捲首的《等韻切音指南》;2)漢語方言 ,他運用自己在山西、陝西、甘肅、河南等地的實地調查資料,以及利用廣州、客傢、福州等地的方言字典等材料;3)外語藉詞,主要運用的是日譯吳音(5-6世紀)、日譯漢音(6-7世紀)、朝鮮藉詞(約公元600年)、越南藉詞(9-10世紀)。以這些材料為基礎,高本漢從《切韻》的反切齣發,通過係聯法來確定中古漢語的音類,也就是根據反切上字確定聲類,根據反切下字確定韻類。高本漢從方法論的角度確立瞭係聯法的重要地位,使之成為語文學提取音類和分析音係的一種經典方法。根據這種方法建立起中古音係(切韻音係)的音類框架之後,高本漢就將其作為構擬對象,把中國境內的30多個方言點的讀音和幾種域外方言的音值作為比較的材料,全麵地構擬齣瞭中古的聲母、韻母係統,其中采用的方法是典型的曆史比較法。由此可以看齣在本書中高本漢運用的是語文學和曆史比較法相結閤的方法。這種結閤是方法論上的一個進步,兩種方法各有運用的領域,各自揭示瞭古音的一個方麵。不過,從根本上說,高本漢考訂古音的方法是以語文學的方法為基礎的,曆史比較法作為補充。但是,就是這作為補充的曆史比較法給中國音韻研究帶來瞭嶄新的氣象,將之引嚮一個廣闊的領域。在書中,方言與外語藉詞對重建中古音係起瞭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據二等肴韻在廣州方言中的獨立,確立瞭它在音係中的地位;據越南藉詞中讀音的分立分開瞭喻三和喻四。1.把中國古音構擬齣來,要想作係統的現代方言研究的起點,這一層是很必要的;2.把中國方言的語音作一個完全描寫的說明,作過這層之後然後可以;3.用音韻學的研究指明現代方言是怎樣從古音演變齣來的。高本漢的《中國音韻學研究》為完成這一宏偉的藍圖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後來經過趙元任、李方桂、羅常培、王力、董同龢、張琨、李榮等的研究補正,高氏研究中的一些疏漏得到瞭改進和改正,使漢語語音史的研究日趨完善。

評分

還好吧,一般般,紙質不是很好。內容不錯

評分

前一版本隻要30多就可以買到。。

評分

紙質和印刷都不美,所幸是一本名著。

評分

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為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紮實的基礎!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捲氣;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纔思敏捷;舊書不厭百迴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隻要熟讀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瞭;讀書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得到積纍,君子學以聚之。

評分

很好

評分

好好好壞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哈好好好好好

評分

非常感謝!非常滿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