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經濟學係列叢書·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增訂版)

當代經濟學係列叢書·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增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林毅夫,蔡昉,李周 著,陳昕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27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格緻齣版社 ,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543222748
版次:1
商品編碼:1156324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當代經濟學係列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9
字數:2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當代經濟學係列叢書·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增訂版)》共分10章,討論瞭趕超戰略與傳統經濟體製的形成,經濟績效與發展戰略,比較優勢戰略,經濟改革的曆程與成就,改革與發展中的問題和難點,經濟改革與持續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以及中國改革的道路與經驗。作者林毅夫、蔡昉、李周在目睹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一係列重要進展以及地區經濟和世界經濟中發生的諸多大事並參與中國經濟學界的爭論後,進行瞭修改和增刪,對書中的一些理論和政策問題作瞭更深入的闡述,從而使《當代經濟學係列叢書·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增訂版)》的理論更臻完善和具有針對性。

作者簡介

    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1994年創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並擔任主任一職。2008年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傢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成為擔此要職的發展中國傢第一人。2012年在世界銀行的任期屆滿,返迴北大,繼續教學研究工作。  林毅夫現任全國人大代錶、全國工商業聯閤會副主席,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在國內外多個有關發展政策、農業、減貧的委員會、領導小組兼職。林毅夫於1986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榮膺英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並獲得法國奧佛涅大學、美國福特漢姆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和香港科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蔡昉,1956年9月生於北京。先後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研究領域包括“三農”問題、就業與勞動力流動、經濟改革和發展、收入分配和貧睏等。著有《窮人的經濟學》和《科學發展觀與增長可持續性》,閤著《中國的奇跡》、《中國經濟》、《中國勞動力市場轉型與發育》,主編《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係列等。
  李周,1952年生於上海。1982年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1986年於該校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1993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目錄

1 緒論
1.1 改革以來的增長與下個世紀的展望
1.2 長期增長所麵臨的政策障礙
1.3 本書所要迴答的幾個問題

2 趕超戰略與傳統經濟體製的形成
2.1 邏輯起點:重工業優先增長目標
2.2 重工業的基本特徵與中國經濟現實
2.3 推行趕超戰略的宏觀政策環境
2.4 資源的計劃配置製度
2.5 以國有化和人民公社化為特徵的微觀經營機製
2.6 三位一體的傳統經濟體製:國際比較

3 經濟績效與發展戰略
3.1 改革以前的經濟增長
3.2 傳統戰略下的畸形結構
3.3 缺乏激勵和效率低下
3.4 步履艱難的趕超:國際透視

4 比較優勢戰略
4.1 對“東亞奇跡”的不同解釋
4.2 可供替代的發展戰略
4.3 比較優勢戰略與資源稟賦結構的提升
4.4 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4.5 比較優勢戰略與金融危機

5 經濟改革的曆程
5.1 1979年前後改革的不同點
5.2 微觀經營機製的改革
5.3 資源計劃配置製度的改革
5.4 宏觀政策環境的改革
5.5 “摸著石頭過河”的經濟邏輯

6 經濟改革的成就
6.1 經濟激勵和經濟效率的改進
6.2 産業結構扭麯得以矯正
6.3 關鍵在於發揮比較優勢

7 改革與發展中的問題和難點
7.1 改革和發展的周期性
7.2 尋租活動與腐敗現象
7.3 國有企業改革的難點
7.4 呆賬、壞賬與金融體製弊端
7.5 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加重
7.6 糧食供給潛力問題

8 經濟改革與持續發展的內外部環境
8.1 國有企業改革與經濟體製的整體配套性
8.2 深化改革與防範金融危機
8.3 發揮比較優勢,實現經濟持續增長

9 中國改革的道路與經驗
9.1 改革的起步環節和推進部門
9.2 經濟改革的方式及其特徵
9.3 中國改革道路的普遍意義
10 總結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當代經濟學係列叢書·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增訂版)》:
  第一個要迴答的問題是,為什麼在改革以前中國經濟發展緩慢,而改革之後得到迅速發展。加快經濟發展,趕超發達經濟,是中國近代曆史上許多仁人誌士的“強國夢”。可是事與願違,近代以來中國與世界發達經濟的發展差距愈拉愈大。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産黨更是明確樹立瞭趕超西方發達經濟的發展目標,並為此而建立瞭一係列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動員能力的政策和製度。然而,到70年代末為止的30年中,經濟發展仍然沒有達到預想的目標,人民生活水平停留在溫飽綫上,改善甚微,到70年代末,全國仍有大約2億農民食不果腹。中國從70年代末開始瞭經濟改革,逐漸放棄瞭高度控製資源價格、按計劃配置資源和剝奪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傳統經濟體製,市場機製開始在資源配置方麵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民經濟不僅以中國曆史上空前的速度增長,而且在世界總的發展格局中也屬一枝獨秀。無疑,改革是産生這種戲劇性變化的催化劑。因此,總結改革的經驗,通過縱嚮的曆史比較說明改革前中國經濟發展緩慢,而改革後經濟得以快速增長的原因之所在,是本書的首要任務。
  第二個要迴答的問題是,為什麼中國改革的某些方麵進展遲緩,甚至在過程中會齣現上節中所概述的一係列問題。中國迄今為止的經濟改革與發展並非盡善盡美、毫無跌宕。事實上,在深化改革和加快發展的進程中,始終伴隨著以瓶頸對速度的製約、通貨膨脹壓力、腐敗現象滋生和體製周期復歸為內容的所謂“活一亂”循環。如果不能消除這種“活一亂”循環産生的根源,甚至使之成為一種非收斂型的周期現象,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就會遇到極大的障礙,下個世紀重新崛起的理想宏圖可能會功虧一簣。因此,探討改革和發展中這種周期現象産生的原因,以及剋服的途徑,是本書不能迴避的問題。
  第三個要迴答的問題是,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勢頭能否得以持續。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在過去的20年裏取得瞭無可爭辯的成功,但是,與已確立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目標模式相比,中國的改革遠遠沒有大功告成,而要實現經濟增長的潛力,占據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的前列,更是任重道遠。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繼續保持改革與發展的勢頭。然而,中國的改革和發展仍麵臨著諸多重大難點和障礙,如果不能剋服這些難點和逾越這些障礙,改革與發展的勢頭就不能持續。因此,探討中國經濟改革的邏輯方嚮,依循這種邏輯找齣剋服上述改革難點的正確途徑,歸根結底是本書最為重要的使命。
  第四個要迴答的問題是,為什麼中國的改革取得瞭巨大的成功,而前蘇聯和東歐國傢的改革卻步履維艱。前蘇聯和東歐都曾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與中國一樣,經曆瞭經濟增長緩慢的前改革時期,嘗盡瞭傳統經濟體製效率低下、激勵不足的苦頭。這也是它們紛紛進行改革的原因。然而,改革的效果卻大不相同。中國在改革的進程中不斷嚮市場經濟體製趨近,不斷化解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剋服瓶頸製約,消除政治風波的衝擊,實現瞭持續高速的經濟增長。而前蘇聯和東歐國傢從改革伊始就宣稱建立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傢,迄今為止卻並沒有建立起更有效率的新體製,經濟增長速度上不去,麵臨著更為嚴重的通貨膨脹、失業和政治上的不穩定。既然改革效果截然不同的對比雙方,在改革起點和目標模式上沒有根本的差彆,則可能的判斷就是,這種不同的改革效果産生於改革方式的相異性。因此,總結中國經濟改革的經驗,揭示其普遍意義,是本書的重要任務之一。
  ……
當代經濟學係列叢書·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增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當代經濟學係列叢書·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增訂版)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當代經濟學係列叢書·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增訂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當代經濟學係列叢書·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增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相當好的一本書!!!!

評分

評分

評分

書不錯,內容翔實,價格優勢,送貨及時。

評分

評分

挺好的值得買。。。。。。。

評分

專業知識的書,研究性學習

評分

不錯

評分

林毅夫可是TG的高級幕僚,必須看呀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當代經濟學係列叢書·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增訂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