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成長是快樂的,它應當有讓孩子欲罷不能的力量。
天賦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應有權從中汲取一生的能量
雖然傢長和學校都願意竭力開發孩子的能力,但我們的學校和教育體係卻仍局限於傳授知識和取得優異的成績。因此,雖然我們培養瞭大量優秀的學生,卻很少有人在此後的職業生涯中真正取得卓越的成就。我們的教育體係浪費瞭太多的天賦,也埋沒瞭太多真正的纔華。
天賦人人都有,父母能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就是支持孩子的自我發掘過程。本書認為,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教養的目的其實隻有一個,就是支持孩子,讓一切水到渠成,孩子多方麵的能力就會自然綻放。本書幫助父母認清哪些“限製”會扼殺孩子的天賦,哪些“引導”會激發孩子的天賦。
格拉德·許特(Gerald Hüther)
生於1951年,哥廷根大學精神病科神經生物學教授,著作頗豐,主要著有《人腦使用說明》和《我們是什麼,我們能做什麼》。
尤裏·豪澤(Uli Hauser)
1962年齣生於萊茵河下遊的奧索伊,六名兄弟姐妹中的長子,一直積極從事兒童和青少年教育工作。齣版多本著作,如《傢長需要適可而止》,同時,他已在《明星》(Stern)周刊擔任記者二十餘年,曾獲特奧德沃爾夫報導奬(Theodor-Wolff-Preis)。
如果人們可以單純地活著,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每個人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切順其自然?早晨起床,打開窗戶,呼吸新鮮的空氣,讓自己快樂?單純為活著而快樂,為存在於這個世界而快樂,為擁有朋友、父母和傢人而快樂?
如果我們能記起第一次睜眼觀察這個世界的那一刻,又會是怎樣的感覺?那時,我們定定地看著母親的眼睛、父親的眼睛,在他們的懷裏我們感到多麼舒適,我們笑著,嘟囔著,任由口水掛在嘴角。那時,我們對自己的不完美是多麼無所謂。為瞭能再一次體驗從黑暗中突然被推入光明,進入一場被稱為生活的奇妙冒險的感覺,我們會願意付齣怎樣的代價?一切都是那樣的宏偉,那樣的新鮮,似乎根本不存在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單純的存在就已奇妙無比。沒有什麼雄心壯誌,我們需要的隻是呼吸、吃飯、喝水、睡覺。纍瞭,我們就睡;傷心瞭,我們就哭。隻要有人用笑臉看著我們,我們就會高興。
我們也曾是孩子,那麼,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能讓我們收獲什麼?那時,激動人心的事總是一件接一件,我們總是因為驚訝而久久不能平靜,晚上興奮得睡不著覺,同時也會被所有蜂擁而至的新鮮事弄得疲憊不堪。新的聲音、氣味,所有能感覺到的東西都讓我們著迷。我們幻想,我們發現,我們在玩樂中學會生活。我們是國王,而不是奴僕。我們夢想著月亮上的生活,就那樣度過瞭一個個春鞦。那時,其他人似乎也隻把我們當成夢想傢,他們會說:嘿,小調皮!
這一切是多麼單純啊!而自那以後,生活變得多麼艱難。無憂無慮的輕快飛走瞭,一切都變得如此睏難。那時的熱情變成瞭什麼?靈感變成瞭什麼?那時對我們而言,每一秒都是新的時刻,每分鍾都會齣現激動人心的事,而我們對事物的看法也在不斷更新。
現在,我們已長大成人,童真不見瞭,我們也早已不再大驚小怪。責任、義務和習慣淹沒瞭過去的一切。單純變得復雜,悠長變得倉促,宏偉變得渺小。我們不再掌握時間,時間主宰瞭我們。我們像是上瞭發條,終日忙碌。我們疲憊不堪,感覺像被榨乾瞭精力,卻仍無法滿足外界的期待。工作的節奏主宰瞭日常生活,它決定瞭我們的社會關係、傢庭關係和我們的思維模式。我們每天都能感覺到科技的進步、社會的變化,生活的快節奏越來越無情地把我們甩在瞭後麵。生活成瞭壓力測試,我們必須講究效率,必須完美、不斷優化。所有事情都必須有意義、有目的,我們的存在就是一種測試。我們評價他人,也被彆人評價,生活的各個方麵都充斥著競爭,甚至選擇伴侶,選擇孩子的齣生日期也不再單純。工作中,休閑時,到處都存在著競爭。我們互相關聯,彼此熟識,我們的頭腦中裝滿瞭各種信息,但我們從不費心進行整理。我們對一切都有意見,卻沒有時間做任何事。想想吧,未來的我們會是一副什麼模樣,而過去的我們又曾是怎樣的存在?我們匆匆地走過人生,卻忘瞭生活;我們心甘情願地屈服於各種束縛,毫不質疑;我們把自己投進瞭一個以三個詞為主導的體係:我、一切、馬上,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三位一體。
我們處理和其他人的關係,但我們自己的生活呢?我們是誰,我們想要什麼?你是否經常問自己,你為什麼會變成現在的你?誰對你的影響最大,哪些經曆曾給你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現在的你是你“想要”成為的自己,還是你“應該”成為的自己?迴憶一下,選擇方嚮,決定發展道路的是否是你自己?而你為瞭獲得成功所經曆的那些磨難,又是否是你自己的意願?或者你寜願選擇另一條路,也許會繞一些彎,卻能收獲更多的旅途風景,增長新的經驗?那樣,或許你就會掌握新的能力。在不同的情況下你或許能發揮不同的天賦。
現在我們已經很難辨彆小時候的你曾有過怎樣的天賦。你的夢想是什麼,你喜歡什麼,什麼事情能給你動力,你的纔能可以做到什麼。你是否想過,你的哪些纔能一直遭到忽視,甚至今天也未在你的生活中發揮一點作用?你又是否知道,你的孩子身上有哪些纔能未得到重視?他們擅長什麼,又不擅長什麼?
讓我們問問自己:天賦,這種獨特的纔能到底是什麼?它是如何産生的?它是天生的嗎?我們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否擁有其他孩子所不具備的纔能呢?如果沒有人發現孩子的天賦,沒有人在意他們是否能真正發揮這種天賦,孩子的纔能又會怎樣發展?不幸的是,如果沒有人來喚醒、強化和鼓勵這種天賦,它們就會枯萎。
這多麼令人遺憾。如果我們不能見證那些偉大天纔的誕生和成長,這個世界將會多麼可悲。曆史上那些曾齣現過的英雄,我們為他們的天賦沒有遭到埋沒而慶幸不已。阿姆斯特朗和卓彆林,達利和迪士尼,莫紮特和瓦格納。他們的創作影響瞭每一代人,他們是在為整個人類創作。但他們也隻是聽從瞭內心的聲音,並且沒有人能在事後說齣他們是何時第一次確切聽到瞭這樣的聲音,又是發生瞭什麼纔讓他們識彆齣這聲音,進而聞名於世。如果愛因斯坦的父母糾正瞭這個靦腆孩子的夢想,如果他們阻止他數小時地埋頭用紙牌搭建房子,結果會是怎樣?如果愛因斯坦的老師不允許他在課堂上一連數小時追究一個問題的答案,以不可想象的專注研究一個課題,又會怎樣?這位舉世聞名的思想傢後來對自己的成功所做的自白又是多麼令人震驚。這位總是穿著寬鬆大衣的偉人說,他並沒有過人的纔華,他隻是有著“狂熱的好奇心”。
這是多麼奇妙。但我們如何纔能判斷,一個孩子潛藏著怎樣的獨特纔華和天賦呢?天賦並不意味著很快就能做齣獨特的成就或錶現齣驚人的纔能。天賦首先隻是一種可能,擁有某種天賦的孩子今後可能會獲得一種獨特的纔能,並實現某種成就,而這種纔能和成就將明顯不同於其他人在這個領域可能獲得的纔能和成就。
有一種專傢,即所謂的星探,認為自己能發現一個孩子是否擁有某種獨特的潛力。競技體育領域存在許多這樣的星探,他們很早就開始關注孩子,觀察他們的運動能力,評估他們的意誌,給齣評判結果。這些星探或許是想評估一個孩子是否擁有良好的體質條件,能否在未來展現最佳的競技能力,但想想看,舉世聞名的足球運動員裏奧內爾·梅西的體格就相對小巧,這便足以說明這種預測是多麼不可靠。
發現一種天賦並沒有那麼容易,尤其當涉及音樂、藝術或智力等纔能的早期鑒定時,情況就更復雜瞭。為此,你需要更加嚴格地觀察。比如,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傢之一,愛迪生曾一直是班上成績最差的學生;馬塞爾·普魯斯特的作文會讓老師抓狂;畢加索從來都記不住字母的順序;賈科莫·普契尼總是通不過考試;而保羅·塞尚甚至被藝術學校拒之門外。
要想識彆孩子身上潛藏的政治和經濟天賦也並不容易。同樣,你也無法確知他們是否會成長為能贏得我們所有人尊重的偉大人物,成為奉獻和人性的代名詞。誰能想到,一名普通的小學童納爾遜·曼德拉會成為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甚至可以與聖雄甘地相提並論?而甘地甚至還將他的學習生涯稱為“我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光”。人們又是否能想到,一個貧窮的阿爾巴尼亞鄉村女孩會以特蕾莎修女的身份成為受難者的救世主?或者誰能想到小胖子會成為偉大的丘吉爾?這些人真切地證明瞭,任何事都有可能。他們都是無法被超越的天纔,就像貝多芬之於音樂,以及亨利·福特之於現代企業。如果我們能相信傳記故事的話,小亨利早在七歲時就能把手錶完全拆開再組裝迴去。他一心沉浸在修理、鑽研和製造中,後來他的車庫裏就齣現瞭一颱裝有發動機的四輪機器:一輛汽車。
那麼,何時纔能看齣某個人是否會在未來取得不同尋常的成就或登上重要的位置呢?如果我們進行更加仔細的觀察,就會發現一個嚴肅的事實:這些人小時候,在上幼兒園、中小學甚至大學(如果他們上瞭大學的話)時都沒有齣色的成績;相反,其中的大部分人還以在幼兒園、中小學和職業培訓時的失敗而聞名。挪威作麯傢愛德華·格裏格(Edvard Grieg)說,中小學“隻發展瞭我身上的缺點,對優點卻不聞不問。”天纔大部分是受挫的退學者、消極的大學生、怪癖者、思維方式與常人格格不入的常規打破者。他們在學校裏沒有特彆優秀的成績,也沒有突齣的職業成就或者傑齣的考試能力。許多今天豐富瞭我們生活的人在童年時卻過得並不輕鬆。約翰·列儂被趕齣瞭幼兒園,而伍迪·艾倫在學校也麻煩不斷,因為他什麼都關注,就是不聽老師講課的內容。
今天,我們為他們非凡的纔能而震驚,但他們之所以那樣做,隻是因為那些事對他們來說很重要,而不是因為他們有所期待。達利整天都在畫畫,而畢加索則拒絕學習算術。他們繪畫、鑽研、幻想。這一切是如此堅定、嫻熟而又成功,是他們的父母、教育者、老師、培訓者和講師所完全沒有想到的。他們個性鮮明、堅忍不拔、富有創意,並且堅持己見。他們可以不斷提問,直到找到滿意的答案。他們隻是他們自己,滿足他們自己的需求。他們並不需要為此進行僞裝。
自我意識和個性在學校並不受到歡迎。老師的任務隻有一個:在某個時段評估學生的成績,和其他人進行比較,頒發成績單,計算平均成績。為瞭提高平均分,學生就得努力補習拉低平均分的枯燥課業。因此就有瞭法語傢教,來幫助學生把成績從“不及格”提高到“及格”,卻不需要英語傢教來幫學生把成績從“良好”提高到“優秀”。這是一個荒唐的體係,隻會讓人把大量時間浪費在他們不想學習的內容上,而不是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真正想學的東西上。在學校這個體係中,最終的目標隻有一個:得到“還算過得去”的平均分。如果有人認為生活就是為瞭追求更高的分數,那他很快就會發現,他的生活更可能傾嚮於平庸。或許啓濛時代的天纔學者和諷刺作傢格奧爾格·剋裏斯托夫·利希滕貝格(“任何他人犯下的錯誤都顯得無比愚蠢”)關於學校的看法是對的:“我擔心,我們過於謹慎的教育隻會培養齣弱小的人格。”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們的教育體係一直未能真正發揮作用。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確立瞭一條什麼時候該學習什麼內容的規則,隻要正確應對就能拿到證書。如果一個人不能獲得最好的成績,他就隻能當汽車修理工或水管工人;誰要是想成為醫生,就得埋頭苦讀。沒人願意花時間去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發掘他們的潛能。例如,幾年前,一些具有基因缺陷(21三體綜閤徵)的孩子還被認為是不可教育的。而現在,第一批這樣的孩子已成功地從中學畢業,並開始瞭大學的學習。他們的基因缺陷仍然存在,但他們有幸遇到瞭那些不相信他們隻能一事無成的老師。這些老師尊重他們,接受他們的特殊性,不害怕與他們接觸。他們明白這些孩子非常敏感,但仍在近乎絕望的情況下給予鼓勵,並為這些孩子單純愉快的存在而振奮鼓舞。因此,之前似乎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突然變成瞭可能。
但一般來說,我們的學校還是很少關注對孩子潛能的開發。整個教育體係的負責人並不關心仍然有許多兒童和青少年被當成無能的失敗者。對這些負責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結果。生産纔是硬道理,它引領著時代的進步。每個教育體係都能接受一定量的失敗者,但隻要能産齣足量的精英學生,在經濟、科技和政治領域占據重要的地位就可以瞭。
直到現在,這還是我們國傢大部分教育者的想法。因此,我們的教育體係也就隻能維持原樣。和過去一樣,高分和天賦總是被混為一談,共情能力和傾聽的藝術則完全沒有體現在成績單和排名中。誰要是想在德國成為一名醫生,他的數學能力就必須優於共情能力。
這些思想已經陳舊不堪,今天我們不能再這樣放任自流。我們的學校是昨日的學校,我們陳舊的教育體係和擇纔標準已無法應對新的挑戰。
我們越來越頻繁地發現,所謂的“高分者”最終卻是失敗者。那些墨守成規的學生有著令人目眩的畢業成績和無可挑剔的文憑證書。他們能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每一場考試,他們的人生一路暢通,而且這條道路還在引領他們繼續嚮上,很快他們就將在頂峰獨領風騷。但也有很多人在麵對職業生涯的挑戰時悲慘地失敗瞭。這些被精心教育長大、有著得天獨厚優勢的精英,人們口中百裏挑一的人纔,突然無法再適應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期望落空瞭。
為什麼他們會越來越無法適應且戰勝職業生涯中的挑戰?他們雖然學會瞭如何在短時間內有效地掌握學校希望他們掌握的知識,卻沒有學會如何應對復雜的問題,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掌控風險。他們一直處在成功的蜜罐中,無須對自己提齣疑問,他們從來沒有經曆過失敗,因此也不知道如何應對挫摺。他們沒有學會如何在團隊中工作,也不懂得激勵自己的同事。他們能很好地適應有明確指示該做什麼的體係,卻無法即興發揮,融入其中。他們缺乏真正發揮天賦所需要的激情,也無法下定決心,固執地走一條新路,尋找新的解決方法。他們不再是頂尖的人纔,而成瞭隻懂得完成任務的工具。
今天的社會並不需要這樣的人,同樣也不需要隻關注自我的人。極端自私者的時代已成瞭過去。在越來越復雜的世界中,人們所要做的不再是扮演一個角色,而是成為自己。我們應該認識自己的能力,學會與他人建立聯係,而不再疏離逃避;我們需要深入人際交往,尋求交流,學會昂首挺胸,戰勝陰影,而不是卑躬屈膝;我們要學會敞開心扉,開懷接受新的方法,不斷整閤各類信息,而不再隻是緊鎖心門。和20世紀相比,今天的社會越來越看重自我意識和創新精神,以及打破常規的思維模式和社交能力。而這些,全都無法通過潛心苦學獲得,也不能用分數來衡量。我們的中小學和高校顯然還沒有準備好培養學生的這種特殊能力。
跨國大公司的人事經理似乎是最先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在選擇來自大學和專科學校的應聘者時,文憑和成績不再是唯一的考量標準。雖然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選擇來自哈佛、牛津或劍橋大學的最佳畢業生,但在入職前,他們會先將這些應聘者送去某個公立學校任教一年,而且通常是比較貧睏的地區。在那裏,這些精英畢業生將有機會執教一個班級,但那不是普通的班級,而是一個幾乎沒有老師敢代課的班級。這個教室裏的孩子通常都有著比學習更需要擔心的煩惱。他們無法與自己和睦相處,無法應對父母,但內心深處,隻要他們確認有人真正在乎自己,他們也準備著接受鼓舞這些已經習慣瞭成功和驕傲的“青年領袖”將在這些學校裏學會生活。精英畢業生的工作是幫助這些對學習喪失興趣的兒童和青少年找到新的願景。他們需要組建一個團隊,激勵孩子們的勇氣,喚起孩子們行動的需求,就算不斷失敗也不放棄。這個項目的名字是“以教為先”,它最重要的目的是經驗,而不是分數。
同樣,為資優的新生代力量設立的“德國奬學金”機構也逐漸發現,突齣的學習成績並不等同於科學和技術上的頂尖錶現。因此,機構人員開始將奬學金授予那些分數中等,但在“青少年科研”等比賽中獲過奬的學生。人們已經發現,這些熱心的小發明傢和思考者顯然比那些追求最佳成績的學生發展得更好。此外,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傢開始關注應聘者的社交能力。
然而,對學校來說,問題依然存在,而且還齣現瞭此前從未遇到過的問題。我們的教育體係不僅給“天資不佳”的人的機會越來越少,而且在教育那些我們認為“天資聰穎”的人時也齣現瞭越來越嚴重的問題。教育體係不僅在“底端”失敗瞭,在“頂端”也沒能培養齣今天的社會真正需要的人纔。一些教育專傢發現瞭這個問題,一些工商界的領導人對此錶示擔憂,還有越來越多的政治傢也意識到瞭這個難題。但他們沒有係統地規劃過應該如何改革這個體係。我們的教育體係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漫長的曆史中纔逐漸成形,並且已經擁有一整套規章製度和管理規定,要改變這樣一個機構並不容易。憤怒的抨擊毫無用處,更好的辦法是提齣問題,提齣正確的問題,並且不滿足於敷衍的答案。而首先,我們就得對現在普遍認可的一種觀念,一種固執地存在於我們腦中的偏見進行探究:所有人都認為,兒童和青少年的“天賦”確實存在差異,有人天賦高, 成長的密碼:如何探索孩子的天賦 [Jedes Kind ist hoch begabt. Die angeborenen Talent]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成長的密碼:如何探索孩子的天賦 [Jedes Kind ist hoch begabt. Die angeborenen Talent]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成長的密碼:如何探索孩子的天賦 [Jedes Kind ist hoch begabt. Die angeborenen Talent]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原來這麼薄
評分京東商城京東快遞購物
評分買迴來看看,
評分很不錯 !!!~~~
評分非常愉快的一次購物,下次一定記得再來的
評分還沒開始看,慢慢學,一切為瞭孩子
評分書不錯,還沒有仔細讀,就是書很薄啊,30元有點貴,還好打摺
評分好
評分能看,學習瞭
成長的密碼:如何探索孩子的天賦 [Jedes Kind ist hoch begabt. Die angeborenen Talent]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