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记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ZUI GAO的“前四史”之一。作者陈寿曾任职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ZUI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ZUI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后,三书方合为一书。
陈寿字承祚,安汉人。少时好学,师事同郡谯周,在蜀汉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蜀灭,归魏,旋入晋,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晋灭吴后,陈寿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裴松之字世期,闻喜人。著名史学家,与裴骃、裴子野祖孙三代有史学三裴之称。为《三国志》作注,博采众书,注文字数几同于原书。
上三国志注表南朝宋·裴松之
三国志目录上
卷一 魏书 武帝纪第一
卷二 魏书 文帝纪第二
卷三 魏书 明帝纪第三
卷四 魏书 三少帝纪第四
齐王纪高贵乡公纪陈留王
卷五 魏书 后妃传第五
武宣卞皇后文昭甄皇后文德
郭皇后明悼毛皇后明元郭
皇后
卷六 魏书 董二袁刘传第六
董卓传袁绍传袁术传刘表传
卷七 魏书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吕布傅张邈传臧洪传
卷八 魏书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公孙瓒传陶谦传张杨传公孙
度传张燕传张绣传张鲁传
卷九 魏书 诸夏侯曹传第九
夏侯惇传夏庚渊传曹仁传曹
洪传曹休传曹真传曹爽传夏
庚尚传
卷十 魏书 苟或荀攸贾讯传第十
苟或传荀攸传贾诃传
卷十一 魏书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第十一
袁涣传张范传凉茂传国渊传
田畴传王修传邴原传管宁传
卷十二 魏书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第十二
崔琰传毛玢传徐弈传何夔传
邢颐传鲍勋传司马芝传
卷十三魏书 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
钟繇传华歆传王朗传
卷十四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
程昱传郭嘉传董昭传刘晔传
蒋济传刘放传
卷十五 魏书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
十五
刘馥传司马朗传梁习传张既
传温恢传贾逵传
卷十六 魏书 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
任峻传苏则传杜畿传郑浑传
仓慈传
卷十七 魏书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
这部《百衲本三国志》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尘封已久的宝库中,发现了一张古老而珍贵的地图。它指引着我,去探索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细节,去理解那些在宏大叙事下被忽略的个体命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地方风俗、军事制度、官僚体系的细致描写,这些都是构建历史真实感的基石,也是很多通俗读物所难以触及的。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亮点,每一次阅读,都能对三国时期的社会面貌有更深入的理解。 让我惊喜的是,本书并非枯燥的史料堆砌。尽管它以“百衲”命名,暗示着拼凑与汇集,但其叙事流畅,逻辑清晰,读来并不费力。作者在引述史料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见解,使得全书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可读性。读完之后,你会发现,三国时期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丰富和复杂,也更加引人入胜。它让我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从表面的波诡云谲,深入到更深层次的社会变迁和人性展现。
评分作为一名三国历史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满足我求知欲的著作。《百衲本三国志》的出现,无疑是一份珍贵的馈赠。它打破了我对三国历史的一些固有印象,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 nuanced 的时代。书中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例如对某个小人物的短暂提及,或是对某个地方性事件的深入挖掘,都让我看到了作者在考证上的细致和耐心。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并非仅仅是罗列事实,而是试图去还原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它不仅仅是关于战争和权谋,更是关于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信仰、生活方式。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三国历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最近沉迷于一部名为《百衲本三国志》的著作,简直是相见恨晚。我一直对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充满好奇,但市面上流传的版本多如牛毛,光是《三国演义》就有无数个删节版、注解版,真正想追溯其根源,却又觉得隔了一层纱。而《百衲本三国志》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它并非以演义的笔触来描绘,而是更侧重于史料的搜集与梳理。我可以感受到作者(或者说是编纂者)在字里行间付出的巨大心血,仿佛是一位辛勤的织匠,将散落在各处的历史碎片,一针一线地缝缀起来,最终呈现出这样一幅完整而生动的历史画卷。 初读之下,便被其严谨的考证所折服。作者并未简单地堆砌史料,而是对不同记载进行辨析,对于存疑之处,也坦率地指出。这种对史实的尊重,让我仿佛穿越时空,直接站在历史的现场。书中对于人物的描写,也与我们熟悉的演义小说大相径庭。没有那么多戏剧性的夸张,更多的是基于史实的分析和推断,展现了人物更真实、更复杂的一面。例如,对曹操的评价,书中不再是简单的“奸雄”,而是多角度地展现了他的雄才大略,以及他身上的矛盾与挣扎。读起来,就好像在与历史人物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而非被动地接受某种预设的结论。
评分读《百衲本三国志》,就仿佛置身于一个由史实构建的巨大迷宫,而我,则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探险家,在其中寻找着真相的线索。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原生态”的三国世界。它没有刻意去迎合大众的阅读习惯,也没有将历史人物塑造成脸谱化的形象。相反,它用一种相对客观、冷静的笔调,呈现了那些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在这些事件背后,那些普通人、甚至被历史遗忘的角色的经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更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读”历史。它鼓励我独立思考,去质疑,去比较,去形成自己的判断。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去思考作者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资料整合在一起的,是如何从字缝里读出历史的温度的。这种阅读体验,是任何快餐式的历史读物都无法给予的。它让我明白,历史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定论,而是一个不断被解读、被重塑的动态过程。
评分《百衲本三国志》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未真正了解过的三国。书中对于史料的运用,精准而巧妙,既有大段引述,又有精辟的分析,让我能够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历史事件。 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因为其学术性的特点而显得枯燥乏味。相反,它以其独特的魅力,牢牢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个引人入胜的细节,或是某个出人意料的史料记载,而沉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历史的魅力,往往藏匿于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而《百衲本三国志》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带领我,去发现这些魅力的书。
评分《百衲本三国志》是记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作者陈寿曾任职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
评分已经出版《红楼梦探佚》(《石头记探佚》)《新评新校红楼梦》《被迷失的世界——红楼梦佚话》《独上红楼》《红楼梦诗词韵语新赏》(《红楼赏诗》)《红楼探佚红》《红楼疑案》《禅在红楼第几层》《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俏丫环和俊小厮:诗性的红楼梦小人物》《箫剑集》《神仙意境》《大俗小雅:元代文化人心迹追踪》《苏轼》《飞丸记评注》《巴黎:一席浮动的豪宴》(译著)《仰山小释迦:仰山-慧寂大师传》(传记小说)《即色是空:支遁大师传》(传记小说)《金刚经坛经译注》《红苺与白桦:俄罗斯游学记》等著作,并发表论文多篇。开创了红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分支——“探佚学”,在红学界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在央视《百家讲坛》系列节目“红楼六家谈”中主讲“《红楼梦》的断臂之美”和“曹雪芹的超前之思”。
评分不错的影印本,就是字太小了些。
评分百衲本,很不错的书,质量可靠
评分《百衲本三国志》是记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作者陈寿曾任职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
评分集齐前四史。/:v
评分集齐前四史。/:v
评分好书不必多说,趁11月活动入手,很实惠,总体来说很满意。
评分很好,正版书,插图很漂亮,永远相信京东品牌质量。送货速度那个快,服务很好,给京东打满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