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音乐家五线谱本

外国音乐家五线谱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音乐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音乐教材
  • 五线谱
  • 外国音乐
  • 乐谱
  • 音乐学习
  • 音乐爱好者
  • 音乐入门
  • 钢琴谱
  • 器乐谱
  • 音乐辅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552300543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326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这是专门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五线谱本,介绍了从西方音乐早期一直到20世纪最为著名的40位音乐家,每页都有作曲家介绍和珍贵的肖像画,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丰富更多的音乐知识。
  《外国音乐家五线谱本》主要内容包括:维瓦尔第、约·塞·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韦伯、罗西尼、舒伯特、柏辽兹、格林卡、门德尔松、舒曼、肖邦、李斯特、威尔第、瓦格纳、古诺、斯美塔那、小约翰·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圣-桑、比才、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格里格、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

目录

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
约·塞·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
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
莫扎特(Wol 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
罗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1792-1868
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
柏辽兹(Hector Berlioz)1803-1869
格林卡(Mikhail Glinka)1804-1857
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
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
肖邦(Fryderyk Chopin)1810-1849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
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
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
古诺(Charles Gounod)1818-1893
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
圣-桑(Camille Saint-Saens)1835-1921
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
穆索尔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sorgsky)1839-1881
柴科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
德沃夏克(Antonz'n Dvorak)1841-1904
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y Rimsky-Korsakov)1844-1908
福莱(Gabriel Faure)1845-1924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
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
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1862 -1918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
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 -1957
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1873-1943
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
巴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
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
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1891-1953
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Shostakovich)1906-1975

前言/序言


弦音的彼岸:一部探索世界音乐文化脉络的深度乐典 图书名称: 弦音的彼岸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仅仅记录了某一群体的音乐实践,而是一部跨越地域与世代,深入剖析世界音乐文化结构、演变及其对人类精神世界影响的宏大叙事。它试图构建一个全景式的音乐地理图谱,从古老的仪式咏唱到现代的电子声场,探寻人类声音表达的共同本质与独特面貌。 第一章:声音的起源与文明的共振——史前与古代音乐的母题 本章将目光投向人类文明的摇篮地带。我们不探讨特定演奏家的生平,而是聚焦于音乐形态的诞生逻辑。从非洲大裂谷的鼓点模拟自然节律,到美索不达米亚泥板上的最早乐谱残片,再到古埃及神庙中祭祀乐仪的音阶构建,我们追溯的是“音乐”这一概念如何从实用性(如狩猎、劳作、宗教)中抽象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符号。 深入分析古希腊的“四重性”(和谐、韵律、音高、调式)理论如何奠定西方音乐哲学的基石。重点研究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宇宙与音程关系的数学化解读,这套理论体系如何超越了单纯的听觉体验,成为一种宇宙观的体现。同时,本章也将对比研究古代印度吠陀唱诵的复杂节奏体系(如Tala)与中国古代“雅乐”中“礼”与“乐”的统一哲学,揭示不同文明在面对“秩序”与“情感”时,对声音采取的不同结构化策略。这里的核心议题是:在文字记录尚未成熟的年代,声音是如何作为最主要的知识载体和情感桥梁存在的? 第二章:信仰、权力与旋律的建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结构转型 此阶段的音乐发展与宗教权威和新兴的世俗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张力。本章主要探讨欧洲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如何通过规范化的旋律和无伴奏的单音性,实现对信仰的绝对统一和精神的提升。我们分析其记谱法的早期发展,即从纽姆(Neumes)到五线谱前身的演变过程,这是人类记录复杂瞬时艺术的里程碑。 然而,音乐的生命力在于变化。本章将着重分析“复调”(Polyphony)的兴起,特别是巴黎圣母院乐派的创新,如何打破了单音的束缚,使音乐第一次具备了立体交织的可能性。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世界观的拓展——从单一的神圣视角向多重并存的现实视角的过渡。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冲击了教会的绝对控制。我们将考察世俗音乐(如香颂、维拉基科)如何开始关注人的情感本身,而不是仅仅作为宗教仪式的附属品。技术层面上,中音谱号和高音谱号的固定化,使得乐谱的阅读和传播效率大大提高,为后来的音乐大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共享语言”基础。 第三章:理性与激情的交锋——巴洛克与古典主义的逻辑美学 巴洛克时期是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技巧成熟的黄金时代。本章的核心在于分析“对位法”和“巴赫式结构”的精妙之处。我们不关注某一位具体的作曲家,而是解析赋格曲(Fugue)作为一种理性的、数学化的表达形式,如何承载了极度复杂的情感内容。这是一种用逻辑的严谨去驾驭无限可能性的尝试。 随之而来的是古典主义的“清晰”与“平衡”。我们将探讨奏鸣曲式(Sonata Form)的出现,这是一种音乐的“辩证法”——主题的呈示、冲突(发展部)与最终的和解(再现部)。这种结构反映了启蒙运动对清晰、可理解的理性秩序的推崇。分析乐团编制的规范化,以及不同声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何映射了新兴资产阶级社会对“公民互动”的理想模型。 第四章:情绪的洪流与个体的解放——浪漫主义的叙事转向 浪漫主义标志着音乐叙事的主角从“结构”转向了“自我”。本章将集中探讨“表现主义”的兴起——音乐不再是模仿自然和谐或数学公式,而是直接成为个体内心风暴的宣泄口。我们将分析“扩大调性”和“和声的模糊化”如何打破了古典主义的界限,为更深层、更隐秘的情感经验提供发声渠道。 本章还将对“艺术歌曲”(Lied)和“交响诗”的兴起进行细致梳理。这些体裁的共同点是音乐必须为“文学意象”或“非音乐概念”服务。我们考察的是音乐如何成为一种描述风景、讲述神话、甚至探讨哲学命题的“高级语言”,而不再仅仅是抽象的声音艺术。 第五章:边界的消融与声音的重塑——二十世纪至今的探索 二十世纪的音乐史是一部关于“颠覆”的历史。本章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音乐心态的根本性影响——从对旧有秩序的怀疑,到对全新声音材料的渴望。重点分析无调性(Atonality)、十二音体系(Serialism)如何试图通过完全的结构重组来重建一个不再受制于传统美学的音乐世界。 随后,我们将转向声音的物质性研究。对录音技术和电子合成技术的运用,使得音乐家第一次能够将“噪音”本身纳入到音乐的范畴。本章还会探讨非西方音乐体系(如极简主义对非洲节奏的吸收、印度拉格的模态影响)对西方主流音乐的冲击与融合,以及爵士乐这一独特的美国文化结晶,如何通过即兴创作(Improvisation)这种“即时创作”的方式,挑战了传统乐谱的权威性。 结语:声音的未来回响 全书最终指向一个结论:音乐的“外国”属性,并非在于其发源地的远近,而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语境的独特性。本书旨在提供一套理解和欣赏全球声音景观的理论框架,而非提供某个国家或地区具体音乐家作品的汇编。它提供的是理解音乐如何作为人类共有的、却又无限分化的情感交流工具的深度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音乐领域摸索的实践者,《外国音乐家五线谱本》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参照系。这本书并非简单地堆砌乐谱,而是以一种更加有条理的方式,展现了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我能从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乐情感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比如,在研究几位法国作曲家的作品时,我注意到他们对音色和色彩的运用异常精妙,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而转到俄国作曲家时,音乐的情感则更加饱满和戏剧化。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音乐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情感、文化和历史的载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较为复杂的赋格和对位作品的处理,它们既保持了原作的精髓,又在乐谱的可读性上做出了优化。我经常把这本书放在我的练习室,随时翻阅,每当我遇到瓶颈或者缺乏灵感时,都会从这里找到新的方向。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乐谱,更是一本关于音乐“如何成为它自己”的教科书,一本激励我不断探索和创造的宝贵财富。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名资深的音乐爱好者,接触过不少乐谱,但《外国音乐家五线谱本》依然能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其“广度”和“深度”的结合上。它不仅收录了海量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家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对这些作品的呈现方式,让我得以窥见音乐背后的灵魂。我尤其关注那些我不太熟悉的作曲家的作品,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基因和创新精神,常常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例如,书中收录的一些斯堪的纳维亚作曲家的作品,其旋律中透露出的空灵和辽阔,与我以往对音乐的认知有着显著的不同,这让我开始反思音乐与地理环境、民族性格之间的微妙联系。乐谱的排版非常专业,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例如休止符的标记,连音线的绘制,都非常清晰易懂。对于我这种对细节要求很高的人来说,这本乐谱的质量是无可挑剔的。我常常在深夜,点一盏台灯,与这些伟大的音乐灵魂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拿到《外国音乐家五线谱本》之前,我对“外国音乐家”这个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些非常表面的层次。但这本书,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音乐视野。我被书中收录的乐曲的多样性深深吸引。从浪漫主义时期宏大叙事的交响乐片段,到印象派轻盈飘逸的钢琴小品,再到现代主义实验性十足的室内乐,几乎涵盖了西方音乐史上重要的发展脉络。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浏览和研究这些乐谱,试图从中找出不同国家、不同时代音乐家的创作“密码”。我特别喜欢其中收录的一些奏鸣曲和变奏曲,它们结构严谨,展现了作曲家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功底。通过对这些乐谱的深入分析,我不仅提升了我的视唱练耳能力,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音乐知识面。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别致,厚实的书脊和优雅的封面,都散发着一种艺术气息,让人爱不释手。我时常会带着它去咖啡馆,在悠闲的午后,沉浸在那些陌生的旋律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宁静与启迪。

评分

这本《外国音乐家五线谱本》的出现,无疑为我的音乐学习之路带来了新的突破。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展现不同国家音乐家创作特点的乐谱,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像市面上许多乐谱那样,只收录一些“热门”曲目,而是以一种更加包容和全面的视角,展现了世界音乐宝库的丰富性。我在其中发现了许多我从未接触过的作曲家及其作品,他们的音乐风格迥异,但都蕴含着独特的魅力。我尝试着去演奏其中一些曲目,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例如,有一首来自东欧某位作曲家的作品,其旋律充满了民族色彩,节奏也颇为独特,这对我原有的音乐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也让我开始思考音乐的地域性与普适性之间的关系。这本书的印刷质量非常出色,谱号清晰,音符精准,每一页都赏心悦目,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专注。我还会时不时地翻阅书中的一些介绍性文字,它们为我打开了认识不同音乐文化的大门,让我对音乐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

评分

终于找到一本真正能让我沉浸其中的乐谱集了!《外国音乐家五线谱本》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故事感,而实际翻阅起来,更是惊喜连连。首先,这本乐谱的选材非常用心,涵盖了从古典到近现代,从德奥到法意,再到俄国等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杰出音乐家作品。我不只是看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旋律,更能通过这些精心编排的五线谱,去细致地揣摩作曲家创作时的情感脉络和技巧运用。乐谱的排版清晰,纸质也很好,久翻不易损,这对经常需要查阅和练习的我来说,简直是福音。更让我欣喜的是,书中收录了一些我一直想学习但苦于找不到靠谱乐谱的曲目,比如一些不太常见的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的室内乐作品,以及一些20世纪先锋派作曲家的早期创作。每一页都仿佛带领我走进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让我不禁感叹音乐的博大精深。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一些小众作曲家的介绍,虽然篇幅不长,但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为我理解作品增添了深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乐谱,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划的音乐之旅导览,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是专门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五线谱本,介绍了从西方音乐早期一直到20世纪最为著名的40位音乐家,每页都有作曲家介绍和珍贵的肖像画,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丰富更多的音乐知识。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好/。。。。。。。。。。。。。。。。。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这是专门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五线谱本,介绍了从西方音乐早期一直到20世纪最为著名的40位音乐家,每页都有作曲家介绍和珍贵的肖像画,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丰富更多的音乐知识。

评分

线和间如不够使用,可在五线谱上方或下方增加线和间,加线及加间各分别称为上加第1线、上加第1间,下加第1线、下加第1间等。如右图所示

评分

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四线”,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

评分

谱号有 3种:第一种是G谱号,当G谱号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时,称高音谱号;第二种是F谱号,当F谱号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时,称低音谱号;第三种是C谱号,当C谱号记在五线谱的第三线时,称中音谱号(此处应注意,只有这三种情况下称高中低谱号,在其他线上时,均有不同名称)

评分

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四线”,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