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圖像的生與死》,這是一部講述圖像在西方的起源、演進和死亡的曆史。也就是說,這是一部關於“看”的曆史,本書所說的圖像,包括生活和藝術中僅有彆於可讀(文字)、可聽(音樂)的一切眼睛可見之創造物。本書分為三部分,共12章,從西方哲學、藝術、科技、媒體等方麵,對圖像起到的作用和反作用進行詳盡又深入的分析和解讀。
作者簡介
雷吉斯·德布雷(Régis Debray),1940年齣生於巴黎,法國作傢、思想傢、媒介學傢,著有《通用媒介學教程》(Cours de médiologie générale)。2010年6月曾來中國講學,主題為“知識分子與權力”,在中國的知識界引起很大反響。
黃迅餘,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AIIC)會員,曾長期任自由職業同傳譯員(漢語,法語,英語)。為國際組織(如教科文組織、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衛生組織等)、政府部門、事業機構、私營企業等眾多客戶提供過口譯和筆譯服務;還曾多次擔任中法作傢文學研討會的口譯和筆譯。工作之餘,在巴黎高等翻譯學院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翻譯學院任教。與父親黃建華閤作翻譯過《羅馬愛經》、《濛田散文》、《中國社會文化史》等重要著作。現為聯閤國專職譯員。
黃建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聯閤國教科文組織譯審、廣州外國語學院院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長。獲法國政府頒發的棕櫚葉二級勛章,被中國譯協授予“資深翻譯傢”榮譽稱號。譯著有《論實證精神》、《個體文化與大眾文化》、《夜之卡斯帕爾》、《濛田隨筆》(與梁宗岱閤作)等。曾齣版散文集《花都異彩》、《隨談錄》,詩集《遺珠拾撿》、《黃建華短詩選》等。他還是辭書學者,專著《詞典論》被譯成韓文在韓國齣版。
目錄
譯序
鳴謝
前言
藝術史、技術史、宗教史的交匯處
第一捲 圖像的起源
第一章 由死而生
追本溯源:Imago(死者麵容的蠟質模具),eidolon(死者的靈魂),representation(錶現、展示)
圖像先於意念:死者因肖像而不朽
鏡子的階段:以解體軀體的圖像進行重塑
巫術的睏境:巫術,呼籲搶救,非物品領域(安德烈?布勒東)
瀕危的死亡:想象威力,實際能為力的功效
永恒的迴歸:藝術不受製於時間,死亡永遠受時間所限
第二章 象徵的傳承
凡聚會均帶象徵性
言的話語:言詞與圖像的比拼;貝戈特(Bergotte)的例子
可見的並非可讀:語言模式(代碼、係統、雙重聯接)的能;示意與錶達
傳達和超驗:在可視世界中神聖關係的閤理性;神聖性與圖像當代正移嚮其製作者;傳達與傳播的反嚮關係
緻命的“藝術自主性”:異化,獨立,自我參照;思考的危險
意義和群體:當代不可能實現的意願;以現成呈現(presence)代替再現(representation)
第三章 信仰的真諦
聖經的禁忌:聖言是男人,圖像是女人;此幻象的效應
異見的一神教:基督教的抗辯為肉身、也就為圖像恢復名譽;尼西亞(Nicee)的第二屆大公會議(787年)
道成肉身的奠基模闆:基督與圖像的雙重性質;繪畫的精神與肉體之爭
權力的誘惑:圖像的理據,國傢的利益;憑圖像宣傳,組織安排的製約
信仰的革命:信條,信譽,認證,使得圖像不可或缺。基督教的中庸之道。天主教與電影
戰略利害關係:政治權力的工具與利害關係。拜占庭,法國,美國
第四章 邁嚮宗教唯物主義
媒介學的挑戰:將圖像的體與神再度統一起來
“象徵的效率”:作為文化投射的可視之物
時間的碰撞:原始的庫存與物種的悠久,因而藝術比思想先行
相傳的惡習:美學不受青睞,技術
先輩的例外:瓦雷裏(Valery)和本雅明(Benjamin);1934,好年景
收緊剪刀:行傢與社會學傢的麵對麵;融閤圖像的內外取嚮
人文主義的障礙:由客體進到主體,或離開人來理解人
卡斯特裏觀康德:一個現代業者對《判斷力批判》的評判。市場與概念的關係
第二捲 藝術的神話
第五章 曆史休止的螺鏇上升
一個塗上漆的字眼:普遍性的幻覺
定冠詞的賭注:統一性的幻覺
有其父必有其女:藝術史中綫性時間的幻覺
新瓶裝舊酒:“前衛”:以新聞藉舊齣新
樓梯間:形式不變的循環與圖像周期的加速
第六章 “古代藝術”幽靈的解剖
不可靠的時間順序
“希臘藝術”:集體的幻覺?:沒有關於藝術的敘述就沒有藝術
措辭的問題:知優於為,取消瞭美學
空白的原因:在因果關係的理智主義模式中,天主壟斷瞭獨創;創造僅有一次
古羅馬的事例:繪畫從屬於建築
基督教的迴應:手藝與自由藝術的對立
第七章 藝術的地理分布
缺席的風景:遲來的類彆;從祈禱中獲得的感知
對世界之不敬:北方艱難地戰勝南方,現實艱難地戰勝思想;自畫像的同時齣現
風景畫之後:從鄉土到環境,從作品到遺産。聖呂剋(saint Luc),畫傢的保護神,以牛為象徵。農民的末日,即藝術的末日?
第八章 目光的三個時期
初步探路:字符領域一偶像;圖形領域一藝術;視像領域一視覺影像。希臘,意大利,美國。藝術是西方的。
全景式的:臨場,再現,模擬;皮爾斯(Peirce)三部麯:實跡、標誌、象徵;古典在後現代的重新活躍
實跡,標誌,象徵
文字發端之時:文字的發明解放瞭圖像
偶像的時代:即時效應的圖像時代,或偶像時代,包括聖像的基督教時期;拜占庭讓希臘的東方進入瞭哥特式的西方
藝術時代:以專設場所和通用理論兼備而開始;博物館和美學同時誕
生;印刷術的作用;視角為視像帶來主題;藝術時代內部的各階段。
第九章 絕望的宗教
又一次藝術之死?:自老普林尼以來此主題再三齣現;金錢挽救瞭現代藝術
快樂的資本:普遍化的交易和圖像之變為符號;廣告的支配
最高祭司:以美來統一世界的方案
升華和失敗:馬爾羅與美學傢的誤解;神聖是不可移置的
學問和意義:為什麼沒有普世的藝術也沒有世界性的精神
亞曆山大癥候:方式高於材質,或博物館優於作品,為晚期現代性所特有,讓人迴想起古代晚期
第三捲 演齣之後
第十章 一場大災難的編年史
1839年,攝影衝擊第一波:鎸刻,石闆,達蓋爾照相法;機械與活體之間的論爭;攝影激發繪畫的活力
“電影為王”,1895年:詩人、哲學傢和畫傢麵對發明
彩色電視,1968年:錄像載體的特點;新的時空關係
戲演完瞭:在圖像前,但在視像中;播送並非投影;聲音支配
數字炸彈,1980年:畢達哥拉斯之勝利;圖像終於不再是模仿;虛擬、抽象和世界之有血有肉;邁嚮電子包豪斯?
詩化的技術:各種視覺藝術之間的新關係;由當下關鍵圖像所塑造的集體感覺性;雕塑,連環畫,舞蹈。
第十一章 視頻領域的吊詭
後現代的古舊式:偶像的迴歸;視覺和絕對的理想主義;娛樂與真實原則;排除他者
電視一傳播和電影一感召:節目編製和製片;直播與錄播;即時重放與閃迴;瞬間與曆史;兩種圖像的寓意和道德觀
視像變遷:個人主義與電視屏幕;電視作為人的篩選者;權威的新標準
集體的不思考:圖像法錶達的四個缺陷:否定、普遍性、元層次和時間伸縮;從而帶來集體思維觀念的變化
第十二章 純電視的辯證法
正命題與反命題休止的循環
民主的機器:“新公民空間”的利與弊;說服工藝中的倒置;圖像前的不
平等;作為社會等級原則的可見度;第三種專製;圖像規則,經濟
嚮世界開放:圖像的國際化和族群的封閉;新聞地理;傳播衛星與乾預
責任;沒有視覺的歐洲;一幅傳播的圖像就是一種社會關係
留住時問:模擬的存檔和遺産效應;去曆史化的時間;新聞,我們永遠的盲點
“現實效應”:視頻,絕對的真實存在;客觀性的幻覺;實時和真言;明日的數字圖像:作假,真實性,逼真。
關於新秩序的十二個命題和一個終極問題
一種視像器械便是一套信仰體係;思想之間比目光之間容易溝通;視頻
統治與民主;怪異的方程式:可見一現實一真相;眼光的進步;為不可見的事物恢復名譽
前言/序言
圖像的生與死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