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受到美国教师和家长一致好评的社会技能教材,在教室和家里教出孩子高情商。
社会技能是拥有良好的交际和学术能力的基础,是个人必备的生存技能。这套“社会技能课程与活动系列丛书”适用于教室和家庭环境,涵盖从学龄前儿童到12年级各阶段,聚焦儿童、青少年社会技能的学习与成长。
本书为“社会技能课程与活动系列丛书”第二册,适用于小学1-3年级儿童,包含50余节课程方案,8个教学步骤,配备拿来即用的课外活动单和丰富多彩的游戏创意,帮助教师与家长培养7-10岁儿童的17种社会技能。
内容简介
《美国中小学生社会技能课程与活动:一-三年级》包含50课,每一课包含8个教学步骤,后附拿来即用的活动单,旨在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治的好习惯,具体包括如何控制情绪,平静地接受变化,尊重他人权利,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合理应对同伴压力……这些软技能,将帮助孩子获得比课本知识更宝贵的财富。
书中精心编排的、适合1-3年级学生的17种社会技能包括:
培养纪律意识
先思考再行动
倾听
遵循指示
提升自我形象
承担后果
解决问题
自我约束
完成任务
平息愤怒
情绪管理
接受变化
停止散播谣言
专注完成任务
尊重他人
接受差异
应对同伴压力
“社会技能课程与活动系列丛书”简介
“社会技能课程与活动系列丛书”共四册:
《美国中小学生社会技能课程与活动(学前阶段)》
《美国中小学生社会技能课程与活动(1-3年级)》
《美国中小学生社会技能课程与活动(4-6年级)》
《美国中小学生社会技能课程与活动(7-12年级)》
这套实用性极强的丛书旨在帮助教师、看护人员以及父母给孩子提供系统的社会技能指导,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技能。丛书涵盖从学前到12年级(中小学)的所有阶段。
每册书都含有50节以上内容详实、针对性强的课程,并配有拿来即用、可复印的活动单。所有课程编排统一,结构性、系统性强,每一课包含以下要素:
社会技能
行为目标
教学大纲
(1)教学目的
(2)导入
(3)技能要素
(4)技能示范
(5)情境模拟
(6)巩固练习
(7)自主运用
(8)后续培养
本套丛书的内容贴合儿童、青少年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例如,如何勇敢面对糟糕的后果、怎样提升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学会与人分享等。课程适用于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可用于家庭教育,所有课程内容均经过严格筛选测试。
目录
关于本书
关于社会技能课程
培养纪律意识
第1课 接受纪律处分
第2课 认识到纪律处分的必要性
第3课 避免不良行为
先思考再行动
第4课 行动之前收集所有信息
第5课 行动之前充分了解情况
第6课 行动之前评估整体情况
倾听
第7课 专心倾听
第8课 带着预判倾听
第9课 细听具体信息
第10课 细听故事的中心思想
第11课 听写的能力
遵循指示
第12课 遵循言语指示
第13课 遵循安全指示
第14课 遵循书面指示
第15课 在学校遵循言语指令
第16课 在游戏中遵循指令
提升自我形象
第17课 培养良好的自我感觉
第18课 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第19课 用积极的态度正视自己
第20课 用积极的态度做自己
第21课 奖励自己
承担后果
第22课 接受自己行为的后果
第23课 承担违反规定的后果
第24课 毫无怨言地承担后果
第25课 组织语言致歉
第26课 承担意外事件造成的后果
第27课 做出明智的选择
解决问题
第28课 通过分享解决问题
第29课 使用解决问题策略
第30课 想出其他解决办法
第31课 运用解决问题的技巧
自我约束
第32课 避免打斗
第33课 用言语表达愤怒
完成任务
第34课 完成所布置的任务
第35课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第36课 完成承诺的任务
第37课 准确工整地完成任务
第38课 为了获取成就完成任务
第39课 在家中完成作业
平息愤怒
第40课 表达你的愤怒(米琪&弗利奇Ⅰ)
第41课 应对他人的愤怒(米琪&弗利奇Ⅱ)
第42课 使用非威胁性的言语
情绪管理
第43课 表达感受
第44课 表达复杂的内心感受
接受变化
第45课 理解接受变化的必要性
第46课 接受并适应变化
第47课 学会接受变化
停止散播谣言
第48课 认出虚假指责和谣言
第49课 阻止谣言的散播
第50课 运用策略阻止谣言的散播
专注完成任务
第51课 学会避免干扰
第52课 保持工作状态
第53课 集中精力工作
第54课 避免在课堂上分散注意力
第55课 忽视干扰(复习课)
尊重他人
第56课 给予他人应得的赞美
第57课 给予赞美
第58课 给予口头赞美
第59课 借东西时要征求许可
第60课 借东西前要征求许可
第61课 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接受差异
第62课 理解每个人的独特性
第63课 承认个体差异
第64课 防止偏见
应对同伴压力
第65课 学会说“不!”
第66课 抵制负面的同伴压力
第67课 对错误的行为说“不”
第68课 避免做出错误的选择
社会技能复习手册
复习卡片
词语释义
附录:社会技能家庭训练手册
精彩书摘
先思考再行动
第5课
行动之前充分了解情况
行为目标:在行动前,学生应学会调查事情的起因经过,以避免在采取行动时犯错。
教学大纲:
1、教学目的:教师展开关于这项技能的实用性和有益性的讨论,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采取不同行动是十分重要的。
2、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下则故事来导入。
两个学生在马路上玩球。突然,球打破了窗户,于是学生跑向窗户去查看破损情况。他们敲了敲门,但无人应答。这时,他们想起来房屋的主人每天下午5点才下班回家。一个学生建议在主人回来前,尽可能筹钱去把窗户修好。然后两个学生就迅速离开了。
房屋的主人提前回家了。他看见破损的窗户然后打电话叫了警察。警察赶到时,碰巧学生也把修窗户的钱送来了。房屋的主人生气地指责两学生靠近他的家,以至把玻璃窗打坏。
教师和全班同学对该故事进行讨论。房屋的主人的感受是什么?两个学生是怎么想的,心里会有什么感受?警察应该怎么做?讨论应集中于,在采取行动前,对整个情境进行全方面了解的必要性。
3、技能要素:(在黑板上列出。)
(1)询问/告知发生了什么。
(2)提出问题。
(3)倾听回答。
(4)作出决定。
4、技能示范:教师通过解决下面这个情况,展示如何使用技能要素中的步骤。教师走进教室,发现一盒铅笔洒在地上。一个学生忙着把它们捡起来,而其他人都坐在原位不动。教师通过询问找出到底发生了什么。是捡铅笔的学生打翻的呢,还是这学生在包庇其他学生呢?
5、情景模拟:
(1)选择学生:由教师选出五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2)角色扮演:让学生表演“导入”中的故事,分别扮演学生甲、学生乙、房主、警察和路人。
(3) 完善:在每一组角色扮演后,加强巩固正确的行为做法,找出不恰当的做法,并且用矫正后的正确做法再次扮演。当角色扮演正确完成后,角色扮演就到此结束了。
(4) 技能强化:口头表扬,小组强化,并给与实质上的嘉奖。
(5) 讨论:让学生讨论在行动前要调查清楚情况的好处,鼓励他们谈谈他们曾经被冤枉的经历。
6、巩固练习:将名为“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的活动单发给学生完成,并组织全班讨论。
7、自主运用:
(1)将名为“但这并不是我做的!”的活动单发给学生,请学生写出句子解释一个情景,然后进行举例说明。
(2)学生讲述曾在家中发生的一个类似场景。
(3)学生展示如何在校园情境中应该如何做。
8、后续培养:教师应继续指出在决定如何采取行动前,仔细倾听的必要性。
……
前言/序言
关于本书
当今的教育工作者肩负更多的责任,因为社会的巨大变化给人际关系带来了重大影响。家庭观念逐渐淡薄,单亲家庭的数量攀升,家庭内部压力也居高不下。少年儿童常常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变得有攻击性,甚至有暴力倾向。与此同时,遍布每家每户的电视机与网络也时常播放一些儿童不宜的情节,这些暴力场面,势必会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除非学校、托儿所、启智机构和家长能从学前教育阶段就致力于消除不良影响,否则言语伤害、滥用暴力等将成为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
这本教材属于“社会技能课程与活动系列丛书”之一,丛书共四册。这套实用性极强的丛书旨在帮助老师、看护人员以及父母给孩子提供系统的社会技能指导,丛书涵盖从学前到12年级的所有阶段:
《美国中小学生社会技能课程与活动(学前阶段)》
《美国中小学生社会技能课程与活动(1—3年级)》
《美国中小学生社会技能课程与活动(4—6年级)》
《美国中小学生社会技能课程与活动(7—12年级)》
每本书都含有50节以上内容翔实、针对性强的课程,并配有拿来即用、可复印的课外活动单,可以分发给学生以辅助学习。所有课程编排统一,结构性、系统性强,内容贴合少年儿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例如如何勇敢面对糟糕的后果、怎样处理来自同伴的负面压力和攀比等。课程适用于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家庭教育,所有课程内容均经过严格筛选测试。
本丛书的前三册有两个附加的章节:“社会技能复习手册”和“社会技能家庭训练手册”。“社会技能复习手册”涵盖了课程中所讲的所有21个社会技能,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复习卡片,可以用于复习总结的讨论课,也同样适用于课程导入和课程总结。这些卡片的设计便于裁剪和复印,以分发给学生。第二部分是趣味词语释义,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好方法。在学习新技能之前,教师可以用这部分的内容引入话题,课程结束后,再次提出该话题,用这部分的内容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社会技能家庭训练手册”是为父母准备的,如果有具体的需要,可以复印相关部分。该手册的核心内容是“14项必备社会技能”,附有在家里就可以完成的社会技能训练活动。
“社会技能课程与活动系列丛书”中的课程与活动是由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公立中学的教师同约翰卡罗尔大学教育系合作编写的,并在该中学课堂中实践多年,该项目由预防暴力协会(SPV)提供资金支持。预防暴力协会是由S.J.贝古恩博士及其夫人露丝?? 韦尔特曼??贝古恩创办的非营利性组织,贝古恩夫妇以及社会各界有爱心的企业和基金会共同发起并支持了这个项目。预防暴力协会(SPV)的许多个人会员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此对他们致以谢意。
本书主要目标是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养成自律、尊重他人以及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良好习惯,其次是教会儿童如何通过沟通而非暴力的方式处理不满情绪、化解矛盾冲突。我们相信这样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的自律性,减少辍学率,从中获得的社交技能会让孩子们终生受益。
S.J.贝古恩博士
露丝·韦尔特曼·贝古恩女士
预防暴力协会
《课堂内外:一至三年级儿童社会情绪发展指南》 这本精心编写的指南,专为启迪一至三年级学龄儿童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而设计,旨在为他们铺就一条通往健康人际关系、积极自我认知以及有效问题解决之道的坚实道路。本书并非直接教授某个特定学科知识,而是着眼于构建一个坚实的情感与社交基石,让孩子们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更加自信、友善、有担当地成长。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社会技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与实践来培养和提升。对于一至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开始更深刻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习如何在群体中合作,以及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个时期是建立良好习惯和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本书正是抓住了这一核心需求,提供了一套系统、实用且富有乐趣的学习方案。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的内容围绕着一系列关键的社会与情感发展领域展开,每个领域都配有详细的理论阐述、可操作的教学策略、丰富的活动设计以及相应的评估方法。 第一部分:认识与管理情绪(Emotional Awareness and Regulation) 情绪识别与命名: 孩子们学习识别和准确描述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等。通过生动的图画、故事和角色扮演,孩子们能更直观地理解不同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感受。 活动示例: “情绪脸谱”游戏,让孩子们模仿不同情绪的表情,并说出感受;“情绪日记”,鼓励孩子们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尝试分析原因。 理论支撑: 认识和命名情绪是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发展的第一步,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并为情绪管理打下基础。 情绪调节策略: 引导孩子们学习健康的应对方式来管理强烈的情绪,避免冲动行为。这包括深呼吸、暂停、积极的自我对话、寻求帮助等。 活动示例: “冷静角”的设计与使用,为情绪激动时的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安静的空间;“情绪消化操”,教授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数数、想象平静的场景。 理论支撑: 情绪调节能力是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他们应对压力,减少冲突,建立更稳定的人际关系。 同理心培养(Empathy Development): 教授孩子们理解和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故事讨论、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让孩子们体会他人的喜怒哀乐。 活动示例: “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情境讨论,分析不同角色的感受和需求;“换位思考”游戏,让孩子们轮流扮演故事中的不同人物,体验他们的处境。 理论支撑: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石,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冲突,培养关怀与合作精神。 第二部分:人际交往技巧(Interpersonal Skills) 有效沟通(Effective Communication): 重点在于倾听、清晰表达和非语言沟通。教授孩子们如何认真倾听他人的话语,如何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以及如何通过眼神交流、肢体语言来传达信息。 活动示例: “听我说,你说我听”对话练习,强调轮流发言和认真倾听;“身体语言猜谜”,让孩子们通过肢体动作传达信息。 理论支撑: 有效沟通是所有社交互动的基础,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和维护积极的人际关系。 合作与团队精神(Cooperation and Teamwork): 鼓励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分享、轮流、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强调团队目标的重要性,以及个体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活动示例: 简单的合作游戏,如搭建积木塔、拼图游戏,要求孩子们共同协作才能成功;“合作绘画”,鼓励孩子们在同一张画布上共同创作。 理论支撑: 合作能力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至关重要,能培养他们的归属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解决冲突(Conflict Resolution): 提供一套解决人际冲突的基本步骤和策略,如冷静下来、表达问题、倾听对方、寻找共同点、协商解决方案等。 活动示例: “冲突解决故事”阅读与讨论,分析故事中人物如何解决冲突;“假设情境演练”,让孩子们在模拟冲突中练习解决问题的技巧。 理论支撑: 教授孩子们建设性的冲突解决方式,能够帮助他们减少暴力和敌意,学会用和平的方式处理分歧。 友谊的建立与维护(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Friendships): 引导孩子们理解友谊的价值,学习如何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如何成为一个好朋友(如友善、诚实、可靠),以及如何处理友谊中的挑战。 活动示例: “如何邀请别人一起玩”角色扮演;“好朋友特质”讨论,让孩子们列举并理解成为好朋友的标准。 理论支撑: 友谊是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积极影响。 第三部分:自我认知与积极态度(Self-Awareness and Positive Attitudes) 自我认知与价值感(Self-Awareness and Self-Esteem): 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纳真实的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价值。 活动示例: “我的优点画板”,鼓励孩子们画出或写下自己的优点;“镜子里的我”,让孩子们观察自己的外貌,并说出自己喜欢自己的地方。 理论支撑: 积极的自我认知是儿童自信心和心理韧性的重要来源。 责任感与独立性(Responsibility and Independence): 鼓励孩子们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如整理自己的物品、完成简单的家务、遵守规则等,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活动示例: “我的责任清单”,让孩子们列出自己的日常责任;“独立小任务”,布置一些简单的个人任务,如自己穿衣服、收拾书包。 理论支撑: 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的社会角色扮演做好准备。 积极的解决问题能力(Proactive Problem-Solving): 培养孩子们主动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尝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不畏困难,勇于尝试。 活动示例: “小侦探找办法”,提供一些简单的生活难题,让孩子们集思广益,找出解决办法;“如果……怎么办?”情境预设。 理论支撑: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儿童适应社会、应对挑战的关键技能。 尊重与包容(Respect and Inclusivity): 教授孩子们尊重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人,理解多样性的价值,并学会包容和接纳。 活动示例: “世界文化展示”,介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风俗习惯;“尊重差异”故事讨论。 理论支撑: 尊重与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能帮助儿童理解和欣赏世界的多样性。 本书的特点与优势: 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 内容按照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确保孩子们能够逐步掌握。 丰富的实践活动: 每一项技能都配有大量设计精巧、趣味性强的活动,包括游戏、故事、手工、角色扮演等,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教师与家长的双重参考: 本书既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社会技能教学的宝贵资源,也是家长在家中引导孩子成长的实用指南。 注重整体发展: 强调社会技能与认知、情感、身体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强调积极强化: 鼓励使用表扬、鼓励等积极的反馈方式,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巩固学习成果。 易于理解的语言: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专业术语,方便教师和家长理解与应用。 强调个性化: 鼓励教师和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目标读者: 幼儿园大班、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师。 幼儿园及小学教师的助理、助教。 对儿童早期社会情绪发展感兴趣的教育工作者。 希望在家中引导孩子学习社会技能的家长。 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 本书的意义: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仅仅拥有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的人格。本书旨在为一至三年级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初步的社会技能框架,让他们能够: 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能够与老师同学融洽相处,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建立健康的社交圈: 拥有真诚的朋友,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挑战。 更自信地面对挑战: 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积极解决问题。 成为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个体: 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拥有良好的社会情绪能力,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课堂内外:一至三年级儿童社会情绪发展指南》是一份充满爱心和智慧的礼物,它将陪伴孩子们度过童年,为他们铺就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