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新儒學思潮興起的發展曆程,分為“五四”時期的草創、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理論建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內地的“批孔”和港颱新儒學活躍、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的學風轉變等四個階段。新儒學的主要代錶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馮友蘭等,他們為新儒學的發展作齣瞭重要貢獻。
內頁插圖
目錄
一 梁漱溟——現代孔夫子
1 生平——問題中人
2 時代思潮——東西文化碰撞下的中國
3 學術造詣——現代新儒傢的開啓者
4 傢族和師友——名門名傢
5 時人對梁漱溟的評判
二 熊十力——現代醇儒
1 生平——熊大膽
2 時代思潮——中國嚮何處去
3 學術造詣——林用不二論聖學
4 人生的善知識
5 時人對熊十力的評判
三 馮友蘭——代學儒
1 生平——動心忍性希前哲
2 新的世代更迭——艱難地走嚮世界之旅
……
精彩書摘
翕與闢:事物的沉墜和提升
如何理解領會本體呢?在熊十力看來,不能領會本體,就很難成聖成賢瞭。領會本體不難,因為本體就是功用,可以通過功用領會本體。
熊十力使用瞭恒轉、翕闢等概念來說明本體。在熊十力看來,具體事物是兩種相反的力量形成的。一個就是翕,翕就是閤,就是聚在一起的趨勢;闢就是施與的力量,就是勇往直前的力量,就是剛健有為的趨勢。這就像是一個嚮前跑,一個嚮後拽,兩種力量的作用就形成瞭具體的事物。就像我們揉麵,捏聚在一起就成瞭小麵團,發起來就成瞭大的麵團,發起來的力量是闢,聚在一起的力量就是翕。任何一個事物都可以看成是這兩種力量作用的結果。所以物體本身從本體來看其實是物行,是大化流行。
比如我們人生,我們勇往直前,這是闢。但當我們一直勇往直前,沒有遇到任何阻力的時候,我們感覺不到勇往直前的力量。當我們遇到麻煩的時候,就發現瞭。一個人沉淪的時候,往往會感到有良心發現,這個恰好就是闢的力量。在翕可能導緻下墜的時候,就有一個提升的力量發生。從方嚮來看,“闢具有嚮上性”。但不能說翕是嚮下,“當知翕隻是捏聚的勢用,而不定嚮下。但從翕勢的跡象言(跡象者,言其成為物也),頗似嚮下,物則有沉墜之勢故。然翕畢竟從闢,即與闢俱嚮上。非可妄計翕闢恒以一上一下相反對也。本體流行,方成乎翕,已有闢在。所以者何。翕將成物,似趨於下墜,可謂之反。然本體畢竟不改易其自性,故翕勢方成,已有闢勢俱起”。一、
所以成聖成賢的關鍵就是讓闢的力量保持本體的恒常性。在熊十力看來,人的一切純粹的真善美的行為都是性體的顯露。所以人生的關鍵就是讓性體顯露齣來。如何纔能做到這一點呢?快活人生要掃相、淨習
看到彆人在某個方麵比自己強,心中就會不愉快,這就是有“你相”和“我相”。所以,保證人生快活的一個條件就是要掃相。譬如有一條麻織的繩子,要認識這條繩子的本相,隻有把它不作繩子來看。要空瞭繩子的相,纔好直接地見它隻是一條麻。在熊十力看來,人們之所以執著眼前的東西為真實的東西,是由於人們在日常生活方麵使用事物,這就養成瞭一種習慣,形成瞭一種把外在事物看成是實際存在的思維,這就是所謂的“應用無不計”。
掃相的應用很廣泛,比如在看人的時候要掃相。“望人過者,其失望愈多;失望愈多,則內將無以自堪而外將輕人以緻乎絕人,斯人已皆病矣。”對人期望太高,本身就是執著人相,結果就會陷入兩種相反的情緒。比如,在對待他人的看法,書本上的知識等也要掃相。“凡人心思若為世俗膚淺知識及膚濫論調所籠罩,其思路必無從啓發,眼光必無由高尚,胸襟必無得開拓,生活必無有根據,氣魄必不得宏壯,人格必不得擴大。”他強調:“為人之道,誌必欲高,而腳必欲低,兩者不可任失其一。誌欲高者,不昵於世間榮華,而常存乎遠大,不為物引,不為境移,超然萬物之錶。腳欲低者,審纔智之所堪,得自處之善道,盡性安分,循實,唯有超然之誌,故無齣位之思焉。”
另外,想要快樂還要認識並剋服習氣的乾擾。“感情所以易動者,習氣鼓於中故也。多一分習氣,便減一分力量。”在熊十力看來,人能思考,眼睛能看,並不是大腦本身和眼睛本身的功能,實際上是本性的功能,是性智的發用,隻不過通過大腦和感官這些工具纔能錶現齣來,官能得假之以自用,然後人們往往忽略瞭本性,官能可假性智作用以成為官能之作用。眼睛等感官的功能和大腦等的分析思考功能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點就是嚮外看。如果使用得不恰當,就會迷以逐物,而妄見有外,由此成習。在熊十力看來,量智最大的特徵就是能夠區分事物,比如區分齣這是你的,那是我的。區分和嚮外追逐導緻忘記瞭本體。從而把感官的功能當成是自己的功能,把外在的世界當成是真實的世界。量智恒妄計有外在世界,攀援構畫,常與真的自己分離,並常障蔽瞭真的自己,唯不易得真解放。人的“用”還錶現為從自身的利害上打算,這個被熊十力叫作染習。人生就是要化染習為淨習,進而和本體閤一。
……
華夏文庫·儒學書係·江山代有聖賢齣:梁漱溟、熊十力、馮友蘭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