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9
《藝術創造學》原為作者的一份課堂講稿,1987年首次齣版,先後以書名《藝術創造工程》《藝術創造論》在大陸和颱灣一版再版,此次作者在*近版本的基礎上更新、完善,形成當前版本。
《藝術創造學》是真正的"內行秘本"。它的副標題為:曆來一切偉大作品的隱秘結構。餘鞦雨戲劇學著作全新修訂版,曆來一切偉大作品的隱秘結構。
《藝術創造學》原名為《藝術創造工程》,本是作者的一份課堂講稿,是餘鞦雨先生多年前在藝術教育的第一綫進行瞭探索的成果之一,篇幅不大,卻把古今中外對藝術的至高認知溶於一爐,既有奧義,又有實例,既是入門性文本,又是歸結性文本,極有重量卻又十分好讀,足以切實指導藝術創作,也足以細緻引導審美。因此自舊版齣版至今,不管是大陸版還是颱灣版都一直廣受歡迎。這次新版,作者親自刪改過於冗長的錶述,重新琢磨全書行文,使之更加乾淨、簡明,全書搭配精彩圖片30餘幅,以求適閤藝術領域之外的更多讀者。餘鞦雨編寫這部教材的主旨在於:為藝術錶現尋找觀眾的心理依據。這個主旨的衍生成果,必然是為藝術錶現找到美學自覺。
在寫作《餘鞦雨學術六捲:藝術創造學》之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作者曾經參與審核國傢有關部門頒布的統一教材《藝術概論》。在審核過程中深深感受到,如果一直陷落在一個陳舊的“左”傾思想體係裏,能嚮學生講述的“藝術理論”是多麼的“非藝術”“非創造”“非國際”“非美學”。因此,《餘鞦雨學術六捲:藝術創造學》處處反其道而行之,建立瞭一種完全相反的學術體係。這就是可愛的八十年代,老教材還統治著課堂,卻又允許老教材的審核者作齣“否定的審核”,用自己叛逆性的著作。
餘鞦雨,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當時以戲劇為起點的文化極端主義專製,勇敢地建立瞭《世界戲劇學》的宏大構架,齣版至今三十餘年仍是這一領域的重要教材,獲“全國優秀教材一等奬”。同時,又以文化人類學的高度完成瞭全新的《中國戲劇史》,以接受美學的高度完成瞭首部《觀眾心理學》,並創建瞭自成體係的《藝術創造學》,皆獲海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被推舉為當時中國大陸頗年輕的高校校長,並齣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突齣貢獻專傢”“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
二十多年前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尋訪中華文明被埋沒的重要遺址。所寫作品,既大力推動瞭文物保護,又開創瞭“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體,摹仿者眾多。
二十世紀末,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數萬公裏,考察瞭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剋裏特文明、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係列很重要的文化遺跡,對當代世界文明作齣瞭全新思考和緊迫提醒,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他所寫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在颱灣一地,就囊括瞭“白金作傢奬”“桂冠文學傢奬”“讀書人*佳書奬”“金石堂*有影響力書奬”等一係列重大奬項。
近十年來,他憑藉著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資源,投入對中國文脈、中國美學、中國人格的係統著述。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纔》雜誌等機構一再為他頒奬,錶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麵閤於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聯閤國中國書會講授“中華宏觀文化史”“世界坐標下的中國文化”等課題,每次都掀起極大反響。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餘鞦雨大師工作室”。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鞦雨書院”院長、香港鳳凰衛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總序
引論 偉大作品的隱秘結構
一 無結論的兩難結構
二 半透明的雙層結構
本論 藝術創造論
第一章 藝術本性
一 培根的定義
二 一種純粹而孤立的創造
三 創造的說服力
第二章 藝術眼光
一 不是曆史眼光
二 不是政治眼光
三 不是道德眼光
第三章 人生意識
一 人生況味
二 人生命題
第四章 哲理品格
一 從整體到哲理
二 傳統名作的現代睏境
三 藝術哲理示範
第五章 未知和兩難
一 平庸作品驗證常識,偉大作品探索未知
二 兩難結構解析
第六章 集體深層心理
一 深層潛意識
二 “集體無意識”
第七章 直覺
一 直覺也能深刻
二 直覺是靈感的“黑箱”
三 發現式直覺和頓悟式直覺
第八章 造型
一 直覺需要變成藝術形式
二 情感的直覺造型
三 讓哲理直觀
四 “佛像效應”
五 內容不是問題,形式纔是
第九章 象徵
一 符號象徵
二 寓言象徵
隻要齣現瞭一種類似於結論的意見,立即就會遭來同樣力度的反駁。顯然,布萊希特自己也沒有結論,甚至連偏嚮都沒有,他讓廣大觀眾與自己一起捲入苦惱,而且堅信這種苦惱必將傳之後代,沒有齣頭之日。但對藝術而言,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方正在這裏,它讓人們因苦惱而高貴。
第二個例子,美國作傢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
這部小說的內容很簡單,一個獨身的老漁民桑提阿果那天在茫茫大海中與浪、與魚、與自己的體力進行瞭一場最殘酷的搏鬥,他終於捕獲瞭一條平生罕見的大魚,把它拖在船尾拉迴岸邊。但是沒有想到,一路上其他魚群卻被這條大魚的血腥所吸引,一口口把它啃完瞭,老人拉到岸上的,隻是一個空骨架。老人沮喪而踉蹌地走迴自己的小木屋,很快就睡著瞭,與平常一樣,又夢見瞭獅子。
在這個簡單的情節中,作者對老人與海的搏鬥展開瞭很有力度的描寫,但這並不是這部不長的作品走嚮偉大的理由。走嚮偉大的理由隻有一個:從海明威到讀者,誰也說不清老人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海明威寫下的這句話已經成為現代格言,而作品本身卻精細地錶現瞭這位老人的徹底失敗。然而,老人在返港的小船上剛剛承認自己被打敗,卻發覺大魚的被吃,使船輕快自如。“我以前不知道失敗會帶來這麼多的輕快”,他想。於是他又想自己失敗的原因,答案隻是“齣海太遠瞭一點”。這時,其他魚群又來襲擊大魚的殘骸,但這些“勝利者”現在又能得到什麼呢?老人迴港後疲憊地上岸,迴頭又看瞭看大魚的殘骸,這,畢竟是被自己打敗的對手……
如果有一個讀者憑著這一些信息說老人是勝利者,那麼,就一定會有另一個人拿齣充分的理由說老人是失敗者。彼此相反的理由可以是四條、五條、六條,乃至無窮,條條都有駁難者。於是,人們不能不想起,人類曆史上的勝利和失敗幾乎都是如此,永久的兩難,永久的轉換,永久的互融,永久的無解。
總有讀者會好心地從中“挖掘”齣主題,海明威徹底拒絕,他隻是用沉鬱的目光打量著茫茫海霧,一切都是未知,所剩的隻是男子漢氣息。但是,他的男子漢氣息是可靠的嗎?也不,因此他扣槍自殺。
第三個例子,瑞士作傢迪倫馬特的作品《羅慕洛大帝》。
迪倫馬特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歐洲作傢之一。1999年他去世時,我曾在報刊上發錶文章說:“我心中一個最常去的大港灣冰封瞭。”
《羅慕洛大帝》(又譯《羅慕路斯》)是迪倫馬特的代錶作。這部作品我曾在中央電視颱和北京大學的課堂上詳細分析過,今天放在這裏講,是因為它在一個藝術關節上與《老人與海》有所呼應。這裏的主角不是一個獨身老漁民,而是處於人類曆史轉摺點上的重要人物——西羅馬帝國的皇帝羅慕洛。在他之前,歐洲有過輝煌的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在他之後,歐洲陷入瞭漫長的中世紀。因此,他在當時的“蠻族”日耳曼人入侵時的戰敗,屬於韆鞦之罪。但奇怪的是,他在兵臨城下、群臣逃散、朝野崩潰的危局下一點兒也不負責任,隻是在一傢鄉間彆墅埋頭養雞,被周圍所有的人鄙視。
城破之日,入侵者首領日耳曼人鄂多亞剋與他一見如故,待到彼此瞭解身份後纔讓我們知道兩人各自的動機。原來羅慕洛是一位大智者,知道國勢已經無救,便順應曆史自然走嚮;而入侵者首領因在尋找繼承者的事情上遇到瞭大麻煩,纔用人侵的方式來“投奔”羅慕洛。結果齣現瞭與《老人與海》相近似的睏惑:勝利和失敗如何分割?
……
什麼是“學術”?我想,這個問題一定會讓很多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張口結舌。如果問到的是外國人,他很可能結結巴巴說齣一大串不同的詞語:Scholarism? Academic Research?Learning? Theory? Teaching? Science?……斷斷續續,沒完沒瞭,卻更不知道怎麼定義瞭。
我隻能說,學術,這是一群奇怪的人所做的奇怪的事,做得專注、沉悶、漫長。遠離身邊實利,遠離流行熱點,遠離通俗話語,既缺少錶情,又缺少色彩,更缺少社會關注。但他們相信,自己是在尋找種種事物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高低美醜。如果找齣,就有可能貫通時空,推進文明,教育後代。
對此,我還要作一個特彆的補充。
我認為,學術研究的最大意義,是研究者本人的自身建設。學術,隻有學術,纔有可能使我們的人生更理性、更宏觀、更周密、更深入、更清晰。
其實,除瞭研究者之外,對學術著作的閱讀者來說,也是這樣。
因此,不管周邊的世界多麼誘人,自己的生命多麼強勁,都應該靜下心來接觸一點學術,哪怕是一段時間也好。否則,我們很可能在瀟灑喜樂間,失去重量,失去根基,失去製衡。
學術,是人生長途中的“必要枯燥”。
餘鞦雨學術六捲:藝術創造學 [Art Creatology]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餘鞦雨學術六捲:藝術創造學 [Art Creatology]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舊書不厭百迴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隻要熟讀深思,你就
評分書店看上瞭這本非常好的書,一直想買可惜但是太貴又不打摺,迴傢決定上京東看看
評分繪圖都十分好畫,讓我覺得十分細膩而且具有收藏價值。書的封套非常精緻推薦大傢
評分給老爸買的,老爸喜歡
評分《餘鞦雨學術六捲:藝術創造學》處處反其道而行之,建立瞭一種完全相反的學術體係。這就是可愛的八十年代,老教材還統治著課堂,卻又允許老教材的審核者作齣“否定的審核”,用自己叛逆性的著作。
評分體的血管流動,使你感到身心健康。所以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也是一種無限快樂的事
評分購買。 打開書本,書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也非常舒服非常的驚
評分在京東買書要有些書籍的基本知識,現在的書與古書不同路。書籍的曆史和文字、語言、文學、藝術、技術和科學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係。它最早可追溯於石、木、陶器、青銅、棕櫚樹葉、骨、白樺樹皮等物上的銘刻。將紙莎草用於寫字,對書籍的發展起瞭巨大的推動作用。約在公元前30世紀,埃及紙草書捲的齣現,是最早的埃及書籍雛形。紙草書捲比蘇美爾、巴比倫、亞述和赫梯人的泥版書更接近於現代書籍的概念。 中國最早的正式書籍,是約在公元前 8世紀前後齣現的簡策。西晉杜預在《春鞦經傳集解序》中說:“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這種用竹木做書寫材料的“簡策”(或“簡牘),在紙發明以前,是中國書籍的主要形式。將竹木削製成狹長的竹片或木片,統稱為簡,稍寬長方形木片叫“ 方”。若乾簡編綴在一起叫“策”(冊)又稱為“簡策”,編綴用的皮條或繩子叫“編”。 中國古代典籍,如《尚書》、《詩經》、《春鞦左氏傳》、《國語》、《史記》以及西晉時期齣土的《竹書紀年》、近年在山東臨沂齣土的《孫子兵法》等書,都是用竹木書寫而成。後來,人們用縑帛來書寫,稱之為帛書。《墨子》有“書於帛,鏤於金石”的記載。帛書是用特製的絲織品,叫“繒”或“縑”,故“帛書”又稱“縑書”。 公元前 2世紀,中國已齣現用植物縴維製成的紙,如1957年在西安齣土的灞橋紙。東漢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加以改進製成蔡侯紙(公元105)之後,紙張便成為書籍的主要材料,紙的捲軸逐漸代替瞭竹木書、帛書(縑書)。中國最早發明並實際運用木刻印刷術。公元 7世紀初期,中國已經使用雕刻木版來印刷書籍。在印刷術發明以前,中國書籍的形式主要是捲軸。公元10世紀,中國齣現冊葉形式的書籍 ,並且逐步代替捲軸,成為世界各國書籍的共同形式。 公元11世紀40年代,中國在世界上最早産生活字印刷術,並逐漸嚮世界各國傳播。東到朝鮮、日本,南到東南亞各國,西經中近東到歐洲各國,促進瞭書籍的生産和人類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公元14世紀,中國發明套版彩印。15世紀中葉,德國人J.榖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加快瞭書籍的生産進程,為歐洲國傢所普遍采用。15~16世紀,製造瞭一種經濟、美觀、便於攜帶的書籍;荷蘭的埃爾塞維爾公司印製瞭袖珍本的書籍。從15~18世紀初,中國編纂、繕寫和齣版瞭捲帙浩繁的百科全書性質和叢書性質的齣版物── 《永樂大典》、 《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 18世紀末,由於造紙機器的發明,推動瞭紙的生産,並為印刷技術的機械化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印製插圖的平版印刷的齣現,為膠版印刷打下基礎。19世紀初,快速圓筒平颱印刷機的齣現,以及其他印刷機器的發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適應瞭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對書籍生産的不斷增長的要求。 曆史進程 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書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紙莎草紙所製的書。到公元1世紀時希臘和羅馬用動物的皮來記錄國傢的法律、曆史等重要內容,和中國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一樣都是古代書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術發明之前書的拷貝都是由手工完成,其成本與人工都相當高。在中世紀時期隻有少數的教會、大學、貴族和政府有著書籍的應用。直到15世紀榖登堡印刷術的發明,書籍纔作為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物品,從而得以廣泛的傳播。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網絡的普及書已經擺脫瞭紙張的局限,電子書又以空間小、便於傳播、便於保存等優勢,成為未來書的發展趨嚮。 今天,人們能夠瞭解中國三韆多年前的奴隸社會狀況,知道二韆多年前戰國時期百傢爭鳴的情形,讀到優美的漢賦、唐詩、宋詞、元麯……這一切,都有賴於古代的書籍。 中國最早的書籍,齣現於商代,是用竹子和木頭做的。竹子和木頭是常見並容易得到的東西,在造紙和印刷術發明之前,缺少閤適的書寫材料,人們就把竹子和木頭削成狹長的小片,用毛筆在上麵寫字。用竹子削成的狹長小片叫“竹簡”,用木頭削成的叫“木簡”,它們統稱為“簡”。簡上通常隻寫一行字,如果寫錯瞭,就用小刀颳去重寫,所以古代把刪改文章叫“刪削”,這個詞一直沿用至今。書籍開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簡也有長有短,最長的三尺,最短的隻有五寸。寫一部書要用很多簡,把這些簡編連起來就成為“冊”。編冊多用麻繩,也用絲繩(稱“絲編”)或皮條(稱“韋編”)。古書中提到的“韋編三絕”,說的就是著名思想傢孔子,因為經常閱讀《易經》,把編簡的皮條都磨斷瞭三次。一冊書根據簡的長短決定用幾道編,一般用二、三道編,多的用四、五道編。錶示書的數量的“冊”字,便是一個象形字,很像繩子把一根根簡編連起來的樣子。 春鞦、戰國和秦漢時期,人們已經普遍用竹木簡做書籍。春鞦戰國時期還齣現過寫在絲織上的書--“帛書”,帛書比竹木簡書輕便,而且易於書寫,不過絲織品價格昂貴 ,所以帛書的數量遠比竹木簡書為少。東漢又齣現瞭紙書,紙書輕便、易於書寫,價格比較便宜,深受人們歡迎。以後紙書便逐漸流傳開來,到瞭晉朝,紙書完全取代瞭竹木簡書和帛書。
評分在京東買書要有些書籍的基本知識,現在的書與古書不同路。書籍的曆史和文字、語言、文學、藝術、技術和科學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係。它最早可追溯於石、木、陶器、青銅、棕櫚樹葉、骨、白樺樹皮等物上的銘刻。將紙莎草用於寫字,對書籍的發展起瞭巨大的推動作用。約在公元前30世紀,埃及紙草書捲的齣現,是最早的埃及書籍雛形。紙草書捲比蘇美爾、巴比倫、亞述和赫梯人的泥版書更接近於現代書籍的概念。 中國最早的正式書籍,是約在公元前 8世紀前後齣現的簡策。西晉杜預在《春鞦經傳集解序》中說:“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這種用竹木做書寫材料的“簡策”(或“簡牘),在紙發明以前,是中國書籍的主要形式。將竹木削製成狹長的竹片或木片,統稱為簡,稍寬長方形木片叫“ 方”。若乾簡編綴在一起叫“策”(冊)又稱為“簡策”,編綴用的皮條或繩子叫“編”。 中國古代典籍,如《尚書》、《詩經》、《春鞦左氏傳》、《國語》、《史記》以及西晉時期齣土的《竹書紀年》、近年在山東臨沂齣土的《孫子兵法》等書,都是用竹木書寫而成。後來,人們用縑帛來書寫,稱之為帛書。《墨子》有“書於帛,鏤於金石”的記載。帛書是用特製的絲織品,叫“繒”或“縑”,故“帛書”又稱“縑書”。 公元前 2世紀,中國已齣現用植物縴維製成的紙,如1957年在西安齣土的灞橋紙。東漢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加以改進製成蔡侯紙(公元105)之後,紙張便成為書籍的主要材料,紙的捲軸逐漸代替瞭竹木書、帛書(縑書)。中國最早發明並實際運用木刻印刷術。公元 7世紀初期,中國已經使用雕刻木版來印刷書籍。在印刷術發明以前,中國書籍的形式主要是捲軸。公元10世紀,中國齣現冊葉形式的書籍 ,並且逐步代替捲軸,成為世界各國書籍的共同形式。 公元11世紀40年代,中國在世界上最早産生活字印刷術,並逐漸嚮世界各國傳播。東到朝鮮、日本,南到東南亞各國,西經中近東到歐洲各國,促進瞭書籍的生産和人類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公元14世紀,中國發明套版彩印。15世紀中葉,德國人J.榖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加快瞭書籍的生産進程,為歐洲國傢所普遍采用。15~16世紀,製造瞭一種經濟、美觀、便於攜帶的書籍;荷蘭的埃爾塞維爾公司印製瞭袖珍本的書籍。從15~18世紀初,中國編纂、繕寫和齣版瞭捲帙浩繁的百科全書性質和叢書性質的齣版物── 《永樂大典》、 《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 18世紀末,由於造紙機器的發明,推動瞭紙的生産,並為印刷技術的機械化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印製插圖的平版印刷的齣現,為膠版印刷打下基礎。19世紀初,快速圓筒平颱印刷機的齣現,以及其他印刷機器的發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適應瞭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對書籍生産的不斷增長的要求。 曆史進程 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書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紙莎草紙所製的書。到公元1世紀時希臘和羅馬用動物的皮來記錄國傢的法律、曆史等重要內容,和中國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一樣都是古代書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術發明之前書的拷貝都是由手工完成,其成本與人工都相當高。在中世紀時期隻有少數的教會、大學、貴族和政府有著書籍的應用。直到15世紀榖登堡印刷術的發明,書籍纔作為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物品,從而得以廣泛的傳播。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網絡的普及書已經擺脫瞭紙張的局限,電子書又以空間小、便於傳播、便於保存等優勢,成為未來書的發展趨嚮。 今天,人們能夠瞭解中國三韆多年前的奴隸社會狀況,知道二韆多年前戰國時期百傢爭鳴的情形,讀到優美的漢賦、唐詩、宋詞、元麯……這一切,都有賴於古代的書籍。 中國最早的書籍,齣現於商代,是用竹子和木頭做的。竹子和木頭是常見並容易得到的東西,在造紙和印刷術發明之前,缺少閤適的書寫材料,人們就把竹子和木頭削成狹長的小片,用毛筆在上麵寫字。用竹子削成的狹長小片叫“竹簡”,用木頭削成的叫“木簡”,它們統稱為“簡”。簡上通常隻寫一行字,如果寫錯瞭,就用小刀颳去重寫,所以古代把刪改文章叫“刪削”,這個詞一直沿用至今。書籍開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簡也有長有短,最長的三尺,最短的隻有五寸。寫一部書要用很多簡,把這些簡編連起來就成為“冊”。編冊多用麻繩,也用絲繩(稱“絲編”)或皮條(稱“韋編”)。古書中提到的“韋編三絕”,說的就是著名思想傢孔子,因為經常閱讀《易經》,把編簡的皮條都磨斷瞭三次。一冊書根據簡的長短決定用幾道編,一般用二、三道編,多的用四、五道編。錶示書的數量的“冊”字,便是一個象形字,很像繩子把一根根簡編連起來的樣子。 春鞦、戰國和秦漢時期,人們已經普遍用竹木簡做書籍。春鞦戰國時期還齣現過寫在絲織上的書--“帛書”,帛書比竹木簡書輕便,而且易於書寫,不過絲織品價格昂貴 ,所以帛書的數量遠比竹木簡書為少。東漢又齣現瞭紙書,紙書輕便、易於書寫,價格比較便宜,深受人們歡迎。以後紙書便逐漸流傳開來,到瞭晉朝,紙書完全取代瞭竹木簡書和帛書。
餘鞦雨學術六捲:藝術創造學 [Art Creatology]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