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師範大學國學新知叢書:白蓮教與宋元下層社會

杭州師範大學國學新知叢書:白蓮教與宋元下層社會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範立舟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16138120
版次:1
商品編碼:1145149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杭州師範大學國學新知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4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杭州師範大學國學新知叢書:白蓮教與宋元下層社會》對白蓮教的源流、教義及其在宋元時期的發展情況作瞭全麵的論述,尤其注重論述其與下層社會的種種關係,注重白蓮教之成為民間反叛運動組織工具的過程的闡論,注重宋元時期的白蓮教與當時其他民間宗教如彌勒信仰和摩尼教之關係的剖析,厘清瞭白蓮教在宋元時期的真實情形。《杭州師範大學國學新知叢書:白蓮教與宋元下層社會》不僅研究白蓮教産生和發展過程中教義、教理的演變和結果,而且注重這種變化著的教義、教理嚮下層社會滲透後經下層社會改造所發生的質的變異過程,從純宗教性的社團到民間反叛運動的組織形式。

作者簡介

範立舟,男,1962年12月生,浙江省衝州市人,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國學院教授,原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曆史學博士(浙江大學,1997)、曆史學博士後(西北大學,1999)。近年來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與省部級研究課題多項。專業特長為以宋代為中心的思想史、學術史、文化史、宗教史研究,兼及政治史與社會史。齣版個人學術專著2部,閤著4部。在《哲學研究》《政治學研究》等CSSCI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50餘篇,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復印中心全文轉載。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杭州市社會科學院南宋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彌勒信仰與宋元白蓮教
第一節 彌勒信仰的流傳與彌勒淨土的感召
第二節 白蓮教生發前彌勒信仰的特點
第三節 南宋白蓮教之蕤生與其品性
第四節 白蓮教在元代的變異及其與彌勒信仰的關係
第五節 本章最後的審思

第二章 摩尼教與宋元白蓮教
第一節 北宋之前摩尼教的身影及其與中國社會文化之互動
第二節 北宋摩尼教與吃菜事魔宗教現象之關聯
第三節 南宋吃菜事魔之流變及其與白蓮教的融閤
第四節 元代白蓮教的鄉村生存及其與摩尼教和彌勒信仰的糅閤
第五節 本章最後的審思

第三章 淨土信仰與南宋白蓮教
第一節 南宋前淨土信仰之嬗變與教理之開拓
第二節 宋代的民間宗教結社與淨土信仰
第三節 佛教世俗化之進展與南宋白蓮教的産生
第四節 本章最後的審思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杭州師範大學國學新知叢書:白蓮教與宋元下層社會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杭州師範大學國學新知叢書:白蓮教與宋元下層社會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杭州師範大學國學新知叢書:白蓮教與宋元下層社會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杭州師範大學國學新知叢書:白蓮教與宋元下層社會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中使用瞭一種通俗易懂的語言方式,簡明地講述報告所包括的基本資料,講述這些資料中包含的相 關信息,以及發掘者的一些聯想、思考等。還隨文配上非常直觀的圖片。這使得我們一下子在原先被 包圍得冷冰冰高不可窺的考古報告外,非常便捷地尋到一些真切的窗口,輕鬆地就瞭解到報告的基本 內容,並能建立起一些繼續深入的路徑,進而找到所需要的詳細資料。於是,考古報告變得不再讓人 感到生疏隔膜,完全改變瞭過去那付使人愛之不得又恨之不願的麵孔,極大方便瞭考古專業之外的其 他學科研究者和普通讀者。我們常常聽到社會各方麵呼籲建立“人文關懷”,視之為現代文明的一種進 步。其實從一定角度說,學術研究也存在這樣需要。可樂報告“發掘者說”章的開設,何嘗不是一個 特彆專業性的學科給予社會各界讀者的“人文關懷”呢? 社會科學的發展,社會文明的進步,已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考古工作的開展及其成果,社會科學 以及自然科學的不同學科也越來越需要在自身的研究中吸取和使用考古科學的成果。同時也越來越願 意加入到考古學的工作和研究中去,豐富和加深考古學的研究。但是考古報告編寫傳統的定式體例, 極大阻礙瞭人們直接閱讀考古報告,除瞭考古學者外,人們,包括從事曆史學、民族學研究的學者, 幾乎已經不願、或畏難直接閱讀考古報告。結果人們獲取的考古資料往往是幾經轉手演繹過的二手資 料,而這種演繹多數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甚至是來自再次性的文學化創作。應當說,這不僅不利於 社會文明整體化進步,也大大有損於考古學科的深入發展。 可樂報告編撰者以一種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反省自己過去在這方麵的忽略。梁太鶴先生在“後記二” 中特彆提齣: “考古報告是考古人將揭示和認識的古代遺存公之於世的直接形式,也是社會公眾真實 瞭解考古成果最希望閱讀的主要資料。但如果考古報告始終隻能成為考古業內人士纔能讀懂的‘內部 資料’時,考古是不能說已切實履行到自身的社會職責的。直言之,考古人從開始已經不經意忽略瞭。 社會公眾應享有的那一份權利。這份權利本該還給公眾!”正是基於這樣的社會責任心,可樂報告編撰 者在嚴格遵循考古學科學術規範的前提下,用“發掘者說”章的方式,開創瞭考古報告編寫的一次革 新。盡管編撰者一再聲稱隻是一種不大的嘗試,還有很多不足,但我們依然要大聲為他們的做法擊節 叫好!從形式上看,這確乎是一次不大的革新。但從觀念上說,這卻是一次不小的衝擊。它態度鮮明 地嚮整個學科提齣一個不容再忽視的關鍵問題,即如何纔能更全麵履行自己的社會職責?我們擊節, 正是要為這種學術研究中高風格的社會責任心和人文關懷叫好! 由於樹立瞭明確的社會責任心,可樂報告的編寫顯得格外詳備、細心。比如在對齣土遺物的介紹 中,不僅詳細介紹瞭遺物的分類和外形特徵,還特彆注意到對遺物的工藝技術的分析介紹。這在很多 考古報告中是被忽略或不夠重視的。實際上,考古研究中除瞭一般的類型學研究、社會曆史研究之外, 對遺物遺跡後邊所包含的人類行為學的研究也是不應忽略的重要內容。如果報告缺乏對遺物工藝技術 的分析介紹,將會使行為學的研究非常難以開展。此外,可樂報告對遺物的介紹還特彆重視其中所包 含的文化現象,每一類文物都開設有專章對相關文化現象加以介紹。這當然首先得通過研究者自己對 遺物的深入觀察和多角度研究之後,纔可能發現問題、提齣問題或作齣結論。比起單純報道遺物形態, 這樣肯定為讀者提供瞭大為豐富的文物信息。可樂報告在資料的編排、組織、查詢方麵作瞭很好的處 理,使讀者查找起來甚為方便。使用考古報告時難以查找一些具體資料是我們常遇到的遺憾,比如有 的遺物需瞭解該類型在整個遺址的分布情況,或需瞭解一件在某單位中具體的存放方式,卻往往會完 全無從查找,或者讓你十分費力地從數十、數百個墓葬的統計總錶中慢慢去挑選計算。而可樂報告在 分類介紹遺物時,不光舉例介紹一件標本,還交待瞭該類彆的所有件數及編號,這使查找時無需再到 總錶費力地去逐件尋找。而且報告除瞭對遺物的綜閤性分析介紹外,還另外列舉齣每一個墓葬單位的 ?9?9 215?9?9 萬方數據 2008年第5期 2008年10月版 全部信息和圖樣。這可以做到對任何一件遺物都能清楚查到相關的具體信息。此外,在墓葬登記總錶 之後,報告還專門公布瞭所有齣土器物的分類統計。這是一般考古報告所缺乏的內容,但卻是讓讀者 從橫嚮和縱嚮路徑都可以方便去查到有關遺物資料十分有用的一種組成。可以看齣,編撰者在構築資 料查核係統方麵,下瞭很大功夫,做瞭深入思考。 貴州夜郎曆史研究在各學科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取得很大進展。隨著社會經濟快速進步以及各級 領導的重視,日益形成一個眾所關注的熱門課題。在這樣形勢下,急於求成的浮躁學風難免會侵淫其 中,這對學術研究十分不利,還會造成對社會公眾的誤導。

評分

(4)尾礦庫周邊環境的監測和維護,避免尾礦庫受到自然和人為的破壞;

評分

9.3閉庫尾礦庫的維護

評分

(2)閉庫後的尾礦庫,無設計論證不得重新啓用或改作它用,更不得貯水蓄洪。尾礦庫如需再利用,必須按《尾礦庫安全技術規程》(AQ2006-2005)規定,確保尾礦庫生産安全。

評分

(8)在庫區周邊顯眼的地方(如臨路壩體)、易發危險位置(如壩坡麵)設置警示標誌。在易發危險的時間(如暴雨天),企業要加強管理,警示人員遠離易發危險的中心。庫區不種植莊稼和果樹,盡量減少人員和牲畜進入庫區的機會。在其危險的部位和區域可設置鐵絲網護欄,杜絕人員和牲畜進齣。

評分

(1)在尾礦庫內進行尾砂迴采,必須按照《尾礦庫安全技術規程》(AQ2006-2005)中尾礦庫建設的規定,委托有技術資質的部門進行技術論證、工程設計、安全評價。

評分

尾礦庫經閉庫設計及閉庫工程的落實,隻能為其長期安全穩定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但閉庫後的尾礦庫仍然是一個危險源,要維持尾礦庫長期安全穩定還必須進行長期維護管理。

評分

(6)閉庫後的尾礦庫,未經設計論證和批準,不得重新啓用或改作它用;

評分

(1)堆積壩的監測和維護,對坡麵經雨水形成的衝溝應及時進行處理,保證其安全穩定;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杭州師範大學國學新知叢書:白蓮教與宋元下層社會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