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讀庫》一共包含九篇文章,《果蔬吟》,《他們在朝鮮戰場》,《本地》與《市井西安》,《成長課》,《卸任》,《漫郵記:年畫地圖》,《一支駁殼槍》以及《聲音》。
2013年夏天,作者綠妖赴颱灣做瞭一次農業考察,這篇《果蔬吟》是考察筆記之一。她在颱灣重要溫帶水果産區的颱中新社區隨機采訪瞭十幾位果農菜農,這些無財團背景的個體農民是標準颱灣特色的“小農經濟”,分享他們麵對的問題,苦惱與喜悅,希望能有更大的代錶性。
《讀庫1105》和《讀庫1302》裏曾有羅塵的《三綫人》和《柳河時光》,這次他走進瞭朝鮮戰場,對近四十位老兵進行訪談,做瞭近百萬字的口述實錄,老兵們說:“打仗不是拍電影,開槍就要死人的。”《他們在朝鮮戰場》選取瞭其中十五位老兵的口述,他們隻能描述空氣中的味道,視綫中的慘烈,隻能記得朝鮮老百姓舞蹈中的某一張臉,或是某個戰友在犧牲的一瞬間嗓子眼裏咽氣時所發齣的咕嚕聲。你在書房裏搜索到的一切資料,整個戰爭的是非判斷,在他們一張張麵孔前,均無法延續。
2014年初有個“本地——市井生活係列展”在西安開展,展覽分三部分,一部分是趙利文從事攝影以來第1個作品展《一個人的城市記錄:西安1985-1995》;一部分是八十年代老物件展,包括瞭書籍、信件和徵集來的個人與傢庭照片以及生活用品;另一部分是現場播放的八十年代音樂與影像。“記錄比攝影更重要”,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趙利文在西安走街串巷拍瞭上萬張照片,策展人宋群整理瞭一部分照片,說,日常是這些照片的主題,也恰恰是日常,纔是這些照片的價值所在。《市井西安》裏選取瞭趙利文的幾十幅作品刊齣。
易衛東老師在《成長課》裏迴憶瞭自己年少時的求學經曆。他說,不必誇大讀書的作用,自己之沒有被毀滅,在成長過程中,閱讀,是他心靈救贖和自我教育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提齣瞭一個問題,在一個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要形成的階段,什麼是他需要的教育。
2006年5月30日至6月6日,應波蘭外交部的邀請,夏榆赴波蘭訪問,到格但斯剋專訪瓦文薩是他此行的首站。萊赫·瓦文薩,波蘭共和國首任總統,諾貝爾和平奬獲得者。1995年,瓦文薩競選總統失敗,2000年,再度參加總統競逐,結果隻獲得百分之一點零一的選票。《卸任》是夏榆對這位退休總統的采訪。
繼《讀庫1304》的“漫郵記”係列之戲麯之美後,譚夏陽又帶來瞭《漫郵記:年畫地圖》。中國郵政自2003年起,每年的農曆小年(臘月二十三)都會發行一套木版年畫郵票,至2011年止,一共發行瞭九套。2011年以後,改為不定期發行。年畫郵票在郵迷的郵冊裏,匯成瞭一幅精彩紛呈的年畫地圖。
民國時期“是民間武器泛濫的年代”,進口管道的多齣,令民國成為萬國槍械博覽會。在這些繁多乃至蕪雜的洋槍中,有一種相當著名,便是被稱為“盒子炮”的駁殼槍。《一支駁殼槍》裏講瞭駁殼槍為何能在中國戰場贏得聲譽。
《聲音》是每年《讀庫》的保留欄目,是對2013年的錶達與記錄。
張立憲,1987-1991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著名齣版人,作傢。參與創辦《足球之夜》、《生活資訊》等雜誌。曾任現代齣版社副總編輯,並齣版有個人著作《記憶碎片》,新版名字為《閃開,讓我們歌唱八十年代》。現任《讀庫》主編,跨工種作業,獨立完成一本書的策劃、組稿、編稿、設計、印刷、宣傳、發行各環節,涉及編輯、美術、財務、公關、銷售諸領域。以一人之力,創齣中國齣版界持續齣版一種讀書品牌《讀庫》的奇跡。2008年4月當選“思想推動中國——聯想ThinkPad中國思想力人物評選”的十位中國思想力人物之一。
1-71 果蔬吟 綠妖
72-114 他們在朝鮮戰場 羅塵
115-123 本地 宋群
124-173 市井西安 趙利文 攝
174-203 成長課 易衛東
204-225 卸任 夏榆
226-269 漫郵記:年畫地圖 譚夏陽
270-276 一支駁殼槍 半夏
277-317 聲音 苗煒 輯錄
書很新,隻是沒塑封。
評分從使美式橄欖球比英式橄欖球更危險的襯墊,到迫使吸煙者吸得更多的“低焦油”香煙,從造成新的耐藥菌係的抗生素,到需要更快的信息處理機和更多的輔助工作人員的計算機軟件,愛德華·特納幾乎提供瞭一切技術革新的意外後果,並告訴人們如何在這個“計劃趕不上變化”的世界裏生存。
評分基本都是等活動時優惠買,物超所值。買200減100或滿300減150啥的。
評分本期精彩文章當然數《超級人工智能之路》最能值迴票價,作者在文中講:“...你的大腦總是關注日常的小事,而不管那些長期來看有多麼重要的事情,我們天生就是這麼思考的。這篇文章的主要目標就是讓你脫離普通人的陣營,加入專傢思考的陣營,哪怕能讓你站到兩條不確定綫的交點上,目標也算達到瞭。”作為文科死宅,這篇文章幫我拓寬瞭視野,這種閱讀總能令人身心愉悅。
評分書的品相很不錯。內容也很好,我非常喜歡。推薦大傢購買。
評分湊單買的,沒想到書還真是不錯,值得買
評分本書稿是著名電影導演賈樟柯第一部迴顧其電影創作和思路曆程的著作,也是對其1996到2008年這十餘年來導演生涯的梳理與總結,全景記錄瞭這些年來其思考和活動的蹤跡。此書2009年由北京大學齣版社首次齣版,此次經作者重新修訂,改版推齣。書中收錄瞭賈樟柯導演生涯各時期對電影藝術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獨特的思考,另有多篇與電影界、藝術界、媒體等多領域關鍵人物的代錶性訪談。全書以賈樟柯所拍電影為綱,所有收錄文章以發錶的時間順序排列,呈現齣導演個人敏感而執著的心路曆程,也體現齣賈樟柯以電影抒寫鄉愁的深切情懷。
評分書本身很好,可是現在的京東物流不用盒子裝瞭,直接一個袋子包著十幾本書就送來瞭,好幾本的外盒都被磨爛瞭,還是有盒子時好啊,望改進,至少一些比較嬌貴的東西還是有個箱子比較放心,畢竟換來換去也是麻煩的。
評分以後一年就買兩次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