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西斯蒙第是经济学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毕生著述甚多。《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一卷)》是西斯蒙蒂后期主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对于全面研究西斯蒙蒂经济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对初次接触西斯蒙蒂经济思想的人来说,也不失为一本可以入选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导言
第一篇  消费与生产的平衡
第二篇  论社会收入
第一部分  论领土财富
第三篇  在领土财富分配上,哪种方法能给社会带来最大幸福
第四篇  论苏格兰盖尔族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被驱逐
第五篇  论爱尔兰农民的生活状况及其穷困的原因
第六篇  论托斯卡纳农民的生活状况
第七篇  论君主对爱尔兰农民的义务,以及使他们摆脱穷困的方法
第八篇  论奴隶制对人种产生的后果
第九篇  论黑人耕作者从奴隶制解放出来应遵循的道路
      精彩书摘
     这个单独的人又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劳动的目的就是满足他的欲望和需要,因为一个人工作就是为了享受,一个人生产就是为了消费。但是这个单独的人,假定他有必需的能力和技巧,会不会生产比他能消耗的更多的东西呢’他会不会积累财富呢’我们用财富这个词,因为我们是这样称呼他劳动的产品的,他用这些产品来满足他的欲望和需要。是的,他会这样做的,但是有一定的限度。他首先给自己提供用以享受而马上消费掉的东西,如食物;然后是他通过消费而长期享用的东西,如衣服;再后是那些比他还要持久有用的东西,如他的房屋。这三类东西,都属于他的消费储备,只要他通过劳动把它们生产出来,他就享用它们,并通过消费,消耗它们。但是,除了他的消费储备之外,这一个人,要是能够的话,还为自己建立一个后备储备。他不愿意用每天的劳动赚取他每天的面包,而是设法预先保证获得它,至少是当年的。对于其它的食品供应,他也是这样做的;除了他每天穿的衣服以外,他还置备其它的,以备以后穿着,他甚至还准备了布匹,放在那里一个时候,不打算马上就用。确实,要是一旦发生预见不到的原因,迫使他中断工作,或者一年四季的不测风云夺去了他的劳动果实,或者
  甚至一时心血来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愿意游手好闲一个时候,果真如此,他就会无法为生,这种情况是他不愿意遇到的。但是,当他充实了他的消费储备和他的后备储备,即使他有能力通过劳动无限地增加可以消费的财富,他也会停下来,宁愿休息而不愿生产:他所不能享用的果实了。他知道,他的所有储存都需要料理,长此以往,就相当于生产它们的劳动量;他知道,一切东西要是贮存下来就会变质:他也知道,从现在起就把它们积累起来要更麻烦,更劳累,不如等到要用的时候才着手准备。
  让我们观察这个勤劳的人的利益吧。我们假设这是一个绝对孤立的人,我们发现他的生产和他的消费是平衡的,但在一定的范阴内是很难加以计算的。事实上,他不仅提供了自己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还准备了其它的东西,的确,这些东西有的他已经开始享用了,并将长期地继续享用,有的他还不去享用,而是储备下来,以应付未来的需要。然而,在充实了他的消费储备和后备储备后,他所从事的以外的一切劳动都将是无用的,他所积累的一切产品,都将是没有价值的了。
  从其整体来看,社会完全象这个人:社会有自己的消费储备,由它的所有成员已经获得的、并用以享用的一切所构成,虽然,其中有些东西随着人们的使用而消失,还有一些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继续供人使用;另外,社会还有后备储备,用以在生产意外中断或脱节时满足需要,也用来在空闲时把消费品从生产者那里送到消费者手中。但是,当这两部分储备都贮足以后,额外生产的一切就没有用了,并且不再有价值。然而,贸易,或者说劳务和商品的交换,在社会各成员之间,分配了各个职能,这些职能又都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目标的。每一个人在追求个人目的时,看不见整体的利益,也无法准确地衡量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一切人的需要。工作分配了,每个人就只想到生产一种东西:他努力达到他的目标,而不十分清楚社会到底需要他生产多少这种东西;他自己则想无限地生产下去,因为,他只看见有可能积累钱财而不是产品,或者说,只看到增加他对别人的债权,所以他只想到发财,对他的欲望就不加任何限制了。然而,事实上,他要发财,就必须找到他的消费者,或者找到他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人。只有买主才能赋予他的产品以真实的价值,只有买主才能告诉他是不是真正地创造了财富,或者他只不过给原料加上一个新的形式而已,而社会认为是没有用的,所以不愿意接受。
  所有消费者,也就是社会中的所有的人,都可以有他们的消费储备和他们的后备储备:除了他们已经马上拿来使用的东西以外,他们还可以有一些贮存,以备将来之需。然而,大部分人宁可依靠贸易提供的物品,因为在社会职能的分配上,商人成了社会后备储备的管理人;他们的商店收进产品,以方便消费者使用。但是,贸易的建立增加了损失的风险,要大大超过社会因积累了同它需要不相称的后备储备而遭受的损失。贸易承认,意外得失是互相抵偿的,每年劳动及其产品的平均数是差不多的。当每一个人,为自己打算,准备迎接未来的凶吉时,他应该希望有足够准备,能对付最坏的、也就是说可能性最小的那种厄运;但是,当贸易负责补偿每一个人的得失时,由于他知道这些得失是互相抵偿的,他就可以使用一个较小的储备,大大低于每个人为自己所作的计算。例如,一个单独的家庭大抵希望预先贮存够两三年用的小麦,因为他是多么害怕一场天灾会使他损失两季收成啊!相反地,贸易则设法把所有人的消费量计算得比较准确,使它的小麦贮存超过当年至多一两个月,因为,他要是贮存得太多了,就会损失多余部分的利润,或者会在购入价格上遭到亏损;因为,收成后,陈小麦就不能再同新小麦竞争了。布匹的贸易也许更注意限制社会的后备储备。它想方设法向消费者推销新的花色品种,迎合他们的口味或反复无常的兴致,同时,它又时刻想到,所有它不能迅速出售的货物,都使它遭受巨大损失:预垫资本的利息得由它负担,布匹还会退色,款式会改变,货仓里的储备意味着商人破产。
  事情还不仅这一点:贸易愈活跃,根据常识而论,社会就愈益富裕,而它的后备储备就愈益减少。社会的活动产生一种奇怪的后果,使得社会生产愈快,积存的商品就愈少。正如建立了一家银行后,银行家帐房里所要掌握的现金就比较少,而同他做生意的商人所掌握的现金要多得多。同样地,开设一家商店后,每个家庭习惯了每日都到那里购买必需的物品,这家商店拥有的储备就比较少,而它所供应的各家之间,通常所贮存的东西则多得多。自从在各首都办起零售商业和从那里供应所有商店,有时甚至供应外省的所有消费者,一大批批发和零售商的仓库都取消了。自从商品用车辆和轮船运输,流通快得闪电一般,用马车夫货车的缓慢载运的商品都取消了。商品停留在制造商仓库里的时间少了,在路途上的时间少了,在零售商店里的时间少了;商品一经制造出来,就到达那想使用它的人手里。然而,这个速度是算作利润的,或者应该说,这个速度是计算过的,因为有了这个速度,商人才用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只要这个速度中断了,只要在流通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有一个停顿的时间,商品的持有人就要受到损失;首先是他的本钱利息,然后是他的资本壅塞的损失,还有贸易中断的损失,甚至会使他破产。因此,从其总体来看,贸易耍比单独的个人更注意不让后备储备扩大,而相反地要在生产和消费之间保持均衡。
  在结成社会之前,人可以看不清他在劳动中应追求什么目的;但每一个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每一个人都拿劳动的劳累同他可以在享受中得到的报酬相比较,每一个人可以预先估计,为了得到他所要的东西,他作出的努力是否合算;为了保存他所得到的东西,他作出的努力是否合算;为了避免发生他所害怕的情况,他作出的努力是否合算;根捬这三种比较,他就可以对他每日的消费,他的消费储备,以及他的后备储备等方面,计划他的经济。但是,后来人们结成社会,开展贸易,于是大家的思想,不再向往追求共同的利益,从此以后,只考虑局部的利益了。人们依靠的是局部利益,用来维持政治经济和指导大家工作,使工作能够满足大家的需要。
  ……      
前言/序言
     序言
  在本世纪,聚集成社会的人,把他们的思想转向他们结合的理论与条件,这种情况恐怕比任何世纪都更为突出。他们不再继续遵循他们认为是定论的东西,因为那些东西不过是定论,他们要认识的是每种事物的道理。他们要求政权证明其存在的权利;他们以人性的名义,要求享有造物主曾经赐予人的那些幸福、保障与权利。在他们看来,劳动犹如人的乳母;但是,他们想要了解这种劳动的成果如何分配,财富根据什么原则产生和积累。他们也将自己的信仰进行同样的剖析;他们从哲学和道德角度判断他们的宗教。最后,他们还查阅历史卷帙,以便用人类的经验照亮他们要寻求的理论。因此,他们在政治中寻求他们的权利,在创造财富中寻求他们的幸福,在道德哲学中寻求他们的义务,在历史中寻求他们的经验。这就是人类怀着十分的好奇心,在最近60年来所涉猎的社会科学的范围。
  60年以来,我也曾多次被这些社会问题煽动起来的变革所愚弄,我本人遭难,我的财产也受到损失;我仔细观察了民众的情绪,我对它并非漠然置之;我将我所能进行的全部研究、全部思考,并同我目睹的事件提供给我的、有时是强加给我的经验结合起来;我生活在各种民族中间,努力熟悉他们的生活和风俗,同时学习他们的语言。我没有什么本事,但我试图以我的著作竭力影响他们。实际上,近40年来,我先后参加了关于社会科学的历次讨论,同时,我在长篇的历史著作中,力图重温过去的经验,并且以定期文集或以单行本的形式,发表了60多本小册子,论述我认为重要的问题。在那些小册子中,我曾先后接触了立宪政治、政治经济学、一国人民、一个省的或一个被压迫的种族对权利的要求,以及道德哲学。这些著作,几乎全是因事而发,也许阐明了不止一个新的真理。至少,它们都具有深刻的信念。
  我的好几位朋友经常要求我把发表在各国杂志上的分散文章收集起来,因为他们无法做到这一点。说实在话,我自己也极其渴望将那些零散文章编汇成册,我认为,我在那些文章里提出了一门新科学的原则。我为了真理,为了人类战斗过,当我觉察还没有一个新的捍卫者来替换我,维护我认为是正确的原则时,我觉得这时撤离战斗是与我的职责背道而驰的。
  另一方面,在漫长的生涯中,我的观点虽然变化不大,虽然在我的许多的小文章中,承认的似乎只是一条原理,可我也感到我的思想变得更加清晰,并且由于经验与研究使这种思想更臻完善。我对最初的著作感到不满,公众也会对那些著作感到不满足:他们不会问我从前是怎么想的,而是问我现在的想法,他们即使不会鄙弃一些散篇的重版本、一个作者文稿的残缺不全的集子,也要抛掉一切有关过去情况的、已经变得无足轻重的论述。
  那么,我现在该怎么办呢?由于我在人生中饱经沧桑,我也不会用这些散篇凑成一部巨著。不过,在重编的文件中,我也力图使那些散篇不失其特点;各篇都会有各自的阐述。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一卷)  图书简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一卷)》汇集了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西方政治经济学思潮的奠基性文献与重要思潮的代表性文本。本卷聚焦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脉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该学科理论源流与核心辩论的权威性框架。  本卷的选篇策略,立足于构建一套清晰的知识谱系,力求展现早期政治经济学如何从重商主义的桎梏中挣脱,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社会科学。我们精心挑选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等巨匠的经典论述,并辅以若干影响深远的早期学者的观点,以期勾勒出早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理论图景。  核心内容与思想脉络  一、 劳动价值论的奠基与发展:  本卷的核心篇幅,集中于对劳动价值论的早期阐述与争鸣。读者将看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交换的真正尺度”的初步探讨,他如何将劳动视为财富的终极源泉,并区别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随后,卷内收录的文本将展现大卫·李嘉图如何将斯密的洞见系统化,提出更精确的、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的价值理论。李嘉图的理论不仅深化了对价值构成的理解,也为后续的分配理论——即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决定——奠定了分析基础。  通过这些文本,读者可以追踪价值理论从描述性观察,逐步演变为具有解释力的经济学模型的艰辛历程。同时,卷中也收录了对古典价值论的早期批判与修正,展示了该理论内部的张力与发展方向。  二、 经济增长与财富的积累:  早期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关怀在于理解一个国家如何实现财富的持续增长。本卷的选篇深刻反映了这一主题。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概念,及其对专业化分工(劳动分工)和资本积累的论述,被置于显著位置。读者将分析斯密如何论证自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以及资本形成在推动经济扩张中的关键作用。  紧接着,本卷呈现了马尔萨斯关于人口增长与资源限制的悲观论断。马尔萨斯的理论,以其对贫困问题的深刻关注,构成了对当时乐观主义经济增长论调的有力制衡。通过阅读其原著片段,读者可以清晰把握早期经济学家在面对社会不平等和资源稀缺性问题时的理论尝试。  三、 收入分配理论的构建:  政治经济学的另一大支柱是对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不同社会阶级(地主、资本家、劳动者)的解释。本卷的重点篇章详细解析了古典学派的分配理论。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是分析的重中之重,它阐明了随着人口增长和可耕地利用程度的加深,由土地的自然肥力差异所导致的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地租,并如何挤压利润空间。  同时,卷中也包含了对工资和利润决定的经典阐述。读者将对比不同学者对“自然工资”和“自然利润”的界定,理解他们如何将这些要素视为影响长期经济均衡的关键变量。这些分配视角的构建,不仅是经济学理论的进步,也是对当时社会结构与阶级关系的深刻反思。  四、 自由贸易与国际分工的辩护:  本卷的国际贸易部分,集中展示了古典经济学家对自由贸易的系统性辩护。除了斯密关于绝对优势的论述外,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本卷的理论高光时刻。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原始文本的研读,读者可以掌握这一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洞察力: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生产上均不具备绝对优势,通过专注于生产其相对成本最低的商品,依然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这些文本不仅是经济学原理的阐释,更是对重商主义贸易保护政策的有力驳斥,它们深刻影响了十九世纪全球经济格局的形成。  选篇的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一卷)》的选择,旨在提供一个无损于原意的、严谨的学术阅读体验。这些文献构成了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直接源头,其逻辑推理、概念界定和模型构建的精妙,至今仍是所有经济学研究者必须面对的思想遗产。  本卷的出版,不仅是对过去重要思想的梳理,更是对当前经济学领域中许多核心问题的再审视。理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面对工业革命初期矛盾时的理论建构,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当代经济挑战的深层历史根源。本卷是所有致力于经济史、政治哲学、社会理论研究的学者及学生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