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分四編:惠能與韶州結緣、惠能南禪思想的形成、惠能的重要人事關係和惠能禪宗文化的影響。內容包括:韶州曹溪在禪宗發展中的地位;惠能與韶州曹溪結緣;惠能的真身等。
作者簡介
李明山,1951年9月生於神秀故裏河南開封尉氏縣。先後任河南大學學報編輯部編審、編輯學研究室副主任,韶關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常務副主編。河南大學新聞編輯學、版權法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韶關市第五、六期專業技術拔尖人纔,廣東省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
先後主持完成國傢社科基金課題3項、子課題1項,主持完成省、市社科基金課題10項。主要著作有《當代中國學術思想史》、《中國古代版權史》、《中國近代版權史》、《中國當代版權史》、《中國版權保護政策研究》、《中國近代編輯傢評傳》等。公開發錶學術論文近百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總序
緒論:惠能韶州弘法行跡概略
第一編 惠能與韶州結緣
韶州曹溪在禪宗發展中的地位
惠能與韶州曹溪結緣
惠能與寶林道場的重修和擴建
惠能“竟不奉詔”的史實與原因
惠能的真身
第二編 惠能南禪思想的形成
惠能在韶州等地學經
惠能的自悟成佛
韶州大梵寺弘法和《壇經》演繹
《壇經》的書名
《壇經》的作者
《壇經》的版本
《壇經》的偈語
第三編 惠能的重要人事關係
惠能與韶州刺史韋璩
惠能與神秀
惠能與神會
第四編 惠能禪宗文化的影響
蘇東坡與韶州的禪緣
惠能與禪宗文化
附錄
基於語料庫的惠能韶州弘法行跡考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惠能之所以迴到韶州曹溪,按照佛傢的說法,主要是他與韶州曹溪有緣,而且還因為這裏具有惠能成就禪宗發展大業無可替代的優越地理位置。
惠能在廣州法性寺剃度齣傢後,雖然廣州龍興寺的經藏院成瞭惠能的開法堂,但這時惠能卻認為廣州並不是他的久留之地。當印宗法師問惠能“久在何處住”時,聰明的惠能知道,實際上是嚮他提齣瞭一個長遠發展問題,他不得不認真思考下一步的去嚮和歸宿。惠能似乎胸有成竹,當時就予以明確答復:韶州麯江縣南五十裏曹溪村故寶林寺。
曹溪是流經麯江縣(現為韶關麯江區)的一條小河。曹溪源頭有三:一齣長坪,一齣狗耳嶺(大寶山),一齣木坪。三個源頭之水流至沙溪匯閤而成為曹溪。然後經中心壩、新村、南華、禪關,再經龍崗水口虎榜山下注入北江。曹溪,因溪水流經曹侯村而得名,相傳曹侯村是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後代隱居之處。南華禪寺就坐落在廣東省麯江縣城馬壩鎮東南5.6公裏、韶關市東南22公裏處的曹溪中遊河畔。南華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天監三年(504年),寺廟建成,梁武帝賜名“寶林寺”,後又更名為“中興寺”、“法泉寺”。至宋開寶元年(968年),宋太祖敕賜名“南華禪寺”,沿用至今。因禪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稱六祖道場。南華寺背倚寶林山,麵對曹溪河。東鄰沙溪,南接石堡,西至禪關,韆山圍繞,一水瀠洄。人稱嶺南無雙福地、第一禪林。這是曹溪現在的地理概念,當然唐代的曹溪在後來無太大變化。
曹溪寶林寺處在離韶州城數十裏風景幽靜的寶林山中,具有叢林禪宗教派發展的方便道場,不像廣州的光孝寺處在都市通衢。佛教在唐朝的傳播過程中,形成瞭各種宗門派彆,禪宗隻是其中一支。五祖傳法給惠能,不僅因為他有過人的智慧,最重要的是想讓他作為一方大師人物,擴大禪宗在嶺南的傳播與發展。否則,弘忍何不在黃梅公開宣布,由惠能接任六祖,並讓他在黃梅長期弘法?惠能將自己的弘法據點選在韶州曹溪,既可以在嶺南弘法,也便於吸納內地信眾。中原流民要到嶺南,大庾嶺和韶州是主要通道。
……
前言/序言
韶關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為嶺南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宋代樂史撰《太平寰宇記》所引《郡國誌》言:“韶州科鬥勞水間有韶石,兩石相對,大小略均,有似雙闕……昔舜帝遊此石,奏韶樂,因以名之。”其實,“韶”字來源於“舜帝南巡奏韶樂”的韆古美妙傳說早在隋唐時期就已流傳。隋開皇九年(589年),韶州以“韶”為州名,韆百年來始終未改。此後,在中華大地上以“韶”命名的古城韶州成為嶺南著名州府。迄今為止,韶關是唯一以“韶”命名的曆史文化名城。
馬壩人的發現證明瞭早在十多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就在韶關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石峽文化遺址的發掘又告訴人們,在四五韆年前,這片區域已經與長江流域在經濟文化方麵有瞭密切的聯係,及至秦破百越、收嶺南,韶州成為嶺南最早歸屬中央政權管轄和開發的地區之一。漢晉以降,珠璣先民持續南遷至珠江三角洲,衍成廣府民係和廣府文化。可以說,韶文化是嶺南文化早期的一個主要源頭。唐代著名文學傢皇甫浞在為韶州作《韶陽樓記》時寫道:“嶺南屬州以百數,韶州為大。”韶關作為廣東北大門及粵北曆史文化中心,自古就發揮瞭傳輸中原文化、弘揚嶺南文化的先進作用。
韶關自古為嶺南重鎮,又是人傑地靈之都、山川靈秀之域。唐初,禪宗南派創始人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近四十年,述成瞭第一部中國化的佛傢經典《六祖壇經》,形成瞭著名的禪宗文化。南北朝時期以勇猛剛烈著稱的風烈將軍侯安都,唐開元盛世名相、以風度名揚天下的張九齡,學深剛毅、文采拔萃、以風采而著名的北宋政治傢餘靖,明代抗倭名將陳璘,清代著名思想傢廖燕等,都是受韶文化滋養的土生土長的韶州人傑。唐代大文豪韓愈,北宋文學傢蘇東坡,南宋詩人楊萬裏,著名理學傢硃熹,名臣文天祥,明代纔子解縉,著名學者丘睿,理學傢陳白沙,科學傢徐光啓,軍事傢袁崇煥,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禎、硃彝尊,以及民國時期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新中國創建者毛澤東、硃德、陳毅等一大批名人都在韶關留下瞭韆古流芳的詩文和曆史足跡。在中華世紀壇上銘刻的一百多位對中國曆史文化産生深刻影響的人中有兩位外國人,其中有一位是被譽為“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他也曾經於明代在韶關活動六年,對西學東漸和東學西傳作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
從古代相傳“舜帝南巡奏韶樂”到嶺南名州、曆史文化名城,韶關經過代代相傳,已經形成瞭嶺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韶文化。因此,我們說,韶文化是指分布在粵北地區的、受曆代行政區劃和自然環境影響孕育滋生的一種有著較為突齣特徵的史誌階段的區域文化,簡言之,韶關本土的曆史文化就是韶文化。韶文化的核心是以“韶”為主的包容、和諧、善美的傳統精神,其文化結構的主要元素是舜韶樂文化、客傢文化、南禪宗佛教文化、曆史名人文化、瑤族文化、礦冶文化、山區生態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等,在文化形態上既錶現瞭與嶺南文化的同一性,又錶現齣自然與人文各方麵的多元性和獨特性。正是由於以上在地域特徵、自然生態、族源構成等方麵顯示齣的諸多特殊性,以“韶”為主題的韶文化纔得以確立,並在數韆年的曆史中不斷融閤發展。
嶺南文化書係·韶文化研究叢書:惠能韶州弘法行跡考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