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套裝全5冊)

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套裝全5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劉誌惠 整理
圖書標籤:
  • 曾紀澤
  • 日記
  • 近代史
  • 人物傳記
  • 曆史
  • 清史
  • 民國史
  • 史料
  • 中國曆史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92530
版次:1
商品編碼:11381012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11-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5
字數:17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曾紀澤(18391890)字剛,湖南雙峰荷葉人,曾國藩之子。同治間曆使英、法、俄諸國,與俄人力爭,毀崇厚已訂之約,更立新議,交還伊犁及烏眾島山,帖剋斯川諸要隘,有功於新疆甚大。官至戶部左侍郎。卒謚惠敏。紀澤學貫中西,有詩古文及奏疏若乾捲傳世,後人輯有《曾紀澤遺集》。
  《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套裝全5冊)》所收為現存曾紀澤全部日記,起自同治九年(1870),訖於光緒十六年(1890),曆時二十年,舉凡軍政要務、外交談判、交遊往還,無不筆之於日記,其中不乏奏稿密電、書劄筆談,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作者簡介

    劉誌惠,任職於上海師範大學社科處。

內頁插圖

目錄

《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第一冊)》
《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第二冊)》
《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第三冊)》
《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第四冊)》
《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第五冊)》

精彩書摘

  初三日 晴
  辰正起,看《儀禮》。飯後散步,溫《尚書》,午初接看《儀禮》,連前共十葉。改《求古編》。午飯後散步,溫《尚書》,本日計溫“立政”至“顧命”凡四篇,又溫“酒誥”至“多方”一遍。接改《求古編》,連前五葉。溫《左傳》三十葉,習字一紙。至竹林室一談。夜觀栗弟與王孟虎象棋一局,誦本日溫書一遍。寫《段說文》書頭十馀葉。二更二點,至竹林室奏鬍琴。五點睡。
  初四日 晴
  辰正起,看《儀禮》。飯後散步,溫《尚書》。巳正接看《儀禮》,連前共十葉,改《求古編》。陪謝旭亭診母親脈,又診內人,各開藥方。午飯後散步,溫《尚書》,本日計溫“康王之誥”至“呂刑”,凡五篇,又溫“堯典”至“允徵”一遍。接改《求古編》,連前共五葉。溫《左傳》三十葉,習字一紙。李佛生來一談,陪黎竹林診母親脈。夜與佛生久談。二更後,觀放煙火。中軍冷慶所送,極精極大,有瓶戟燈,有蟾燈,有福、祿、喜、壽,有蟠桃,有蒲桃,有九蓮燈,有鳴鍾,有牌樓,有長瓶,有浮屠塔。三點畢。溫《尚書》“文侯之命”至“秦誓”,本日書皆未成誦。為母親閤咳嗽藥良久,看棋勢一局。三更睡。
  初五日 陰,夜大風震屋
  辰初起,看《儀禮》。飯後散步,溫《尚書》“洛誥”至“秦誓”,巳正接看《儀禮》,連前共十葉,改《求古編》五葉。午飯後散步,溫《詩經》,剃頭一次.溫《左傳》三十葉,習字一紙,寫《段說文》書頭廿葉。至銀錢所,觀栗弟與李質夫象棋一局,又至良甫室久談。夜飯後溫《詩經》,本日自“關雎”至“節南山”.寫《段說文》書頭十葉,二更後寫寄沅叔稟,未畢。五點睡。
  初六日 晴
  辰正起,黎竹林來同飯。飯後與栗弟、竹林試韆裏鏡,散步。溫《詩》“正月繁霜”至“巧言”,又溫《尚書》“旅獒”至“無逸”一遍。看《儀禮》十葉,改《求古編》。午飯後,溫《詩》“何人斯”至“甫田”,又溫《書》“君奭”至“秦誓”一遍。接改《求古編》,連前共五葉。寫對聯九副,溫《左傳》三十葉。至竹林室一坐。夜飯後,與王夢虎圍棋一局。寫《段說文》書頭廿葉,陪謝旭亭診母親脈,又診內人脈,又自診,各開一方。溫《詩》“大田”至“何草不黃”。三更睡。
  初七日 晴
  辰初起,看《儀禮》,飯後散步,溫《詩經》,又誦已熟者。接看《儀禮》,連前共十葉,改《求古編》。午飯後,與良甫、栗弟一談。散步,溫《詩經》,接改《求古編》,連前共三葉,人聲終。溫《左傳》三十葉,至上房一坐。李佛生來,久談。夜散步,誦已熟《詩經》。本日溫書,起“大雅.文王”至“闆”,誦熟起“關雎”至“小雅.伐木”。寫《段說文》書頭十馀葉,“三篇”畢。寫鄭棣選函,又寫劉治卿函,未畢。至竹林室奏鬍琴。三更睡。
  ……

前言/序言

  純粹就版本而言,這將是曾紀澤日記的第九個版本。在此,有必要對前此各種版本目錄及其優劣略為論列。
  1.《曾侯日記》:見《申報館叢書馀集》,光緒七年鞦申報館仿聚珍版排印,尊聞閣主人編。起光緒四年九月初一日,止五年三月:::十六日,約四萬五韆字。
  2.《齣使英法日記》:見《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一帙,光緒十七年至二十三年王锡琪編刊。起訖、字數同上。
  3.《曾惠敏公El記》:見《曾惠敏公遺集》,光緒十九年江南製造總局刊印。起光緒四年七月二十七El,止十二年十一月十九El,約五萬字,二捲。
  4.《使西日記》:見《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再續編》第十一帙,光緒二十三年王锡琪編刊。起光緒三年鞦,止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約五萬字。
  5.《曾惠敏公手寫日記》:見吳相湘主編之《中國史學叢書》第十三輯,颱灣學生書局1965年據手稿影印齣版。起同治九年正月初一日。止光緒十六年閏二月二十六日,約一百三十萬字,八冊。
  6.《使西日記》:見鍾叔河主編之《走嚮世界叢書》第一輯,湖南人民齣版社1981年1月齣版,張玄浩輯校。起訖同於小方壺再續編本,十萬馀字。
  7.《曾紀澤遺集.日記》:嶽麓書社1983年7月齣版,喻嶽衡據江南局本點校。
  8.《齣使英法俄國日記》:見鍾叔河主編之《走嚮世界叢書》,嶽麓書社1985年11月齣版,王傑成標點。起光緒四年正月初一日,止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約五十六萬字。
  上述各本,無一首尾完具,各有利弊得失。
  相對而言,颱灣影印本是現存各本中最完整、最權威的善本。但是,它僅在二十二年前印行一韆冊,大陸藏本極少,讀者難以尋求,且係繁體草書,又無標點,不便通讀,尤其重要的是,它缺失瞭相當一部分有關外交事務的內容。
  節取颱灣影印本的王傑成標點本,采用新式標點,旁注要義,末附索引、譯名對照,且藉《走嚮世界叢書》之力,流行甚廣。而且在數量篇幅上,它超過張玄浩本十倍,內容充實詳明,緻使多數讀者廢彼從此。但是,張玄浩本比影印手寫本多齣的將近二萬字外事記錄,也隨之被多數人忽略瞭。並且,作為對曾紀澤日記最近一次最大規模的整理,它仍是個節錄本(擯棄整理十一年又三個月日記,約七十五萬字),不能不使人感到遺憾。
  張玄浩本前有《叢書》主編鍾叔河先生先後所撰序言,據稱鍾先生在80年代初期,將能找到的二個版本(小方壺初編、再編與江南局本)交北京圖書館張玄浩同誌點校。這在當時,確實成瞭“一個比較完整的本子”。究其原因,小方壺初編本有曾紀澤本人認可的多齣他本的內容,江南局本又比初編本多㈩瞭光緒五年至十二年的日記,而再編本又改正瞭江南局本的一些錯訛字句。張氏各取其長,匯輯成書,成為一個最早的標點本,呈現在廣大讀者麵前。但僅隔四年,王傑成本齣,張玄浩本即被基本取代。
  江南局本想係曾紀澤之親朋故舊所編,經查證,其底本乃兼用手寫原稿與申報館本。
  小方壺初編、再編本皆未言所據何本,經查讀,再編本取諸江南局本,而初編本則係翻刻申報館本。
  光緒七年鞦麵世的申報館本《曾侯日記》是曾紀澤日記的首次印行,數月之後,曾紀澤在法國首都巴黎看到瞭它。光緒八年正月二十日,曾紀澤在日記中寫道:“看上海所印餘之日記。”九月二十一日,他又將之從巴黎寄贈浙江巡撫陳士傑,並緻一函,謂“初齣洋時,寫日記寄譯署,不知滬人何由得稿,公然刷印,奉一冊以供一笑”。經查實,曾紀澤所稱“滬人”,其實並非“滬”人,乃是以筆名“尊聞閣主人”聞名中國近代報業的申報館業主、英國商人美查。美查主持《申報》期間,多次登報徵購漢籍珍本,且利用外籍商人身份,嚮中國官紳多方訪求手稿、抄本,交付下屬企業申呂書局印行。檢其《曾侯日記序》曰:“昨於友人案頭,見有侯手錄日記一本……因取此捲,排印成書。”這個“友人”想來也非尋常人物。美查確實具有很高的新聞職業敏感,當曾紀澤奉命齣使英、法,齣京至滬,行將去國遠航時,美查即親往曾紀澤客寓,專程拜訪。光緒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曾紀澤在日記中寫道:“《申報》館米查來一談。”米查即是美查。
  申報館仿聚珍版叢書印數甚少,又係木質活字,且無紙型,迄未再版,現在已很難訪求。依照慣例,每一種書印齣,報館隻嚮手稿或孤本之原主贈送樣書數十冊。故曾紀澤遠隔重洋尚有馀本送人,而與上海比鄰的浙江巡撫卻似並不知情。曾紀澤在陳士傑請教洋務經驗時寄贈此書,可見他對這本日記是很重視的。
  ……
《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套裝全5冊)》 第一捲 曾紀澤早年與科舉之路 (1837-1860) 本捲詳細記錄瞭曾紀澤先生自齣生至中舉之前的早年生活與學習曆程。作為一名齣身於書香門第的士子,曾紀澤自幼便展現齣過人的聰穎與勤奮。日記中,我們得以窺見他少年時期在傢庭教育下的成長軌跡,對四書五經的研讀心得,以及對當時社會風氣和文人生活的細緻觀察。 在求學過程中,曾紀澤經曆瞭嚴格的科舉考試的洗禮。日記不僅記錄瞭他對考試製度的思考,更深刻地反映瞭他備考期間的心理波動,包括對時局的憂慮、對前途的期盼,以及對個人命運的跌宕起伏的感悟。他與同窗好友之間的交流,對當時政治格局的初步認知,以及他對國傢命運的隱憂,都在字裏行間自然流露。 本捲特彆珍貴之處在於,它展現瞭曾紀澤在成為晚清重臣之前,作為一個普通讀書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追求。其對傳統文化的體悟,對聖賢之道的探求,以及在個人成長道路上的種種思考,為理解其後來的政治生涯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日記中所流露的真摯情感與樸實文風,也使讀者得以親近這位曆史人物的真實麵貌。 第二捲 曾紀澤的仕途初探與湘軍生涯 (1861-1870) 此捲記錄瞭曾紀澤先生正式步入仕途,並隨湘軍徵戰沙場的經曆。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給瞭許多有誌之士報效國傢的機會。曾紀澤響應朝廷號召,投身於平定叛亂的洪流之中。 日記中,他生動地描繪瞭戰爭的殘酷與復雜,以及身處其中的艱辛與無奈。他對戰爭的策略、對敵我雙方的分析,都展現齣其敏銳的政治頭腦和軍事纔能。在與曾國藩等名臣的交往中,曾紀澤不僅學習瞭治軍之道,更深刻理解瞭官場規則與人情世故。 在軍旅生涯中,曾紀澤的日記充滿瞭對傢國的深情、對戰友的 camaraderie,以及對生死的深刻反思。他記錄瞭無數次齣生入死的戰鬥場麵,也抒發瞭對百姓疾苦的同情。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他依然不忘讀書求知,對古典文獻的鑽研未曾間斷。 本捲不僅是瞭解曾紀澤軍事生涯的重要資料,更是窺探晚清社會動蕩時期,知識分子如何將個人命運與國傢興亡緊密相連的生動寫照。其在戰爭中的成長與蛻變,為他日後承擔更重大的外交使命積纍瞭寶貴的經驗。 第三捲 曾紀澤的外交初試與洋務運動的參與 (1871-1878) 隨著國內局勢的逐漸穩定,曾紀澤開始涉足外交領域,並積極參與到洋務運動之中。本捲詳細記錄瞭他在此期間的經曆與思考。 在擔任地方官員期間,曾紀澤敏銳地意識到西方列強的強大,以及中國在科技、軍事、經濟等方麵的落後。他開始接觸和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並積極倡導和推動洋務新政。日記中,他記錄瞭與外國傳教士、商人、外交官的交往,對西方國傢政治體製、經濟製度、科學技術的觀察與分析,都展現齣其開闊的國際視野。 特彆是他對於“師夷長技以製夷”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實際工作中對洋務事業的推動,都為後來的中國近代化進程留下瞭寶貴的實踐經驗。他記錄瞭在選拔人纔、引進技術、建立工廠、發展海軍等方麵的種種努力與睏難。 本捲還披露瞭曾紀澤在處理一些國際糾紛時,展現齣的智慧與膽識。他對國傢主權的維護,對民族尊嚴的堅持,以及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的周鏇策略,都為後來的中國外交官樹立瞭榜樣。日記中所流露的對國傢富強的渴望,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而付齣的不懈努力,令人動容。 第四捲 曾紀澤的輝煌外交與國際舞颱上的中國聲音 (1879-1885) 這是曾紀澤先生一生中最為光輝的時期之一。本捲將詳盡展現他在國際舞颱上,作為大清帝國的使臣,所展現齣的卓越外交纔能與高超談判技巧。 曾紀澤先後擔任駐外大臣,齣使俄國、法國、英國等西方強國。日記記錄瞭他深入瞭解西方社會的方方麵麵,從政治製度到經濟發展,從文化習俗到科學技術,無不仔細觀察與記錄。他對各國政治傢、思想傢、科學傢等各界人士的交往,都成為他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 在與列強的談判中,曾紀澤以其深厚的學養、敏銳的洞察力、堅定的民族立場,為中國爭取到瞭諸多權益。他所處理的“伊犁條約”的簽訂,以及在其他外交事件中的齣色錶現,都在國際上為中國贏得瞭尊重。日記中,他詳細記錄瞭談判過程中的策略、對各國政局的分析、以及與外國官員的周鏇。 本捲不僅是瞭解中國近代外交史的重要文獻,更是展現一位中國傑齣外交傢如何在國際舞颱上為國傢利益而奮鬥的生動史詩。他所展現齣的獨立自主的外交理念,以及為維護國傢尊嚴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第五捲 曾紀澤的晚年反思與曆史遺産 (1886-1900) 本捲記錄瞭曾紀澤先生晚年的生活與思考,以及他對中國未來發展的深刻反思。在結束瞭輝煌的外交生涯後,他退居幕後,卻依然心係國傢。 日記中,曾紀澤記錄瞭他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麵的觀察與建議。他對於中國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應對西方列強的挑戰,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對於國傢改革的緊迫性,以及發展教育、培養人纔的重要性,都反復強調。 在個人生活方麵,曾紀澤依然保持著讀書人的情懷,對古典文學的研究未曾間斷。他與親友的交往,對人生的感悟,以及對曆史的評價,都展現齣一位智者晚年的沉靜與睿智。 本捲對於理解曾紀澤先生的思想演變,以及他所留下的曆史遺産具有重要的價值。他所提齣的許多改革主張,雖然在當時未能完全實現,卻為後來的中國革命者提供瞭重要的思想資源。通過他的日記,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偉大的愛國者,如何在時代變遷中,始終保持著對國傢命運的關切,以及對民族未來的深切期盼。 《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套裝全5冊)》是一套極其珍貴的史料,它以最直接、最真實的方式,為我們展現瞭曾紀澤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通過閱讀這套日記,我們不僅可以深入瞭解這位晚清重臣的個人經曆與思想,更可以從中窺探晚清中國社會的變遷,以及中國在近代化進程中所經曆的挑戰與奮鬥。這套日記,是研究中國近代史、外交史、思想史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也是激勵後人奮發圖強的精神食糧。

用戶評價

评分

購買這套《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主要是被其“日記”這一形式所吸引。我一直相信,日記是反映一個人真實思想和生活最直接的載體。而曾紀澤,作為晚清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日記無疑是研究那個時代寶貴的史料。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發現其中內容之豐富,遠超我的想象。他對於國傢大事的思考,對於洋務運動的看法,對於列強侵略的憂慮,都通過他的筆觸得以展現。更令我驚喜的是,他在處理國事之餘,還穿插瞭大量關於日常生活、個人感悟的記錄。這些內容,讓冰冷的曆史變得有溫度,讓遙遠的人物變得親切。我仿佛能聽到他在燈下寫日記的聲音,感受到他內心的沉思與不甘。這套日記,不僅是對曾紀澤個人生平的梳理,更是對那個時代中國人精神麵貌的一次深刻透視。

评分

一本厚重的、泛黃的日記,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曾紀澤。我一直對晚清的那段曆史充滿瞭好奇,總覺得那些書本上的文字太過平麵,而這套《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則像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那位在風雲變幻年代裏,如何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沉的思考,書寫自己的命運,也書寫著那個時代的脈絡。翻開第一冊,字裏行間彌漫著的是他對時局的憂慮,對國傢前途的迷茫,但更多的是一種不屈不撓的韌勁。他對於外交事務的細膩描繪,對於各國政局的敏銳洞察,都讓我驚嘆於他作為一位外交傢的遠見卓識。他並非簡單的記錄,而是字斟句酌,將自己的心緒、判斷、甚至是一些私下的感悟,都融入其中,讓日記不僅僅是曆史的注腳,更是個人心路曆程的真實寫照。讀他的日記,仿佛置身於那個波詭雲譎的時代,與他一同經曆那些重要的曆史時刻,感受他內心的波瀾起伏。

评分

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曆史人物,最直接的方式莫過於閱讀他的親筆文字。這套《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就提供瞭這樣一個絕佳的機會。它並非是經過後人潤色的傳記,而是最原始、最真實的聲音。從日記中,我看到瞭曾紀澤在處理復雜的外交事務時,所麵臨的巨大壓力和內心掙紮。那些關於俄國、關於英國、關於法國的條約談判,每一筆每一劃都關係著國傢的利益,他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審慎和擔當,讓我肅然起敬。更讓我感動的是,在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之外,他還記錄瞭許多生活瑣事,他對傢人的牽掛,他對讀書的喜愛,甚至是一些個人的情緒波動,都讓我感受到他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真實情感。這種宏大與細微的結閤,使得曾紀澤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不再是教科書上那個臉譜化的“外交傢”,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個體。

评分

一直以來,我對中國近代史的瞭解,大多來自於二手資料,總覺得缺少瞭些什麼。這套《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的齣現,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我小心翼翼地翻閱,首先被其厚重的紙質和古樸的排版所吸引,仿佛觸摸到瞭曆史的質感。接著,是那些熟悉的、卻又陌生的文字,它們齣自曾紀澤之手,記錄著他作為一位外交傢,在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所經曆的一切。我驚嘆於他對於國際局勢的洞察,對於各國文化的理解,以及在處理復雜外交事務時的智慧和策略。更讓我感動的是,在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背後,我還看到瞭他作為一個普通人,對傢人的思念,對朋友的關懷,以及在睏境中堅持的勇氣。這套日記,不僅僅是一份曆史文獻,更是一本關於人生、關於時代、關於責任的深刻教材。

评分

作為一個對中國近代史充滿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夠找到一些能夠讓我深入瞭解那個時代普通人(或者說,有影響力的普通人)真實生活和思想的資料。這套《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恰好滿足瞭我的這種渴望。它不是那種經過大量刪減和加工的齣版物,而是以最原始的麵貌呈現瞭曾紀澤的日記。我仔細閱讀,發現日記中的內容非常多元化。除瞭處理國傢大事的記錄,他對於民生疾苦的關注,對於教育的重視,對於傳統文化的堅守,都讓我印象深刻。他有時也會流露齣對現實的無奈和對未來的迷茫,但更多的是一種積極麵對、勇於擔當的精神。這些真實的記錄,讓我看到瞭一個在曆史洪流中,努力為國傢尋找齣路的智者的形象。

評分

質量很好,非常滿意,服務周到!

評分

可以肯定的是一版一印,不錯。內容可能要平淡一些,不像康有為的曰記那樣有許多鬥爭情節。會陸續買齊整套書。

評分

《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曾紀澤日記(套裝全5冊)》所收為現存曾紀澤全部日記,起自同治九年(1870),訖於光緒十六年(1890),曆時二十年,舉凡軍政要務、外交談判、交遊往還,無不筆之於日記,其中不乏奏稿密電、書劄筆談,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評分

1人物生平

評分

謁曾沅帥,談一時許。閱奏稿,稱某處某節皆破的之論,三十年來無此文矣。為餘規畫極周,闊達和平,若莫知其建大勛、膺大位者。沅帥因瘡疾不能迎送,見客在內室。拜臬司龔靄仁前輩、糧道張丹叔觀察,均見。裕澤生中丞因武闈關防,未見。晤康子祺同年,丹叔幕客也。十八年前過蒼梧,與子祺嬉於酒艇中。子祺卒不得誌,而纔日進。燕伯傢新婦三日入廚,約晚飯。燕伯二十年至好,今其子入泮成室,兼知官聲甚佳,為之竊慰。

評分

5始信昆侖

評分

辰初起,看《儀禮》。飯後散步,溫《尚書》“洛誥”至“秦誓”,巳正接看《儀禮》,連前共十葉,改《求古編》五葉。午飯後散步,溫《詩經》,剃頭一次.溫《左傳》三十葉,習字一紙,寫《段說文》書頭廿葉。至銀錢所,觀栗弟與李質夫象棋一局,又至良甫室久談。夜飯後溫《詩經》,本日自“關雎”至“節南山”.寫《段說文》書頭十葉,二更後寫寄沅叔稟,未畢。五點睡。

評分

618好活動

評分

上述各本,無一首尾完具,各有利弊得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