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詩經 甘棠》是中國早的“送法下鄉”嗎?
你可知道“明鏡高懸”的來曆及其神聖與凡俗意義?
包公隻斷過3個案件嗎?又何以成為“文麯星”?
《水滸傳》,一部“政治”或“犯罪”小說?
內容簡介
《新民說·明鏡高懸:中國法律文化的多維觀照》是作者徐忠明教授近年來思考和寫作的結集。《新民說·明鏡高懸:中國法律文化的多維觀照》分五個欄目,從“核心觀念”、“器物與圖像”、“檔案虛構”、“人物與製度”、“詩與小說”幾個切入點對我國古代法律進行瞭跨學科考察。所涉內容,既有概念解讀、人物考證、文化解釋,也有製度梳理、司法實踐考索、律條檔案分析等。如通過對古代司法建築中“明鏡高懸”匾額和古代典籍中聽審插圖的考釋和解讀來考察司法意義,還原古代司法實踐的場景,深入探究司法權力背後的運作機製,解釋司法官員與訴訟兩造的心態模式和行為策略,評估司法實踐之於社會秩序形成的作用與意義。
《新民說·明鏡高懸:中國法律文化的多維觀照》作者通過勾勒和描述中國法律史圖像,冀以改變目前中國法律史的研究格局。
作者簡介
徐忠明,男,上海川沙人。現為中山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中國法製史、中國法律思想史、比較法律文化。學術成果有《法學與文學之間》、《思考與批評:解讀中國法律文化》、《案例、故事與明清時期的司法文化》、《情感、循吏與明清時期司法實踐》、《與<樸通事>——濛元時期庶民的日常法律生活》等。另外,在《中國法學》、《政法論壇》、《中外法學》等發錶學術論文百餘篇。
目錄
與律
法與正義早期中國“”觀念起源
道與器一種關於“律”的文化解說
器物與圖像
明鏡高懸一塊匾額的司法意義考釋
索象於圖明代聽審插圖的文化解讀
虛構的檔案
虛構與真實明代司法檔案的修辭策略
颱前與幕後解讀一起清代命案的真相
人物與製度
包公:曆史形象與斷獄故事考論
訴訟代理?清代抱告製度考論
詩與小說
送法下鄉?——對《詩經·甘棠》事誌的考釋
替天行道與江湖世界——《水滸傳》讀後
參考文獻
跋
精彩書摘
首先,對司法實踐的親身經曆和感受,可能是最直接的生活來源。想象一下,如果現代畫傢想要創作一幅作品,他們可能會去“體驗生活”並且從事寫生,以便積纍創作素材。同樣道理,明清中國的畫工如欲繪製司法聽審的插圖,恐怕也會采取類似的做法,作為旁觀者去衙門觀摩和體驗司法活動,甚至還有可能因畫工自己或他們的親友介入某一訴訟而獲得親身體會。當然,也許有一部分插圖作者,從來沒有參與或觀摩司法過程的經驗,那麼他們的司法認知又從何而來呢?答案可能是文學描寫。這不單單是指他們所要描繪的那部作品,更是明代廣為傳播的各種公案小說,正如前引馮夢龍小說的例子。對畫工來說,他們首先是司法小說的“讀者”,以此獲取對司法過程的認知;繼而,他們又轉變為司法小說插圖的“作者”,用繪畫去形塑更多讀者對司法場景的想象。或許,還有一種更直觀、更生動的認知渠道——戲劇錶演。之所以這樣推測,是因為這些模式化的明代插圖(不僅僅是對司法場景的描述)帶給我們一種感覺:它們的構圖具有明顯的戲劇和舞颱效果。例如在錶現手法上,插圖作者往往以屏風、書案、帷幔來指代內部空間,以植物、石頭來指代外部空間,這些恰好是中國傳統戲麯舞颱上常見的布景和道具。或許,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如此眾多的插圖均沒有齣現那位負責錄供的刑房書吏的身影。雖然我們看不到明代的戲麯演齣實景,但是仍然可以想見,那位刑房書吏的登場顯身,不僅意味著要多準備一套桌椅,而且他的舞颱位置也會令人睏擾,不是被值堂皂隸遮蔽,就是影響接受審訊的主角。相反,如果把這個基本不會有什麼颱詞和動作的人物刪掉,舞颱就會變得敞亮簡潔。作為主角的官員、受審者和參審者或坐或跪,居於舞颱中心;作為配角和活動布景的胥吏、門子、皂隸站於舞颱兩側。同樣道理,雖然就聽審過程中的重要性而言,負責錄供的書吏要比站著的胥吏和門子來得重要,但是從畫麵構圖來說,站在公案兩側的胥吏和門子,顯然不會影響畫麵的視覺效果。相反,倘若在公堂中央的左側畫上錄供書吏的案桌,就會與左邊執堂的衙役擠在一起,不但顯得有些擁擠,也會使畫麵失去平衡。所以,現在的處理方式在構圖上比較閤理,也比較美觀。
明刊戲麯《藍橋玉杵記·凡例》提到:“本傳逐齣繪像,以便照扮冠服。”①雖然我們不能就此斷言戲麯插圖都有這樣的功能意義,但多少道齣瞭插圖與演劇之間原本存在的密切關係。戲麯錶演的舞颱、道具和服裝設計,很有可能從腳本圖像中獲得靈感。那麼,反嚮的推論也應該可以成立,即插圖的繪刻,同樣可能受到演劇的提示。如果這一推斷能夠成立的話,那就可以迴答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明代的書籍插圖從來沒有齣現旁聽案件審理的“觀眾”?稍可比較的是,在歐洲的司法繪畫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那些坐在聽審席的旁聽者。
……
前言/序言
新民說 明鏡高懸 中國法律文化的多維觀照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