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汇集了2013年7月以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论述22篇。这些述评针对习近平总书记近一时期以来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进行全面系统深入解读。为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提供一份生动的参考材料。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内文章的作者为分别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国防大学校长宋普选;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虞云耀;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等等。
内页插图
目录
把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 冷溶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杨胜群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
以包容持续高效发展推动实现中国梦 李伟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论述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程恩富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 王伟光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
……
后记
精彩书摘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是国家富强的决定性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纵观世界近现代历史,经济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决定性条件,英、美、德、日等大国崛起无不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上。英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完成了从农业国.到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蜕变。美国依靠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自由的经济制度,后来居上实现了工业化,并借助两次世界大战成为头号超级大国。德国、日本依托后发优势,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迎头赶上,奠定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在战后又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后发崛起的典型。
然而,经济发展并不必然等于国家富强,更不等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国家竞争中失利的往往是那些富而不强的国家。历史上,中国经济总量长期超过欧洲,直到1870年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却惨遭列强侵略凌辱。现代世界史上,苏联、东欧各国以及伊朗、阿根廷、利比亚等国家都是在上中等收入临界线上下步人衰退境地的,有的甚至政权颠覆、社会混乱、国家解体。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之外,国家富强和长治久安还需要多方面的保障,尤其是政治、民生、军事、科教、文化等领域的深刻变革和制度创新。后发国家尤其是后发大国,其经济快速发展期多是社会矛盾积累并易于集中爆发的时期,社会建设及社会政策转型在其崛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世纪下半叶,德国在工业化快速推进中出现了严重的阶级斗争。为巩固政权并缓和阶级矛盾,俾斯麦政府创建了社会保障制度,帮助德国实现了对英国的赶超。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通过推出一系列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政策实现了社会转型,缓和了阶级和社会矛盾,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重生。二战后,面对战争创伤和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纷纷建立福利国家体系,对于缓和社会矛盾、恢复经济增长、巩固政权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见,经济发展是国家富强的决定性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尤其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