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精品集:皇权与绅权(增补本)

吴晗精品集:皇权与绅权(增补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费孝通,吴晗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263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529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吴晗精品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吴晗精品集:皇权与绅权(增补本)》是1948年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和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等学者组成的关于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国历史的研讨班的论文结集,以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知识分子的命运、政统与道统为纲,探讨了皇权、绅权、帮权、民权的演进及运作。重点探讨了专制皇权的发展、士大夫阶级的本质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特别是对文理科知识分子在未来的出路做了分析,读来发人深省,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经典名著。
  为了让读者深入了解专制皇权的运作及传统社会对皇权的制约,特收入吴晗的《朱元璋的统治术》和《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两文。这两篇文章都非常经典,前者写于1947年左右,对皇权的专横暴虐做了详细描述;后者写于建国后,政权一统,更多地描述了古代对皇权的制约措施,皇权也是受限制的。
  《吴晗精品集:皇权与绅权(增补本)》虽写于解放前,但今天读来仍然引人思考,特别是对权力与制约、人权与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出路的分析,在今天仍有很高的价值,很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因此于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历史的镜子》、明史简述等。
  
  费孝通(1910-2005),汉族,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多所大学教授。1980年春费孝通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春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奖章,1982年被选为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院士,1988年费孝通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同年费孝通获《大英百科全书》奖。其主要著作有《美国人的性格》、《中国文化的重建》、《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中国乡绅》等。

目录

论绅士(费孝通)
论“知识阶级”(费孝通)
论师儒(费孝通)
论皇权(吴晗)
论绅权(吴晗)
再论绅权(吴晗)
论士大夫(吴晗)
论天高皇帝远(袁方)
皇权下的商贾(袁方)
论王权与兵(全慰天)
论“家天下”(全慰天)
论绅权(胡庆钧)
两种权力夹缝中的保长(胡庆钧)
从保长到乡约(胡庆钧)
绅权的本质(史靖)
绅权的继替(史靖)
朱元璋的统治术(吴晗)
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吴晗)
编后

用户评价

评分

④关系和谐,才能有轻松愉快;关系融洽,才能够民主平等。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都需要教师的大度、风度与气度。与同行斤斤计较,对学生寸步不让,艰难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关键在

评分

评分

书籍很好,用券很实惠。

评分

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收藏和阅读。我喜欢

评分

费老的大作,不错的0000

评分

大师的经典之作,可惜没有写完。这个版本虽说是初次加上了中卷,但是内容还是不全。胡适的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作者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于1917年完成了博士论文《 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回国后,经过一年的增订、修改,于 1919 年2月由上海 商 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定名为《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上卷)。全书共分12篇。第1篇《导言》,第2 篇~11篇,以人物为主题,系统地论述从老子到韩非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第12 篇古代哲学之终局,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作了总结。作者以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观点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基本上摆脱了中国传统的经学形式。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上卷)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书由蔡元培先生写序,在中国哲学史上肯定具有一席之地。本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17年他根据此编成在北大教授“中国哲学史”的讲义。全书共12篇,10余万字。1918年7月,经过整理;8月,蔡元培作序;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轰动一时。本书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蔡元培给此书以很高评价,指出它有四种特长:第一,证明的方法。第二,扼要的手段。第三,平等的眼光。第四,系统的方法。胡适本人自信的说:“我自信,治中国哲学史,我是开山的人,这一件事要算是中国一件大幸事。这一部书的功用能使中国哲学史变色。以后无论国内国外研究这一门学科的人都躲不了这一部书的影响。凡不能用这种方法和态度的,我可以断言,休想站得住。”。

评分

评分

沟通中达成共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