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

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 乔尔·S.米格代尔(Mogdal J.S.) 著,李杨,郭一聪 译,张长东 校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0884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32225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凤凰文库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9
字数:2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采用“社会中的国家”的研究路径,从方法论、国家社会关系模型、国家权力与妥协、国家人类学、国家的稳定性、个体变迁、发展与变迁政治学、国家研究等方面,试图为“国家”提出一个有别于马克斯韦伯经典定义的新定义,并为政治学研究探索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即在国家、社会相互构成、相互改变的视角,研究两者共生、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作者简介

  乔尔·S.米格代尔(Joel S.Migdal),华盛顿大学亨利·杰克逊国际关系学院罗伯特.F.菲利普讲座教授。著有《农民、政治学与革命》(1977)、《强社会与弱国家》(1988)、《巴基斯坦社会与政治》(1991)等。
  
  李杨,法学硕士,现就职于北京大学。
  
  郭一聪,法律硕士,现就职于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张长东,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政治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国家社会关系、制度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等,合译有《强社会与弱国家》(2009)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是米格代尔教授在国家与社会这一领域的又一部力作。《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清晰地向我们呈现了作者“社会中的国家”这一研究思路的发展变迁,并在各个章节中对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经典文献与论述进行了全面而精当的回顾与综述。在此基础上,米格代尔教授提出了一个用来理解国家社会关系的全新模型,即国家与社会的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作者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组织是如何影响、主导有时甚至是构建国家quanwei的,而同时,国家也在阶级结构、公民社会制度甚至是文化认同的巩固与重塑中发挥了主要作用。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能够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这一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丹尼斯加尔旺(Dennis Galvan)
  
  《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中的各篇论文再现了米格代尔“社会中的国家”研究路径的发展轨迹。《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分析了政治学、社会学和相关学科经典文献的研究方法,为国家一社会关系研究创造了新的模型。
  ——**网站

目录

译者的话
鸣谢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社会中的国家”研究路径:一个新的国家定义及超越狭义建构的严谨
社会中的国家:作为一种研究支配与变革的分析路径
国家的一个新定义
比较研究的方法
老问题的新答案:使用“社会中的国家”路径的研究
结论

第二部分 重新思考社会和政治变革
第二章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型
绪论:国家影响社会的观念
通过社会的二分选择模型解释秩序和变革
国家和社会:机构混合体
国家的制约因素
结论:研究的新方向
第三章 强国家,弱国家——权力和妥协
国家的两种形象
国家领导者的困境
高层:生存政治
行政管理的政治
地方层面的政治:相互妥协和国家被俘获
结论

第三部分 一种过程导向的研究路径:建构国家和社会
第四章 国家人类学——争夺支配地位的斗争
国家
国家与社会的作用
第五章 为何大多数国家没有分裂?
国际环境对国家的赋权
组织理论对国家的解释
无效率国家的存续
建构国家
结论
第六章 社会和政治变迁中的个体变迁
丹尼尔·勒纳和个体变迁模型的肇始
个体变迁的问题性与遴选性:白鲁恂和麦克里兰的理论
振聋发聩的新发现
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理解个体变迁的另一种尝试
走向对个人和个体变迁的新认识
第七章 发展和变迁的政治研究:当前的发展状况
第八章 国家研究
结论

精彩书摘

  首先来看观念。我所使用的这个词源自希尔斯,他用这一术语描述“中心”而非国家。他解释道:“观念将各种机构融为一个单一的支配性的社会中心,在这些机构中,建立者也即为其成员,他们代表这些机构行使职权。”①在此定义中,国家的观念是一个富有统治力的、经过整合的、自主的实体,它在一定疆域内控制所有规则的制定,或者直接通过其所设机构或是间接依靠向其他权威组织——企业、家庭、俱乐部及其他——授权,而制定某种限定性的规则。②
  观念意味着感知。这里,对国家的感知存在于那些生活在其领土内外的合法的规则制定者和各色头脑中。在这种情况下,这一感知假设出一个单一的实体,它相对自治、统一且集权。虽然每个人都认识到这一组织的复杂和懒散——它的各部分并不总是能协调运转,它的“观念”是一幅不会展现所有缺陷的肖像——但国家的这种观念仍然诱使人们去感知其各个机构之间的高度整合以及彼此间行为的高度一致性。
  这里谈到的观念包含两种意义上的边界:(1)-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边界;(2)国家——尤其是(公共的)人员和机构一一与服从于其所制定规则的(私人的)群体间的社会边界。对于一些特定的群体,如游牧部落,地域界限就显得较为模糊,而对于其他大部分群体而言,从旅者到商人,地图上的线条代表着对这个世界地理结构的明确的界定。韦伯也曾有过类似表述:“‘疆域’是一国的特征之一。”③
  不仅如此,国家间用以划分控制范围的“疆界”的形象还因一种常识性的观点而强化,即“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家是其所辖民众的代言人。这正是我在本节开始的定义中所指的代表一词的含义。因此,当报纸上有主管者宣称代表“人民”时,并不会有什么不妥,如同国家的疆界显示了一国国土内人们潜在的同一性一样。就观念而言,国家尽管与所统辖疆域中的人民相分离(这点随后会加以论述),但仍然是其所辖民众的具体代言者,从联合国投票、国家间外交以及其他日常活动,这种代表意味着领土边界同时充当国家控制界限和相邻民族的界限。我稍后会回到民众间的联系这一主题。
  除领土边界外,国家观念包含的第二种边界是社会边界,它将国家与其他非国家的或私人的成员、社会力量区分开来。韦伯指出公共和私有的分离——他格外关注公法和私法——是现代官僚制国家的标志。公法和私法的抽象化分离“预设了‘国家’作为统治特权的抽象持有人及‘法律规范’的创立者与所有个体的私人‘授权’之间分离”①。
  国家不仅是分离(于社会)的,而且是居高临下的。它对于人民的代表性使其区别于其他所有在印象中只涉及特殊利益的实体。只有国家是人民公共利益的总代表者,这源于他们之间潜在的关联性。
  除观念之外,国家定义的第二个核心层面是实践(practices),国家人员与机构的常规工作,即他们的实践,能够强化或削弱国家的观念;它们可以支撑或削弱有关领土与公私界限的观念。
  无数的国家实践强化了一个观念,即地图上的领土标记是真实且有效力的。一国领导人使用签证、护照、界标、警戒线、电网、边防警察、军队、地图、教科书以及其他很多方式来对国家所统辖的领土进行标记。这个清单表明国家诸多行为背后都存在暴力的使用和威慑。此外,来自于国家实体之外的行为也同样能够加强和证实地图上线条的真实性。例如,联合国会给予对某一领土拥有控制权的国家相应席位。
  同样,这种实践也有助于认知、加强和证实许多东西,不仅是国家控制的领土元素,也包括在许多方面国家与其他社会组成的社会分界(公私分界)。
  ……


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书,值得买

评分

在京东购买方便省事,特别感谢送货员,速度很快

评分

好。。。。。。。。。。。。。。。。。。。

评分

有国才有家,家与国怎样相互作用。此书如是说。

评分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反思

评分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反思

评分

评分

好书

评分

对国家与社会关系作出新的解释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