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达文集:淮南子证闻盐铁论要释

杨树达文集:淮南子证闻盐铁论要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树达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6978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2148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杨树达文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杨树达文集:淮南子证闻盐铁论要释》中《淮南子证闻》承诸人之后,后出转精,并得印行传世。杨树达此书,以训诂为基础,以声韵之学化训诂之胶滞,继而绳之文法与修辞以求真义。《盐铁论要释》从文字音韵方面,对《盐铁论》进行精审的解释和疏证,订正了历代注家注解《盐铁论》的谬误,阐明了《盐铁论》原文的本义。

目录

淮南子證聞彭序

淮南子證聞自序

淮南子證聞後序

淮南子證聞卷一

原道訓第一

俶其訓第二

天文訓第三

淮南子證聞卷二

地形訓第四

時則訓第五

覽冥訓第六

淮南子證聞卷三

精神訓第七

本經訓第八

主術節第九

淮南子證聞卷四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杨树达文集:高等国文法》广采马建忠、刘淇、王引之、俞樾等语言学家著书之说,加以新见,详列各类词汇,加以细密的分析。配合大量例句,作者所采辑的例句,始自诸经诸子,迄于《后汉书》、《三国志》,六朝唐人间或甄采,《古文尚书》也有收录,做到了旁证博采。读完此书,中国语法之特点不难自明,阅读古书可以达到无障碍。

评分

杨树达先生经典大作,值得一看!

评分

下单后不到一天就收到了物品,很快。

评分

杨树达(1885-1956),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杨树达平生沉潜学术,勤余著述,在语法学、修辞学、训诂学、语源学、文字学、文献学、甲骨金文学、考古学等方面均卓有建树。为了更好地学习继承和研究杨树达先生丰厚的学术遗产,作者编写了这本《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本书是杨树达在文字学方面的一部代表性著作。作者自称“(两书)经营前后十余年,煞费心思”。两书博采前人在文字研究方面的成果而集大成之,清理象形与指事的界限,进一步细分汉字结构的类型,揭示了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本书是文字学研究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著作。

评分

超级好,下次还选择京东,价格便宜。

评分

杨树达(1885-1956),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杨树达平生沉潜学术,勤余著述,在语法学、修辞学、训诂学、语源学、文字学、文献学、甲骨金文学、考古学等方面均卓有建树。为了更好地学习继承和研究杨树达先生丰厚的学术遗产,作者编写了这本《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本书是杨树达在文字学方面的一部代表性著作。作者自称“(两书)经营前后十余年,煞费心思”。两书博采前人在文字研究方面的成果而集大成之,清理象形与指事的界限,进一步细分汉字结构的类型,揭示了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本书是文字学研究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著作。

评分

《历史大爆炸》一书,从全球的世界遗产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70处,在这些地方,要么发生过令人好奇的故事,要么经历过惊心动魄的事件。例如,法国协和广场和英国伦敦塔曾经都作为刑场;墨西哥古城奇琴伊察和埃尔塔津都发生过大量活人献祭;传说法国凡尔赛宫和舍农索堡游荡着死去王后和王妃的魂灵……透过一幅幅旖旎壮美的画面,将几万年来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残酷的、悬疑的、有趣的、惊悚的重大内幕,一一为你道来。让你在空间和时间共同构建成的宇宙坐标轴中,重新认识人类历史。

评分

是杨先生的书,一并都买来细看。

评分

   《马氏文通刊误古书句读释例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从语法学角度对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汉语语法书《马氏文通》提出质疑和辨误,纠正了马氏套用外国方法来解释古代汉语的弊病,是研究《马氏文通》的佳作。《古书句读释例》分析并归纳了阅读古书容易发生误读的原因、类型,指出了误读的贻害,用例句进行分析解释,对提高读者阅读古书的能力大有帮助。《马氏文通刊误古书句读释例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对俞樾《古书析义举例》一书加以增益补充,进一步论证古人的修辞方法,发现并论证古人措辞造句的若干原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