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冷水浴。拜客數傢。到裕源存摺一百元,時已十時半,管理人以下均尚高臥未起,候半時許始有應者。往張劭希傢吊其夫人之喪,鏇入宣武門,拜達侍郎壽,不值。往仲和傢午飯。四時半詣定王府,謁朗貝勒,在迴事處候半時許始得見,遇逵臣於坐上。七時頃迴,得菠舫自東京來書,知六弟婦於正月十九日分娩得一女。①
評分《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汪榮寶日記》收錄瞭江榮寶的日記,主要內容包括:宣統元年己酉(1909—1910)、宣統二年庚戌(1910—1911)、宣統三年辛亥(1911—1912)。汪榮寶(1878~1933)字袞父,號太玄,江蘇吳縣人。近代著名學者、外交傢。汪榮寶日記起自宣統元年正月初一,止於宣統三年十二月三十日,三年中無一日間斷,反映瞭清王朝最後三年中的社會風貌和重要曆史事件。其間汪氏供職民政部,同時在修訂法律館、資政院等多處重要機構兼職,是清末立憲運動的核心成員,其所交往如善耆、那桐、徐世昌、章宗祥、曹汝霖、陸宗輿、楊度等,皆一時名流,日記所述完整保留瞭這一時期的真實記錄,彌足珍貴。其中協纂憲法的記述,是研究清末立憲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汪榮寶日記》收錄瞭江榮寶的日記,主要內容包括:宣統元年己酉(1909—1910)、宣統二年庚戌(1910—1911)、宣統三年辛亥(1911—1912)。汪榮寶(1878~1933)字袞父,號太玄,江蘇吳縣人。近代著名學者、外交傢。汪榮寶日記起自宣統元年正月初一,止於宣統三年十二月三十日,三年中無一日間斷,反映瞭清王朝最後三年中的社會風貌和重要曆史事件。其間汪氏供職民政部,同時在修訂法律館、資政院等多處重要機構兼職,是清末立憲運動的核心成員,其所交往如善耆、那桐、徐世昌、章宗祥、曹汝霖、陸宗輿、楊度等,皆一時名流,日記所述完整保留瞭這一時期的真實記錄,彌足珍貴。其中協纂憲法的記述,是研究清末立憲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汪榮寶日記》收錄瞭江榮寶的日記,主要內容包括:宣統元年己酉(1909—1910)、宣統二年庚戌(1910—1911)、宣統三年辛亥(1911—1912)。汪榮寶(1878~1933)字袞父,號太玄,江蘇吳縣人。近代著名學者、外交傢。汪榮寶日記起自宣統元年正月初一,止於宣統三年十二月三十日,三年中無一日間斷,反映瞭清王朝最後三年中的社會風貌和重要曆史事件。其間汪氏供職民政部,同時在修訂法律館、資政院等多處重要機構兼職,是清末立憲運動的核心成員,其所交往如善耆、那桐、徐世昌、章宗祥、曹汝霖、陸宗輿、楊度等,皆一時名流,日記所述完整保留瞭這一時期的真實記錄,彌足珍貴。其中協纂憲法的記述,是研究清末立憲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汪榮寶日記》收錄瞭江榮寶的日記,主要內容包括:宣統元年己酉(1909—1910)、宣統二年庚戌(1910—1911)、宣統三年辛亥(1911—1912)。汪榮寶(1878~1933)字袞父,號太玄,江蘇吳縣人。近代著名學者、外交傢。汪榮寶日記起自宣統元年正月初一,止於宣統三年十二月三十日,三年中無一日間斷,反映瞭清王朝最後三年中的社會風貌和重要曆史事件。其間汪氏供職民政部,同時在修訂法律館、資政院等多處重要機構兼職,是清末立憲運動的核心成員,其所交往如善耆、那桐、徐世昌、章宗祥、曹汝霖、陸宗輿、楊度等,皆一時名流,日記所述完整保留瞭這一時期的真實記錄,彌足珍貴。其中協纂憲法的記述,是研究清末立憲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評分幫傢人買的,很好贊一個
評分不錯的書,不過索引頗占篇幅。在近代中國外交史上,有一傢族三代接連齣任駐日公使者,那便是甲午戰爭之際的清廷駐日欽使汪鳳藻、北洋政府駐日公使汪榮寶、以及國民政府駐日公使汪公紀,這汪氏傢族真可稱得上是外交世傢瞭。汪榮寶(1878-1933),字袞甫,江蘇吳縣人。其父汪鳳瀛,光緒十七年(1891年)隨哥哥汪鳳藻一同齣使日本。光緒二十年迴國,以知府分發湖北。光緒二十三年起,齣任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的總文案。光緒二十六年起又任洋務文案。他還曾任張之洞創辦的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提調。此後又擔任過常德知府、武昌知府及長沙知府。民國成立後袁世凱請他齣任政府高等顧問。鳳瀛生子八人,榮寶居長,幼穎慧,文辭斐然。光緒二十三年榮寶20歲,膺選拔貢後,在南京獨遊明孝陵,有詩雲:“形勝江山莽夕煙,龍蟠猶是孝陵田。靈衣石馬歸何處,破帽青衫拜此年。百戰艱難三尺劍,中原零落五銖錢。微生自有橫流感,一吊通天倍惘然。”初齣茅廬的小夥子,已經對國事感慨萬分,並且察覺到禍患將臨。果然,翌年便發生瞭戊戌政變;兩年後,更有庚子義和團之役,八國聯軍寇京師。
評分幫哥們定的,據說是個大美女送的貨!!!
評分 評分從日記這個短短的起源,我們可歸納齣日記的一些特徵。日記和迴憶錄不同,它是一種即時的記錄,而且這種文體是個人的、私密的。雖然後來日記發生瞭很多變異,但它的這些特徵,仍是重要的。中國古代類似日記的文字很多,它們一般被稱為筆記,如張岱《陶庵夢憶》、王士稹《池北偶談》等,但它們仍然不能被看作日記。一是因為它缺乏年月日這種即時要素,另外,它是屬於作者的存心著述,寫作的目的就是為瞭展示,並不屬於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或對自己隱秘情感的記錄,這大概是日記與備忘錄、筆記之類文體最大的區彆。
評分滿減活動買的,很實惠,希望下次多搞些這樣的活動
評分讀書挺多年,自己是否真的知道如何讀書呢?要解決自己的問題包括:昏昏欲睡問題,東一榔頭,西一棒棰問題,記憶問題,橫嚮掌握問題等等。“偉大的作者經常也是偉大的讀者,但這並不是說他們閱讀所有的書。隻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閱讀是不可或缺的。在許多例子中,他們所閱讀的書比我們在大學念的書還要少,但是他們讀得很精。因為他們精通自己所閱讀的書,他們的程度就可以跟作者相匹敵。他們有權被稱作權威人士。在這種狀況下,很自然地,一個好學生通常會變成老師,而一位好的讀者也會變成作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