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带你——
一起放弃被物质奴役的生活,告别“金领”背后无穷无尽的空虚。
陪你——
在隔海相望的美洲大陆,我们拥抱了铺天盖地的自由。在矛盾、争吵、短暂的分离后,重新找到了家的意义。
每一步——
我们追求远方那铺天盖地的自由,
但从迈出第一步起,就已踏上归途。
我们回北京了。
你,是否还在远方?
内容简介
这可以是一次荡气回肠的美洲大穿越,也可以是被搬到路上的平淡生活。
这可以是新婚的两口子在间隔年长旅中美好的爱情故事,也可以是两个性格迥异的旅伴没日没夜守在一起的有苦难言。
这可以是一部关于物质奴隶完成自我救赎的励志片,也可以是一个金领男走了邪路变屌丝的悲剧。
这可以是一次关于居家弱女子到户外野女人的惊人蜕变,也可以是一位有为女青年被迫成为初级码字员的哑巴吃黄连。
一场旅行,两个人,十三个月。两大洲,十二个国家,一万多公里。我们重拳出击,打破了固有的生活,经历了人生中好的时光。
回家后却发现,生活仍支离破碎地堆在原地。而我们必须放下行囊,挽起袖子把它拼凑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作者简介
陈嘉,水瓶座,前律政丫,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先后取得英国杜伦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和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学位。曾供职于世界顶端的英国“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君合律师事务所、西门子公司法律部。大学时邂逅田婷婷同学,遂恋爱结婚,已携手走过十几个春秋。与妻子的那场13个月的长途旅行让我的梦想从做一名吸金有道的律师转变为做一名云游四方的流浪汉。目前以摄影和写字为生,足迹遍布欧洲、亚洲、美洲、南极大陆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田婷婷,水瓶座,陈嘉的妻子。北京姑娘,热爱真善美。年少时有良师益友、严父慈母相伴,成长道路波澜不惊。2000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深入后发现与法学互不钟情,遂调整目标,前往英国改学传播学,获利兹大学传播学硕士学位。回国后进入一家德国老牌企业就职于市场公关部,朝九晚五,偶时加班。几年间得上司提携、同事相助,工作如鱼得水,甚是愉快。婚后深受丈夫启发,撒手安稳生活,放步美洲风餐露宿,见眼花缭乱之景,得灵魂深处之乐,现以自由撰稿维持生计。
内页插图
目录
Starring:陈嘉 田婷婷
Preview:走出去,走回来
SectionⅠ出发
A Trip without a Return Ticket?
Let it be
Section II自由
熊出没,注意!
纳瓦霍人的悲伤往事
Section III奇境
在大峡谷前发呆才是正经事
在马蹄湾和羚羊谷膜拜大自然
在波浪谷放浪形骸
Section IV迷茫
公婆驾临
我想回家
Section V距离
独行古巴
倦鸟归巢
彩色生死
十年
寻找雨林精灵
迈不出的下一步
邂逅“麻哥”
万里寻夫路
Section VI重逢
毒枭老巢的拥抱
且行且赚钱
我们踩了踩地球的肚脐
在伊基克自由飞翔
乌尤尼的诱惑
比亚马孙更引人入胜的潘塔纳尔
贫民窟的昨日今天
Section VII享乐
美国只有“垃圾食品”吗?
加拿大饕餮进行时
苦咖啡?甜甘蔗
要古柯!不要可卡因!
The END回家
面对
选择
为了更好的生活
精彩书摘
出发
我们年近三十,可还是找不着北,所以告诉自己,先抛弃不想要的生活,去远方游荡,向生命求索。
A Trip without a Return Ticket?
(陈嘉/文)
2011年6月11日,我在电脑桌面上建了一个新文件夹——“A trip without a return ticket”(一次归期未定的旅程)。每天光看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头皮发麻,因为我知道这次不再是“意淫”了。看似洒脱的决定,并非来自说走就走的冲动,而是经过了漫长的酝酿。
我是在“有用教育”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幼年时我的梦想是卖西瓜,因为那是我最喜欢的食物并且觉得瓜农在路边搭棚支小摊,边卖瓜边“露营”的状态很安逸。但我被严肃地告知那样的追求是没出息的。上中学时,以素质教育著称的母校一些老师禁止同学看课外“闲书”、扼杀萌芽中的爱情,因为高考不需要这些。高中毕业后,一位阿姨听说我有留学的打算,便敦促我看原声外国电影练英语听力,并且一定要把字幕挡上,因为这是她那位托福考了满分女儿的心得。我照着做,看了不少据说特伟大的电影,但由于英语不够好就像在听天书,导致我一度对外国电影失去了兴趣。刚踏入大学校园,一位热心的师兄便点拨我,“京男党干六”(京籍、男生、党员、干部、英语六级)毕业时最好找工作,让我这四年朝此方向努力,并提示我已经占了大便宜,因为前两项是白来的。进入社会之后,几乎所有人用行动告诉所有人要扩大人脉,广交那些可能对你今后事业有帮助的朋友,即便对方是你讨厌的人。于是,能把朋友和利益一锅儿烩的主儿就成了“武林高手”。
这一切看似顺理成章,可这理是怎么顺成章的呢?我想,也许是源于社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一切为了“成功”,无视人的成长。从小到大,我一直在上政治课,可还是分不清“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区别,但现实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功利主义社会。
环境虽然如此,但我知道有少数人从儿时起就懂得什么叫不随波逐流,比如我的中学同学高丸。他在初中毕业的暑假不按老师要求预习高中知识,学起了“没用”的吉他。高一军训汇报演出,在其他班一阵阵“团结就是力量”、“我是一个兵”等各种歌声嘹亮的鼓舞下,高丸组织我班男生发出了“一无所有”的鬼哭狼嚎。之后的高中生活,他是在搞音乐、搞对象、重拳击打男生背部和吃羊肉串儿中度过的。
老师拿他没辙,于是作为班长的我被委以重任:劝高丸改邪归正。作为哥们儿我也真心觉得他学坏了,这样下去是自毁前程。可高丸却不以为然,还从同学中忽悠出一支乐队来,扩大了“恶势力”的范围。高二的时候他们在学校的礼堂举办了一场摇滚音乐会,题为“我们的时代”。崔健、窦唯、Beyond、超载、新裤子……很多歌我都是第一次听,我当时甚至还分不清贝斯和吉他的区别,但那天我生命中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热血沸腾,也明白了高丸在追求一些我连想都没想过的东西——他应该也算是个好学生。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站在礼堂门口,看着满眼身着统一校服以四眼儿为主的同学们在躁动,看着那些标准的寸头和齐耳短发在无序地摇摆,看着这个市重点中学有史以来最不严肃的一次聚会。他们皱着眉头,困惑这些“噪音”背后的力量是什么,困惑当初为什么要批准这个活动,困惑怎么才能除掉这个“害群之马”。也许,也许有一种极小的可能,他们的内心和我一样,也在震颤。但毋庸置疑的是,高丸给校方上了一课,向他们生动地展示了年轻的生命该是个什么样子。
虽然高考成绩不佳,但用世俗的标准看,工作后的高丸混得比很多“好学生”还好。他依旧写歌儿唱歌,还时不时发表诗歌——工作是“饭”,音乐和诗是他的“酒”,我想这是一段有滋有味的人生。
但是高丸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是我这样在流水线上被加工着的怂孩子。除了室外运动和青春期男生特有的室内运动之外,我们没有什么特别的业余爱好,毕竟咱得把精力放在“有用”的事情上,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行。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其“简单”的时代,人们的追求和困惑都有共通之处。比如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发财,我也是这样。不是对钱本身有多浓厚的兴趣,而是社会告诉我,有了钱才能证明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证明之后就可以义无反顾的从这个流水线上跳下去过自己的生活了。虽然那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大学的专业是法学,毕业后的第一个东家业内驰名,收入也算不错。于是,我一边上班一边申请那几个薪水极高的外资律师事务所,开始都石沉大海,直到2006年,我终于收到了一个成立于18世纪,号称这地球上历史最悠久的律师事务所发来的录用通知。虽然它的中文名字让人联想到一个企图重拾操守的暴发户形象,但当时的我笑开了花,原因显然是待遇好、有面子。我的工资一下翻了几倍,办公地点位于当时北京最贵的写字楼国贸2座顶层,客户都是那种逮谁买谁,牛轰轰的投资银行和大企业,第一次出差,我就稀里糊涂地坐了公务舱还住了当地最好的酒店。所有这些,对于一个刚满25岁、精神世界深度空虚的年轻人来说,无异于一针强心剂。我感叹学校和社会原来没有骗我,那些“有用”的事真的可以用上,至少能帮你变得看上去“高级”一些。于是,我竟然不迷茫了,干劲儿十足,加班到深夜也不喊累,于是我开始精神饱满地迎接每一天的到来。
可惜好景不长,我干得越多越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内容没什么人味儿。不是公司收购公司就是公司上市圈钱——企业做到这份儿上,其商业行为背后已经极少有梦想成分或人文关怀成分了,剩下的只是利益驱动。当你开始不喜欢你的工作的时候,当你的工作变成纯粹的谋生手段的时候,那是一种“卖”的感觉。这个职业被称为“金领”,貌似光鲜,但其实这不过是另一个兜售青春的饭碗。
这就是生活。能找到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并为之奋斗的人是极少数的幸运儿。是的,我们要抛弃那些可遇不可求的白日梦,我们要面对生活。那么面对这种“卖”的生活该靠什么做精神支撑呢?经过亲身验证,靠虚荣心不是长久之计。有的人也许是为了一种安全感、一个承诺、一个愿望或一个数字。于我而言,是一次长旅。
这情结源自我在德国慕尼黑工作时的那段时光。清闲、假期多,我住在朋友家里,每月的工资除了喝大量啤酒之外都用来一个人旅行。一个人旅行的好处就是你有大量和自己独处及思考的时间。记得那是从挪威北部到瑞典北部的一列火车上——地球最北端的火车。窗外的田野和庄稼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硬朗地生长着,北欧的白夜让人迷迷糊糊但睡不着。疏离了熟悉的一切,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琢磨“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自省很好,但在这种状态下自省是件可怕的事情,就如同从未认真做过体检的人要做全面检查一样,你将面对的很可能是个坏消息。
我的坏消息就是:我发现自己之前的人生几乎都是在盲从中度过的。成年之前被小升初、中考、高考三大战役引领着身心发育;成年之后,从要不要上大学、专业的选择、是否留学、在法律这个行当里做哪个细分环节、再到第一份工作……想不出有哪个选择是由心的选择。因为心无所向,所以几乎都是由利的选择、从众的选择。我想,不止是我吧,社会、学校、家庭和我们这代人中的大多数一起,义无反顾地把我们加工成了一件商品,或成功或失败,各种厂商之间,包括我们自己之间,还在乐此不疲地相互品头论足——别说你不在乎,别说大家不都是一个德行,如果一个成年人在能吃饱饭的情况下发现“自己的人生和自己关系不大”之后还能泰然处之的话,是件令人发指的事情。
每个人本该按照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去选择今后的道路,而不该靠老师、长辈和社会的经验去选择,因为那样的人生是“二手”的。而我,不想继续过“二手生活”。从那时开始,我有了一个新的做梦都想的愿望——把生活搬到路上。
这个新生的“旅行梦”看似清高,但还是得低三下四地求着它的前辈“发财梦”才能实现。“旅行梦”城府很深,一开始它阴在角落里,看着“发财梦”在前面张牙舞爪,自己不动声色。可“发财梦”稍一受挫,它就冲过去给人家洗脑。三番五次下来,“发财梦”迷失了自己,并彻底沦落为“旅行梦”的小奴隶。总之,“旅行梦”是个没有节操的家伙。
前面说到我在“卖”,单纯为钱而“卖”是痛苦的,但为梦想而“卖”就还凑合。也得感谢那份我不热爱的工作让我有了一点积蓄,在明确自己不会在这个行当久留的时候做了一次收益不错的投资。噢对,再加上我和老婆结婚时亲朋好友送的份子钱,我那个“把生活搬到路上”的愿望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嗯,没错,我是个结了婚的男人。所以事实上,决定能否上路的最大问题不是钱,也不是放弃不喜欢的工作,而是要说服我的妻子——田婷婷同学。
我和她从小学到高中都生活在北京市西城区某个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但互不认识。20岁的时候我在大学校园里看见了她圆圆的、溢着单纯笑容的脸,喜欢上了,追,追到了,恋爱。毕业后我们一起留学,后来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经历过远隔重洋的两地分居,甚至也曾因各种矛盾分手过一年。经过种种波折,我们慢慢懂得亲情也会发生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身上,爱情同样可以历久弥新。于是,2009年领了证,2010年办了事儿。想要上路前,我俩在一起快10年了。我的梦想里当然有她,我要带上她去流浪。
可是,婷婷到底愿不愿意——这是个问题。
……
前言/序言
带你出发,陪我回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