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7
★ 杰出探险类作家成名作。作者乔恩·克拉考尔是美国畅销书作家、《户外》杂志专栏作家,被誉为杰出的探险类作家。《荒野生存》是其成名作,出版后在美国主流社会刮起阅读旋风,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两年,以二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震撼千万读者心灵。
★ 肖恩·潘执著十年编导同名电影。《荒野生存》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好莱坞著名演员、导演肖恩·潘的注意,他一口气看了两遍,决定将它搬上荧幕,却一直没能得到故事主人公麦坎德利斯家人的同意。肖恩·潘等了十年,终于如愿以偿,并亲自改编。
★ 众多媒体、名人感动推荐。《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户外》杂志中文版总编辑杨波、《我们始终牵手旅行》作者左手、《魅力先生》杂志主编樊露薇联袂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相关阅读: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珍藏版)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纽约时报》等一线媒体争相报道,在美国主流社会刮起阅读、讨论旋风。
1990年5月12日,一个出身于美国东海岸富裕家庭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了,他对父母说:“我要消失一段时间。”
1990年10月,有人在米德湖国家度假区发现了一辆黄色达特桑,车主却不见踪影。
1992年4月28,一位司机遇到一个搭便车的年轻人,说他要去阿拉斯加。
1992年9月6日,几名猎人在阿拉斯加荒野中一辆废弃的公交车内发现一具尸体,没人知道他是谁,来自何处,为什么在那儿。
是什么让一个大学毕业生放弃大好前途、离开爱他的家人,孤身一人走进荒野?
如果金钱、名誉和安稳的生活都不能给我们幸福,究竟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乔恩·克拉考尔 Jon Krakauer
★ 美国畅销书作家、《户外》杂志专栏作家,美国国家杂志奖、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学院奖获得者,被誉为“最杰出的探险类作家”。
★ 出版多部畅销书,其中,《荒野生存》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两年,《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英文版销量过百万,译成25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被誉为“登山者的圣经”。
★ 从1998年开始,克拉考尔陆续将著作所得捐赠给Educate the Children等公益机构,截止到2012年,克拉考尔捐款总额超过170万美元。
【作者小传】
世界探险类作家第1人 乔恩·克拉考尔
美国畅销书作家、《户外》杂志专栏作家,多部作品荣登《纽约时报》书榜,畅销全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探险类作家第1人。美国艺术与文学院曾称赞他“集职业记者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优良调查传统与天才作家敏锐的洞察力于一身”。
享誉世界的探险类作家
克拉考尔根据葬身阿拉斯加荒野的美国少年麦坎德利斯的故事著成《荒野生存》一书,出版后在美国主流社会刮起阅读旋风,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两年,克拉考尔也因此被誉为最杰出的探险类作家。
与肖恩·潘共导经典大片
1996年的一天,著名导演肖恩·潘走进洛杉矶的一家书店,立刻被《荒野生存》深深吸引了。当晚,潘一口气将这本书看了两遍。他找到克拉考尔,决定将《荒野生存》搬上电影银幕。肖恩·潘和克拉考尔一起重走麦坎德利斯的阿拉斯加之旅,拜访麦坎德利斯生前居住的142路巴士,走访他的亲友,并聘请他在南达科他州认识的好朋友韦恩·韦斯特伯格担任影片顾问。经过长达10年的执着努力,该片在2007年罗马电影节上映,并获得奥斯卡、金球奖多项提名。
死里逃生著就“登山者的圣经”
1996年,克拉考尔作为《户外》杂志特派记者跟随一支商业登山队攀登珠峰,不料下山途中遭遇暴风雪,4支探险队共有12人死亡。作为幸存者,克拉考尔对此次山难事件做了认真的回顾、调查和分析,著成《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1997年出版后迅速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1名,长踞排行榜52周,荣膺《时代》周刊“年度图书”、1997年美国国家书评奖、1998年普利策奖非小说类奖项,英文版销量过百万,并被翻译成25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被誉为“登山者的圣经”。
命中注定要登山
克拉考尔的父亲路易斯是一名医生,打从儿子生下来就为他设计好了将来进军医学界的成功之路。每到圣诞节和生日,克拉考尔收到的礼物都是显微镜、化学仪器和大英百科全书,父亲要求他门门功课都要优秀,还要成为学生社团的领袖。8岁时,爱好登山的父亲送给他人生中第1把冰镐和第1捆绳子,带他到喀斯特山脉攀登南姐妹峰。当时父子俩都没有想到,有一天克拉考尔会以登山为志。大学毕业后,登山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主题,不顾父亲的意愿,流连于科罗拉多、阿拉斯加和美国西海岸,以做木匠和捕鲑鱼为生。
执着于真相的慈善家
1998年,为纪念在珠峰上遇难的队友,克拉考尔筹建了“1996珠峰纪念基金”,将《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所得捐献给Educate the Children等慈善机构,此后,克拉考尔又陆续出版了多部作品。从2011年开始,他的全部著作所得都捐献给了美国喜马拉雅基金会的Stop Girl Trafficking项目。截止到2012年,克拉考尔捐赠总额超过170万美元。
之所以想把他的故事说给更多的人听,是因为这个孩子身上有某种东西在闪光。他在短暂的生命中,获得了如此丰富的人生体验,令我羡慕不已。
——肖恩·潘
一个探索人类心灵深处某种追寻的令人震撼的故事。
——《纽约时报》
任何想流浪荒野、拥抱自然的人,都应该读这本扣人心弦的书。
——《华盛顿邮报》
我一直坚信,人从自然中来,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亲近自然的天性。在国内各地游荡途中,我结识众多的当地人,他们或是马夫、向导、山民、猎人,或是与我萍水相逢的酒友、同车路人,不少人曾这样叹息:“如果有机会,我也会像你一样登山、探洞、滑雪、旅行……”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天性却因为各种限制无法付诸行动,人生难免遗憾。更多的人则终其一生都无法发现自己的天性,这接近于悲剧。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荒野生存》,我相信有助于审视自己的内心,发现潜藏的天性。
——《户外》杂志(OUTSIDE中文版)总编辑 杨波
自由和梦想的口号究竟靠什么来实现,如何实现?这些事情的意义是什么,这只在乎你眼中的世界如何。好还是不好,因为Alex这样一个切口,我们得以窥视到无比巨大的命题,几乎关系到未来走向的一个命题。感谢带来这本书的作者和译者,因为事实上,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Alex
——《我们始终牵手旅行》作者 左手
乔恩·克拉考尔采访了麦坎德利斯生前接触过的人,探寻了他一路上留下的各种线索,以纪实的方式写成了《荒野生存》。那些碎片,如同七巧板,让大家根据各自的揣测拼贴出不同的款式,然而无论怎样,这些都是我们的思维,至于麦坎德利斯,他只是简单地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
——《魅力先生》主编 樊露薇
序 言 一生的寻找
第一部分 出走
01 搭便车的男孩
亚历克斯从背包里拿出相机,请加利恩为他在小道前拍一张扛着来复枪的照片。然后,他微笑着转身上路。那一天是1992年4月28日,星期二。
02 SOS
一对来自安克雷奇的情侣站在15米开外,神色惊恐,就像是见了鬼一样。站在巴士车外的所有人都能闻到一股恶臭,车门虚掩着,门上有一张纸条,让人隐隐感觉不安,上面写着:“SOS! 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第二部分 新生
03 再见,亚特兰大
离开亚特兰大,他打算为自己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为了完全脱离过去,他甚至为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他再也不叫克里斯·麦坎德利斯了,现在,他是“亚历山大超级流浪汉”。
04 流浪,流浪
麦坎德利斯四处游走,被大地的广袤和力量而吸引,被小灌木所展现的自然法则震撼,享受着和沿途其他流浪者之间迸发的短暂情谊,任凭机缘巧合引领自己前往任何地方。
05 一路向西
麦坎德利斯从孩提时代就迷恋杰克·伦敦,深深痴迷于他关于阿拉斯加的夸张描写,一遍又一遍地读《野性的呼唤》和《白牙》,沉浸在这些故事中不能自拔,却忘了它们都是虚构的产物,是杰克·伦敦浪漫的想象,而非北部极地荒原的真实描写。
06 生命中的空白
弗朗兹特别享受和麦坎德利斯一起度过的时光,然而,他们的友情也反过来让人意识到,从前的自己多么孤单。这个男孩揭开了弗朗兹生命里缺失的那一面,也帮他填补了些许空白。
07 贞洁无瑕的道德
贞洁是男人的花朵,所谓的天赋、英雄气概和神圣等优秀品质,无非是它的果实而已。我们很容易被性的快感撩拨,对它爱恨交加,而一个健康的人,尤其是一个健康的年轻人,竟然能够抵抗肉欲的诱惑,实在让我们惊奇。
08 愚蠢?傲慢?疯狂?
自成年以后,我一直坚持一个假说,即人类是可以回到石器时代的。在过去的30年里,我身体力行地实践这样一种生活状态。近10年来,我可以说,我已经从身体上、精神上和情感上全面体验了石器时代的生活。
09 不同寻常的人生
我一直都不喜欢大部分人过的生活,我想要活得更热烈、更丰富。对我来说,这些孤独的小道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我将永远这样流浪下去,当死期来临,我将选择一个最荒凉、最孤独、最与世隔绝的地方,安静地死去。
第三部分 追寻
10 噩耗还是来了
照片中的他很憔悴,但我还是立刻就认出了他。我开车去马里兰州,准备亲口告诉爸爸和比莉这个不幸的事实。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说,我该如何开口告诉一对父母,他们的孩子已经死了?”
11 权威与叛逆
克里斯在很多事情上都不理会沃尔特和比莉的意见,这一次他居然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乖乖地去上大学了,但是,克里斯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仍然不少,他经常抱怨沃尔特和比莉,把他们描述成专制的暴君。
12 无法原谅的错误
他无法原谅父亲年轻时犯下的错误,也无法原谅他们隐藏这段历史的行为,沃尔特和比莉的欺骗让他觉得“整个童年都是个谎言”。但他从来没有告诉父母他知道他们的秘密,而是以其他方式来发泄愤怒,比如沉默和孤僻。
13 冒险的代价
每当她看到这些照片,眼泪总是止不住地往下流。这是一位中年丧子的母亲无法遏制的悲怆,它如此巨大,如此不可挽回。在这样的伤痛面前,任何对克里斯的冒险行为所做的辩解都是苍白无力的。
14 野性的呼唤
当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征服一座又一座山峰上时,我不经意间避免了年轻时代典型的迷茫和迷失。危险把世界置于强光下,绵延不断的岩石,橘色和黄色的地衣、丝织般的云朵,无不被光明笼罩。生命扬起高亢的音调,世界变得无比真实。
15 两个不安的灵魂
当你年轻时,你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你想要的东西就是你该得到的东西,当你十分渴望某样东西时,就有天经地义的权利得到它。和麦坎德利斯一样,我决定前往阿拉斯加时,知识一个误把激情当成智慧的毛头小子,凭借模糊不清的逻辑行动。
第四部分 觉悟
16.荒野重生
我重生了,这是我的黎明,真正的生活正在我面前展开。认真地生活,关注生活的本质,关注身边的环境和相关的事物,例如一份工作、一项任务、一本书或者任何需要保持专注的东西。
17 灵魂的原乡
麦坎德利斯走进荒野并不是为了思考大自然和世界,而是为了探索自己内心某些尚未开垦的领域。是,他是失败了,但他尝试去做的精神令人钦佩。像他那样月复一月、完完全全地生活在荒野中,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而他几乎就要成功了。
18.真实的幸福
真想逃离那些毫无意义无聊之极的人云亦云,逃离那些高尚庄严的陈词滥调,到寂静的大自然中去隐居,沉浸在冗长安静的辛苦劳作、甜美梦乡、纯粹的音乐或无言的认知中去!
后记
附录 克里斯· 麦坎德利斯行程及周边地图
译者后记
04 流浪,流浪
熊掌罂粟是一种在莫哈韦沙漠某个偏僻角落里生长的野花,十分稀有,属于濒危物种。每年春末,它会绽放出一大片纤弱的金黄色花朵,而在一年当中的其他时间,它们褪去华服,朴实地挤在干裂的土地上。1990 年10 月,麦坎德利斯离开亚特兰大三个月后,一位名叫巴德· 沃尔什的国家公园工作人员被派往米德湖国家度假区深处,调查并记录熊掌罂粟的数量,以便政府能更好地了解这种植物的现状。
熊掌罂粟只能生长在含硫酸钙的土壤中,这种土壤在米德湖南岸很常见,因此沃尔什带领一支考察队伍直奔那里。他们开车从坎普尔巴路拐进无路可走的野地,颠簸三公里后来到德特里塔干河床。考察队员们把车停在湖边,开始攀爬干涸河床陡峭的东岸,一个扑满碎白色硫酸钙的大斜坡。几分钟后,当他们快要爬到坡顶时,一个考察队员打算停下来喘口气,他回头看了看河床底部。“嘿!往下看!就是那儿!”他喊道,“那是什么东西?”
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在河床的边缘,距离他们停车点不远的滨藜丛中,有个看起来很大的东西藏在一块深褐色帆布下。考察队员们扯下帆布,发现是一辆没有车牌的黄色达特桑。车窗上贴着一张纸条:这块大铁砣我不要了,谁能把它从这里弄出去它就是谁的。
车门没有关,地板上全是泥,显然是陷在了最近突然暴发的那次山洪里。沃尔什向车里看去,有一把吉他、一个装有4.93 美元零钱的平底锅、一个橄榄球、一个塞满旧衣服的垃圾袋、一套渔具、一个新的电动剃须刀、一把口琴、一圈电子产品连接线和20 多斤大米,仪表盘上的小柜里还放着一把车钥匙。
发现这辆可疑的车以后,考察队在附近搜寻了一番,试图寻找其他同样“看起来可疑的东西”,然后就离开了。5 天以后,一位考察队员回到这里,很轻松地发动汽车,把它开到坎普尔巴的国家公园管理处维修厂。沃尔什说:“他把车开到90 多码,他说这车的性能很好,跑起来就像赛车一样。”为了查清这辆车的主人,考察队给有关执法部门发了一封电报,还在电脑系统里排查西南各州的车辆违规记录,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什么都没有找到。
最终,考察队通过车的序列号查到车主是赫兹租车公司,而赫兹公司答复说,这辆车原本确实属于赫兹车队,但是早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作为二手车处理掉了,而且他们也不想把这辆车领回去。“哇哦,太好了!”沃尔什当时想,“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样的车用作缉毒工作的掩护车真是再好不过了。”后来的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国家公园管理处在这辆旧达特桑的掩护下佯装毒品买家,在犯罪肆虐的国家公园地区抓获了不少毒贩子,还在布尔海德城郊的停车场抓获了一名冰毒大毒枭。
“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开这辆车,”捡到达特桑两年半以后,沃尔什仍然很自豪地说,“随便加一点油,它就能跑上一整天,而且车况特别稳定,我觉得很奇怪,这样的好车,车主为什么不要它了。”
没错,这辆达特桑的主人正是克里斯· 麦坎德利斯。离开亚特兰大以后,他开着这辆车一路向西,于7 月6 日到达米德湖国家度假区。他心情很好,兴高采烈,得意忘形,不顾路边的警示牌,开着他的达特桑离开公路拐进郊野,意图穿越一片铺满砂石的宽阔河床。在河床上开了3 公里以后,他到达河床南岸,当时气温高达49 摄氏度,空旷的沙地向远方无限延伸,热浪升腾,闪着灼人的光芒。麦坎德利斯把帐篷扎在柽柳树荫下,在仙人掌、鼠尾草和环颈蜥的陪伴下享受他新发现的自由。
德特里塔干河床由米德湖延伸约80 公里,深入金曼北部山区。这是一片干涸的土地,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河床表面十分干燥,沙尘四起。但是一到夏季,滚烫的空气从焦干的土地上升起,就像水壶里的气泡,翻腾着冲上天空。上升气流积聚成积雨云,堆积在莫哈韦沙漠9 千公里以上的大气层里。就在麦坎德利斯在米德湖边扎下帐篷两天以后的一个下午,一大片厚厚的罕见的雷雨云出现在空中,带来一场瓢泼大雨,冲向德特里塔干山谷。
麦坎德利斯扎营的位置只比主河道高三四米,昏黄的洪水从上游呼啸而下,他仓促收拾行装,却只救出帐篷和一些露营装备,唯一能通行的车道也早已被洪水吞噬。还好,洪水并没有把车冲走,也没有造成损坏,但是浸湿了引擎。麦坎德利斯尝试了几次都无法发动,他不耐烦地一通乱试,结果耗尽了电池里所有的电量。
电池没电了,达特桑就没法发动。如果麦坎德利斯真想把车弄出来,唯一的选择就是走出去寻求国家公园管理处的帮助。但是工作人员一定会问他不少烦人的问题:为什么违反规定把车开到河床边?他是否意识到他的车已经有2 年没有年检了?为什么不参加年检?他是否知道自己的驾照已经过期了?他的车为什么没有上保险?
如果他如实回答这些问题,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一定不会相信。或许,他应该试着用一种玄妙而务虚的方式来解释这些问题,比如,最近他刚刚成为梭罗的拥护者,支持《论公民的不服从》,以蔑视法律法规为最高道德准则。显然,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不会听信这满嘴胡言,他们会让他填写很多复杂的表格,给他开出许多罚单,然后通知他的父母。只有一种方法可以省去这许多麻烦:丢下车,徒步旅行。而这正是他的决定。
麦坎德利斯并没有因此而心烦意乱,相反,他觉得特别开心,把这次洪水事件视为一个处理多余装备的机会。他把车用褐色的帆布盖好,取下车牌并藏好,将来复枪和几样以后可能用得着的东西埋起来。接着,他做了一件连梭罗和托尔斯泰都会为之赞许的事情:把身上的现金都掏出来,在沙地上摞成一叠,点燃一根火柴,让这一堆可怜的1 美元、5 美元和20 美元纸币化成灰烬。
我们之所以能够知道以上这么多细节,是因为麦坎德利斯把烧掉纸币和后来发生的很多事情通过日记和照片的形式记载了下来,并在动身前往阿拉斯加前把这些资料留给韦斯特伯格保管。他的日记以第三人称叙述,语气自大,情节夸张,但现有的证据表明,他并没有篡改事实,诚实一直都是他坚守的信条。
……
一生的寻找
1992 年4 月,一个来自东海岸殷实家庭的年轻人徒步走进麦金利山以北的阿拉斯加荒野。4 个月后,几个猎人发现了他腐烂的尸体。
尸体被发现后不久,《户外》杂志的编辑请我调查这个年轻人扑朔迷离的死亡经历。我了解到,他的名字叫克里斯托弗· 约翰逊· 麦坎德利斯,出生于华盛顿郊区一个富裕的家庭,学习成绩优异,还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
1990 年夏天,麦坎德利斯刚从埃默里大学毕业不久,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他改了名,把仅有的24 000 美元存款捐给慈善机构,烧掉了钱包里所有的现金。完成这一切以后,他启程上路,为自己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做一个社会边缘人,游走于北美大陆,去寻找一种原始的、超然的生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家人从未得到半点消息,直到人们在阿拉斯加发现他的尸体。
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份长篇报道,发表于《户外》杂志1993 年1 月刊。随着时间流逝,当这个故事被更新鲜的资讯取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时,我却发现,我对麦坎德利斯依然久久不能忘怀。我忘不了他饥饿致死的事实,忘不了我和他之间某种模糊的、隐约的联系。接下来,我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追溯那条带领他走向死亡的扑朔迷离的路,了解他旅行途中所经历的种种细节,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理解麦坎德利斯的行为,我把他的故事扩展到更广的主题:动人心魂的荒野、高危运动对年轻人的致命诱惑以及父子间复杂而紧张的关系等。种种这些,都包含在你面前的这本书里。
我承认,我并不是一个公正的传记作家,相反,我被麦坎德利斯传奇的一生深深吸引,无法对他的悲剧故事保持中立。在这本书里,我尽量避免自己的主观意识对叙述的影响,我想我也确实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但我仍要提醒读者:在描述麦坎德利斯的故事时,我穿插了一些我个人年轻时的故事,这样做是希望通过我的故事从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纸质不错,人应该多读书
评分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买的值
评分很不错
评分看过电影,在看看书,佩服男主,向往。
评分是一本好书!!!
评分好!!!!!!!!
评分可以不错,快递给力,书也不错
评分为了电影而买的,收藏用的。有空细细评读!
评分好。。。。。。。。。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