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他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为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论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与”印度启示“等。其自我期许是为21世纪的儒家哲学做出贡献。
第三章信赖社群
评分1本书内容
评分《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通过对文本的三个核心概念——君子、政、诚——进行诠释学分析,作者希望破除所谓儒学主要是一种社会哲学或伦理体系的习俗偏见,认为儒家思想作为哲学人类学的一种形式,充满了深刻的伦理宗教的意蕴,它对人的宗教性的唤起和它对人的理性的表达一样充分。所谓信仰与理性,或理性与启示的二分,对于儒家的思想方式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作者进而认为,儒家的终极关怀是自我转化,这种转化既是一种社群行为,又是对超越的诚信的对话式的回应。
评分编辑
评分作者祖藉广东南海,1940 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61 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获得哈佛—燕京奖学金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1976 年加入美国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担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自1996年开始出任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社长至今。1990年借调夏威夷东西中心担任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1995年应印度哲学委员会之邀,在南亚五大学府发表“国家讲座”。2010年12月20日,被北京大学聘为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评分3本书目录
评分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杜维明作品系列·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评分这是杜维明先生的大作,非常值得阅读,快递很快,做活动时买的,非常划算!
评分了解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