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荣作品系列: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

杨国荣作品系列: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杨国荣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5-0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54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274834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2
字数:2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人既因“行”而“在”,又与“行”同“在”。广义之“行”的展开涉及多重方面,并受到实践智慧的内在制约。以成己与成物为指向,实践智慧体现了说明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在赋予智慧以实践品格的同时,实践智慧也为实践过程的合理展开提供了内在的担保。

内容简介

  《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介绍了人既因“行”而“在”,又与“行”同“在”。广义之“行”的展示涉及多重方面,并受到实践智慧的内在制约。以成己与成物为指向,实践智慧体现了说明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在赋予智慧以实践品格的同时,实践智慧也为实践过程的合理展示提供了内在的担保。

作者简介

  杨国荣,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先后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作学术访问和学术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在海内外出版学术著作10余种。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实践哲学视域中的行动
一 “是什么”与“做什么”
二 何为行动
三 行动的结构
四 意向性与规范性
五 习行、习性与存在境域

第二章 理由、原因与行动
一 理由与行动
二 行动的多重向度
三 行动的解释与规范

第三章 意志软弱及其克服
一 意欲、情感与理性
二 知行之辩
三 意志软弱的形上之维
四 我思、我欲、我悦与身心之知

第四章 作为实践背景的“势”
一 实践过程中的“势”
二 人与势的互动
三 审时度势:回到实践的现实背景

第五章 实践过程中的“几”:“数”:“运”
一 “几”:趋向现实的可能
二 “数”:必然性与时空关系
三 “运”与人之“在”

第六章 实践理性及其原则
一 广义视域中的实践理性
二 实践理性的诸原则
三 实践理性与实践过程

第七章 实践活动、交往行动与实践过程的合理性
一 实践活动与交往行动
二 实践过程中的多重关系
三 “合理”与“合情”

第八章 实践智慧
一 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走向融合
二 原则的引用和情景的分析
三 “合度”与“中道”
四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后记

精彩书摘

  为人的欲求规定了界限;另一方面,它又要求行动合乎普遍原则和规范,并使之成为道德主体的自我欲求;通过限制不合规范的欲求与承诺合乎规范的欲求,内在的欲求本身也得到了某种整合与范导。同样,向善原则既从实质的层面,规定了基于合理需要的价值目标(广义之善),又确认了价值本身的不同层面,从而使价值追求形成有序的系统。与之相联系,有效性原则通过规定欲求与需要的实现方式,从达到价值目标的手段、程序等方面,引导欲求与需要的实现过程趋向有序化。可以看到,实践理性的原则从不同的侧面,为实践过程在观念、行动中的统一提供了担保。
  从哲学史上看,普遍原则对欲求的整合、范导,往往未能得到充分关注。在这方面,休谟似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曾提出“农夫难题”,其大致内容如下:两位农夫的谷物在不同时间段成熟,如果谷物晚成熟的农夫帮助谷物先成熟的农夫收割,而谷物先成熟的农夫反过来又给予谷物晚成熟的农夫以回报,则二人都可以获益。然而,人的通常欲求往往是受别人的帮助,而自己不需回报,基于这一推测,谷物晚成熟的农夫势必不愿先去帮助另一农夫:他担心在提供帮助后对方不予回报。由于他不先对谷物已成熟的农夫伸出援助之手,他自己相应地也得不到对方的帮助,结果,两人都无法通过互助而受益。①在以上这种假设的情形中,欲求似乎自发地左右着人的行动。然而,在现实的行动过程中,人的欲求总是同时受到规范的制约:受到帮助而不予以回报固然可以成为人的欲求,但这种欲求与礼尚往来的日常规范以及更自觉意义上信守诺言的原则又彼此相冲突:在日用常行的层面,受人之助应予以回报构成了日常的行为规范;在自觉的实践活动中,作出承诺(你若帮助我,我将予以回报),则蕴含着理性的行为原则,这些原则和规范对人的欲求同样具有引导或约束的意义:它们对“受到帮助而不予以回报”或“承诺回报却不加以兑现”之类的欲求构成了内在限制,使其难以在实践活动中成为现实的选择。这里不难看到广义的价值原则对欲望的整合、调节。
  进而言之,理性的原则也可使欲望本身发生转换:以上述例子而言,当礼尚往来或遵守诺言等原则和规范获得自觉认同时,“受到帮助而不予以回报”或“承诺回报却不加以兑现”这一类欲求便将被“受到帮助而予以回报”或“履行承诺”的欲求所取代。休谟的以上假定,多少忽视了实践理性领域中普遍原则对内在欲求的统摄和制约,这种看法与休谟关于理性缺乏能动性的观点在逻辑上具有相关性。要而言之,实践理性既与理论理性相涉,又表现为理性的实践运用。基于如何使存在合乎人的理想及人的合理需要这一实践关切,实践理性不仅涉及人自身的存在过程,而且关乎对象世界的变革。作为理性在实践领域的体现,实践理性既非限于康德哲学意义上的形式之域,也非囿于功利主义视野中的功利关切。以求其善为总的指向,表现为合乎普遍规范的正当原则、体现实质层面价值追求的向善原则、与价值实现方式相联系的有效原则彼此相关,从形式与实质的统一、正当与善的交融、目的与方式的互动等方面展示了实践理性的具体内涵,并实际地统摄、引导着实践过程。
  ……

前言/序言


杨国荣作品系列: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杨国荣作品系列: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杨国荣作品系列: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杨国荣作品系列: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多年前有幸给杨老师有过接触,书如其人,严谨扎实。

评分

这本书到得比较蹊跷,但终归是拿到手了。

评分

在此期间,罗素并没有忽视哲学的其他方面。他于1905年在《心灵》杂志上发表了《论指谓》这一名文,该文确实出自他对逻辑学的研究并奠定了他著名的摹状词理论基础。他于1911年发表的《亲知的知识和摹状的知识》首次阐明了这两种知识间的重要区别。1912年,他在“家庭大学丛书”中出版了《哲学问题》一书,他对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感到满意,因为它包

评分

随着一战的爆发,罗素对哲学的兴趣被他对欧洲文明面临的巨大威胁之恐惧所压倒,而作为反战人士投身到写作、演说和组织活动中去。1915年初,他写了一本反战的小册子《战争恐惧之源》,颇有影响。1916年,他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政治著作《社会重建原则》,该书对婚姻、教育、教会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与流行看法相左的观点,引起了英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自1914年英国参战到1917年底,他还一直为反战活动而奔波。他组织了“拒服兵役委员会”,并因一张传单而被法院判为有罪,并因此被三一学院解职。1918年,他因撰

评分

青年时期

评分

杨国荣的书很有深度

评分

罗素的童年是孤独的。祖母没有让他上一般贵族子弟上的公学,而是让他在家接受保姆和家庭教师的教育。罗素在青少年时期先后对数学,历史和文学感兴趣。11岁时他的哥哥教给他欧氏几何学,从此数学成为他一生的爱好。他的叔叔零碎地给他讲过一些科学知识。他很快发现科学和宗教是有矛盾的,约在17岁时经思考放弃基督教信仰。他在祖父的书房里阅读了大量历史和文学著作,这对他今后的著述有很大影响。

评分

1894年,罗素不顾家人反对,与比他年长五岁的美国姑娘阿露丝·波尔萨斯·史密斯结婚。婚后第三年,他和妻子一道去柏林,在那里研究经济学和政治学,仔细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与德国工人运动领袖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等来往,还参加工人的集会。罗素这些活动的成果,表现在1896年出版的《德国的社会民主》这本著作中。第二年,他又出版了《论几何学的基础》,这是在他研究员资格论文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评分

1872年5月18日,罗素生于英国辉格党贵族世家。其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维多利亚时代两度出任首相,并获封伯爵爵位。其父安伯力·罗素是一位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因为鼓吹节育而失去国会的议席。与著名的自由主义哲学家约翰·穆勒是好友,穆勒也是伯特兰·罗素的教父。罗素4岁时失去双亲,由祖母抚养。他的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极为严格,精神上无所畏惧,敢于蔑视习俗,曾将“不可随众行恶”(出自圣经旧约·出埃及记23:2)题赠给罗素,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的座右铭。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杨国荣作品系列: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