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即性
评分《传习录》上载:“晦庵先生日:‘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此说如何?日:心即性,性即理,下一与字,未免为二,此在学者善观之”(《全书》一,第42页)。“心即性”就形式而言,显然不是一个普遍有效的命题。正如在心与理的问题上指出过的,在“耳目之知视听”的知觉意义上,即使是陆王,也不能认为心就是理。为此朱子曾用“作用是性”指责以心为理的思想,即把一切意识作用混同于道德法则(天理)。
评分在西单图书大厦看到的,站在那里看了十几分钟,里边介绍了从古至今主要哲学流派、哲学思想的主张、内涵,抓住了特点,不用从大量文献中自己悟了,如果对其中的某一内容感兴趣,再去买详细文献,细细品尝,另外这本书是北大出版社出版的,其实书的好坏,有一部门是要看出版社的。总之,值得一看
评分在一本书里,把两千多年东西方哲学思想囊括其中而且梳理得有条不紊,脉络清晰,疏密有致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本书确实做到了,六七百页的篇幅里,既有东西方主要哲学家的生平简介、著作举要,也有其思想的精辟解读,还有哲学元典的内容摘录,信息量可谓丰富。不过,千万别把这本书当作时下图书市场上流行的“你不可不知道的世界名著”、“世界音乐宝典”之类的以满足读者“知道”欲求为宗旨的快餐式的信息汇编类出版物,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专业”:专业的作者、专业的态度、专业的写作、专业的编辑(从图书策划角度)、专业的翻译,奉献给读者的,是一本具有专业水准又平易近人的哲学普及读物。
评分竟然还有不错的赠品很好恨好
评分 评分作者众多,每人的学术观点不一而不能整体一致。同时,作者也并非都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入门看看还行
评分读书人必备读书人必备
评分好书,慢慢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