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哲学讲演录

科学与哲学讲演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 恩斯特·马赫 著,庞晓光,李醒民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7574
版次:1
商品编码:11243301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科学与哲学讲演隶》由于其预先设定的知识和所处的时期,因而只能提供少量的教育。为此意图,它们必须选择容易的题目,并把自身限制在阐明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要点上。不过,借助内容的恰当选择,它们能够传达研究的魅力和诗意。只是有必要陈述问题的有吸引力的和迷人的特征,表明通过个别的和不引人注目的要害的解决辐射出的光辉,能够照亮事实的广阔领域。

内页插图

目录

作者初版序
英译者第三版说明
恩斯特·马赫和夸克
一 液体的形状
二 科尔蒂神经纤维
三 论和声的原因
四 光速
五 人为什么有两只眼
六 论对称
七 论静电学的基本概念
八 论能量守恒原理
九 物理探究的经济本性
十 论科学思想中的变化和适应
十一 论物理学中的比较原理
十二 偶然事件在发明和发现中扮演的角色
十三 论取向感觉
十四 论伴随射弹飞行的一些现象
十五 论古典著作和科学的教育
附录
(一)声学史稿
(二)评空间视觉理论
索引
中译者附录·马赫——伟大的超级哲人科学家
译后记

精彩书摘

  费耶阿本德的呐喊不无道理。因为马赫的生命是“一种普遍的、非私人的、超私人的生命”,尽管他本人早已作古;因为马赫的思想是“生活的真正珍珠”,它“能够被唤起和结果实”,尽管它现在已不存在于波普尔的“世界2(马赫的大脑)而仅存在于“世界3”。
  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以自身为对象的思想是万古不没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读马赫的著作还能产生意义共鸣和获得思想启迪的原因。
  “回到马赫去!”并不是要回到马赫的激进经验论去。因为经验论和理性论的古老对立,实在论与观念论的传统相背,正在新的探索中逐渐渗透、消融,并失去其绝对僵硬的意义。
  “回到马赫去!”也不是要回到马赫的要素一元论去。尽管要素说中的“天人合一”真谛仍待人们去发掘、去认识,但是诚如马赫所说,它毕竟只适应于当时的“知识总和”,它并“不自命为万古不灭的哲学”,并“随时准备”“让位于更好的见解”。
  那么,“回到马赫去!”,究竟要回到哪里去呢?
  这就是要像马赫那样,把认识提高到科学实践的高度来研究,把科学的新鲜气息注入认识论。当年“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争论的“哲学广播操”对此根本无济于事,现今沿用的几对陈旧的、干巴巴的概念的排列组合,对此也无能为力。认识论研究的勃兴只能寄希望于科学的认知理论。
  这就要像马赫那样,把科学与哲学密切结合,让古老的哲学焕发青春的活力,让科学哲学真正成为科学家的哲学。这样一来,哲学才能汲取科学的营养,成为与时代精神、现实生活和科学实践密切相关的智慧的哲学。
  ……

用户评价

评分

马赫认为世界是由一种中性的“要素”构成的,无论物质的东西还是精神的东西都是这种要素的复合体。所谓要素就是颜色、声音、压力、空间、时间,即我们通常称为感觉的那些东西。在他看来,物质、运动、规律都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生活中有用的假设;因果律是人们心理的产物,应该用函数关系取代。世界因此表现为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科学对此只能描述而不能解释,描述则应遵循“思维经济原则”,即用最少量的思维对经验事实作最完善的陈述。[1]

评分

长知识啦喜欢的呢!喜欢

评分

包含了许多关于科学的哲学思考,观点独特,立论精辟,角度新款,适合经典阅读。

评分

包含了许多关于科学的哲学思考,观点独特,立论精辟,角度新款,适合经典阅读。

评分

  第三点,作者还强调了不要只读中文翻译的版本.虽然我过去也想过用英语来学哲学,但是本人的英语水平很平常,一直未有决心去用英语学习哲学.现在读着这本书后,觉得是该下点决心了,一来要把英语学得更加精通,二来一有机会就要多学几门外语。好不容易整到一本,难难难。。。

评分

1838年2月18日,恩斯特·马赫出生在希尔利茨(现属捷克)的外公家,同日在附近图拉斯接受洗礼。马赫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思考。2岁的马赫,在草地上奔跑,追逐下山的太阳,纵情享受着大自然的乐趣。4、5岁时,父亲带他到维也纳。在父亲的因势利导下,他7岁就迷恋上科学。并在父亲的引导下做些实验。8岁时,听父亲给别的学生上代数课,他的理解能力竟跟14岁的孩子差不多。

评分

评分

正版!价格贵一些,书的质量很好!

评分

1855年,马赫进入维也纳大学,专修数学和物理学。1860年,马赫参加考试并获得博士学位。1864年被聘为格拉茨大学数学教授,1867年任布拉格大学物理学教授,1879—1880年兼任布拉格大学校长,1895年任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主持特为他设立的归纳科学的哲学讲座[3] 。马赫把物理学应用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马赫对费希纳定律的数学形式,即感觉的大小与对它的刺激的对数成正比提出质疑。通过研究,马赫证实:“物理的”刺激和“心理的”反应之间的关系仅是正比关系,并不服从严格的数学测量。著名物理学家亥姆霍兹和博伊斯-雷蒙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为马赫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脑生理学家布吕克的讲演对马赫有极大的吸引力。马赫在其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1913年迁居德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