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合适,品相也不错,多多搞活动啊
评分马赫的科学与哲学相关思考的结集,内容较为专业,思想独立性强,多读有益。
评分马赫认为世界是由一种中性的“要素”构成的,无论物质的东西还是精神的东西都是这种要素的复合体。所谓要素就是颜色、声音、压力、空间、时间,即我们通常称为感觉的那些东西。在他看来,物质、运动、规律都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生活中有用的假设;因果律是人们心理的产物,应该用函数关系取代。世界因此表现为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科学对此只能描述而不能解释,描述则应遵循“思维经济原则”,即用最少量的思维对经验事实作最完善的陈述。[1]
评分马赫一直不承认自己是一位哲学家,他也绝决任何把它纳入某一体系的观点,但他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物理、哲学、心理学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马赫是认识论的现象论者,他把知识限制于观念和感觉,认为我们只能知道(或经验、或确信)观念和感觉,他也是本体论的现象论者,他把实在限定于观念和感觉内,并用关系的实在扩充它,他还是指称现象论者,他认为有意义的指称是被有意识地经验的或能够被有意识地经验的东西,即指称隐含实在,至少隐含感觉的存在或现象的存在,但马赫不是内在现象论者,他通常不认为在意识中显示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他十分不情愿容许在科学中谈论未意识到的感觉,例如他反对赫兹诉诸潜运动作为物理学的合理进路:马赫现象论的科学目的概念复活了贝拉明(C.Bellarmine)的现象论立场。马赫的现象论主要并不体现在他的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中,而充满在他的科学研究纲领和科学观中。按照马赫的观点,科学家研究的对象只能是外观(appearance,亦可译显现、现象)或现象(phenomena),他拒斥超现象的推理或推测。他说:“我坚持的一件事就是,在自然研究中,我们仅处理外观相互关联的知识。我们想象在外观背后的东西仅存在于我们的理解中,对我们来说仅具有记忆技巧或公式的价值,因为它们是任意的和不相关的,所以它的形式随我们文化的立场而改变。” 以此出发,他把空间和时间不是视为独立的实体,而是看作现象相互依赖的形式,他的质量定义也是竭力建立现象的相互依赖和消除形而上学朦胧的结果。马赫认为,要是“否定整个现象世界”,科学“将给我们提供一个十分人为的世界图解,我们在这个世界图解中几乎辨认不到实在”;对于否定者来说,“正巧熟悉的感觉世界突然在他们眼中变成了最大的‘世界之谜’。”
评分价格合适,品相也不错,多多搞活动啊
评分1855年,马赫进入维也纳大学,专修数学和物理学。1860年,马赫参加考试并获得博士学位。1864年被聘为格拉茨大学数学教授,1867年任布拉格大学物理学教授,1879—1880年兼任布拉格大学校长,1895年任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主持特为他设立的归纳科学的哲学讲座[3] 。马赫把物理学应用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马赫对费希纳定律的数学形式,即感觉的大小与对它的刺激的对数成正比提出质疑。通过研究,马赫证实:“物理的”刺激和“心理的”反应之间的关系仅是正比关系,并不服从严格的数学测量。著名物理学家亥姆霍兹和博伊斯-雷蒙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为马赫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脑生理学家布吕克的讲演对马赫有极大的吸引力。马赫在其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1913年迁居德国。
评分“回到马赫去!”也不是要回到马赫的要素一元论去i尽管要素说中的“天人合一”真谛仍待人们去发掘、去认识i但是诚如马赫所说i它毕竟只适应于当时的“知识总和”i它并“不自命为万古不灭的哲学”i并“随时准备”“让位于更好的见解”i
评分《战争事典》在企划之初,便定义为是追求品味至上的战争、历史类综合Mook读物。所谓Mook,顾名思义就是杂志+书的组合单词,其特点便是有杂志般精美的排版,有书籍般的不过刊。这种形式的读物,在国内其实并不鲜见,但却很少有读物能真正将Mook概念中的精美排版印刷与永不过时的精彩内容结合起来,在《战争事典》的企划之初,我们便对此强调再三,为此我们总结了三个“不惜”原则,即“不惜成本、不惜篇幅、不惜代价”,这三个原则让我们的《战争事典》与市面上其它的Mook类读物区别开来,保证读者获得最好的阅读体验。
评分喜欢,活动购书,价格实在,翻译稍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