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哲学讲演录

科学与哲学讲演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 恩斯特·马赫 著,庞晓光,李醒民 译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7574
版次:1
商品编码:11243301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科学与哲学讲演隶》由于其预先设定的知识和所处的时期,因而只能提供少量的教育。为此意图,它们必须选择容易的题目,并把自身限制在阐明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要点上。不过,借助内容的恰当选择,它们能够传达研究的魅力和诗意。只是有必要陈述问题的有吸引力的和迷人的特征,表明通过个别的和不引人注目的要害的解决辐射出的光辉,能够照亮事实的广阔领域。

内页插图

目录

作者初版序
英译者第三版说明
恩斯特·马赫和夸克
一 液体的形状
二 科尔蒂神经纤维
三 论和声的原因
四 光速
五 人为什么有两只眼
六 论对称
七 论静电学的基本概念
八 论能量守恒原理
九 物理探究的经济本性
十 论科学思想中的变化和适应
十一 论物理学中的比较原理
十二 偶然事件在发明和发现中扮演的角色
十三 论取向感觉
十四 论伴随射弹飞行的一些现象
十五 论古典著作和科学的教育
附录
(一)声学史稿
(二)评空间视觉理论
索引
中译者附录·马赫——伟大的超级哲人科学家
译后记

精彩书摘

  费耶阿本德的呐喊不无道理。因为马赫的生命是“一种普遍的、非私人的、超私人的生命”,尽管他本人早已作古;因为马赫的思想是“生活的真正珍珠”,它“能够被唤起和结果实”,尽管它现在已不存在于波普尔的“世界2(马赫的大脑)而仅存在于“世界3”。
  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以自身为对象的思想是万古不没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读马赫的著作还能产生意义共鸣和获得思想启迪的原因。
  “回到马赫去!”并不是要回到马赫的激进经验论去。因为经验论和理性论的古老对立,实在论与观念论的传统相背,正在新的探索中逐渐渗透、消融,并失去其绝对僵硬的意义。
  “回到马赫去!”也不是要回到马赫的要素一元论去。尽管要素说中的“天人合一”真谛仍待人们去发掘、去认识,但是诚如马赫所说,它毕竟只适应于当时的“知识总和”,它并“不自命为万古不灭的哲学”,并“随时准备”“让位于更好的见解”。
  那么,“回到马赫去!”,究竟要回到哪里去呢?
  这就是要像马赫那样,把认识提高到科学实践的高度来研究,把科学的新鲜气息注入认识论。当年“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争论的“哲学广播操”对此根本无济于事,现今沿用的几对陈旧的、干巴巴的概念的排列组合,对此也无能为力。认识论研究的勃兴只能寄希望于科学的认知理论。
  这就要像马赫那样,把科学与哲学密切结合,让古老的哲学焕发青春的活力,让科学哲学真正成为科学家的哲学。这样一来,哲学才能汲取科学的营养,成为与时代精神、现实生活和科学实践密切相关的智慧的哲学。
  ……

用户评价

评分

价格合适,品相也不错,多多搞活动啊

评分

马赫的科学与哲学相关思考的结集,内容较为专业,思想独立性强,多读有益。

评分

马赫认为世界是由一种中性的“要素”构成的,无论物质的东西还是精神的东西都是这种要素的复合体。所谓要素就是颜色、声音、压力、空间、时间,即我们通常称为感觉的那些东西。在他看来,物质、运动、规律都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生活中有用的假设;因果律是人们心理的产物,应该用函数关系取代。世界因此表现为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科学对此只能描述而不能解释,描述则应遵循“思维经济原则”,即用最少量的思维对经验事实作最完善的陈述。[1]

评分

马赫一直不承认自己是一位哲学家,他也绝决任何把它纳入某一体系的观点,但他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物理、哲学、心理学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马赫是认识论的现象论者,他把知识限制于观念和感觉,认为我们只能知道(或经验、或确信)观念和感觉,他也是本体论的现象论者,他把实在限定于观念和感觉内,并用关系的实在扩充它,他还是指称现象论者,他认为有意义的指称是被有意识地经验的或能够被有意识地经验的东西,即指称隐含实在,至少隐含感觉的存在或现象的存在,但马赫不是内在现象论者,他通常不认为在意识中显示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他十分不情愿容许在科学中谈论未意识到的感觉,例如他反对赫兹诉诸潜运动作为物理学的合理进路:马赫现象论的科学目的概念复活了贝拉明(C.Bellarmine)的现象论立场。马赫的现象论主要并不体现在他的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中,而充满在他的科学研究纲领和科学观中。按照马赫的观点,科学家研究的对象只能是外观(appearance,亦可译显现、现象)或现象(phenomena),他拒斥超现象的推理或推测。他说:“我坚持的一件事就是,在自然研究中,我们仅处理外观相互关联的知识。我们想象在外观背后的东西仅存在于我们的理解中,对我们来说仅具有记忆技巧或公式的价值,因为它们是任意的和不相关的,所以它的形式随我们文化的立场而改变。” 以此出发,他把空间和时间不是视为独立的实体,而是看作现象相互依赖的形式,他的质量定义也是竭力建立现象的相互依赖和消除形而上学朦胧的结果。马赫认为,要是“否定整个现象世界”,科学“将给我们提供一个十分人为的世界图解,我们在这个世界图解中几乎辨认不到实在”;对于否定者来说,“正巧熟悉的感觉世界突然在他们眼中变成了最大的‘世界之谜’。”

评分

价格合适,品相也不错,多多搞活动啊

评分

1855年,马赫进入维也纳大学,专修数学和物理学。1860年,马赫参加考试并获得博士学位。1864年被聘为格拉茨大学数学教授,1867年任布拉格大学物理学教授,1879—1880年兼任布拉格大学校长,1895年任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主持特为他设立的归纳科学的哲学讲座[3] 。马赫把物理学应用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马赫对费希纳定律的数学形式,即感觉的大小与对它的刺激的对数成正比提出质疑。通过研究,马赫证实:“物理的”刺激和“心理的”反应之间的关系仅是正比关系,并不服从严格的数学测量。著名物理学家亥姆霍兹和博伊斯-雷蒙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为马赫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脑生理学家布吕克的讲演对马赫有极大的吸引力。马赫在其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1913年迁居德国。

评分

  “回到马赫去!”也不是要回到马赫的要素一元论去i尽管要素说中的“天人合一”真谛仍待人们去发掘、去认识i但是诚如马赫所说i它毕竟只适应于当时的“知识总和”i它并“不自命为万古不灭的哲学”i并“随时准备”“让位于更好的见解”i

评分

《战争事典》在企划之初,便定义为是追求品味至上的战争、历史类综合Mook读物。所谓Mook,顾名思义就是杂志+书的组合单词,其特点便是有杂志般精美的排版,有书籍般的不过刊。这种形式的读物,在国内其实并不鲜见,但却很少有读物能真正将Mook概念中的精美排版印刷与永不过时的精彩内容结合起来,在《战争事典》的企划之初,我们便对此强调再三,为此我们总结了三个“不惜”原则,即“不惜成本、不惜篇幅、不惜代价”,这三个原则让我们的《战争事典》与市面上其它的Mook类读物区别开来,保证读者获得最好的阅读体验。

评分

喜欢,活动购书,价格实在,翻译稍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