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識讀本:康德

牛津通識讀本:康德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英] 羅傑·斯剋魯頓 著,劉華文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0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譯林齣版社
ISBN:9787544729703
版次:1
商品編碼:11227739
品牌:譯林(YILIN)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牛津通識讀本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6
正文語種:中文,英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牛津通識讀本:康德》用寥寥幾萬言將康德龐大的“批判哲學”體係錶述齣來,把康德哲學通俗化、濃縮化。無論對於初次涉獵康德哲學的新手,還是對於造詣頗深的康德專傢,《牛津通識讀本:康德》都值得一讀。

內容簡介

  康德或許堪稱近代*有影響的哲學傢,同時也*為深邃難解。在《牛津通識讀本:康德》中,作者探究瞭康德作品的産生背景,考察瞭康德與萊布尼茨和休謨的關係,以及康德的一項努力,即建立一種既非唯理論又非經驗論、但卻能顯示人類理智界限的哲學。全書用強勁的筆觸探討瞭康德哲學中的先驗演繹、絕對律令、美與設計、啓濛與律法、先驗哲學等復雜主題。

作者簡介

  羅傑·斯剋魯頓,哲學傢、作傢。1965年畢業於劍橋大學。曾先後在劍橋大學和倫敦大學從事學術研究,並曾兼職任教於波士頓大學,後成為自由作傢。現為牛津大學訪問教授(無薪)、聖安德魯斯大學訪問教授(兼職)、美國企業研究所訪問學者。已齣版著作包括:“逝去的大師”叢書中的《斯賓諾莎》、《藝術與想象》(1974)、《建築美學》(1979)、《審美理解》(1983)等。

精彩書評

  要對康德哲學進行一番基本的敘述,羅傑·斯剋魯頓麵對的算得上是*讓人頭疼的難事。然而,他做得非常齣色,全書行文優雅,條理清晰。
  ——《聽眾》周刊

目錄

修訂版序
第一版前言
縮略語
生平、著作與性格
康德思想的背景
先驗演繹
幻相的邏輯
絕對律令
美與設計
啓濛與律法
先驗哲學
索引
編者說明
英文原文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生平、著作與性格
  這位現代最偉大的哲學傢隻被義務所驅動,他的生活也因此平淡無奇。在康德看來,道德高尚的人都是情感的主人,也就鮮為情感所驅使。他們對權力和聲名非常淡泊,認為如果把它們同責任放在一起比較就顯得微不足道。康德就這樣約束著自己的生活,按照這種理想行動他就沒有瞭矛盾。於是,他投入到學術研究中去,完全遵循協調的固定程序。柯尼斯堡的這位小個子教授因此成為瞭一名現代哲學傢:囚禁在果殼裏麵,把自己視為統轄無限空間的國王。
  伊曼紐爾?康德1724年齣生於柯尼斯堡,傢裏以製作馬軛勉強維持生計,他在九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康德的父母是質樸虔誠的虔誠派教徒。在當時,虔誠主義作為路德教派的改革運動在德國的中下層階級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它所主張的工作、責任和禱告的神聖性緩解瞭生活的艱辛;它把良知視做至高無上,這一點對康德後來的道德思維將會發生持久影響。這個教派盡管在某些方麵有些反智色彩,但它卻是推動17世紀晚期德國教育普及的主要力量,並且在柯尼斯堡這個地方就建立瞭一所虔誠主義教派的學校。八歲的時候,由於天分受到一位智慧善良的牧師的賞識,康德被送進瞭這所學校。齣身於康德這樣卑微傢族的後人能有這樣的教育機會,這是一件幸運的事;但對於年幼的康德來說,這卻未必算得上幸運。他對導師們的感激混雜著對他們令人壓抑的狂熱宗教情緒的反感,以至於他在晚年不願意提起這段早期教育。關於他這個時期所受教育的特點,我們可以從康德關於教育的一篇短文的引述中判斷齣來,這篇文章是從康德晚年的講課筆記中輯纂而來的。
  很多人都把早年時光想象成一生中最快樂、最美好的階段。實際上並非如此。這一時期最是麻煩不斷,因為我們受到嚴格的紀律管束,基本上沒有選擇朋友的機會,並且也少有自由。
  語文學傢達維德?魯思肯是康德的舊時校友,兩人成名後,魯思肯在一封寫給康德的信中說:“你我二人曾一起抱怨狂熱教徒們充滿學究氣的、令人壓抑的紀律讓人受不瞭,盡管這種紀律並非完全沒有價值。現在這些已經過去三十年瞭。”不可否認,康德在完成這一階段的教育時情緒低迷沉重,但同時也培養齣瞭相當自律的品格。他在剛成年階段,有一部分的精力就用於用後者來剋服前者。在此方麵他通常非常成功。盡管傢境窮睏,身材瘦小得有些變形,敬愛的父親和熱愛的母親又都去世瞭,康德卻很快成為瞭柯尼斯堡最受歡迎的居民,他的儒雅、機智和滔滔不絕的口纔使他無論走到哪裏都受到歡迎。
  康德十六歲的時候進瞭他的原籍城市的那所大學,六年後畢業。他沒有能夠謀得學術教職,於是挨傢挨戶做私人教師。直到三十一歲的時候他纔在柯尼斯堡大學獲得一個職位,當私人講師。這個職位不發薪水,隻是提供講授公開課的權利,外加提供做私人指導獲得一些微薄報酬的機會。這時,康德已經齣版瞭動力學和數學方麵的專著。他還利用做私人導師建立的關係在社會上輕鬆地獲得瞭“大師”(derschoneMagister)的稱號。
  柯尼斯堡在當時是一座縈繞著尊貴氣質的城市,居民有五萬人,還有一座重要的軍事堡壘。普魯士東部地區的商貿活動都發生在這座海港城市。不同種族的各色人等在城裏忙碌著,其中有荷蘭人、英國人、波蘭人和俄羅斯人。建於1544年的柯尼斯堡大學當時叫阿爾伯丁學院,是一座具有相當地位的文化中心,盡管它在18世紀中期之前因偏於一隅而鮮為人知,以至於腓特烈大帝在1739年以王儲身份造訪這座城市時,竟把它描寫成“更適閤訓練熊而難以成為科學中心”的一個地方。第二年腓特烈就登基做瞭皇帝,竭力把代錶其執政特徵的高等文化和知識包容理念傳播到王國的此一角落。於是,早有決心把追求真理和擔當責任置於一切之先的康德,很幸運地發現他所在的大學並不設置障礙阻撓對這兩者的追求。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再加上他摯愛齣生地的故土情結,促使他在那麼長的時間中一直在等待第一次聘任並且此後又等瞭十五年獲得瞭他所期待的教授一職。在這段時間裏,康德好幾次迴絕瞭德國其他大學的邀請,盡職盡責地在他居住的房子裏連續不斷地作講座,藉此樹立瞭聲譽。他的學術心力主要用在瞭數學和物理學上,三十一歲的時候發錶瞭一篇關於宇宙起源的論文,第一次提齣瞭星雲假說。然而,他的職責要求他的講座涉及各種學科,其中包括自然地理學;大概是因為不願旅行的緣故,他成為瞭這個領域公認的權威,並且在(極其崇拜這位哲學傢的)帕格斯達爾伯爵看來,跟他談話無聊沉悶。
  從一定程度上講,康德是機緣巧閤纔成為形而上學和邏輯學教授,而沒有成為數學或自然科學教授。從他學術生涯的這個時候起,他就開始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哲學研究中去,在講座中重復教授十年的那些思想,付梓成書後為他贏得瞭德國偉大泰鬥的稱號。按哲學傢哈曼的記述:為瞭占到座位,需要在教授到達前一個小時,也就是早晨六點的時候來到上課的教室。以下是康德的學生雅赫曼對老師的講課風采所作的描述:
  康德擁有闡明和定義形而上學概念的特彆巧妙的方法,其中很顯然包括在聽眾麵前完成調查,似乎他自己也是剛考慮這個問題一樣,一步步地加進有著決定意義的新鮮概念,逐漸地改進先前建立的解釋,最後就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給齣一個限定性的結論。這時,他已經對這個問題從各個角度進行瞭徹底地探究,不僅為那些全神貫注的聽者提供瞭關於該問題的知識,而且還就思想方法給他們上瞭一堂直觀課。
  還是這位描述者,在一封寫給朋友的信中談及康德所作的倫理學方麵的講座:
  在這些講座中,他不再隻是耽於冥想的哲學傢,同時還成瞭一名情緒激昂的演說傢。他既會感染聽眾和他一起激情滿懷,同時也能啓人心智。的確,他把自己創立的思想用哲學的雄辯宣講齣來,能夠聆聽到那崇高的純粹倫理教義讓人有一種聆聽天籟一般的愉悅。不知有多少次他把我們感動得流淚,不知有多少次他滌蕩瞭我們的靈魂深處,更不知有多少次他把我們的心靈和情感從沉淪於自我的枷鎖中解脫齣來,升華到由純粹自由意誌所支配的崇高自我意識的境界中去,升華到對理性法則的絕對服從的境界中去,使我們擁有瞭為他人擔待責任的崇高感!
  雅赫曼所言不虛,隻是失之過譽。康德無論是在私下裏還是在公開場閤所錶現齣來的口纔都名聲在外,這使得他早在那些偉大作品齣版之前就廣為人知瞭。
  康德的平時生活被戲稱為像上瞭發條的鍾錶一樣準時準點,自律極嚴,帶著古闆的學究氣,以自我為中心。據說(因為海涅這樣說過)柯尼斯堡的傢庭主婦們會根據康德經過的時間來設定鍾錶;據說(因為康德自己曾經講過)他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時時刻刻都焦慮不安,錶現齣疑病癥的病態心理;此外,據說他的房子裏空空蕩蕩,沒有什麼傢具物什,這錶明他對美並不在乎,隱藏在他按時按點的生活方式下麵的是一顆冷漠甚至冰冷的心。
  第二章康德思想的背景
  《純粹理性批判》是現代史上所寫下的最為重要的哲學著作,也是最難讀懂的著作之一。它提齣的問題很新奇,包羅萬象,所以康德認為很有必要創造一些術語來討論這些問題。這些術語有一種奇特的美感和吸引力。他的詞匯把秩序和關聯性強加給傳統的哲學問題,體驗不到這一秩序和關聯性就難以充分欣賞康德的作品。然而,康德思想的主旨是可以用較低層次的習語來錶達的,接下來的內容我會盡可能不用他的術語。這項任務並不容易,因為對康德術語的意義沒有公認的解釋。盡管康德體係的整體畫麵對評論過它的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的,但是對於他的論點的說服力甚至具體內容卻眾說紛紜。評論者給齣的前提和結論盡管都很清楚,還是無一例外地被指責為遺漏瞭康德的論點,而唯一可以避免學術指摘的方法就是蹈襲原著用語的詰屈聱牙風格。近年來,遭受這種批評的危險又更多瞭些。當代的康德研究——尤其是在英國和美國——傾嚮於認為,康德學術研究的晦澀難懂常常是其混亂不清導緻的結果。為瞭不把混亂歸咎於康德,學者們不辭辛苦地從第一部《批判》中生發齣或者至少是強加上一套使其明白易懂的闡釋。我也會試著這樣做,而帶給我影響的這些當代研究恕我不能一一緻謝。
  由闡釋《純粹理性批判》引齣的第一個問題是:它希望迴答什麼問題?康德在第一版的前言裏寫到:
  通過詢問這個問題,我使自己的目的得以完善。我大膽地主張所有的形而上學問題都已得到解決,或所有的形而上學問題至少解決方法已經提瞭齣來。
  (《純粹理性批判》第1版,序言,xiii)
  這種說法代錶瞭第一部《批判》的雄心(盡管不是成就),但康德的動機實際上是一些更為具體的興趣。如果我們轉嚮曆史上康德式觀點的先例,就可以從影響過他的哲學論戰中,抽取爭論的一些主要論題。我們所發現的最重要的內容將是客觀知識問題,該問題笛卡爾曾經提齣過。我對我自己可以瞭解很多,並且這種知識常常具有確定性的特徵。根據笛卡爾的觀點,懷疑我存在是尤其沒有道理的。這裏,懷疑隻不過證實瞭被懷疑的對象。我思故我在。在這種情況下,我至少擁有客觀知識。我的存在這個事實是一個客觀事實;它是關於這個世界的事實,而不僅僅是關於某個人的感知。不管這個世界包含什麼,它都包含瞭一個思維著的存在,這個存在就是我。康德的同時代人利希滕貝格指齣,笛卡爾不應該得齣這種結論。“我思”錶明存在一種思想,但是並不錶示有一個我去思考。康德同樣不滿意笛卡爾的觀點,按照從這些觀點中推齣的靈魂理論,他認為自我知識的確定性受到瞭錯誤描述。的確,不論我對這個世界有多麼地懷疑,我都不可能把這種懷疑延伸到主觀領域(意識領域):所以我能夠直接確定自己當下的精神狀態。但是我無法直接確定我是什麼,或者確定實際上是否存在一個這些狀態所歸屬的“我”。這些進一步的命題必須通過某種觀點來建立,而那樣的觀點還有待發現。
  這種直接而又確定的知識具備什麼樣的特徵呢?我當下精神狀態的區彆性特徵在於:它們如其嚮我所呈現的,並顯得如其所是。在主觀領域,存在與似在彼此重閤。在客觀領域,它們又分道揚鑣。世界之所以是客觀的,是因為它還可以區彆於嚮我所呈現的樣子。因此,關於客觀知識的真正問題是:我怎樣纔能認識世界的本來麵目?我可以認識到世界自我呈現的樣子,因為那隻不過是關於我當下的感知、記憶、思想以及情感的知識。但是我是否可以擁有一種知識,這種知識完全不是關於這個世界看似如何的知識?以一種更加一般的方式來錶述這個問題就是:我能夠擁有不僅僅從我自己的角度來獲得的關於這個世界的知識嗎?科學、常識、神學以及個人生活都假定客觀知識是可能的。如果這種假定沒有根據,那麼我們共同懷有的幾乎所有信仰也都是沒有根據的。
  在距離康德最近的前輩中,有兩個人尤其為客觀性問題提供瞭答案,這些答案足夠明確,引起瞭知識界的關注。這兩人就是萊布尼茨(1646—1716)和大衛?休謨(1711—1776);前者主張我們能夠擁有不受任何觀察者的觀點影響的客觀知識;後者主張(至少在他同時代的人看來是)我們不可能獲得任何客觀知識。
  萊布尼茨是普魯士學院派哲學的奠基者。他的思想反映在留給世人的那些未曾齣版的隻言片語中,這些思想由剋裏斯蒂安?馮?沃爾夫(1679—1754)構建成瞭一個體係,又由沃爾夫的學生、曾做過牧師的鮑姆嘉通(1714—1762)加以應用和擴展。在康德年輕的時候,萊布尼茨的思想體係受到瞭官方的責難,因為它所提齣的理性主張威脅到瞭信仰主張;沃爾夫曾經一度被禁止教書。但是在腓特烈大帝統治時期,這個體係又重新受到歡迎,並成為德國啓濛運動正統的形而上哲學。康德尊重這個正統,並且直至晚年他還用鮑姆嘉通的著作作為自己講座的教材。但是休謨的懷疑主義給康德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並提齣瞭新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康德感到隻有推翻萊布尼茨的思想體係纔能得到解答。這些問題涉及因果關係和先天知識(即無經驗依據的知識),並且和客觀問題結閤在一起形成瞭第一部《批判》的獨特主題。
  萊布尼茨所屬的學派現在一般被貼上瞭“唯理論”的標簽,休謨屬於“經驗論”學派,這兩派通常是對立的。這種簡單而又存有爭議地將前輩分成唯理論和經驗論的方式實際上歸功於康德。他相信這兩個哲學學派在結論上都是錯誤的,因此嘗試著描述一種吸收這兩個學派的真理、避免它們各自錯誤的哲學方法。唯理論從對理性的運用中獲得關於知識的所有斷言,旨在對世界作齣絕對的描述,不受觀察者個人經驗的影響。它嘗試用上帝之眼觀察實在。經驗論則主張知識僅僅來自於經驗;因此,把知識同認識者的主觀條件分開是不可能的。康德希望對客觀知識的問題作齣解答,這種解答既不像萊布尼茨的那樣絕對,也不像休謨的那樣主觀。為瞭理解康德的獨特立場,最好的方法是先總結他力圖摒棄的這兩種觀點。
  ……

前言/序言

  序言
  周文彰
  一部赫然以《康德》作標題,用意明顯在於全麵評介康德的著作,區區隻七萬餘字,能夠說明問題麼?熟悉西方思想史的讀者都知道,康德,作為德國古典哲學的開山大師,在其長達五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著述甚豐,捲帙浩繁。柏林科學院(原普魯士皇傢科學院)1902年起編輯的《康德全集》,截至1978年,已續至28捲。單是一部《純粹理性批判》,後人齣乎的研究著作,動輒就是洋洋幾十萬言,部頭之巨,令人咋舌。
  的確,英國學者羅傑?斯剋魯頓的這本書有它的特定論域。康德一生學術活動以1770年的教授就職論文為界,此前為“前批判時期”,此後為“批判時期”,而本書隻述及“批判時期”。康德著作的內容涉及哲學(包括倫理學、美學)、邏輯學、人類學、教育學、法學、神學、自然地理、理論物理、數學、礦物學、力學等等,而本書隻述及“批判時期”的哲學。不消說,指望通過本書來完整地瞭解康德,無疑是要失望的。
  然而,這正是這本小書值得譯介的原因所在。康德雖在眾多領域都有其獨特貢獻,但使康德成其為康德的,正是他的哲學:在某種意義上說,康德的思想就是哲學,沒有哲學就沒有康德。而在其哲學中能使終身未離開過齣生地柯尼斯堡的康德的名字越齣國界、震撼歐洲、影響日後學院學術和公眾意識的,正是以《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這三大《批判》為標誌的“批判哲學”。沒有“批判哲學”,就沒有費希特、謝林、黑格爾、馬剋思,我們亦很難斷定當代西方哲學會是現在這般的格局——幾乎當代西方所有哲學流派都與康德有韆絲萬縷的聯係,不管這種聯係是繼承性的還是論戰性的。應該承認,《康德》作者抓住三大《批判》,的確是高屋建瓴地切準瞭康德。作者用兩章篇幅介紹瞭康德的生平著作和思想背景之後,第三、四章評述瞭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中的認識(真)學說,第五章評述瞭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中的道德(善)學說,第六章評述瞭康德的《判斷力批判》中的審美(美)學說,最後一章簡述瞭康德哲學的評價問題及康德對後世的影響。本書以清晰、簡潔的語言(雖然如此,但仍不那麼好讀,這是由研究對象本身決定的),考察瞭康德與萊布尼茨和休謨的關係、以及康德建立一種既非唯理論又非經驗論但卻能顯示人類理智界限的哲學的企圖:闡釋瞭康德哲學的許多重要概念和基本思想,論述瞭康德對於藝術哲學的極富創造性但卻是被人們低估瞭的貢獻;作者強調康德的道德學說、審美學說與它們建立其上的形而上學基礎之間的連續性。龐大的“批判哲學”體係就這樣用寥寥數萬言錶述齣來,本身就值得稱道,因為把康德哲學通俗化、濃縮化,曆來被康德研究傢們視為頗傷腦筋的難題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本小書無論對於初次涉獵康德哲學的新手,還是對於造詣頗深的康德專傢,都將不枉一讀。
  不過,我倒想指齣,任何一種思想史研究都是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相互作用的“對話”過程,研究成果與其說是一種客觀評述,倒不如說是研究者自己的一種主觀理解。本書也不例外。這是需要提請讀者注意的。況且,康德哲學是一個各種矛盾水乳交融的思想迷宮,而這些充滿矛盾的思想又是通過晦澀艱深的文字錶達的。思想本身的深邃與矛盾,加上語言錶述上的晦澀與艱深,自然造成瞭無數難以廓清的理論疑竇,從而也給研究傢們留下瞭無限多樣的活動空間,有多少個研究者,就有多少個康德。毫無疑問,這也決定瞭康德研究是一個復雜、長期的課題。看來,我們對康德的許多傳統理解需要加以冷靜地反思。無疑,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不少有益的啓示和聯想。比如,就康德的現象和本體這對最重要也最難把握的範疇來說,我們通常是按辯證法的現象和本質的範疇理解的,並斷言康德認為隻能認識現象,本質不可知。康德也確有不少含混的界說和使用。對此,作者作瞭細心的考察和分析,按照這種分析的提示重新研究,可以發現,康德的現象實際上指錶現自身的東西,真正顯露的東西,從日常用品到基本粒子、遙遠天體,都是現象,現象纔是科學的對象,而一切現象都是實在的,可知的。本體不是一個對象概念,而是一個否定性概念、限製性概念,其職責是限製對象的範疇,約束感情的虛誇,提醒我們科學研究永遠不會終止。它不是說存在第二個更高級的叫做本體的對象,科學不敢問津,唯靠啓示纔能把握。因此,康德沒有給科學設置障礙。他說明的是,科學的閤法領域是對象領域,而一切對象都是有條件的、現象的。如果是這樣,康德關於“我覺得有必要否定知識,以便給信仰留下地盤”那個著名宣言就要重新評價瞭。事實上,海外學者早已提齣,這裏的知識是超齣經驗之外的知識,這裏的信仰是“導嚮哲學洞見之理性中的信仰”,而非宗教信仰。
  又如,如何評價康德的哲學革命?作者對康德美學理論的重視,不禁使我想起幾年前讀過的一篇短文,文章認為,在認識論和道德哲學中,康德的革命是保守的。這個革命不是改變他那個時代的科學與道德,而是為現存的科學和道德進行新的革命的論證。隻有美學革命是徹底的,這個革命徹底捨棄瞭他那個時代的藝術思想,把藝術從所有非藝術的條件和限製中解放齣來,從而為下一世紀的藝術發展開闢瞭道路。在我們曆來重視康德的認識論革命而低估其美學革命的特定背景下,上述觀點不免有點聳人聽聞,但卻也發人深省:康德的美學理論的恰當位置到底在哪裏?
  以上文字僅是我同本書“對話”後的隨感斷想,讀者以為然否?還是請讀一讀這本書吧!
牛津通識讀本:康德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牛津通識讀本:康德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牛津通識讀本:康德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牛津通識讀本:康德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放傢裏還沒看、

評分

不錯,發貨快,物流也快,京東小哥服務好,挺滿意。。

評分

沒太大價值,內容並不吸引人

評分

This is my favorite crossbody purse ever. I own a few crossbody bags but I always come back to this one. It just has the perfect size and can fit so many items that other smaller bags simply cannot. It fits all of the necessary items as well as my gun comfortably without the need to carry a large purse. I have purchased one for my mom too and she was able to pick the color she wants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options.

評分

通識讀本,內容不多,中英文對照的

評分

東西還不錯,也比較好看…

評分

非常好的一套叢書,值得大力推薦

評分

棒棒噠 小而精 很給力

評分

放傢裏還沒看、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牛津通識讀本:康德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