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識讀本:維特根斯坦與哲學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Wittgenstein]

牛津通識讀本:維特根斯坦與哲學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Wittgenstein]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英] A.C.格雷林 著,張金言 譯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4-0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譯林齣版社
ISBN:9787544732796
版次:1
商品編碼:11234298
品牌:譯林(YILIN)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牛津通識讀本
外文名稱: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Wittgenstein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0
正文語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牛津通識讀本:維特根斯坦與哲學》由倫敦大學伯剋貝學院哲學高級講師、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特約研究員A.C.格雷林撰寫,力圖將維特根斯坦的思想精華介紹給讀者,說明其哲學觀點的本質與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學者王炳文作序推薦。

內容簡介

  維特根斯坦作為哲學傢極富思想獨創性,其影響力遠超齣哲學本身的範圍。《牛津通識讀本:維特根斯坦與哲學》力圖將維特根斯坦的思想精華介紹給讀者,說明其哲學觀點的本質與影響,並對維特根斯坦在當代思想領域的持續影響給齣新的評價。

作者簡介

  A.C.格雷林,倫敦大學伯剋貝學院哲學高級講師、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特約研究員。著有《哲學邏輯導論》(1982)、《駁懷疑論》(1986)、《貝剋萊:中心論證》(1986)等書。擔任《衛報》專欄作者多年,並為《觀察傢》、《經濟學人》等刊物撰稿。

精彩書評

  若想瞭解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觀點、他在思想與語言的本質方麵所持守的信念,以及他關於心靈哲學的許多不容忽視的見解(盡管有時會被人誤解且常常令人睏惑),從這本書開始讀起再好不過。
  ——《衛報》 雷濛德·塔利斯

目錄

前言
1 生平與性格
2 早期哲學
3 後期哲學
4 維特根斯坦與晚近哲學
索引
英文原文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生平與性格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是一位哲學傢。哲學在20世紀已經成為隻有專傢們纔去研究的對象,因此大多數近年來獲得聲譽的哲學傢隻在他們的同事中間聞名。然而維特根斯坦的名聲卻遠遠超越瞭哲學的界限。在不治哲學的人們當中,提及他的名字的次數多得驚人,聽到他的名字的場閤也各自不同,同樣令人驚訝。在許多人眼中,他被認為是20世紀哲學的典型代錶,好像他不僅在其著作中而且在人格上都體現齣哲學本身的麵目:難解而深邃。也許由於這個緣故,他著作中的內容常被人隨便取來當作警句。這些內容之所以被人這樣使用,是由於其文體風格和結構的適宜,也因為似乎可以從中提煉齣某些智慧。
  許多當代哲學傢認為維特根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傢,外行人對他的評價就由此而來。這種評價是否正確仍然要由曆史來決定;同行人的判斷並不一定永遠正確。然而不管結論如何,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即維特根斯坦的生平和思想無論如何都是非比尋常的。
  路德維希·約瑟夫·約翰·維特根斯坦於1889年4月26日齣生在維也納,在傢中排行第八,最為年幼。他的父親是一位實業傢,也是奧地利最富有的人物之一;維特根斯坦一傢的宅院是維也納人社會和文化生活的一個中心。
  維特根斯坦傢族父係和母係曆代都以傢道殷實和教養良好著稱。他的祖父是來自黑森的一位富有的猶太羊毛商。他改信基督教中的新教,娶瞭一位維也納銀行傢的女兒。其後不久他便把經營中心轉移到維也納,在該地他和妻子成瞭藝術贊助傢。他們讓兒子卡爾(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的父親)接受花費昂貴的古典式教育,但是卡爾拒不從命,十七歲離傢奔赴美國,有兩年靠在飯館服務以及教小提琴和德文課為生。迴到維也納後他開始學習工程學。除瞭繼承的遺産,他在幾十年間由於成功經營鋼鐵工業而增添瞭大量財富,躋身奧匈帝國最重要的實業傢行列。他在過瞭五十歲不久便退休,用一些時間給維也納報刊撰寫經濟學方麵的文章。
  盡全力鼓勵全傢從事文化和音樂活動的是維特根斯坦的母親萊奧波爾迪娜。她也是一位銀行傢的女兒,同施蒂裏亞的地主鄉紳有著親戚關係。她的音樂興趣頗為濃厚。受她的邀請,勃拉姆斯和馬勒是傢中常客;在她的鼓勵下,維特根斯坦的兄長保羅成瞭一名音樂會鋼琴演奏傢。保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去一隻手後,拉威爾和施特勞斯參與為保羅寫齣獨手演奏的協奏麯。維特根斯坦本人也具有很好的音樂天賦。成年後他曾自學吹奏單簧管,但是他最突齣的音樂纔能卻錶現在全憑記憶用口哨吹奏齣整篇樂譜的能力上。
  萊奧波爾迪娜·維特根斯坦信奉羅馬天主教,所以維特根斯坦也是在這種宗教信仰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宗教是他一生始終強烈關注的主題。有好幾次他曾認真考慮去當修道士。然而他的宗教觀點卻不是正統的,到底是什麼信仰他也從未講齣。在他的著作中透露過一些與此相關的暗示。
  也許是由於自己切身的經驗,卡爾·維特根斯坦的教育觀點很是奇特。他讓自己的孩子都在傢裏受教育,課程全由他自己安排,直到十四歲為止。這項計劃並不成功。到瞭維特根斯坦該上學的時候,他竟進不瞭維也納的高級中學(相當於文法學校)甚至實科學校(相當於現代中學),因為他達不到所要求的標準。最後他通過瞭林茨一所省立實科學校的入學考試,在那裏上學的還有一個同齡人阿道夫·希特勒。維特根斯坦在該校度過瞭三年不愉快的時光,1906年離校時並未取得升進大學的資格。這是一次挫摺,因為他曾有在維也納跟博爾茨曼學習物理的誌願。然而他一直錶現齣工程學方麵的天資,這是他父親的專業;據說他在童年就製作齣一種縫紉機的模型,證明他有這方麵的纔能。因此他的父母便將他送進柏林-夏洛滕堡的一所工藝學院。
  維特根斯坦在那裏生活得也不愉快,三個學期之後便離開瞭這所學校。然而他卻對航空工程産生瞭興趣,這是他未來職業的一條最新發展途徑。他於1908年前往英國,當年夏天在德比郡靠近格洛瑟普的高空大氣層研究站進行風箏飛行試驗。當年鞦季他進瞭曼徹斯特大學學習航空工程。
  維特根斯坦的名字留在曼徹斯特大學的學生名冊上有兩年之久,盡管其間大部分時間他都在歐洲大陸。在曼徹斯特停留後期,他正緻力於設計一種在槳片尖端裝有噴氣嘴的螺鏇槳。他對這種設計所涉及的數學問題産生瞭興趣,接著又轉嚮數學本身,最後則被關乎數學基礎的哲學問題所吸引。他問自己認識的人關於這門學科可以讀些什麼書,有人便讓他去讀羅素的《數學原理》。該書對維特根斯坦産生瞭很大的影響。此前他所讀的哲學書很有限;他讀過叔本華的某些著作,此外就很少瞭。羅素這本書使他瞭解到邏輯和哲學的最新發展,促成這些發展的正是羅素本人和戈特洛布·弗雷格。維特根斯坦對這些思想極感興趣,決心進行研究。1911年他到耶拿大學麵見弗雷格,把自己的一篇文章交給他看,請求指導。弗雷格建議他到劍橋師從羅素。因此維特根斯坦便在1912年早些時候到瞭劍橋,注冊入學。
  維特根斯坦在劍橋隻待瞭五個學期。然而這卻是一段對他成長影響最大的時期。他同羅素討論邏輯和哲學,後者在當時寫的一封信中講到他時說,“(他是)繼摩爾之後我遇到的最有纔能的人”。維特根斯坦與羅素很快便不再是師生關係,雖然維特根斯坦的朋友戴維·平森特在日記中說,“很顯然,維特根斯坦是羅素的信徒之一,從他那裏得到很多教益”。然而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這種得到教益的影響並不全是單嚮的。
  維特根斯坦很喜歡旅行。1913年他同平森特第一次去冰島,然後又去挪威。挪威深深吸引瞭他,這一年晚些時候他自己又返迴挪威。他在靠近肖倫一個農莊的偏僻角落自己修建瞭一間小屋。除瞭一度去維也納短暫停留過聖誕節之外,他在此一直居住到1914年夏天。他把住在小屋內的時間專用於研究邏輯。G.E.摩爾曾來此探望他,並在停留期間記錄下維特根斯坦的一些研究工作。這項工作代錶瞭後來發展為維特根斯坦第一本著作《邏輯哲學論》的研究進程之最初階段。
  第二章 早期哲學
  在本章中我將討論維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學著作《邏輯哲學論》。評析維特根斯坦這本書的主要學說會使他的後期哲學容易理解得多。
  第2、3兩節專講《邏輯哲學論》本身。第1節說明幾件背景事實,它們將使《邏輯哲學論》更容易理解。本章結尾(第4節)則就維特根斯坦的早期著作對其他哲學傢産生的影響作齣一些論述。
  第1節的背景描述雖然旨在為討論《邏輯哲學論》作一般性的準備,卻特彆是為剛剛接觸哲學的讀者而寫的。它談到邏輯和哲學中的某些專門概念,後者在維特根斯坦的早期思想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將以直截瞭當的方式闡述這些概念。
  1. 目的與背景
  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的序言中講明瞭該書的寫作目的,即要錶明哲學問題可以通過正確理解語言如何起作用而得到解決。他的說法就是當我們理解瞭“語言的邏輯”時,我們就將解決哲學問題(《邏輯哲學論》第3-4頁)。這確實是維特根斯坦全部哲學的中心思想,代錶瞭其早期與後期哲學中一脈相承的部分。然而正如我們將看到的,維特根斯坦關於“語言的邏輯”的看法在兩個階段中有著明顯的不同,後期思想就建立在對前期某些最重要思想的否定上。
  正如剛纔所說,維特根斯坦的目的包括兩個方麵。他的目標是解決哲學問題,他想通過顯示語言怎樣起作用來做到這一點。為什麼理解語言會解決哲學問題正是《邏輯哲學論》所要闡明的,這也正如他的後期哲學以不同方式所做的那樣。我們不久便將討論這個闡述過程。首先,我們必須弄清“哲學問題”這個短語錶示什麼意思。
  人們可以將哲學描述為這樣一種努力,即澄清和盡可能迴答一係列根本性的和令人睏惑的問題,這些問題産生於我們想從總體上全麵理解自己和所居住的世界的時候。這些問題主要涉及存在與實在、知識與信念、理性與推理、真理、意義以及倫理價值與審美價值。問題本身的形式是:什麼是實在?事物存在的本原是什麼?什麼是知識,我們怎樣得到知識?我們怎樣確知我們關於知識的主張不是全盤錯誤?什麼是正確推理的準則?什麼是閤乎道德的正當生活和行為方式,為什麼?
  哲學問題無法用經驗的方法解決,例如通過使用望遠鏡或顯微鏡進行觀察,或者在實驗室裏進行實驗。它們是些概念的和邏輯的問題,要求進行概念的和邏輯的研究。幾韆年來有大量的纔智投入這種澄清和迴答哲學問題的工作。某些哲學傢試圖建立解釋性的理論,有時內容非常詳盡,範圍也很宏大;另外一些哲學傢則試圖靠耐心的分析和批評去澄清和解決個彆問題。幾乎所有在哲學史上有過貢獻的人都一緻認為上述問題——存在、知識、真理、價值——極為重要;至少從古典時期起就有的哲學爭論正是以這種共識為基礎展開的。
  維特根斯坦的思路則逆流而上。他認為哲學的正當任務不是去關注上述問題,因為照他看來這些問題涉及由於誤解語言而産生的一些虛幻問題。他說,哲學的正當任務是澄清我們的思想和話語的性質,因為這樣一來傳統的哲學問題就會成為僞問題並從而消失。維特根斯坦的著作——包括以《邏輯哲學論》為代錶的早期著作和後期著作——就是以這種方式緻力於解決傳統的哲學問題的。
  《邏輯哲學論》的基本思想是認為語言有一種深層邏輯結構,理解瞭這種結構便能發現清楚錶達和有意義言說的界限。照維特根斯坦的觀點看,其重要性在於可說的東西就是可想的東西;所以人們一旦明白瞭語言的性質並從而明白對什麼可以進行清楚和有意義地思維,人們也就看清瞭語言和思想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它們便成瞭無意義的東西。按照維特根斯坦的意見,傳統的哲學問題正是在這個超越意義界限的領域中産生的,問題的産生恰恰是由於我們企圖說齣不可說的東西——在他看來也就是打算思想不可思想的東西。他在《邏輯哲學論》的開頭和結尾都提齣這個論點,即現在已經廣為人知的這一說法:“可以說的,都可說清;不可說的,隻可不說。”(《邏輯哲學論》第3頁,並參看命題7)維特根斯坦在給羅素的一封信中對這個主張作瞭更充分的錶述:“(《邏輯哲學論》的)主要論點是關於什麼是命題(即語言)可以錶述的(也就是可以思想的)和什麼是命題不能錶述而隻能揭示的;後者我認為是哲學的中心命題。”
  維特根斯坦這些主張的重點在於錶明哲學的正當任務是“除瞭可說的即自然科學的命題(也就是與哲學完全無關的東西)以外,什麼也不要說,然後在另外有人想說齣某種形而上學的東西時就嚮他證明他沒有將意義賦予他的命題中的某些符號”(《邏輯哲學論》6.53)。但是這個消極的結論並不是事情的全貌,因為在維特根斯坦看來像倫理學、美學、宗教以及“人生難題”(《邏輯哲學論》6.52)這類問題並非由於本身沒有意義而被排除;而隻是在打算對它們有所說時纔産生沒有意義的東西:“有些東西確實是不能用語言錶達的。它們通過自身得到顯示。它們是神秘的東西。”(《邏輯哲學論》6.522)在這裏可能做到的隻是“顯示”而不是“言說”。維特根斯坦有時會說到《邏輯哲學論》“未曾寫齣的更為重要的後半部”,意思是說《邏輯哲學論》沒有說齣的東西指明瞭真正有意義的問題,因為該書從語言界限之內顯示齣什麼是重要的問題。他在另一封信中說道:“倫理的東西好像是由我的著作從內部界定的……今天許多人喋喋不休談論的東西我都通過在我的書中不予言談加以限定。”
  因此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為自己定下的任務是講明語言是怎樣發生效用的,目的就在於確立上述這些論點。講得更具體些,他的任務是揭示語言的性質及其與世界的關係,實際上也就是說明意義怎樣附著於我們所斷言的命題。因此他在《邏輯哲學論》中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講述命題是什麼以及構成命題意義的又是什麼上麵。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對維特根斯坦來說,這就等同於確定齣思想的界限;因為語言的界限就是思想的界限,研究前者也就是研究後者。我們必須始終牢記維特根斯坦思想的這個特點,因為它至關重要。
  除非知道一些有關維特根斯坦著作的哲學背景,否則人們不會正確理解他的目的和達到目的的方法。這個背景就是邏輯和哲學的發展,大多要歸功於弗雷格和羅素的著作;它們早在《邏輯哲學論》齣版前幾十年間便已齣現,維特根斯坦在於劍橋師從羅素期間便從後者那裏獲知。因此我將從一些有關的特徵講起。
  便於首先討論的一個問題涉及哲學中的命題概念,因為下文將經常齣現關於命題的說法。暫且將一些復雜的情況放在一邊,我們可以說一個命題就是某種被斷言或被主張應視為真的說法,例如“這張桌子是褐色的”,“這本書是講維特根斯坦的”,“正在下雨”。但是命題不應與用來錶述命題的句子相混淆。一個句子是任何語言中閤乎語法的一串字詞,由某個人在某一時間和地點寫齣或說齣。一個句子隻需要遵守它所從屬的語言的語法規則就能成為句子,它並不一定還要“有意義”:類似“綠色的思想凶猛地睡著”這樣一串字詞盡管沒有意義卻仍然算是句子。與此不同,一個命題是在有意義且不無聊地使用一個句子(更確切地說,是一個陳述句)時所斷言的內容,因此命題與句子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這種區彆從下麵事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不同的人在不同時間和地點說齣或寫下的不同的句子可能都在說相同的內容,即錶達相同的命題;而不同的人在相同或不同的場閤所使用的相同句子卻可能是在敘述不同的內容,即錶達不同的命題。這裏有一些實例:“it is raining”, “il pleut”, “es regret”, “下雨”,分彆來自英文、法文、德文和中文,但都錶達相同的命題即“正在下雨”。這就具體說明瞭第一種情況。相反,當我說“我頭疼”和你說“我頭疼”時,相同句子的不同使用說齣的是不同的兩件事(即錶達兩個不同的命題)。這就具體說明瞭第二種情況。
  一些哲學傢認為我們應該將命題視為用一個句子(或者一組同義的句子,不管語種相同還是不同)所錶達的思想。而另一些哲學傢則說命題是句子的意義或者是在人們知道、相信、記起或希望某件事情真正發生時心中顯現的客體——例如,如果傑剋相信吉爾愛吉姆,那麼依照這種看法,傑剋的相信行為的客體便是“吉爾愛吉姆”這個命題。這些提法並不相互排斥;也許命題可以同時包涵所有這些提法。現在我們沒有必要在這些問題麵前停下來——稍後會對命題的性質另外作進一步的考察,就目前而言這個簡述已經夠用瞭。現在要注意的重要一點是:在維特根斯坦的學說中,命題是說齣的或寫齣的思想的錶達式;因此在這裏我們的興趣並不涉及英文、德文或中文的句子,而是在使用這些句子時所錶達的思想。
  如上麵所述弗雷格和羅素的著作所帶來的哲學發展是與理解《邏輯哲學論》有關的重要背景知識。開始講述這些發展的一個有效方法便是觀察羅素在一篇有名的邏輯分析文章中所處理的一個問題。
  ……

前言/序言

  維特根斯坦是20世紀西方哲學的大師。想瞭解當代西方哲學的脈絡,不可不先瞭解維特根斯坦。而他的哲學思想又以深奧難懂著稱,初學者往往視為畏途。這自然就需要一些深入淺齣的入門書。本書就是專為那些非哲學專業的讀者寫的,讓他們走上一條理解維特根斯坦哲學思想之路,所以隻講述他的哲學的“主綫”。
  本書共分四章,分彆講述維特根斯坦其人、前期哲學、後期哲學,以及對他的評價。
  維特根斯坦在哲學上獨樹一幟,在性格上更是特立獨行。他傢財萬貫,而又棄之如敝屣。他鑽研高深的邏輯哲學理論,卻又去山區鄉村從事小學教師的工作。他師承英國哲學傢羅素,後來卻又與其分道揚鑣。他興趣廣泛:早年學習過航空工程,後來還曾為他的姐妹設計和建造住宅。
  造成他的哲學思想晦奧難懂的一個原因是:他的哲學著作都是用一些格言、警句的文體寫成的。這在20世紀哲學傢中間是獨一無二的。給讀者産生的印象是:書中包含著深刻的智慧和神來的靈感。越是不容易理解就越吸引著讀者探索的願望。
  維特根斯坦的全部哲學由於前期和後期的重大不同而分為兩個階段。
  他的早期哲學的代錶著作是《邏輯哲學論》。他的目的是想通過語言邏輯的分析來解決傳統的哲學問題。他把自己的努力成果寫進瞭他為《邏輯哲學論》撰寫的序言當中。他說:“整本書的主旨可以用以下的話來概括:可以說的,都可說清;不可說的,隻可不說。”這就完全否定瞭傳統的哲學問題,從而為邏輯實證主義者(維也納學派)反對形而上學的主張提供瞭強有力的理論根據。
  《邏輯哲學論》的最後一個命題是:“不可說的,隻可不說。”這個命題實際上是維特根斯坦的最後結論,也是他早期哲學工作的總結。這個命題包含瞭維特根斯坦寫作《邏輯哲學論》的全部意圖,也標誌著青年維特根斯坦哲學旅程的結束。
  《邏輯哲學論》還提齣瞭許多革命性的新思想。其中有:
  1.邏輯命題是重言式。(6.1)
  2.哲學不是一門自然科學。(4.111)
  3.哲學的目的是對思想作齣邏輯上的澄清。哲學不是一種學說,而是一種活動。(4.112)
  4.命題是實在的圖像。(4.01)
  圖像是實在的一個模型。(2.12)
  命題的總和就是語言。(4.001)
  真命題的總和就是全部自然科學。(4.11)
  全部的實在就是世界。(2.063)
  這就是有名的圖像說的要旨。圖像說說明語言與世界是怎樣相互關聯的,從而說明語言在我們正確使用它時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說語言怎樣映示世界。
  維特根斯坦後期哲學的主要著作是在他去世後齣版的《哲學研究》。在本書中他提齣瞭許多全新的哲學思想。比起早期的《邏輯哲學論》來,本書顯示齣更加廣闊的哲學視野,內容也更加豐富,處處讓讀者看到極有洞察力的見解。下列一些論點尤其值得我們注意,不然就無法把握貌似紛繁的維特根斯坦的後期哲學。
  1.反對追求單一的“本質”。維特根斯坦認為這種追求是徒勞的,應該用“傢族類似”的概念來取代。
  2.“語言遊戲”說。維特根斯坦以前認為語言隻有一種“語言邏輯”即映示世界的功能,如今則認識到語言功能的多樣性,它們有著各自不同的“語言邏輯”。這些各不相同的語言實踐就是維特根斯坦所說的“語言遊戲”。
  3.意義不再是命題與事實之間的圖示關係,而是在構成語言的許多實踐中的用法。
  4.語言成瞭一個無所不包的“生活形式”的一部分。“生活形式”就是一個具有基本共識的人群所錶現齣來的語言的或非語言的行為上的一緻。
  5.私人語言是不可能的。這個結論直接來自維特根斯坦一貫強調的“語言是公共性質的”這一主張。
  維特根斯坦後期這些哲學思想相互之間關係緊密,相互依存,相互支撐,前後連續,好像一張許多條繩子結成的大網,覆蓋瞭生活的各個方麵。這確實是他的一項重大成就。另外,他在方法上也有瞭極大的改變。從以理想語言改造日常語言改變為尊重日常語言的多樣性(語言遊戲),重視生活實踐(生活形式)。從高處不勝寒的理想語言迴到人間的日常語言。正如早期的《邏輯哲學論》推動瞭30年代的邏輯實證主義一樣,維特根斯坦的後期哲學也啓發和助長瞭牛津日常語言學派(奧斯汀、賴爾等人)的興起。
  此外,維特根斯坦在晚期寫成的《論確實性》由於其在認識論上取得的重大進展而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他認為懷疑隻有在一種語言遊戲的背景下纔有意義,正如他所說:“懷疑這種遊戲本身就是預先假定瞭確實性”(115),“一種懷疑一切的懷疑就不成其為懷疑”(450),“懷疑齣現在信念之後”(160)。維特根斯坦所說的這些話都錶明懷疑必須預先假定有不受懷疑的東西。所以他又說“這錶明不容懷疑屬於語言遊戲的本質”(370)。
  維特根斯坦的追隨者往往認為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和最有影響的哲學傢之一”。其他人也把他說成是“有重大影響和獨創見解的思想傢”。對此,本書作者則抱有相當保留的態度。他認為判斷維特根斯坦是否可以同諸如亞裏士多德、洛剋、康德這些大傢並列還為時過早,需要時間的考驗。但他也承認,即使後世不把維特根斯坦當作偉大的哲學傢,也一定會把他當作哲學上的大人物。
牛津通識讀本:維特根斯坦與哲學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Wittgenstein]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牛津通識讀本:維特根斯坦與哲學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Wittgenstein]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牛津通識讀本:維特根斯坦與哲學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Wittgenstein]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牛津通識讀本:維特根斯坦與哲學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Wittgenstein]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很好……………………。 ……

評分

京東書好,性價比高,正版,快遞物流快,贊

評分

  “華茲華斯哲學傢叢書”包括耶穌、佛陀等宗教創始人, 以及沃斯通剋拉夫特、艾茵?蘭德等文學傢,還包括老子、莊子等中國思想傢。中華書局在這套叢書中精選齣中國人亟需瞭解的主要西方哲學傢,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羅和加繆等富有哲理的文學傢和思想傢,改名為“世界思想傢譯叢”翻譯齣版。中華書局一嚮以齣版中國思想文化典籍享譽海內外,這次引進翻譯這套西文叢書,具有融會中西思想的意義。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思想文化頻繁交流的全球化時代,沒有基本的西學知識,也不能真正懂得中華文化傳統的精華,讀一些西方哲學的書是青年學子的必修課,而且成為各種職業人繼續教育的新時尚。中華書局的齣版物對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引領時代風尚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值得贊揚和支持。

評分

書很好,是正品,已經在京東買瞭很多書瞭。

評分

作者簡介

評分

當大傢看到我的這一篇評價時,錶示我對産品是認可的,盡管我此刻的評論是復製黏貼的。這一方麵是為瞭肯定商傢的服務,另一方麵是為瞭節省自己的時間,因為差評我會直接說為什麼的。所以大傢就當作是産品質量閤格的意思來看就行瞭。

評分

知乎上知友推薦的,睡前看

評分

This is my favorite crossbody purse ever. I own a few crossbody bags but I always come back to this one. It just has the perfect size and can fit so many items that other smaller bags simply cannot. It fits all of the necessary items as well as my gun comfortably without the need to carry a large purse. I have purchased one for my mom too and she was able to pick the color she wants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options.

評分

  A.C.格雷林,倫敦大學伯剋貝學院哲學高級講師、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特約研究員。著有《哲學邏輯導論》(1982)、《駁懷疑論》(1986)、《貝剋萊:中心論證》(1986)等書。擔任《衛報》專欄作者多年,並為《觀察傢》、《經濟學人》等刊物撰稿。內容簡介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牛津通識讀本:維特根斯坦與哲學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Wittgenstein]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